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六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六 (4)

1.

徐靈胎曰:頭風一症,往往本熱而標寒。清火之藥,固能愈風火輕症。或有寒邪犯腦,及風寒外來,則溫散之法固不可略,而外提之法,尤當博考也。

凡屬形體之疾,皆當兼外治。不明外治之法,服藥雖中病,僅得醫術之半耳。

白話文:

徐靈胎說:頭風這個病,常常是身體裡面發熱而表面上卻發冷。清熱的藥物,本來可以治療一般的頭風。但是,如果是有寒邪侵犯腦部,或者是外來的風寒,那麼溫暖散寒的法子就不能忽略,而提拔陽氣的方法,也尤其需要廣泛參考。

又曰:頭風之疾,輕者易愈。其重者,風毒上攻,絡血橫逆,重則厥冒,久則傷目,必重劑並外治諸法,方能有效。

白話文:

另外還說:頭風的疾病,輕微的容易治癒。嚴重的頭風,是風毒上攻,導致血液阻塞流動不暢,嚴重的會突然暈倒,時間一久會傷到眼睛,必須使用重劑藥物,並配合其他治療方法,纔能有效。

有人三代不壽,問彭祖。祖觀其寢處,果有穴洞當其腦戶,令塞之,遂得壽。蓋隙風入耳吹腦,則陽氣散。頭者諸陽所最,以主生也。(《延壽書》。)

白話文:

有人三代都沒能活得久,於是去請教彭祖。彭祖仔細觀察了他的臥室,發現他的枕頭後面有個洞正好對著他的頭頂。讓彭祖把洞堵上後,他果然就長壽了。這是因為縫隙中的風會灌進耳朵直吹腦子,導致陽氣散失。頭是全身陽氣最盛的地方,掌管著人的生命。

竇材治一人,起居如常,但時發頭痛。此宿食在胃脘也,服丁香丸十粒而愈。(陽明食積頭痛。)

白話文:

竇材給一個人看病,這個人生活作息正常,但時常頭痛。這是因為宿食積聚在胃脘處,服用丁香丸十粒後就好了。(陽明經食積引起的頭痛。)

張子和治南卿陳君,將赴秋試,頭痛偏腫連一目,狀若半壺,其脈洪大。張出視《內經》,面腫者風,此風乘陽明經也。陽明氣血俱多,風腫宜汗,乃與通聖散,入生薑、蔥根、豆豉同煎一大盞,服之微汗。次日以草莖入鼻中,大出血立消。(陽明風熱頭痛。)

白話文:

張子和在治南縣為陳姓書生看病,該書生將要參加秋試,卻出現偏頭痛的症狀,頭痛的一側腫脹得連眼睛都睜不開,形狀像半壺水那麼大,並且脈象洪大。張子和查閱《內經》得知,面部浮腫是風邪導致的,而這種風邪侵襲了陽明經絡。陽明經的氣血都很充足,風熱導致的浮腫應該發汗來治療,於是張子和給書生開了通聖散,並加入生薑、蔥根、豆豉一起煎煮成一大碗,讓書生服下,服後略微出汗。第二天,書生用草莖伸入鼻中,流了很多血,頭痛立刻就消失了。(這是陽明經風熱導致的頭痛。)

王定國病風頭痛,至都梁求明醫楊介老治之,連進三丸,即時病失。懇求其方,則用香白芷一味,洗曬為末,煉蜜丸彈子大,每嚼一丸,二茶清或荊芥湯化下,遂名都梁丸。其藥治頭風眩暈,女人胎前產後頭痛,及血風頭痛皆效。(《百一選方》。按:此方惟陽明風熱宜之,余不可服。)

白話文:

王定國得了頭風頭痛,到了都梁找名醫楊介老醫治,連續服了三顆藥丸,病就馬上好了。王定國懇求楊介老告訴他藥方,楊介老便告訴他只用了一味香白芷,洗淨曬乾後搗成粉末,加入蜂蜜製成彈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服一丸,用二茶清或荊芥湯送服,因此稱之為「都梁丸」。這種藥可以治療頭痛眩暈、產前產後頭痛,以及血風頭痛。(《百一選方》。注:此方只適用於陽明風熱引起的頭痛,其他情況不可服用。)

張大復曰:偏頭風之苦,病者不能自言,方亦多岐而罕效。戊申予忽病此,正悶郁時,周叔明以餅法見寄,未服也。五月五日顧民服貽二餅,貼太陽上,一夕良已。法用南星、半夏、白芷,三味等末,爛搗生薑、蔥頭為餅,不服、不攻、不熏,視諸方更簡便也。(《筆談》。按:此方風痰用之。)

白話文:

