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二 (28)
卷二十二 (28)
1. 針灸
用針八法
用針八法者:迎隨一也,轉針二也,手指三也,轉針頭四也,虛實五也,陰陽六也,提按七也,呼吸八也。補瀉損益虛實,在此八法。
針用五門分主客
針用五門者,井滎腧經合也。春刺井,夏刺滎,秋刺經,冬刺合,季月刺腧,以有五門。一月亦同,一日亦有五門。同年賓客為邪氣,主人乃正氣。知者刺之,無不效也。
定針象木
針刺可曲可斜,可直可正。故定數以象木性之曲直也。
口藏比火
凡用針,先以針含口內令溫,調補榮衛,以火性炎上,即升降旋轉左右而下也。
常山閻氏曰:口溫針暖,不惟滑利而少痛,亦借己之和氣,與患人榮衛無寒溫之爭,便得相從。若不先溫針暖,與血氣相逆,寒溫交爭,而成瘡者多矣。
灸刺分午前卯後離左酉南
午前卯後者,乃卯、辰、巳三時也。陽中之老陽,可灸刺萬病之虛寒。離左酉南者,乃午未、申三時也。陽中之少陰,可灸刺萬病之煩躁。重蒸之勞熱而瀉之,灸以吹之。灸時丈夫用室女,婦人用童男,吹之呵之,反作清涼之氣也。呵吹者,灸之瀉法也。
接氣通經法
凡欲取偏枯久患榮衛諸疾,多是愈而復作者,始由氣不接而其經不通流,雖有暫時之快,客氣勝真,病當未愈也。當此乃令上接而下引。呼吸多少,經脈長短,各有定數。立法手三陽而九呼,過經四寸;手三陰接而七呼,過經五寸;足之三陽接而一十四呼,過經四寸;足之三陰接而一十二呼,過經五寸,重者倍之,吸亦同數。此接氣通經,呼吸長短之法也。
(閻廣明。)
灸分陰陽上下多少
凡灸當先陽後陰,言從頭面向左而漸下,次後從頭向右而漸下,先上後下。《明堂》云:先灸於上,後灸於下,先灸於少,後灸於多,皆宜審之。(王執中醫科即叔權。)
針灸須藥
《千金》云:病有須針者,即針刺以補瀉之。不宜針者,直爾灸之。然灸之大法,其孔穴與針無忌,即下白針,或溫針訖,乃灸之,此為良醫。其腳氣一病,最宜針灸並施。若針而不灸,灸而不針,非良醫也。針灸而藥,藥而不針灸,亦非良醫也。但恨下里間知針者鮮爾。所以學者須解用針灸,溫針白針皆須妙解。
知針知藥,固是良醫,此言針灸與藥之相須也。今人或但知針而不知灸,知灸而不知針,或惟用藥而不知針灸者,皆犯孫真人所戒也。今世所謂醫者,則但知有藥而已,針灸則未嘗過而問焉。人或告之,則曰:是外科也,業貴精,不貴雜也。否則曰:富貴之家,未必肯針灸也,皆自文其過耳。
吾故詳著《千金》之說,以示人云。
避人神說
《千金》云:欲行針灸,先知行年宜忌,及人神所在,不與禁忌相應即可,故男忌除,女忌破,男忌戊,女忌己。有日神忌,有每月忌,有十二時忌,有四季人神,有十二部人神,又有所謂血支血忌之類。凡醫者,不能知此避忌,若逢病人厄,會男女氣怯,下手至困,通神達士,豈拘此哉?若遇急卒暴患,不拘此法。許希亦云:若病卒暴,宜急灸療,亦不拘此。
白話文:
[針灸]
用針八法
運用針灸有八種方法:迎著經脈方向下針和順著經脈方向下針是第一種;旋轉針身是第二種;運用手指控制針體是第三種;旋轉針頭是第四種;區分虛實部位是第五種;區分陰陽部位是第六種;提插針體是第七種;配合呼吸是第八種。補瀉、損益、虛實的運用都包含在這八種方法之中。
針用五門分主客
針灸的五個部位,分別是井、滎、腧、經、合穴。春天刺井穴,夏天刺滎穴,秋天刺經穴,冬天刺合穴,季節交替時刺腧穴,這就是五個部位的運用方法。每月、每日的針灸也遵循同樣的原則。當年所受邪氣如同賓客,人體正氣如同主人。懂得這些方法的人施針,一定能收到效果。
