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一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 (18)

1. 跌撲

馮楚瞻於五十歲,由欒城回都,適有鄉人伐一大樹,時風沙蔽目,騎至樹僕,人騎俱為壓倒,正在腰脊間,脊骨脫縫,疼如腰斬,胸骨扇動,腰膚青紫,下體俱冷,頭汗如雨。因憶跌撲傷損門中,有一絲血入心即死之語,以酒沖童便服之,頓覺臍下極冷,氣逆上奔。乃思急固陽氣為主,以人參一兩,炒白朮六錢,製附子三錢,煎服,日二劑。

有外科老醫勸用破血行瘀之藥,馮曰:傷在上者宜消瘀滯,傷在下者宜補血氣,此正法也。遂早晚用八味丸治之,加牛膝、杜仲、五味各五錢,隨進參、朮、附子各一劑。緣右腎連脊受傷,腎經祖氣無根,故不能寐,並不能言。一言一寐,即逆氣上奔欲絕。馮仗藥力之猛,得以接納,藥後必進干餅以壓之,腸中如火,干餅多進,亦易消化,八日始便,並無點瘀。外以豬油熬化頭髮,入十全大補加減煎膏,以乳、沒收之,遍貼傷處。

七日後氣逆少緩,半月後漸可寐言,月餘始能憑几而坐,兩月餘始能扶杖,而脊骨突出半寸,終成痼疾。自是精力大衰,膝踝筋脈之間時疼痛。然幸知破格為治,得以全生。

李南公知長沙縣,有鬥者,甲強乙弱,各有青赤。南公召使前,自以指捏之,乙真甲偽也。詰之,果服。蓋南方有櫸樹,以葉塗膚則青赤如毆傷者。剝其皮橫置膚上,以火熨之,則加倍,傷者以水洗不落。南公曰:毆者血聚而硬,偽者不然,故知之。(司馬《涑水紀聞》。)

華南岩刺蒲時,有哄者訴於州,一人流血被面,經重創,腦幾裂,絕命懸旦夕。公見之惻然,時家有刀瘡藥,公即起入內自搗藥,令舁至幕廳,委一謹厚廳子及幕官,曰:宜善視之,勿令傷風,此人死,汝輩責也。其家人亦不令前,乃略加審覈呈狀,收其仇家於獄,余皆釋之。

友人問其故。曰:凡人爭鬥,必無好氣。此人不救而死,則償命者一人,寡人之妻、孤人之子者幾人,干證連繫者幾人,破家者幾人。此人愈,特一斗毆罪耳。且人情欲獄勝,雖於骨肉,亦甘心無所恤,忿懥故也。未幾,傷者果平復,而二家之訟遂息。刀瘡藥方:端午取韭菜搗汁,和石灰杵熟為餅,陰乾,用以治諸傷,敷創處即止,雖骨破亦合,有奇效。

韓貽豐攝永寧篆,有部民被毆,死已逾夕,即單騎往驗,則遍身重傷,僵挺,無生氣矣。因念死者父母年老貧病,惟此子,死則二老必不能生。不得已因取針針其百會,亦冀萬一,非謂其必活也。時天氣甚寒,令村人各解衣輪熨屍身,又熬水令極熱,探湯揉屍手足,無何得人氣,體頓柔。針至十四針,忽喉中作響,口鼻微有氣。

診其脈、脈忽動。乃喜曰:有救矣。至二十一針,則喉間大出聲,手足能屈伸,口稱遍體痛不可忍,則皆被毆處也。乃呼酒來,以藥飲之,傷處糝之以藥,痛處以針針之。責令凶首保護調養,如限內死,仍抵償。後傷者全愈,求和息,乃杖凶者而遣之。

白話文:

跌撲

馮楚瞻五十歲時,從欒城回京,途中遇見鄉民砍伐大樹,當時風沙迷眼,騎馬經過時跌倒,人和馬都被壓倒,正好壓在腰脊部位,脊椎脫臼,疼痛得像腰部被砍斷一樣,胸骨也感到震動,腰部皮膚青紫,下半身冰冷,頭卻汗如雨下。他想起跌撲損傷方面的醫書上說,有一絲血入心就會死的記載,於是用酒沖童尿喝下去,頓時感到肚臍下極度寒冷,氣往上衝。於是考慮到必須先固護陽氣,便用人參一兩、炒白朮六錢、製附子三錢煎服,一天兩劑。