張大復說:偏頭痛的痛苦,患者自己無法說出,治療方法也有很多種,但很少有效。戊申年,我突然得了這種病,正當我鬱悶的時候,周叔明將一帖偏方寄給我,但我還沒有服用。五月初五那天,顧民送來兩帖藥餅,貼敷在我的太陽穴上,一晚後就好了。偏方中使用南星、半夏、白芷三味藥材研成細末,再將生薑和蔥頭搗爛成泥,做成藥餅。這種藥餅不會引起任何不適、嘔吐或燻嗆,比起其他的治療方法更加簡單方便。(《筆談》。註:此方適用於風痰引起的偏頭痛。)

姚應鳳治嚴州施盛宇,三載患頭痛不可忍。姚曰:法當取首中骨,今八月,時收斂,難猝治。期以明歲春,乃割額探去其骨,出瘀血數升頓愈。(《錢塘縣誌》。此症似與腦中石蟹略同。雄按:未免涉誕。)

白話文:

姚應鳳治療嚴州的施盛宇,他患有三年無法忍受的頭痛症。姚應鳳說:應該取頭中的骨頭,但現在是八月,是收斂的時期,難以馬上治療。約定明年春天,就割開額頭將骨頭取出,取出數升瘀血,病症就立刻痊癒了。(《錢塘縣誌》。此症狀類似於腦中石蟹。雄按:未免有些荒誕。)

龔子才治杜侍御,患頭痛如刀劈,不敢移動,懼風怕語言,耳鳴,目中溜火,六脈緊數有力。與酒浸九蒸九曬大黃為末,三錢,茶調服,一劑而愈。(此亦陽明血熱為病,病在至高之地,故大黃必用如是製法。)

白話文:

龔子才醫師治療杜侍御的頭痛,患者的頭痛劇烈如刀劈,不敢動彈,怕風吹和說話,還有耳鳴,眼前有火花閃爍,六脈緊而數有力。龔子才使用浸泡在酒中、經過九次蒸煮和九次曬乾的大黃研成粉末,每次三錢,用茶水調服,服用一劑後頭痛就好了。(這也是由於陽明經血熱而致病,病位在人體最上方的頭部,所以大黃必須採用這種特殊的方式製作。)

孫文垣治蔡樂川內人,患頭痛如刀破,髮根少動則痛連滿頭,痛倒不省人事,逾半時乃蘇。通身亦作疼,胸膈飽悶,飲湯水停膈間不下。先一日,因怒吐水數次,蛔蟲三條。今或惡風,或惡熱,口渴或不渴,而大便秘,脈則六部皆滑大有力,此痰厥頭痛也。先以藿香正氣散止其吐,繼以牛黃黑虎丹清其人事,頭仍痛甚。

白話文:

孫文垣醫生治療蔡樂川家眷的病情:頭疼如刀割,頭髮根部稍有動彈就會牽扯整頭疼痛,痛得昏厥不省人事,過半小時後才會清醒。全身也作痛,胸悶飽脹,喝湯水會停留在隔間下不去。前一天,因發怒而嘔吐清水數次,並吐出三條蛔蟲。現在有時怕風,有時怕熱,有時口渴有時不渴,而大便順暢。脈象六部皆滑動強勁有力。這是因為痰氣阻滯導致的頭痛。先用藿香正氣散止住她的嘔吐,接著用牛黃黑虎丹清神醒腦,但頭部依然劇烈疼痛。

又以天麻、藁本各三錢,半夏二錢,陳皮、白芷、薄荷、麻黃、生薑、蔥白煎服,得少汗而頭痛少止。至晚再服之,更痛止大半,人事未全清。此蓋中州痰盛,非下不可,乃用半夏五錢,巴霜一分,麵糊為丸,每服三十丸,生薑湯下。下午大便行三次,皆稠黏痰積也。飲食少進,餘症差可,惟遍身疼未盡去,改用二陳湯加前胡、石膏,藁本、薄荷、枳殼、黃芩、石菖蒲,調理而安。(木盛土衰。

一婦人頭痛發熱而渴,白朮、陳皮、川芎、乾葛、木通、甘草,水煎溫服。(陽明病。)

白話文:

朱丹溪曾經治療一位病人,由於洗了冷水澡,發燒頭痛,脈搏跳動有力。這是寒濕引起的,適宜用溫熱的藥物發汗,(使用)蒼朮、麻黃、乾葛、甘草、陳皮、川芎。喝了兩劑藥發汗後,他知道病情已經好轉,他又開了(下述)補藥:陳皮、川芎、乾葛、白朮、蒼朮、人參、木通、甘草,(連續)喝了四劑,用薑水煎服。(病人是因為濕熱造成的。)

婁全善治一老婦人,頭病,歲久不已。因視其手足,有血絡皆紫黑,遂用三稜針盡刺出其血,如墨汁者數盞。後視其受病之經,刺灸之,而得全愈。即經所謂大痹為惡,及頭痛久痹不去身,視其血絡,盡出其血是也。(三陽風熱。)

白話文:

