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二 (18)
卷二十二 (18)
1. 丹石毒
士大夫服丹砂死者,前此固不一。余所目擊林彥振,平日充實,飲啖兼人,居吳下每以強自誇。有醫周公輔,言得宋道方煉丹砂秘術,可延年而無後害。道方,拱州良醫也。彥振信之,服三年疽發於腦。始見髮際如粟,越兩日,項頷與胸背略平,十日死。方疾亟時,醫使人以帛漬所漬膿血,濯之水中,澄其下,略有丹砂,蓋積於中與毒俱出也。
謝任伯平日聞人蓄伏火丹砂,不問其方,必求服,惟恐不盡,去歲亦發腦疽。有人與之語,見其疾將作,俄傾覺形神頓異,而任伯猶未之覺。既覺,如風雨,經夕死。十年間親見此兩人,可以為戒矣。(《避暑錄》葉夢得少蘊。)
吳興吳景淵刑部,服硫黃,人罕有知者。其後二十年,子橐為華亭市易官,發背而卒,乃知流毒傳氣,尚及其子,可不戒哉。(《泊宅編》。)
葉天士曰:新場鎮有升綢緞鋪,湖州沈里千之子,號赤文,年二十,讀書作文,明敏過人,其父母甚愛之。將畢姻,令全鹿丸一料,少年四人分服之。自冬至春,忽患渾身作痛,有如痛風,漸漸腹中作痛,有形之塊累累於腸,肌肉削瘦,飲食不進。延劉公原瞿治之,乃父一聞消導清火之藥,畏懼不用,惟以參、術投之。
七月初旬,余至葉坤生家,道經其門,乃父邀進問余,言小兒晚間大便去黑糞如拳大一塊,目下遍身如火,欲飲井水,不知何故。余進診視,脈息數大,身體骨立,渴喜冷飲。視其所下之塊黑而堅硬,意為瘀血結成。適閔介申家有酒蒸大黃丸,用二錢,下黑塊不計其數。用水浸之,胖如黑豆。
詢其所以,乃全鹿丸未化也,始知為藥所誤,不數日熱極而死。同服三少年,一患喉痹而死,一患肛門毒而死,一患吐血咳嗽而死。此皆無病而喜服溫補藥之害也。錄此以勸世人,不必好補而服藥。
白話文:
丹石毒
古代許多士大夫服用丹砂而死,並非罕見。我親眼目睹林彥振,平日里身體強壯,吃喝都比常人多,住在吳地,經常誇耀自己的身體好。有個醫生周公輔,說他得到了宋道方煉丹砂的秘方,可以延年益壽,沒有後患。這個宋道方,是拱州有名的醫生。林彥振相信了,服用三年後,腦部生疽。一開始,髮際處像小米粒一樣的小腫塊,兩天后,脖子、下巴到胸背都腫起來,十天就死了。病危時,醫生叫人用布沾取膿血,洗在水中,沉澱下來,發現裡面略有丹砂,可見丹砂積在體內,隨著毒一起排出。
謝任伯平時聽說有人服用伏火丹砂,不管是什麼方子,都一定要服用,唯恐服用的量不夠,去年也得了腦疽。有人跟他說話,見他的病就要發作,很快就覺得精神和形體都變了,但謝任伯自己還沒察覺。等到察覺時,病情就像風雨一樣猛烈,一夜之間就死了。十年間,我親眼見到這兩個人,可以作為警示。
吳興的吳景淵,擔任刑部官員,服用硫黃,很少有人知道。二十年後,他的兒子吳橐在華亭做市易官,患背疽而死,才知道毒性可以遺傳,連累到兒子,實在不可不警惕。
葉天士說:新場鎮有家升記綢緞鋪,湖州沈里千的兒子,名叫赤文,二十歲,讀書寫文章,聰明過人,父母非常疼愛他。快要結婚時,讓他服用了一劑全鹿丸,四個年輕人一起服用。從冬天到春天,突然渾身疼痛,像痛風一樣,漸漸腹部也疼痛,腸子裡出現很多腫塊,肌肉消瘦,吃不下東西。請了劉公原瞿來治療,他父親一聽到要服用消導清火的藥,就害怕不敢用,只用人參、黃芪之類的藥材。
七月初旬,我去葉坤生家,路過他家門口,他父親邀請我進去,告訴我說他兒子晚上大便排出像拳頭一樣大的黑糞,現在全身像火燒一樣,想喝井水,不知道是什麼原因。我進去診治,脈搏很快,身體消瘦,口渴想喝冷水。看到他排出的黑塊又硬又黑,認為是瘀血凝結。恰好閔介申家有酒蒸大黃丸,用了二錢,排出很多黑塊,用水浸泡,像黑豆一樣大。
詢問原因,才知道是全鹿丸沒有消化,才知道是藥物導致的,幾天后,病情加重而死。一起服藥的三個年輕人,一個患喉痹而死,一個患肛門毒而死,一個患吐血咳嗽而死。這些都是沒有病卻喜歡服用溫補藥物的危害。記錄此事以勸誡世人,不必貪圖補益而服用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