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二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二 (22)

1. 邪祟

犀角入心,沉香入腎,木香入脾,香附入肝,熏陸香入肺,復以丁香入胃者,以胃亦為一臟也。用白朮健脾者,欲令諸香留頓於脾,使轉輸於各臟也。諸臟皆用辛香陽藥以通之,獨心經用硃砂寒以通之者,以心為火臟,不受辛熱散氣之品,當反佐之,以治其寒阻關竅,乃寒因寒用也。

徐靈胎曰:人之受邪也,必有受之之處,有以召之,則應者斯至矣。夫人精神完固,則外邪不敢侵。惟其所以御之之具有虧,則侮之者斯集。凡疾病有為鬼神所憑者,其愚魯者以為鬼神實能禍人,其明理者以為病情如此,必無鬼神,二者皆非也。夫鬼神猶風寒暑濕之邪耳,衛氣虛則受寒,榮氣虛則受熱,神氣虛則受鬼。

蓋人之神屬陽,陽衰則鬼憑之。《內經》有五臟之病,則見五色之鬼。《難經》云脫陽者見鬼,故經穴中有鬼床鬼室等穴。此諸穴者,皆賴神氣以充塞之。若神氣有虧,則鬼神得而憑之,猶之風寒之能傷人也。故治寒者壯其陽,治熱者養其陰,治鬼者充其神而已。其或有因痰,因思,因驚者,則當求其本而治之。

故明理之士,必事事窮其故,乃能無所惑而有據。否則執一端之見,而昧事理之實,均屬瞶瞶矣。其外更有觸犯鬼神之病,則祈禱可愈。至於冤譴之鬼,則有數端。有自作之孽,深仇不能解者,有祖宗貽累者,有過誤害人者,其事皆鑿鑿可徵。似儒者所不道,然見於經史。如公子彭生伯有之類甚多,目睹者亦不少,此則非藥石祈禱所能免。

白話文:

邪祟

犀牛角治療心臟疾病,沉香治療腎臟疾病,木香治療脾臟疾病,香附治療肝臟疾病,熏陸香治療肺臟疾病,丁香治療胃臟疾病(因為胃也屬於臟器)。使用白朮健脾,目的是讓各種香料停留在脾臟,然後再輸送到各個臟器。各個臟器都使用辛辣溫燥的藥物來疏通,唯獨心臟經絡使用寒涼的硃砂來疏通,這是因為心臟屬火,不能使用辛辣溫熱的藥物,反而要使用寒涼藥物來治療心臟寒阻關竅的症狀,這是寒邪用寒藥治療的道理。

徐靈胎說:人體受到邪氣侵襲,必定有受邪的部位,有所感召,邪氣才會應運而至。人的精神飽滿強健,外邪就不敢入侵。只有當抵禦外邪的能力有所虧損,外邪才會乘虛而入。所有疾病,有的被認為是鬼神附體,愚昧的人認為鬼神真的能禍害人,明理的人認為只是病情如此,根本沒有鬼神,這兩種觀點都不對。鬼神就好比風寒暑濕等邪氣一樣,衛氣虛弱就容易受寒,榮氣虛弱就容易受熱,神氣虛弱就容易受鬼邪侵襲。

因為人的神氣屬陽,陽氣衰弱,鬼邪就會附體。《內經》說,五臟有病,就會見到五種顏色的鬼。《難經》說,陽氣脫落的人就會見到鬼,所以經穴中有一些穴位叫鬼床、鬼室等等。這些穴位,都依靠神氣來充盈。如果神氣不足,鬼神就會乘虛而入,就像風寒一樣可以傷害人體。所以,治療寒邪要壯陽,治療熱邪要養陰,治療鬼邪要充實神氣。如果因為痰濕、思慮過度、驚嚇等原因導致邪祟,就要追究根本原因來治療。

所以,明理的人,一定會追究事情的根源,才能不迷惑,有根據。否則,只執著於片面的看法,而不明瞭事情的真相,那就都是糊塗人了。此外,還有一些疾病是觸犯鬼神所致,則可以通過祈禱來痊癒。至於冤魂厲鬼的侵擾,則有幾種情況:有的是自己造的孽,深仇大恨不能解脫;有的是祖宗遺留下來的禍患;有的是因為過錯傷害了別人,這些事情都有跡可尋。這些事情儒家學說中很少提及,但卻見於經史典籍。像公子彭生伯那樣的事例很多,親眼目睹的人也不少,這種情況就不是藥物和祈禱所能解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