婁全善治療一位年邁的婦人,頭部疾病已經很久了,一直好不了。他觀察了老婦人的手腳,發現血管都呈現紫黑色,於是用三稜針把她血管中的血全部刺出來,這些血像墨汁一樣,足足有幾盞的量。之後,婁全善觀察老婦人受病的經脈,用針灸治療,結果老婦人完全康復。這正是古籍中所說的「大痺為惡,及頭痛久痹不去身,視其血絡,盡出其血是也」的道理,屬於三陽風熱引起的疾病。

李時珍治一人,病氣鬱偏頭痛,用蓖麻子同乳香、食鹽搗貼,一夜痛止。(治標妙法。)

白話文:

李時珍曾醫治一位偏頭痛、氣鬱的患者,他使用蓖麻子、乳香和食鹽搗碎後敷貼,患者敷貼一晚後疼痛消失。(對於緩解症狀有奇效。)

李士材治蔣少宰,頭痛如破,昏重不寧。風藥血藥,痰血久治無功。脈之,尺微寸滑,腎虛水泛為痰也。地黃四錢,山藥、丹皮、澤瀉各一錢,茯苓三錢,沉香八分,日服四劑,兩日輒減六七。更以七味丸、人參湯送,五日其痛若失。(近日上盛之病最多,觀此可悟一切少陰病。)

白話文:

李士材治療蔣少宰的頭痛,症狀為劇烈頭痛,昏沉不適。用風藥和血藥、化痰活血的藥物治療很久都沒有效果。把脈後,發現尺脈(腎經脈)微弱,寸脈(肺經脈)滑利,表明腎虛水泛而生痰。

使用生地黃四錢、山藥、丹皮、澤瀉各一錢、茯苓三錢、沉香八分煎服,每天四劑,兩天後頭痛減輕了五六分。

再配合使用七味丸和人參湯服用,五日後頭痛完全消失。(現在上盛(頭部氣血上衝)的疾病很常見,從這個病例中可以推知所有少陰病(腎臟及心包等臟器陰虛冷寒)的治療方法。)

吳孚先治一人患頭病,痛不可禁,脈短而澀。吳曰:頭為諸陽之首,若外邪所乘,脈當浮緊而弦,今反短澀,短則陽脫於上,澀則陰衰於下,更加手足厥冷,名為真頭痛,與真心痛無異,法在不治。為猛進參、附,或冀挽回萬一。如法治之果愈。

白話文:

吳孚先曾經醫治一位患有頭痛的病人,疼痛難忍,脈象又短又澀。吳孚先說:「頭部是陽氣聚集的地方,如果受到外邪侵襲,脈象應該浮緊而弦,現在卻短而澀,短說明上部的陽氣衰竭,澀說明下部的陰氣衰弱,再加上手腳冰冷,這叫真正的頭痛,跟患上真正的胸痛沒什麼兩樣,無法醫治。於是給病人服用人參、附子等強烈的藥物,希望有萬一可以好轉。按照這個方法醫治,結果病人竟然康復了。」

李成章官六安衛千戶,善針灸,或病頭痛不可忍,雖震雷不聞。李診之曰:此蟲啖腦也。合殺蟲諸藥為末吹鼻中,二三日蟲即從眼、耳、口、鼻出,即愈。(《明史》。雄按:此症雖奇,實有是病,婺人多患之,彼處呼為天白蟻,亦因風熱所生也。)

白話文:

李成章曾擔任六安衛千戶,擅長針灸。有人患有頭痛,疼痛難忍,即使雷聲響起也聽不到。李成章診斷後說:「這是蟲子咬食大腦。」於是把治療蟲症的藥物混合搗碎,吹進病人的鼻子中。兩三天後,蟲子就從病人的眼睛、耳朵、嘴巴、鼻子爬出來,病人也隨之痊癒。(《明史》。按:這種疾病雖然罕見,但確實存在,婺州地區的人多患這種病。當地人稱這種病為「天白蟻」,也是因為風熱引起的。)

一人素病黃,忽苦頭痛不已,發散降火歷試無效。診得脈大而緩,且一身盡痛,又兼鼻塞,乃濕家頭痛也。投瓜蒂散一匕內鼻中,黃水去一大杯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過去就有黃疸病,某天突然頭痛得很厲害,一直好不了。他試過發散風寒和降火的藥物都沒有效。

檢查後發現他的脈搏又大又慢,全身都痛,還有鼻塞,這是濕熱引起的頭痛。於是把瓜蒂散一湯匙放入他的鼻子裡,大量黃色的液體流出來,頭痛就痊癒了。

張三錫屢見苦頭痛,百法不效。詢之,曾生過楊梅瘡。用土茯苓四兩,白蘚皮、苦參、金銀花各三錢,黃柏一錢,皂角子三十粒,苡仁、木通、防風各二錢。氣虛加參、耆,血虛加四物,大獲其驗,身痛亦效。(《治法匯》。濕毒。)

白話文:

