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三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三 (5)

1. 經水

此後但覺濁氣下墜,屁從子戶中出,(即陰吹病。)以補中益氣湯,用酒炒黃連調養而平。

胡氏女及笄後患吐血,每吐碗余,下午倦怠,夜分潮熱,嘔惡不食,便秘。時師謂陰虛火動,投滋陰之劑,反加飽悶,背心脹痛。脈之,兩寸洪大,兩尺弱。知其有瘀血凝滯,致新血不得歸經,故滿而倒溢也。先以龍薈丸通之,更以石膏、橘紅、半夏、神麯、黃連、茜根、竹茹、枳殼各一錢,茯苓八分,甘草三分,服後大便行三次,吐止食進。後用二陳湯加滑石、丹參、丹皮、茜根、白芍、香附,二十帖經調而愈。

(此吐血亦經逆也,當與龔子才治魏憲副妾案參閱。雄按:今春余治朱生甫五令媳,患證與此略同。醫皆作損治,廣服滋陰之藥,反咳嗽便溏,臥床已匝月矣。余用沙參、丹參、竹茹、石斛、滑石、茜根、海螵蛸、桃仁、絲瓜絡、葦莖、茅根、蛤殼治之愈矣。)

喻嘉言治楊季登長女及笄,經閉年餘,發熱食少,肌削多汗,而成勞怯。醫見汗多,誤謂虛也,投以參、術,其血愈錮。喻診時,見汗出如蒸籠氣水,謂曰:此症可療處全在有汗。蓋經血內閉,止有從皮毛透出一路,以汗亦血也。設無汗而血不流,則皮毛乾槁而死矣。宜用極苦之藥,以引其血入內,俾下通於衝脈,則熱退經行,而汗自止,非補藥所能效也。

以龍薈丸日進三次,月餘經止,汗熱稍輕。前丸日進一次,又一月,大至,淋漓五日,症全瘳矣。

王肯堂治一婦,寡居鬱結成疾,經事不行,體熱如炙。忽吐血若泉湧,或用止血藥不效。令以茆花根搗汁,濃磨沉香,服至五錢許。日以釅醋貯瓶內,火上炙熱,氣熏兩鼻孔,血始得降下,吐血不復作,經事乃行。(此亦逆經症。雄按:沉香豈可服至五錢?不若以童便、桃仁、醋製大黃下之。)

呂東莊治曹遠思內人,月水不至四月矣。腹痛不止,飲食少進,醫作胎病治。呂曰:此鬱血也。然氣稟怯弱,當補而行之。用八珍湯三大劑,果下血塊升許,腹痛猶未除也。以大劑養榮等藥調理而痛除食進。(與立齋一案略同。)

黃履素曰:予媳申氏多鬱怒,忽患不月,腹漸大,疑有妊。醫者視之,亦以為妊也。十餘月弗產,諸症漸見,乃始疑之。醫者亦以為蓄血之症,時有欲下之者,眾議以為體弱不能勝,止可暗消。於是久用行血調血之劑,而不敢用下血之藥,竟勿效。厥後醫藥雜投,遂致不起。

一日偶閱《震澤紀聞》載盛啟東治宮妃一案,大為悔悼。(案載江篁南《名醫類案》血門。)

南山婦人,年三十八,於九月二十三日月經行,比前過後十日,得草藥以敗血海,為下胎之謀,數服血下,因此腹痛,小腹下有塊如碗大,不可按,湯熨則痛稍定,大小便抽痛,小便澀,大便略下少赤積垢,食不進,口略渴,發熱。此胃氣為草藥所敗,加以受傷之血,妄行而不得泄,所以為病。

白話文:

