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二 (8)
卷二十二 (8)
1. 諸蟲
小校畢聯元偃師人,忽得奇疾,左股痛不可忍,呻吟累日。有僧詣門乞食,問其所苦。曰:此肉鰻也,早治可活,今病深矣。因刺其膝,出小蛇十餘條。僧持之,余逾數日,蛇復湧出,竟死焉。(《三岡識略》。)
陸肖愚治陳曙光,患飢,必食肉方解,否則遍腹淫走,身體如在空中。每食肉,初一臠必滿心如箭攢作痛,至數臠方定。少則頻飢,多則不能克化而作瀉。醫治半年,飢削骨立。脈之,六部皆弱,而浮沉大小遲數不等,面黃而帶青紋,曰:此患蟲也,可立拯之。令購使君子肉半斤,豬精肉半斤同煮,俟肉極熟,去使君子,入膩粉一錢,令連汁頓食之。
初食亦如箭攢,食後半日不飢。至五更下盆許皆蟲,有全者有半爛者,間有活動者,宿疾頓除。乃以參苓白朮等調理,禁其一年勿食肉,遂全安。
浦南一人,少時每向溪邊執蚌,三旬外患腸痛,痛時幾不欲生,發必三四日。偶一僧過其門,聞其叫號,出藥七丸,大如菜子,用白湯送下,少頃下蟲二三十,作紅白色,其形如蚌,旋愈。後二年死。(《云間雜誌》無名氏。)
薛立齋治一男子,患腹痛,熱則痛甚,諸藥不應,半年後,腹加腫脹,面色萎黃。診其脈不洪滑,非癰也。詢之云:始於渴甚,俯飲澗水。意其誤吞水蛭而然,令取河泥為丸,空心用水送下百丸,果下水蛭而愈。又一子因跌溝中,腹作痛,服積驚等藥不應,亦依前症療之。
一婦人於壁上取雞翎卷耳,適蜈蚣生子在翎上,帶入耳中,生小蜈蚣,穿腦內且癢,百藥莫效。夢神人傳一方,令炒雞肉熱置一器,內留一小孔,蓋上,令病者以耳受之,雞氣熏入,蜈蚣悉攢雞肉上,其病乃立愈。(《廣筆記》。)
錢國賓治周氏子,業儒,年二十,腳常腫,生黃泡數十,水出即愈,及昏厥之症,不時常發。偶家宴,忽然仆地。延診,按諸經脈不動,獨腎濡數,或亂或靜。因思濡生濕也,數主熱也,亂主蟲動也,靜蟲伏也,腳掌生瘡屬腎也,是腎經濕熱生蟲,蟲氣上攻昏厥。以雄黃丸:巴霜、鬱金、大黃各五分,煉蜜為丸綠豆大,雄黃為衣。
薑湯送十五丸,以薑湯再灌,蟲化如膠黑汁,解於露地數堆。後用冷米湯補之,恐防再舉,又食榧子一二升,遂不復發。
濟寧店主女,年十八,勞病三載,體瘦神昏,疾日重矣。視其形神憔悴,眼露光芒,六脈雜亂。細問起居,女曰:腹中常隱隱痛,喜食糖果。及看面生白點,方知是蟲也,非勞也。與雄黃丸十粒,檳榔湯送下。至午不動,又催五丸,腹中大響,下蟲百餘,形如土鱉,上有魚鱗,下有黑嘴,四足能動。
此女昏暈半日方醒,飲以薄粥,用人參、當歸、檳榔、紫蘇、赤茯苓各一錢,丁香五個,烏梅一個,數服除蟲之根。又以調理方而別。(錢案。)
白話文:
諸蟲
一個名叫小校畢聯元的人,忽然得了怪病,左腿疼痛難忍,呻吟了好幾天。有個和尚來化緣,問他病情。和尚說:「這是肉鰻(一種寄生蟲),早治能活,現在病重了。」於是刺了他的膝蓋,取出十多條小蛇。和尚拿走了小蛇,過了幾天,又湧出更多小蛇,最後病人死了。(出自《三岡識略》)
陸肖愚醫治陳曙光,病人飢餓難耐,必須吃肉才能緩解,否則腹部會不停地蠕動,感覺身體像飄在空中。每次吃肉,一開始只吃一點點,就會覺得心臟像箭扎一樣疼痛,吃到很多才能好轉。吃得少就經常餓,吃得多又消化不了而拉肚子。治療了半年,病人瘦得皮包骨頭。把脈後發現,六脈都虛弱,而且浮沉、大小、遲速都不一樣,臉色發黃還帶青筋。醫生診斷說:「這是蟲病,可以立即治療。」於是讓病人買半斤使君子肉和半斤豬瘦肉一起煮,等肉煮熟後,把使君子去掉,加入一錢膩粉,讓病人連湯帶肉一起吃下去。