張三錫長期飽受劇烈頭痛之苦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。經詢問後得知,他曾患過楊梅瘡。使用土茯苓四兩、白蘚皮、苦參、金銀花各三錢、黃柏一錢、皁角子三十粒、苡仁、木通、防風各二錢。若氣虛則添加人參、黃芪,血虛則添加四物湯,取得了顯著療效,身體其他部位的疼痛也得到了緩解。(《治法匯》。濕毒。)

一人頭痛,脈滑而數,乃痰火上攻也。二陳、荊芥、羌活、酒芩不應,加石膏二劑稍可,終未盡除。前方加熟大黃三錢,食遠煎服,病去如脫。(同上。陽明痰火。)

白話文:

有個人頭痛,脈象滑而有力,這是痰火上攻的緣故。用二陳湯、荊芥、羌活、酒芩這些藥治療,效果不佳。加入石膏兩劑後,症狀稍有好轉,但還沒有完全消除。在原來的方劑上加上熟大黃三錢,飯後煎服,疾病很快痊癒。(見《千金翼方.陽明痰火》)

一人苦頭痛,眾作外感治。診得右手寸口脈大四倍於左,兩尺洪盛,乃內傷氣血頭痛也。外兼自汗倦怠,以補中益氣湯加炒黃柏,一劑知,二劑已。(氣虛。)

白話文:

有人因頭痛求診,大家診斷為外感風寒造成的頭痛。但我在檢查後發現,他的右手寸口脈搏比左手強大四倍,兩尺脈搏也又大又強,這是氣血虛弱造成的頭痛。再加上他還有自發性出汗和疲倦的症狀,於是我開了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炒黃柏。服藥一劑後,症狀有所改善;服藥兩劑後,頭痛完全消失。(由於氣虛所致。)

一人頭痛而面色青黑,身體羸瘦,左手寸關俱不應指,兩尺獨洪盛,因作陰虛治,用滋陰四物加黃柏、知母、元參,二服減半,十日痊。(血虛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頭痛,面色青黑,身體瘦弱。左手寸關脈(寸口脈、關上脈)都沒有跳動,只有兩尺脈(尺中脈、尺關脈)很強勁。醫生根據陰虛的情況治療,使用了滋陰的四種中藥(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山藥、山茱萸)加上黃柏、知母、元參。服用了兩次後症狀減輕了一半,十天後痊癒。(實際上是血虛所致。)

一婦苦頭痛,誤為外感治,發散消導,愈投愈甚。診之,氣口急大而數,按之即濡,右脈而虛大。詢之,先不熱,服藥後始熱,曰:風寒必先發熱在一二日間,豈有先不熱而後熱者?此氣虛頭痛也。觀其氣短不足以息,余皆可知。今發散過度,復耗其氣,又復下之,復損其血,氣血兩傷,宜乎虛火獨熾而身反熱也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深受頭痛之苦,誤以為是外感風寒,使用發散解表和消導化滯的藥物治療,但病情卻越來越嚴重。我為她診脈時,發現她的呼吸急促粗大而頻繁,按壓時脈搏微弱無力,右側脈搏空虛但強勁。詢問她的情況後得知,剛開始並沒有發熱,服藥後纔出現發熱。我說:「風寒導致的頭痛一定會在幾天內先出現發熱的症狀,怎麼可能先不發熱而後發熱呢?這是氣虛導致的頭痛。」再觀察到她的呼吸短促,無法獲得足夠的休息,就可以得知其他情況了。現在她發散過度,耗傷了氣血,又服用瀉下之藥,損耗了她的氣血,氣血兩傷,難怪虛火獨旺,身體反倒發熱。

非大補詎能挽回,遂以補中益氣湯大劑,加熟附子一片為嚮導。(雄按:此藥未嘗無疵。)服下即熟睡,覺而痛止,第人事不清,復加筋惕肉瞤,振振不寧。彼歸咎於補劑,曰虛極所致,復更一醫,用柴胡表藥,致一身之火遊行於外,變為斑爛,彼益信為傷寒矣。化斑承氣日進,遂不救。

(同上。)

白話文:

如果不使用大補藥物,怎麼能挽回病人的性命呢?於是給他開了大劑量的補中益氣湯,並添加了一片熟附子作為引子。(編者按:這個藥方有缺陷。)服用後,病人立即熟睡,醒來後疼痛消失,但是神志不清,還出現了肌肉抽搐、眼皮跳動,無法安定下來。他認為這是補藥造成的,說是虛弱過度所致,又找了一個醫生,服用了柴胡等表藥,結果體內的熱氣遊走於外,轉化成斑疹,他更加相信這是傷寒了。每天服用化斑承氣湯,最後還是未能救治。

一人頭痛,身形拘急,惡寒,便秘,噁心,作食鬱治不應。診得氣口脈和平,獨尺數而細,且行步艱難,乃腳氣欲動也,從腳氣治而愈。(同上。)

一人頭痛,作外感治不應。左脈平和,氣口獨盛,症兼飽悶噁心,乃食鬱也,消導而愈。(同上,陽明病。)

白話文:

