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三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7)

1. 經水

或謂寒則凝,熱則行,今以清火療血閉何也?曰:寒凝熱行者,蓋謂無大病者言之也。經不云乎?二陽之病發心脾,有不得隱曲,女子不月,其傳為風消,傳為息賁者死。王太僕曰二陽,胃與大腸也。二經有熱,心脾受之,以致消肌爍肉,上氣喘逆。今病者素嗜辛辣,豈非腸胃有熱乎?今已移之心脾,月久不行,肌肉消削,是傳為風消。

幸不喘咳,未至息賁耳。復投溫熱,是抱薪救火,經所謂贊其復翼其勝也。法當先清脾胃積熱,使心氣下降,績以養血滋陰濟之,則水泉通而流不絕也。用三黃湯加山梔、丹皮、生地、白芍,十劑痰紅便血俱減。更以前方加芎、歸,十劑而月事通矣。後以六味丸料加知、柏、紫河車一具,服之即孕。

陸祖愚治吳君採室,平日血虛有火,生一女已七歲,不再孕。忽經候兩月不行,以為孕也。偶胸腹不快,投安胎養血之劑,反小肚作痛,經行如崩,去血多而痛不止,足膝逆冷,氣短奄奄。或以為小產,用芎、歸、元胡、薑、桂等,血不止而痛愈甚,咽喉燥痛,吞吐有妨。

脈之,沉細而實,按之有力,用炒蓮、白芍、丹皮、花粉、當歸、炒梔、楂肉、阿膠,煎令徐徐吞下。次早,喉腹之痛俱愈,足膝反溫暖。後用歸、芍、參、苓、地黃、丹皮、木香以行其滯而漸愈。

一婦經後凝血成塊在左,泄瀉不止,完穀不化,血塊暴下如注,臭穢難堪。經候不調,脾胃因而下損。且經漏不止,前陰之氣血已脫。泄瀉不止,後陰之氣血下陷。總是熱症,而下焦久脫,亦化於寒矣。瀉寒以熱,瀉濕以燥,宜大升大舉,以助肝木生髮升長。遂以柴胡、升麻各五分,炙草、陳皮、歸身、黃耆各一錢,人參、神麯各錢半,白朮二錢,黃芩少許,進二帖,水煎熱服而愈。

一婦經水不調,未來先痛,行後又痛,用人參、炙草、川芎、肉桂、丹皮酒洗各五錢,白朮、茯苓各一兩半,當歸酒洗、白芍酒炒、益母草酒洗蜜拌各一兩,白芷、木香各三錢,糊丸。

一婦人經前作痛,且有白帶,用十全大補湯加元胡索、益母草、木香而安。

張路玉治薛氏婦,每經行必先作瀉二三日,其脈左關尺弦細如絲,右關上小駛而滑。服薑、桂、萸、附則大渴,泄瀉轉劇。服苓、澤、車前則目暗如盲。此肝血虛寒而脾胃有伏火也。俟經將行作瀉時,朝用理中加黃連作湯,服五六劑,暮與加減八味丸加紫石英,作丸常服。不終劑而數年之疾頓除。

立齋治一婦人,晡熱,肢體瘦倦,食少無味,月經不行,或鼻衄,或血崩,半載矣。或用順氣清熱止血等劑,不應,更加寒熱,且時欲作嘔。此為鬱怒虧損,脾胃虛火,錯經妄行而然耳。遂朝用補中益氣湯,夕用六味地黃丸各數帖,半載而痊。

白話文:

經水

有人說,經血寒則凝滯,熱則運行。但現在用清熱的藥物治療血閉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寒凝熱行,指的是沒有大病的情況。經書上不是說嗎?陽明經的病症發於心脾,會有隱藏的病症,女子月經不通,就會發展成消渴症,發展成息賁症就會死亡。王太僕說陽明經指的是胃和大腸。這兩條經絡有熱,心脾受到影響,就會導致肌肉消瘦,上氣喘逆。現在這個病人平素喜好辛辣食物,難道不是腸胃有熱嗎?現在已經轉移到心脾,月經很久不通,肌肉消瘦,這就是發展成消渴症。