定針象木
針刺可以彎曲,可以傾斜,可以直刺,可以垂直。因此,針刺的深度和角度要像樹木的彎曲和挺直一樣,靈活運用。
口藏比火
每次用針前,先將針含在口中使其溫熱,以調節人體的營氣和衛氣。因為火的特性是向上燃燒,所以針刺也要運用升降、旋轉、左右移動等手法。
常山閻氏說:針灸前用嘴巴溫熱針,不僅可以使針刺更順利、疼痛更少,還能利用自身的溫和之氣,與病人的營衛之氣相調和,避免寒熱之氣相爭。如果沒有先溫熱針,針與血液氣機逆行,寒熱相爭,就容易導致傷口潰爛。
灸刺分午前卯後離左酉南
午前卯後是指卯、辰、巳三個時辰(上午5-11點)。這是陽氣最盛的時段,可以灸刺治療各種虛寒疾病。離左酉南是指午、未、申三個時辰(下午11點-下午5點)。這是陽氣稍衰的時段,可以灸刺治療各種煩躁的疾病。因勞熱而導致的重症,應以瀉法治療,灸法則用吹法。灸的時候,男子用處女,女子用童男來吹氣,吹氣可以使灸的熱氣轉變成清涼之氣。呵氣吹氣是灸法的瀉法。
接氣通經法
治療久病、偏枯、以及營衛氣血疾病反复發作的病人,大多是因為氣機不通、經絡阻塞所致,即使暫時有所好轉,也是客邪勝過正氣,病根未除。此時應讓氣往上接,往下引,並配合呼吸。呼吸的快慢,經絡的長短,各有定數。治療手三陽經時,應持續九次呼吸,針刺深度超過經脈四寸;治療手三陰經時,應持續七次呼吸,針刺深度超過經脈五寸;治療足三陽經時,應持續十四次呼吸,針刺深度超過經脈四寸;治療足三陰經時,應持續十二次呼吸,針刺深度超過經脈五寸。病症嚴重者,可將呼吸次數加倍。吸氣的次數也相同。這是接氣通經、調整呼吸快慢的方法。
(閻廣明)
灸分陰陽上下多少
灸法應先灸陽面後灸陰面,從頭部左側向下灸,再從頭部右側向下灸,先灸上後灸下。《明堂》書上說:先灸上部,再灸下部;先灸少,再灸多,都要仔細判斷。
(王執中醫科即叔權)
針灸須藥
《千金要方》說:有些疾病需要針灸治療,就要用針刺來補瀉;不適合針灸的,就直接灸治。但灸法的大原則是,穴位不限於針灸穴位,可以在下針或溫針後再灸,這是良醫的做法。腳氣病最適合針灸並用。如果只針不灸,或只灸不針,都不是良醫。針灸還要配合藥物治療,單用藥物而不針灸,也不是良醫。可惜的是民間懂得針灸的人很少。所以學習者必須通曉針灸的用法,溫針、白針都要精通。
懂得針灸和藥物治療,才是良醫,這說明針灸和藥物治療是相互依存的。現在有些人只懂針灸不懂灸法,或只懂灸法不懂針灸,或只用藥物而不懂針灸,這些都犯了孫真人所告誡的錯誤。現在所謂的醫生,只知道用藥物,從不了解針灸,有人告訴他們,他們就說:那是外科,我的專業很精深,不能兼顧太多。或者說:富貴人家才不會用針灸呢,都是自己找藉口。
所以我詳細闡述《千金要方》的說法,來警示世人。
避人神說
《千金要方》說:要進行針灸,首先要知道當年宜忌,以及人神所在的部位,不要與禁忌相沖突即可。所以男子忌除日,女子忌破日;男子忌戊日,女子忌己日。有每日的禁忌,有每月的禁忌,有每時辰的禁忌,有四季人神,有十二部人神,還有所謂血支血的禁忌等等。凡是醫生,如果不了解這些禁忌,碰到病人運氣不好,男女氣血衰弱,施針就會非常困難。通曉神明的大師,當然不會拘泥於此。如果遇到急症,可以不遵守這些禁忌。許希也說:如果病症突然發作,應該立刻灸治,也不必拘泥這些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