剛吃下去的時候也像箭扎一樣疼,但吃完半天就不餓了。到五更天,排泄物中有很多蟲子,有的完整,有的爛了一半,還有一些會動,宿疾立刻痊癒了。然後用參、苓、白朮等藥調理身體,禁止病人一年內吃肉,最後完全康復了。
浦南地區有個人,小時候經常到溪邊撿蚌殼,三十多歲時患上了腸痛,痛得幾乎活不下去,每次發病都要持續三四天。偶然有個和尚經過他家,聽到他的叫喊聲,給了他七丸藥,藥丸大小如菜籽,用溫水送服。過了一會兒,他就排出二三十條蟲子,蟲子呈紅白色,形狀像蚌殼,病症也逐漸好了。但是,兩年後他死了。(出自《云間雜誌》無名氏)
薛立齋醫治一個男子,患有腹痛,發熱時疼痛加劇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,半年後腹部更加腫脹,面色萎黃。診脈後發現脈象不洪大滑利,不是癰疽。詢問病情後得知,病人最初是因為非常口渴,喝了溝渠里的水。醫生懷疑他誤吞了水蛭,於是讓他用河泥製成藥丸,空腹用水送服一百丸,果然排出了水蛭,病就好了。還有一個小孩因為跌倒在溝裡,肚子疼,吃了很多治積食驚嚇的藥都不見效,也用同樣的方法治好了。
一個婦女從牆上取雞毛來掏耳朵,剛好雞毛上有一個蜈蚣剛生完蛋,蜈蚣幼蟲就進入了她的耳朵,鑽進腦內,又癢又痛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。她夢見神人給了她一個方法,讓她炒熟雞肉放在一個器皿裡,器皿上留一個小孔,蓋上,讓病人用耳朵靠近小孔,用雞肉的熱氣熏,蜈蚣就會都爬到雞肉上,她的病就好了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錢國賓醫治周氏的兒子,一個二十歲的讀書人,腳經常腫脹,長出許多黃色的水泡,水泡破了就好了,還會經常昏厥。一次家宴上,他突然倒地。請醫生診治,醫生檢查各個經脈都不通,只有腎經的脈象濡弱,時而紊亂時而平靜。醫生認為濡弱屬濕,脈象紊亂屬蟲動,平靜屬蟲伏,腳掌長瘡也屬腎經,因此診斷為腎經濕熱生蟲,蟲氣上攻導致昏厥。他用雄黃丸:巴霜、鬱金、大黃各五分,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,外面裹上雄黃粉。
用薑湯送服十五丸,然後再灌服薑湯,蟲子化成膠狀的黑汁排出,在地上堆成幾堆。然後用冷米湯補充水分,為了防止復發,又讓病人吃了幾升榧子,病就再也沒有復發了。
濟寧一個店主的女兒,十八歲,患病三年,身體瘦弱,神志昏迷,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。醫生觀察到她形神憔悴,眼睛發光,六脈紊亂。仔細詢問她的生活起居,女孩說她腹部經常隱隱作痛,喜歡吃糖果。醫生看到她臉上長白點,就判斷是蟲病,而不是勞累造成的。醫生給了她十粒雄黃丸,用檳榔湯送服。到中午還沒反應,又催服了五粒,腹中發出很大的響聲,排出了百餘條蟲子,蟲子形狀像土鱉蟲,背上有魚鱗狀的花紋,下面有黑色的嘴,還有四條腿能動。
這個女孩昏迷了半天后才醒來,喝了點稀粥,然後服用人參、當歸、檳榔、紫蘇、赤茯苓各一錢,丁香五個,烏梅一個,服用幾次後蟲根去除。然後再用調理的方子治療。(錢氏醫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