幸好沒有喘咳,還沒有到息賁的地步。如果再用溫熱的藥物,那就是抱薪救火,就像經書上說的「助長它的復發,使它更加旺盛」一樣。方法應該先清除脾胃的積熱,使心氣下降,然後滋養血液、滋陰潤燥,這樣經水就能暢通無阻了。於是用了三黃湯加山梔子、丹皮、生地、白芍藥,十劑後痰減少、大便出血也減少了。之後又在之前的藥方中加川芎、當歸,十劑後月經就來了。後來用六味地黃丸加益智仁、柏子仁、紫河車,服後就懷孕了。

陸祖愚治療吳君的妻子,平日血虛有內熱,生了一個女兒已經七歲了,之後沒有再懷孕。忽然經期兩個月沒來,以為懷孕了。偶然胸腹不舒服,用了安胎養血的藥物,反而小腹疼痛,經血像崩潰一樣湧出,出血量多且疼痛不止,足膝冰冷,氣短乏力。有人以為是小產,用了川芎、當歸、元胡、生薑、桂枝等藥物,結果出血不止,疼痛更加劇烈,咽喉乾燥疼痛,吞咽困難。

診脈,脈沉細而有力,按壓有力,於是用炒蓮子、白芍藥、丹皮、花粉、當歸、炒梔子、山楂肉、阿膠,煎好後慢慢吞服。第二天早晨,喉嚨和肚子都不痛了,足膝也溫暖了。後來用當歸、白芍藥、人參、茯苓、生地黃、丹皮、木香來疏通經絡,漸漸就好了。

一位婦女經期後,血液凝結成塊留在左側,腹瀉不止,飲食不消化,血塊突然大量流出,臭氣難聞。經期不調,脾胃因此受損。而且經血漏不止,前陰的氣血已經虧虛。腹瀉不止,後陰的氣血下陷。總體來說是熱證,但下焦長期虧虛,也轉化成寒證了。瀉寒用熱藥,瀉濕用燥藥,應該大力提升陽氣,幫助肝木生髮升長。於是用了柴胡、升麻各五分,炙甘草、陳皮、當歸身、黃耆各一錢,人參、神曲各一錢半,白朮二錢,黃芩少許,服用了兩帖,水煎熱服後就好了。

一位婦女經期不調,來經前就痛,來經後也痛,用人參、炙甘草、川芎、肉桂、丹皮(酒洗)各五錢,白朮、茯苓各一兩半,當歸(酒洗)、白芍藥(酒炒)、益母草(酒洗蜜拌)各一兩,白芷、木香各三錢,製成藥丸服用。

一位婦人經期前疼痛,還有白帶,用十全大補湯加元胡索、益母草、木香就痊癒了。

張路玉治療薛氏婦人,每次經期前都要腹瀉二三日,脈象左關、尺脈弦細如絲,右關上小駛而滑。服用生薑、桂枝、吳茱萸、附子後,口渴,腹瀉更嚴重。服用茯苓、澤瀉、車前子後,眼睛昏花得像瞎了一樣。這是肝血虛寒而脾胃有伏火。等到經期將要來臨腹瀉時,早晨用理中湯加黃連煎服,服五六劑,晚上服用加減八味丸加紫石英,製成藥丸常服。藥還沒服完,多年的病就痊癒了。

立齋治療一位婦人,午後發熱,肢體消瘦疲倦,食慾不振,月經不通,有時鼻出血,有時血崩,已經半年了。曾用疏通氣機、清熱止血的藥物,沒有效果,反而寒熱交加,而且經常想嘔吐。這是因為鬱怒損傷,脾胃虛火,導致經期錯亂。於是早晨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用六味地黃丸,各服幾劑,半年後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