有位外科老醫生建議用破血行瘀的藥物,馮楚瞻說:「傷在上者宜消瘀滯,傷在下者宜補血氣,這是正確的方法。」於是早晚服用八味丸,並加入牛膝、杜仲、五味子各五錢,同時服用人參、白朮、附子各一劑。由於右腎連接脊椎的地方受傷,腎經的元氣沒有根基,所以睡不著覺,也說不出話,一說話或一睡覺,就會氣逆上衝,快要斷氣。馮楚瞻依靠藥力強勁的效果,得以勉強支撐,服藥後一定吃乾餅壓制,腸胃像火燒一樣,即使多吃乾餅也容易消化,八天後才排便,而且沒有瘀血。外敷以豬油熬化頭髮,加入十全大補加減煎膏,用乳香、沒藥收斂,遍貼在傷處。

七天後氣逆的情況稍微緩和,半個月後逐漸可以睡覺和說話,一個多月後才能勉強靠著東西坐著,兩個多月後才能拄著拐杖行走,但脊椎仍然突出半寸,終成慢性疾病。從此精力大衰,膝蓋和腳踝的筋脈經常疼痛。然而幸好懂得破格治療,得以保全性命。

李南公擔任長沙縣令時,有人鬥毆,一方強一方弱,兩人身上都有青紫傷痕。李南公叫他們過來,自己用手捏了捏他們的傷處,判斷出誰是真傷誰是假傷。詢問之後,果然如他所料。原來南方有一種櫸樹,用它的葉子塗抹皮膚,就會出現像毆打造成的青紫傷痕。如果把櫸樹的樹皮橫著放在皮膚上,用火熨燙,青紫顏色就會加重,而且用水洗也洗不掉。李南公說:「真正被打傷的人,瘀血凝結在一起,摸起來是硬的,假裝受傷的則不是這樣,所以就能分辨出來。」(出自司馬光《涑水紀聞》)

華南岩在刺蒲時,有人鬧事,訴諸州府,一人臉上流血,受了重傷,腦袋幾乎裂開,性命危在旦夕。華南岩見到後十分同情,當時家裡正好有治療刀傷的藥,他就立刻進去自己搗藥,讓人把傷者抬到官署的廳堂,並囑咐一位忠厚可靠的廳吏和幕僚,說:「一定要好好照顧他,不要讓他受風寒,如果他死了,你們都要負責。」他沒有讓傷者的家人靠近,只是稍微審查了一下狀紙,把仇家關進監獄,其餘人都釋放了。

朋友問他為什麼這樣做,他說:「凡是爭鬥的人,一定沒有好脾氣。如果不救治這個人而讓他死了,就要償命,而寡婦、孤兒,以及牽連進來的人有多少?破產的人又有多少?這個人要是治好了,只不過是一件鬥毆的罪名而已。況且人情總是希望勝訴,即使是骨肉至親,也甘願不顧一切,都是因為憤怒的緣故。」不久,傷者果然痊癒,兩家的官司也就停止了。治療刀傷的藥方是:端午節採摘韭菜搗汁,和石灰一起搗碎成餅,陰乾,用它來治療各種傷口,敷在傷口上就能止血,即使是骨頭斷了也能接合,效果奇特。

韓貽豐擔任永寧縣令時,有一個百姓被毆打致死,已經超過一天一夜了。他單獨騎馬去驗屍,發現死者遍體鱗傷,僵硬挺直,沒有生氣了。他想到死者的父母年老體弱多病,只有這個兒子,如果死了,二老肯定活不下去。不得已,他用針刺死者的百會穴,也是希望能有一線希望,並不是認為一定能活過來。當時天氣非常寒冷,他讓村民們脫下衣服輪流給屍體取暖,又燒開水,讓水儘可能燙,用熱水揉搓屍體的手腳,不久便感覺到屍體有了人氣,身體也變柔軟了。針灸到第十四針時,忽然聽到喉嚨裡有聲音,鼻子和嘴巴裡也有微弱的氣息。

診脈,脈搏開始跳動,他欣喜地說:「有救了!」到第二十一針時,喉嚨裡發出很大的聲音,手腳可以彎曲伸展,口中說全身疼痛難忍,這些疼痛的地方都是被打傷的地方。於是叫來酒,給他喝藥酒,並在傷處撒上藥粉,疼痛的地方用針灸治療。他責令兇手負責保護和照料傷者,如果在期限內傷者死了,兇手還是要負責賠償。後來傷者痊癒,請求和解,韓貽豐就杖責兇手然後放他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