經水

婦人月經不調,覺得濁氣下墜,放屁從陰部排出(即陰吹)。服用補中益氣湯,用酒炒黃連調理後症狀好轉。

一位胡姓女子及笄後患吐血,每次吐出約一碗血,下午倦怠,晚上潮熱,嘔吐噁心,不想吃東西,便秘。當時醫生認為是陰虛火旺,服用滋陰藥物,反而加重病情,導致腹部飽脹、背部脹痛。把脈後發現其有瘀血凝滯,導致新血無法回歸經脈,所以才會血滿而溢出。於是先用龍薈丸通經,再用石膏、橘紅、半夏、神麴、黃連、茜根、竹茹、枳殼各一錢,茯苓八分,甘草三分的藥方治療,服藥後大便三次,吐血停止,食慾恢復。之後用二陳湯加滑石、丹參、丹皮、茜根、白芍、香附,服用二十帖藥物後痊癒。(這次吐血也是經血逆流所致,可以參考龔子才治療魏憲副妾的案例。注:今春我治療朱生甫五令媳,其病症與此類似。其他醫生都採取損傷性治療,大量服用滋陰藥物,反而導致她咳嗽、大便稀溏,臥床一個多月了。我用沙參、丹參、竹茹、石斛、滑石、茜根、海螵蛸、桃仁、絲瓜絡、葦莖、茅根、蛤殼治療,使其痊癒。)

喻嘉言治療楊季登長女,及笄後月經閉止一年多,發熱、食慾不振、消瘦、多汗,呈現勞倦之症。醫生見她多汗,誤以為是虛症,便用人參、白術治療,結果她的經血更加閉塞。喻嘉言診治時,發現她汗出如蒸,說:此病症的關鍵在於出汗。因為經血內閉,只能透過皮膚排出,汗液也是血的一種。如果不出汗,血無法排出,皮膚就會乾燥枯萎而死。應該用極苦的藥物,引導經血入內,使經血下通衝脈,則發熱退去,月經來潮,汗液自然停止,這不是補藥所能奏效的。

他用龍薈丸每日三次,一個多月後月經停止,汗熱減輕。之後改為每日一次,又過一個月,月經來潮,淋漓五天,病情痊癒。

王肯堂治療一位寡婦,因寡居鬱結而生病,月經停止,身體發熱如炙。突然大量吐血,服用止血藥無效。於是讓她服用茅花根搗汁,濃磨沉香,服用約五錢。並用濃醋裝在瓶子裡,放在火上加熱,用熱氣熏兩鼻孔,血才得以排出,吐血停止,月經恢復正常。(這也是經血逆流的症狀。注:沉香怎能服用到五錢?不如用童便、桃仁、醋製大黃瀉下。)

呂東莊治療曹遠思的妻子,月經停閉四個月,腹痛不止,飲食減少,醫生當作胎病治療。呂東莊說:這是瘀血所致。但她的體質虛弱,應該補益並使其通暢。於是用八珍湯三大劑,果然排出升許的血塊,但腹痛尚未解除。之後加大劑量的養榮藥物調理,腹痛解除,食慾恢復。(與立齋的案例類似。)

黃履素說:我的媳婦申氏經常鬱怒,突然患上月經不調,腹部漸漸隆起,懷疑懷孕。醫生也認為懷孕了。十多個月沒有生產,各種症狀逐漸出現,才開始懷疑。醫生也認為是蓄血,有人想讓她排出瘀血,大家認為她體質虛弱承受不了,只能慢慢消散。於是長期服用行血調血的藥物,不敢用下血的藥物,結果沒有效果。之後服用各種藥物,最終不治。

有一天偶然讀到《震澤紀聞》記載盛啟東治療宮妃的案例,非常後悔。(該案例載於江篁南《名醫類案》血門。)

一位南山婦人,三十八歲,九月二十三日月經來潮,比平常推遲十天,服用了敗血的草藥,企圖流產,服用後大量出血,因此腹痛,小腹部有如碗大的腫塊,不能觸摸,熱敷後疼痛稍減,大小便疼痛,小便澀痛,大便略有少許帶血的污垢,食慾不振,口略渴,發熱。這是因為胃氣被草藥損傷,再加上受傷的血液妄行而無法排出,所以生病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