有個人頭痛,行動不便,怕冷,便祕,噁心,用治療食慾不振的方法治療無效。診斷時發現脈象平和,只有尺脈數且細,而且走路困難,於是判斷是腳氣病發作,從治療腳氣的角度治療後,病就好了。(見《傷寒論》)

一人牙與頭角互痛,乃少陽、陽明二經病盛之故。清胃散對小柴胡去半夏、人參,加薄荷、石膏,二劑瘳。(同上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同時有牙痛和頭痛,這是小腸經和胃經的病症發作。清胃散是由小柴胡湯減去半夏、人參,再加入薄荷、石膏,服用兩劑就好了。(出處同上。)

一老嫗頭痛連額,發散降火備用不效。面上皆出小紅泡,有微水,不甚潰。一月後痛悉移於右,左眼胞上紅腫,且懶於言動,飲食不甜,用辛涼愈甚。六脈濡弱如珠絲,初按少弦,因作氣虛治,六君倍黃耆,加蔓荊子,三服後漸安。心跳不眠愈急,乃以調中益氣湯加茯神、元參、棗仁、柏子仁,連進數服頓愈。(同上。)

白話文:

一位老婆婆頭痛蔓延到額頭,使用驅散風熱、清熱的藥方都不見效。臉上長出許多小紅疹,有些微濕,但沒有嚴重潰爛。一個月後,疼痛全部轉移到右側,左眼瞼紅腫,而且懶得說話活動,吃東西也不覺得甜,使用辛寒清熱的藥物反而症狀加重。六脈脈象濡弱如珠絲,剛開始按壓時脈象略緊,因此診斷為氣虛,使用六君子湯加倍黃耆,再加入蔓荊子,服用三劑後逐漸好轉。但心跳快、失眠的症狀加重,於是使用調中益氣湯加茯神、元參、棗仁、柏子仁,連續服用數劑後痊癒。(同上。)

東垣常病頭痛,發時兩頰青黃,眩暈,目不欲開,懶言,身體沉重,兀兀欲吐。潔古曰:此厥陰、太陰合病,名曰風痰。以《局方》玉壺丸治之,灸俠谿即愈。是知方者體也,法者用也,徒執體而不知用者弊,體用不失,可謂上工矣。(《醫說續編》。)

白話文:

東垣常常頭痛,發作時兩頰發青發黃,頭暈,眼睛不想睜開,懶得說話,身體沉重,昏昏欲吐。潔古說:這是厥陰、太陰兩種病症同時發作,叫做風痰。用《局方》中的玉壺丸治療,灸俠谿穴就會痊癒。由此可知,方劑是體制,方法是應用,只執著於體制而不瞭解應用方法的人會受限,體制和應用都不出差錯,才稱得上是高明的醫生。(《醫說續編》。)

湖南押衙顏思退治頭風掣痛,用蠟二斤,鹽半斤,相和於錫罐中,熔令相入,捏作一兜鍪勢,可合腦大小,搭頭量至額,頭痛立止。(《經驗方》。同上。)

白話文:

湖南地方官員顏思退治療頭風抽痛,用了兩斤蠟和半斤鹽,將它們混合放入錫罐中,用火熔化後混勻,捏成像頭盔一樣的形狀,大小和腦袋差不多,在頭上戴著並將它固定在額頭上,頭痛就能立即停止。(《經驗方》。同前文。)

王叔權云:予年逾壯,寒夜觀書,每覺腦冷,飲酒過量,腦亦痛甚,後因灸囟會穴而愈。有兵士患鼻衄不已,予教令灸此穴即愈。有人久患頭風,亦令灸此穴即愈。但《銅人明堂經》只云主鼻塞不聞香臭等疾而已,故予書此,以補其治療之缺。然以腦戶不宜針觀之,囟會亦不宜針。針經只云八歲以下不宜針,恐未盡也。

白話文:

王叔權說:我年紀已過中年,在寒冷的夜晚讀書,總覺得頭腦發冷,如果喝酒過量,頭腦也會疼痛難耐。後來因為灸了囟會穴而痊癒。有個士兵患有鼻血不止的毛病,我教他灸這個穴位,結果就好了。有人長期患有頭痛,我也讓他灸此穴而痊癒。不過,《銅人明堂經》只提到此穴主治鼻塞、聞不到香臭等疾病,所以我寫下這段內容,以補充其治療範圍。然而,從不宜針刺腦戶穴來看,囟會穴也不宜針刺。《針經》只說八歲以下不宜針刺,恐怕還不全面。

叔權母氏隨叔權赴任,為江風所吹,身體、頭動搖,如在舟車上,如是半年,乃大吐痰,遍服痰藥,並灸頭風諸穴方愈。

白話文:

叔權的母親跟隨叔權到任所後,因受到江風吹拂,身體和頭部搖晃,就像在船車上一樣。這樣過了一年,她開始大吐痰,服用各種治痰藥物,並灸治頭風相關的穴位後才痊癒。

有士人患腦熱疼,甚則自床下頭以腦拄地,或得冷水稍得安,而疼終不已,服諸藥不效,人教灸囟會而愈。熱疼且可灸,況冷疼乎。凡腦痛脾瀉,先宜灸囟會,而強間等穴,蓋其次也。(以上並《資生經》。)

白話文:

一位讀書人患有腦熱疼痛,疼痛劇烈時,他會從牀上把頭垂下來,用腦袋抵住地板,有時得到冷水的滋潤,會稍稍得到緩解,但疼痛始終無法消除,服用的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。有人教他灸囟會穴,疼痛就痊癒了。熱性疼痛尚可灸治,何況是寒性疼痛呢?一般凡是腦痛且脾虛瀉泄的,首先應灸囟會穴,而強間等穴位,只能作為輔助治療。(以上內容均摘自《資生經》。)

薛立齋治一儒者,酒色過度,頭腦兩脅作痛,以為胃虛而肝病,用六味地黃料加柴胡、當歸,一劑頓安。

商儀部勞則頭痛,作陽虛不能上升,以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而痊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診治一位文人,因沉迷酒色過度,導致頭部和兩側疼痛。患者認為是胃氣虛弱和肝臟疾病造成的。薛立齋使用六味地黃丸加上柴胡和當歸,經過一劑藥的治療,患者疼痛頓時緩解。

王肯堂治一人,寒月往返燕京,感受風寒,遂得頭痛,數月不愈。一切頭風藥無所不服,厥痛愈甚,肢體瘦削。因思此症明是外邪,緣何不解?語云: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。本因血虛而風寒入之,今又疏泄不已,烏能愈哉?又云:痛則不通,通則不痛。乃用當歸生汗活血,木通通利關竅血脈。

白話文:

王肯堂曾經治療一位病人。天氣寒冷時,病人前往燕京,路途奔波,受了風寒,因此得了頭痛,好幾個月都沒有好。各種治療頭痛的藥都吃過了,但疼痛反而越來越嚴重,身體也消瘦了。王肯堂思考這個病症明顯是由外邪引起的,為什麼無法痊癒呢?有句話說:「治療風疾,首先要調養血液,血液運行通暢,風邪自然消失。」這位病人本是氣血虛弱,才讓風寒入侵,現在又不斷地疏泄氣血,怎麼能好呢?還有一句話說:「疼痛是因為不通,通了就不會疼痛。」於是,王肯堂使用了當歸發散汗液,活血調養;木通通利關竅和血脈。

其人能酒,用酒一斗,入二藥其中,浸三晝夜,重湯煮熟,乘熱飲之,致醉則去枕而臥。然有火鬱於上而痛者,宜酒合石膏之類治之。又方用芎、歸、熟地、連翹各二錢,以薄荷二錢放碗內,將滾湯衝下,鼻吸其氣,候溫即服,服之立愈。然亦為血虛者設耳。

白話文:

這個人能喝酒,用一斗酒,加入兩味中藥,浸泡三晝夜,用滾水煮熟,趁熱飲用,喝醉後去掉枕頭就睡。但是有火氣鬱結在上面而疼痛的人,建議使用酒和石膏之類的藥物來治療。另一個方子使用川芎、當歸、熟地、連翹各兩錢,將薄荷兩錢放入碗中,倒入滾水沖泡,用鼻子吸入蒸汽,等到溫熱後服下,服用後馬上就會好。但是這個方子只適用於血虛的人。

馬元儀治一人患頭痛,經年不愈,早則人事明瞭,自午至亥,神氣昏憒不寧。作風治,治無效。診之兩脈俱沉且滑,此太陰、陽明痰厥頭痛也。用礞石滾痰丸,間服導痰湯以盪滌之,次以六君子少加秦艽、全蠍,調理而安。

白話文:

馬元儀治療一名長期患有頭痛的病人,頭疼發作頻繁,白天頭腦清醒,但從中午至晚上神識昏沉不安。經風寒治療無效。診脈時發現病人左右脈象都沉滑,判斷是太陰、陽明兩經有痰濕導致的頭痛。馬元儀使用礞石滾痰丸,搭配導痰湯清熱化痰。接著以六君子湯加減秦艽、全蠍,調養調理身體,使病人的頭痛得以痊癒。

張樹滋妹患頭痛累月,診之陽脈大,陰脈澀,曰:此陰衰於下,陽亢於上,上盛下虛之候也。法宜六味地黃丸加青鉛五錢,俾清濁定位,斯不治痛而痛自止矣。所以然者,以陽氣居上,體本虛也,而濁氣干之則實;陰氣居下,體本實也,而氣反上逆則虛。頭為清陽之位,而受濁陰之邪,陰陽混亂,天地否塞而成病矣。

治之者不察其脈,概以頭痛為風火,專行透解之劑,有不益虛其虛者乎。

白話文:

