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三 (1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12)

1. 熱入血室

二劑神清,痛減能食。日服二劑,兩日後送潤字丸一錢,大便去硬血數枚,痛全愈。減桃仁、紅花,加歸、芍,調理而安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多怒,手背患瘡出血,至夜發熱妄語,服清心涼血藥不應,乃熱入血室而然也。遂以加味小柴胡湯二劑,血止而熱亦清矣。

白話文:

熱入血室

服藥兩劑後,病人精神清爽,疼痛減輕,可以進食。每天服用兩劑,兩天後再服用潤字丸一錢,大便排出堅硬的血塊幾枚,疼痛完全痊癒。之後減少桃仁、紅花用量,增加當歸、芍藥,調理身體使其恢復健康。

薛立齋曾治療一位婦女,她性情暴躁,手背患有潰瘍出血,晚上發熱並胡言亂語,服用清心涼血藥物無效,這是因為熱邪侵入血室造成的。於是薛立齋用加味小柴胡湯,服用兩劑後,出血停止,發熱也消退了。

2. 崩漏

薛立齋治一婦人,性急,每怒非太陽耳項喉齒胸乳作痛,則胸滿吞酸,吐瀉少食,經行不止,此皆肝火之症。肝自病則外症見,土受克則內症作。先以四物加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梔子炒、龍膽清肺養血,次用四君加柴胡、白芍、神麯、吳茱萸、炒黃連以培土製肝,漸愈。惟月經不止,是血分有熱,脾氣尚虛,以逍遙散倍用白朮、茯苓、陳皮,又以補中益氣湯加酒芍,兼服而愈。

一婦人懷抱不舒,腹脹少寐,飲食素少,痰涎上湧,月經頻數。薛曰:脾統血而主涎,此鬱悶傷脾,不能攝血歸源耳。用補中益氣、濟生歸脾而愈。

一婦人血崩兼心痛,三年矣,諸藥不應。每痛甚,虛症悉具,面色萎黃。薛曰:心主血,蓋由去血過多,心無所養,以致作痛。宜用十全大補湯,參、術倍之,三十餘劑稍愈,百餘劑乃全愈。

大尹王天成之內,久患崩,自服四物涼血之劑,或作或輟。因怒發熱,其血不止,服前藥不應。乃主降火,更加脅腹大痛,手足俱冷。薛曰:此脾胃虛寒所致。先用附子理中湯,體熱痛止。又用《濟生》歸脾、補中益氣二湯,崩血漸愈。若泥痛無補法,則誤矣。

錦衣楊永興之內,患血崩,過服寒涼之劑,其症益甚,更加肚腹悶痞,飲食不入,發熱煩躁,脈洪大而虛。薛曰:此脾經氣血虛而發躁也。當急用八珍湯加炮姜以溫補之,緩則不救。不信,仍服止血降火之劑,虛症蜂起,始信其言,緩不及治矣。

一婦人因怒崩血,久不已,面青黃而或赤,此肝木製脾土而血虛。用小柴胡合四物,清肝火生肝血,又用歸脾、補中二湯,益脾氣,生肝血而瘥。此症若因肝氣風熱而血不寧者,防風為丸,以兼症之藥煎送。或肝經火動,而血不寧者,炒條芩為丸,以兼症之藥送下。若瘀血為患,用五靈脂為末,燒鐵器焠酒調服,無不效者。

周暉內人病血大崩,諸醫皆危之。劉春齋用當歸一兩,荊芥一兩,酒一鍾,水一鍾,煎服立止如神。(《續金陵瑣事》。)

易思蘭治一婦患崩,晝夜十餘次,每次去血升許。用止血藥愈甚。臥床月餘,羸瘦食少,面青爪黑,氣促痰喘。診之,心脈平和,肝脈弦大,時一結,肺脈沉而大且有力,脾胃脈沉澀,兩尺沉而無力,曰:此氣鬱病也。詢之,果因午餐小婢忤意,發怒構疾。隨以四神散與之,蘇梗五分,甘草三分,撫芎三分,白芷五分,加當歸二分,白朮三分,神麯三分,香附一錢,烏藥一錢,服藥半盂,未及一時,頓覺神爽。易曰:未也,明曰子時分,指甲變桃紅色,方可救。

至期,甲色過紅。復診之,左三部如前,肺脈微起,脾胃雖沉緩而不澀,二尺仍舊,謂其家曰:午時血當大崩,毋得驚惶,以駭病者。至期,果然下紫黑血塊數枚,自此遂止。後用壯真五和丸,醋炒香附二兩,烏藥一兩,漢防己五錢,歸身二兩,酒炒白芍二兩,熟地四兩,續斷四兩,甘草五錢,秦艽一兩,藿香一兩,白茯苓一兩,山藥二兩,砂仁五錢,蜜丸,調理月餘全愈,次年生子。或問曰:崩血症也,諸醫用血藥不效,公用氣藥而愈,何也?易曰:崩雖在血,其源在氣。

