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二 (9)
卷二十二 (9)
1. 諸蟲
苕中唐國學子,年十八,骨立修長而乏肌肉,面白筋青,小腹近脅微痛,醫莫知其證。脈乍長乍短,蟲之候也。筋青暴露,肝之病也。小腹近脅,肝之地也。遂知肝內濕熱生蟲,薄蝕久矣。以煅存性肥皂一兩,蘆薈一錢,共研為細末,每日糖湯調下一錢。蝕蟲受藥,便於露地,日日一堆,蟲化膠厚青苔,二十五日蟲盡。
服參、耆、歸、術收功,兩月身體大壯。(同上。)
蔣仲芳曰:姚軼指婦,年二十餘,骨蒸潮熱,乾咳口乾,百治無效。遇一方士曰:肺中有蟲,今當盛夏,正可引出。即用童子雞一隻,去毛雜,煮熟貯漆盤中,以盤蓋半開半閉,俟病者睡著,以半開處置病人鼻邊,覺來即將盤蓋蓋緊。侵晨用水一大桶,置盤中,揭開視其雞上,小蟲有翅者二三百,即傾在長流水中。
第二夜用雞引之,又去蟲七八十,蟲盡而病愈,至今無恙。予意雞喜食蟲,故蟲亦喜食雞,正如蜈蚣與雞相仇之意。煮熟者取其香,盛夏則蟲四散,睡著不動,則蟲聞香易出。付之長流水者,欲其去而水不來也。後試他人亦驗,然其要處,不可令病人先知,恐蟲亦知,而避去耳。
王宇泰曰:汪仲嘉謂余曰:公知王節齋所以死乎?曰:不知也。汪曰:節齋為四川參政時,得心腹痛疾,醫療之,百方不衰,日甚一日。聞峨眉有道者善醫,然不可至也。節齋親至山,摒輿從,徒步詣之。道者望見即驚,曰:病深矣。既坐,問公,於服餌有生用氣血之物焙制未徹者乎?曰:有之,常服補陰丸,數十餘年矣。
中用龜甲,酒炙而入之。曰:是矣,宜亟歸。屈其指曰:猶可將及家也。節齋遽投檄歸,至吳閶輒便,下赤色小龜無數,是夕卒於舟中。王曰:本草稱龜甲所主,大率破癥瘕,已瘧痔陰蝕,漏下赤白,不言補心腎,服之反有害。(《醫暇卮言》程云來。雄按:龜、鱉甲等,但宜入煎劑。
如入丸,須熬膠代蜜用,始無弊也。)
白話文:
諸蟲
古代有一位唐國學子,十八歲,身材高挑消瘦,面色蒼白,青筋暴露,下腹部靠近肋骨處略微疼痛,許多醫生都診斷不出病因。他的脈象時而有力時而無力,這是蟲症的徵兆。青筋暴露是肝臟有病的表現,而下腹部靠近肋骨正是肝臟所在的部位。因此可以斷定是肝臟濕熱導致蟲症,已經侵蝕身體很久了。於是醫生用煅燒過的肥皂一兩,蘆薈一錢,研磨成細末,每天用糖水送服一錢。蟲子受到藥物的刺激,就會從體內排出,每天都會排出很多,蟲子化成膠狀,像厚厚的青苔一樣,二十五天後蟲子就排乾淨了。
之後服用人參、黃芪、當歸、蒼術來調理身體,兩個月後身體就康復了。
蔣仲芳說:姚軼指婦,二十多歲,患有骨蒸潮熱、乾咳口渴等症狀,很多治療方法都無效。後來遇到一位道士,道士說她肺中有蟲,正值盛夏,可以引蟲出來。道士用一隻童子雞,去除毛和內臟,煮熟後放在漆盤裡,將盤蓋半開半閉,等到病人睡著後,將盤蓋半開的一面向著病人的鼻子,病人醒來後再蓋上盤蓋。清晨,用一大桶水倒入盤中,掀開蓋子觀察雞身上,發現有帶翅膀的小蟲子二三百隻,然後將它們倒入流動的河水中沖走。
第二天晚上再用雞引蟲,又引出了七八十隻蟲子,蟲子全部排出後,病就好了,至今沒有復發。我認為雞喜歡吃蟲子,所以蟲子也喜歡吃雞,就像蜈蚣和雞互相敵對一樣。煮熟的雞可以保持香味,盛夏時節蟲子會四處遊走,病人睡著不動,蟲子聞到香味就會出來。將蟲子倒入流動的河水中,是想讓蟲子順水流走,不再回來。後來用這種方法治療其他人也得到了驗證,但是關鍵是要讓病人不知道,否則蟲子可能會察覺到而躲藏起來。
王宇泰說:汪仲嘉告訴我說:你知道王節齋是怎麼死的嗎?我不知道。汪仲嘉說:王節齋擔任四川參政時,患了心腹痛,用盡各種方法治療,病情卻一天比一天嚴重。聽說峨眉山有位道士醫術高明,但路途遙遠難以到達。王節齋親自前往峨眉山,棄車步行前往。道士見到他很吃驚,說:你的病很嚴重了。坐下後,道士問王節齋:你服用過的藥物中,有沒有用生藥材熬製,但火候不到位的?王節齋說:有,我常年服用補陰丸,已經服用了幾十年了。
補陰丸裡用到龜甲,是用酒炙過的。道士說:就是這個原因,你應該趕快回去。道士屈指一算:你應該還能趕回家。王節齋立刻辭官回家,到吳縣閶門就停下來,排出無數的紅色小蟲子,當晚就死在船上了。王宇泰說:本草綱目記載龜甲的功效,大多是破除癥瘕,治療瘧疾、痔瘡、陰蝕、漏下赤白等症,並沒有說它能補心腎,服用反而有害。(《醫暇卮言》程云來。雄按:龜、鱉甲等,只宜用於煎劑。如果用於丸藥,必須熬成膠代替蜂蜜使用,才能避免弊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