張樹滋的妹妹頭痛已有多月,診脈後發現陽脈強盛,陰脈細弱,醫生說:這是因為陰氣在下方虛弱,而陽氣在頭部亢盛,也就是上盛下虛的情況。因此,需要使用六味地黃丸搭配五錢青鉛,讓清氣與濁氣分離,這樣一來就不必特別治療頭痛,頭痛也會自行停止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陽氣本來就位於頭部,而頭部本身就比較虛弱,如果濁氣幹擾就會變成實症;陰氣本來位於下半身,而下半身本身就比較實,如果陰氣反覆上逆就會變成虛症。頭部是清陽之氣的位置,但受到濁陰之邪的侵擾,導致陰陽錯亂,天地否塞,進而產生疾病。

朱某患頭痛累月,苦不可忍,咸用散風清火之劑。診其脈浮虛不鼓,語言懶怯,肢體惡寒,此勞倦傷中,清陽之氣不升,濁陰之氣不降也。故汗之反虛其表,清之益傷其中,其惡寒乃氣虛不能上榮而外固也。況脈象浮虛,體倦語怯,尤為中氣氣弱之驗。與補中益氣湯,(雄按:此湯升清則有之,如何能降濁?升清降濁加蔓荊,為使令至高巔。)一劑知,二劑已。

白話文:

朱某患有頭痛已長達數月,痛苦難耐。醫生們都使用驅散風寒、清熱敗火的藥方。但診脈後發現他的脈象浮而無力,說話懶洋洋,身體怕冷。這是勞累過度損傷了中氣,導致清氣不能上升,濁氣不能下降所致。如果發汗會傷了他的表氣,而清熱會進一步損傷他的中氣,他的怕冷是由於氣虛不能溫煦身體、固衛體表所致。再加上脈象浮虛,身體疲倦,說話怯弱,更說明中氣虛弱。給他服用了補中益氣湯,一劑後病情有所好轉,兩劑後頭痛便痊癒了。

一人頭風畏冷,首裹重綿,三十年不愈,以蕎麥粉二升,水調作二餅,更互合頭上,微汗即愈。(李樓《怪症奇方》。王帶存曰:此方先裝溪伯曾治族祖經驗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人患有頭風怕冷的毛病,用厚棉被包著頭,已經三十多年都沒有治好。他用蕎麥粉兩升,加水調成兩塊餅,輪流敷在頭上,直到微微出汗,就好了。(出自李樓的《怪症奇方》。王帶存說:這個偏方是先醫溪伯曾經用來治好我族祖的經驗。)

繆仲淳治梁溪一女子,頭痛作嘔,米飲不能下。曰:因於血熱血虛,火上炎也。麥冬五錢,橘紅、木瓜、茯苓各二錢,白芍三錢,枇杷葉三大片,蘇子錢半,甘菊錢半,烏梅二個,竹瀝一杯,蘆根汁半碗,二劑嘔止。頭尚痛,加天麥冬二錢,頭痛止。加土茯苓二兩,小黑豆一撮,全愈。(《廣筆記》。)

白話文:

繆仲淳為梁溪的一位女子看病,她頭痛嘔吐,連米湯都喝不下去。繆仲淳說:這是由於氣血上火所致。於是開了以下處方:麥冬五錢,橘紅、木瓜、茯苓各二錢,白芍三錢,枇杷葉三大片,蘇子錢半,甘菊錢半,烏梅二個,竹瀝一杯,蘆根汁半碗。服了兩劑後,嘔吐就不再發作。但頭痛還沒有痊癒,於是又加了天麥冬二錢,頭痛才痊癒。後來又加了土茯苓二兩,小黑豆一撮,病症才完全好轉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
沈觀頤中丞傳自一道人頭風神方,予僕婦患此,痛甚欲自縊,服二劑,數年不發。土茯苓四兩,(忌鐵。)金銀花三錢,蔓荊子、防風、明天麻各一錢,元參八分,辛夷、川芎各五分,黑豆四十九粒,燈心二十莖,芽茶五錢,河水、井水各盅半,煎一盅服。(《廣筆記》。)

白話文:

沈觀頤中丞從一個道士那裡得到治療頭痛的神奇藥方,給我的女僕服用,她頭痛得很厲害,想上吊自殺。服用了兩劑藥,好幾年都沒有復發。

藥方:

  • 土茯苓四兩(忌諱用鐵器)
  • 金銀花三錢
  • 蔓荊子、防風、明天麻各一錢
  • 元參八分
  • 辛夷、川芎各五分
  • 黑豆四十九粒
  • 燈心草二十莖
  • 芽茶五錢
  • 河水、井水各半碗

將藥材煎成一碗,服用。

《廣筆記》治半邊頭風,屬火症者,用之大黃末三分,黃芩末一錢,二味和生白酒一碗,頓熱調勻服之即愈。

白話文:

《廣筆》治療偏頭疼(火熱性質的):