白話文:

崩漏

薛立齋治療一位性情急躁的婦人,每次生氣,太陽穴、耳後、頸項、牙齒、胸部、乳房都會疼痛,並伴隨胸悶、吞酸、嘔吐、腹瀉、食慾不振,月經不止等症狀,這些都是肝火旺盛所致。肝臟本身有病,則外在症狀顯現;脾土受克,則內在症狀產生。薛立齋先用四物湯加白朮、茯苓、柴胡、炒梔子、龍膽草來清肺養血,然後再用四君子湯加柴胡、白芍、神麴、吳茱萸、炒黃連來健脾益土,制約肝火,症狀逐漸好轉。但月經不止的問題,是因為血分有熱,脾氣虛弱,於是加倍用逍遙散中的白朮、茯苓、陳皮,並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酒炒白芍,最終痊癒。

另一位婦人懷抱不舒服,腹部脹滿、失眠、飲食減少,痰涎湧出,月經頻繁。薛立齋認為:脾臟統攝血液並主導涎液的生成,這是因為鬱悶傷脾,導致脾臟不能將血液收攝歸回。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和濟生歸脾湯治療,婦人痊癒。

一位婦人患血崩伴隨心痛,持續三年,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每次疼痛加劇時,虛弱症狀明顯,面色萎黃。薛立齋認為:心主血,可能是因為失血過多,心臟沒有得到滋養,所以疼痛。因此,使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倍人参、白朮,服用三十多劑後稍有好轉,服用一百多劑後痊癒。

大尹王天成久患崩漏,自行服用四物湯和涼血藥物,時服時停。因生氣而發熱,出血不止,服用之前的藥物無效。之後又治療降火,反而加劇脅肋腹部劇痛,手腳冰冷。薛立齋認為:這是脾胃虛寒所致。先用附子理中湯治療,身體發熱,疼痛停止。再用濟生歸脾湯和補中益氣湯,崩漏症狀逐漸痊癒。如果只是處理疼痛而沒有調理根本,那就會治錯了。

錦衣衛楊永興患血崩,過度服用寒涼藥物,病情加重,出現腹部脹滿、痞塞、飲食不進、發熱煩躁,脈象洪大而虛弱。薛立齋認為:這是脾經氣血虛弱而導致的煩躁。應該立即使用八珍湯加炮薑溫補,緩慢治療則無法奏效。他不相信,繼續服用止血降火藥物,虛弱症狀更加嚴重,才相信薛立齋的說法,但此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。

一位婦人因生氣而導致血崩,久治不愈,面色青黃或發紅,這是肝木克脾土導致血虛。薛立齋使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清瀉肝火,滋養肝血;又使用歸脾湯、補中益氣湯,益氣健脾,滋養肝血,最終痊癒。如果此症是因肝氣風熱導致血不寧,則用防風製成丸藥,配合其他藥物煎服;如果是肝經火旺導致血不寧,則用炒制黃芩製成丸藥,配合其他藥物服用;如果是瘀血阻滯,則用五靈脂研末,用燒紅的鐵器淬酒調服,均有效。

周暉的妻子患血崩,很多醫生都認為病情危急。劉春齋用當歸、荊芥各一兩,酒、水各一鍾煎服,立刻止血,效果神奇。

易思蘭治療一位婦人患崩漏,每天十多次,每次出血很多。服用止血藥物後病情更加嚴重。臥床一個多月,消瘦、食慾不振、面色青黑、氣促、痰喘。診脈後發現,心脈平和,肝脈弦大且時有結滯,肺脈沉而有力,脾胃脈沉澀,兩尺脈沉而無力。易思蘭認為:這是氣鬱導致的疾病。詢問後得知,婦人因午餐時婢女忤逆,生氣而致病。於是給她服用四神散(蘇梗、甘草、川芎、白芷),並加入當歸、白朮、神麴、香附、烏藥,服用藥物後不久,病人感覺精神清爽。易思蘭說:還沒好,明天子時,指甲變為桃紅色才能完全康復。

到時間,指甲顏色確實變紅。再次診脈,發現左三部脈象如前,肺脈略微有力,脾胃脈沉緩而不澀,兩尺脈仍舊沉弱。易思蘭告訴家屬:午時會排出大量紫黑色的血塊,不要驚慌,以免加重病情。到午時,果然排出幾枚紫黑色的血塊,從此出血停止。之後服用壯真五和丸(醋炒香附、烏藥、漢防己、歸身、酒炒白芍、熟地黃、續斷、甘草、秦艽、藿香、白茯苓、山藥、砂仁)調理一個多月痊癒,次年生育子女。有人問:崩漏都是血症,為什麼其他醫生用止血藥無效,而您用理氣藥卻有效?易思蘭說:崩漏雖然是血症,但其根源在於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