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三 (8)
卷二十三 (8)
1. 經水
一婦人素沉靜,晡熱內熱,月經不調,後每一二月,或齒縫,或舌下,或咽間出血碗許,如此年餘,服清熱涼血,調理之藥益甚。此肝脾氣鬱,血熱上行。先用加味歸脾湯,後用加味逍遙散,攝血歸源,而經自調,前症頓愈。
陳自明治一婦人,月經過期不至,腹內作痛。服破血行氣之劑不效。與神仙追毒丸一粒,服之而瘥。(方見蠱門。)
立齋治一婦人,因經水多,服澀藥止之,致腹作痛,以失笑散二服而瘳。五靈脂、蒲黃俱炒,等分,每服二三錢,醋一合,熬成膏,入水一盞,煎七分,食前熱服。又用加味逍遙散,數劑而經調。
一婦人經水不調,兩月一至,或三月一至,四肢微腫,飲食少思,日晡發熱,此脾土氣血皆虛也。須先用壯脾胃、養氣血之劑,飲食進,則浮腫自消,氣血充,則經自調矣。彼以為緩,乃用峻劑,先通月經。果腹疼,瀉不止,致遍身浮腫,飲食愈少,歿於木旺之月。
褚氏云:月水不通,久則血結於內生塊,變為血瘕,亦作血症。血水相併,壅塞不通,脾胃虛弱,變為水腫。所以然者,脾候身之肌肉,象於土,土主克於水。水血既並,脾氣衰弱,不能克消,致水氣流溢,浸漬肌肉,故腫滿也。觀此,豈宜用克伐之劑?
有女人月事退出,皆作禽獸之形,欲來傷人。先將綿塞陰戶,乃頓服沒藥末一兩,白湯調下,即愈。(《奇疾方》。)
朱丹溪治一婦人,積痰經不行,夜則譫妄。以栝蔞子一錢,黃連半錢,吳茱萸十粒,桃仁五個,紅曲末些少,砂仁三錢,山楂一錢。上末之,以生薑研炊餅丸。(《治法》。)
一婦人陰虛,經脈久不通,小便短澀,身體疼痛。以四物湯加蒼朮、牛膝、陳皮、生甘草,又用蒼莎丸加蒼耳、酒芍為丸,煎前湯送下。(同上。)
一婦人兩月經不行,腹痛發熱。但行血涼血,經行自愈。用四物湯加黃芩、紅花、桃仁、香附、元胡索之類。(同上。)
一婦人寡居,經事久不行,腹滿少食,小腹時痛,形弱身熱。當歸酒浸、熟地姜炒、香附各一錢,白芍、川芎、陳皮各七分半,黃柏炒、知母炒、厚朴薑製、元胡索半錢,白朮二錢,生甘草、大腹皮各三錢,紅花豆酒浸,桃仁九個。上㕮咀,水煎。(同上。)
陳良甫治羅姓女人,每遇經行時則臍與小腹下痛不可忍,服藥無效。以桂枝桃仁湯愈。自後再發,一投而瘥。桂枝、白芍、生地黃各二錢,桃仁七枚去皮尖,甘草一錢,姜水煎。(《大全良方》。)
立齋治一婦人,性沉多慮,月經不行,胸滿少食,或作脹,或吞酸,以為中氣虛寒。用補中益氣加砂仁、香附、煨姜,二劑胸膈和而飲食進。更以六君加芎、歸、貝母、桔梗、生薑、大棗數劑,脾胃健而經自調矣。
白話文:
經水
一位婦女平素性格沉靜,但經常午後感到身體燥熱,月經不調,一年多以來,每隔一兩個月,就會從牙縫、舌下或咽喉處出血,每次出血量約一碗。服用清熱涼血的藥物效果不佳。這是因為肝脾氣鬱,血熱上行所致。醫生先用加味歸脾湯治療,之後改用加味逍遙散,使血液回歸正常,月經得以調理,之前的症狀也完全痊癒。
陳自明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月經逾期未至,腹部疼痛。服用破血行氣的藥物無效。給予神仙追毒丸一粒,服下後痊癒。(方劑見蠱門)
立齋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因經血過多,服用收斂止血的藥物後,導致腹部疼痛。服用失笑散兩劑後痊癒。方劑:五靈脂、蒲黃(均炒制)等分,每次服用二三錢,加醋一合,熬成膏狀,用水一盞,煎至七分,飯前溫服。又用加味逍遙散數劑,月經調理正常。
一位婦女月經不調,兩月或三月才來一次,四肢輕微浮腫,食慾不振,午後發熱,這是脾土氣血都虛弱的表現。需要先服用健脾胃、補氣血的藥物,飲食好轉後,浮腫自然消退,氣血充盈後,月經自然會調理正常。但這位婦女認為見效太慢,便使用了峻猛的藥物,想快速通調月經,結果導致腹部劇痛,腹瀉不止,全身浮腫加劇,食慾更差,最終在木旺之月(春季)去世。
褚氏說:月經不通,時間長了會導致血液凝結在體內形成血塊,變成血瘕,也屬於血症的一種。血液和水液相混合,阻塞不通,脾胃虛弱,就會變成水腫。這是因為脾臟主司人體肌肉,像五行中的土,土能克水。水和血混合在一起,脾氣虛弱,不能將其化解,導致水氣溢出,浸漬肌肉,因此出現腫脹。由此可見,怎麼能使用峻猛的藥物呢?
有些女性月經來潮時,會呈現出禽獸般的形態,想要傷害人。先用棉花堵塞陰道,然後服用沒藥末一兩,用溫水送服,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奇疾方》)
朱丹溪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因痰濕阻滯經絡,導致月經不通,晚上還會神志不清。處方:栝蔞仁一錢,黃連半錢,吳茱萸十粒,桃仁五個,紅曲末少量,砂仁三錢,山楂一錢。將藥物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和炊餅做成丸劑。(出自《治法》)
一位婦女陰虛,經脈長期不通,小便短澀,身體疼痛。服用四物湯加蒼朮、牛膝、陳皮、生甘草,同時服用蒼莎丸加蒼耳子、酒制芍藥做成的丸劑,用之前的湯藥送服。(出自同一文獻)
一位婦女兩個月沒有來月經,伴有腹痛發熱。服用涼血藥物後,月經來潮,自愈。藥物為四物湯加黃芩、紅花、桃仁、香附、元胡索等。(出自同一文獻)
一位寡居婦女,月經很久沒有來潮,腹部脹滿,食慾不振,小腹時痛,體弱發熱。處方:當歸(酒浸)、熟地黃(薑炒)、香附各一錢,白芍、川芎、陳皮各七分半,黃柏(炒)、知母(炒)、厚朴(薑製)、元胡索各半錢,白朮二錢,生甘草、大腹皮各三錢,紅花(酒浸)、桃仁九個。將藥物研磨成粗末,水煎服。(出自同一文獻)
陳良甫醫生治療一位羅姓婦女,每次月經來潮時,肚臍和小腹部疼痛難忍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。服用桂枝桃仁湯痊癒。後來再次發作,服用一劑藥就痊癒了。藥物為:桂枝、白芍、生地黃各二錢,桃仁七枚(去皮尖),甘草一錢,用薑水煎服。(出自《大全良方》)
立齋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性格沉靜多慮,月經不通,胸部脹滿,食慾不振,有時脹痛,有時吞酸,認為是中氣虛寒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砂仁、香附、煨薑兩劑後,胸膈舒暢,飲食增進。再服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、貝母、桔梗、生薑、大棗數劑後,脾胃功能恢復正常,月經也調理正常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