  • 大黃粉末:3 克
  • 黃芩粉末:1 克

將兩味藥粉與生白酒一碗混合,加熱並攪拌均勻,一次性服下即可緩解。

立齋治一婦人,腦左腫痛,左鼻出膿,年餘不愈,時或掉眩,如坐舟車,正許叔微所謂肝虛風邪襲之而然也。以川芎一兩,當歸三錢,羌活、旋覆花、細辛、蔓荊子、防風、石膏、藁本、荊芥穗、半夏曲、乾地黃、甘草各五錢,乃制一料,每服一兩,姜水煎服而愈。

白話文:

立齋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她的左腦疼痛腫脹,左鼻流膿一年多了都沒有好,有時還會頭暈目眩,就像坐船車一樣。這正是許叔微所說的肝虛,被風邪侵襲所致。他採用了一種藥方:川芎一兩,當歸三錢,羌活、旋覆花、細辛、蔓荊子、防風、石膏、藁本、荊芥穗、半夏曲、乾地黃、甘草各五錢。製作成一劑藥,每次服用一兩,用姜水煎服,服用後病就好了。

劉云密曰:一婦季冬受寒,至於中春,巔頂並左後腦痛。是原病手足太陽寒水,寒久郁化熱上行,以病於手太陽,因風升之化不達,而病亦在左厥陰也。經謂過在巨陽、厥陰者誠然。診者云:手太陽熱甚於風,足厥陰熱勝於濕,更謂脾肺亦有鬱熱。余止治手太陽而微兼肺,以手太陽之氣化在肺,主氣者也。

白話文:

至於太陽,太陽是熱的,太陽是乾燥的,太陽是黃色,太陽是明亮的,太陽是光明的,太陽是陽光。

心有微熱,並治足厥陰,以風升之化達,而手太陽之氣化乃暢,更微利小腸,以通血脈而和其氣,並心經之熱亦去,故不必多治他經也。按此亦治巔頂之一,因見寒者溫治之未盡耳。酒片芩二分半,酒枯芩分半,蔓荊子二分半,防風分半,萸連二分半,柴胡三分,藁本三分,升麻二分,川芎二分,酒黃柏三分,當歸三分,木通四分,牛膝三分,水煎一劑立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心臟感到微熱,同時也治療足厥陰經,以風邪上升達到通達的效果,那麼手太陽經的氣血運行就會暢通無阻。再輕微瀉通小腸,以疏通血脈,調和其氣,心經的熱氣也隨之消散,因此不必多治療其他經絡。

注意,這也可以治療頭頂部的疾病之一,是由於看到寒症患者用溫熱療法治療不徹底所致。

藥方:

  • 酒炙芩二分半
  • 酒炙枯芩分半
  • 蔓荊子二分半
  • 防風分半
  • 萸連二分半
  • 柴胡三分
  • 藁本三分
  • 升麻二分
  • 川芎二分
  • 酒炙黃柏三分
  • 當歸三分
  • 木通四分
  • 牛膝三分

水煎服一劑,立即可愈。

嘉祐初仁宗寢疾,藥未驗。間召草澤醫,始用針自腦後刺入,針方出,開眼曰:好惺惺,翼日聖體良已。自爾以穴目為之惺惺穴,經初無此名,或曰即風府也。(《書謾煉》宋·張舜民。)

白話文:

嘉祐初年,宋仁宗得病,服藥不見好轉。期間召集民間醫生,首次用針刺後腦,針剛拔出,仁宗就睜開眼睛說:「舒服了!」第二天,皇上的病情就好了。從此以後,這個針灸穴位就被稱為「惺惺穴」。經書裏原先沒有這個穴名,有人說就是風府穴。(摘自宋朝張舜民的《書謾煉》)

吳橋治方簡妻病五年,食饘不盡一器,至夜則頭岑岑遞絕遞蘇,達旦乃定。橋至曰:食少久臥肌宜脧,今且腴,而脈不數,奚病為?或婦當娠大損血於頭,審是,治二年可受胎,復產男而起矣。蓋婦嘗妊哭姑,髮根有疣如豆大,出血數升,匿勿令人知,尋免男,弗育也。治不補氣,專補血,累二年而舉子,命之曰去病,遂如常。(《太函集》。)

白話文:

吳橋為他人的妻子治病,病已持續了五年,妻子吃飯吃不完一碗,到了晚上頭會漸漸發麻,然後又漸漸清醒,直到天亮才穩定下來。吳橋來後說:飲食少,臥牀時間長,應該肌肉萎縮,現在卻肥胖,脈搏也不快,什麼病呢?有人說這個女人懷孕時氣血大量損傷於頭部,如果真是這樣,治療兩年就可以受孕,並再生一個男孩,就能康復了。原來這個女人曾經懷孕,因為哭婆婆,髮根長了個豆子大小的疣,出血幾升,她隱瞞不讓別人知道,後來流產了,也沒能生育。治療不補氣,專門補血,兩年後她生了個兒子,取名「去病」,於是恢復正常。(《太函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