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一 (17)
卷二十一 (17)
1. 跌撲
言訖,遂針入寸余,舊穴之針,沸然躍出,果至檐板。氣出之處,泯然而合,病者當時平愈。朝士與國醫拜謝,以金帛贈貽,道士不受,啜茶一甌而去。(《逸史》。雄按:可為針家龜鑑。)
石城尉戴堯臣,試馬損大指,血出淋漓,用蔥新折者,糠火煨熱剝皮,其間有涕,便將罨損處。仍多煨,續續易熱者。或搗爛敷之,而痛止,翌日洗面不見瘢痕。近宋惟官縣尹,皆得此方,每有殺傷,氣未絕,亟令用此,活人甚眾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龔子才治一男子,墜馬,腸有瘀血,服藥下之,遂發熱盜汗,自汗,脈浮澀。此重劑過傷氣血所致也,投以十全大補湯益甚,時或譫語。此藥力未及而然,以前藥加炮薑、附子五錢,服之即睡,覺來頓安,再劑而愈。
張三錫云:曾見人因踢門用力,遂小腹痛不止,湯藥亂投,臨死小腹腫青,方悟往日受病之因也。
孫文垣治一人,梅瘡後,偶遭一跌,環跳脫出,不能復入科臼,疼痛殊甚,兩足長短不齊。此蓋瘀血流入科臼,佔滿故竅,致骨不得復入也。今但消去瘀血,以行氣活血之藥主之,佐以下行嚮導之劑,庶可復原。
用陳年窖中磚瓦洗淨煅過四兩,生地、杜牛膝、骨碎補、丹參、赤芍各一兩五錢,自然銅三兩,蒲黃、車前子、蘇木各一兩,鹿角二兩,元明粉五錢,各為末,以茅草根一斤,紅花四兩,煎膏拌曬前藥,煉蜜為丸梧子大,每空心及食前酒送下八九十丸。初足長出二寸余,服藥後只差半寸。
設再製久服,必能全愈。惜素畏藥,中道而止。
李克齋家一鶴飛來,馴熟不去,以為祥瑞。未幾鶴折其脛,私心殊不喜,因問有能接其脛骨者乎?一人對曰:家藏接骨秘方,想人禽一理,或可接也。急命其修制之,方用土鱉新瓦焙乾,半兩錢醋淬七次,自然銅、乳香、沒藥、菜瓜子各等分,為細末,每服一分半,酒調灌之,鶴脛如故。但人上體傷,飯後服之;下體傷,空心服之。
李公乃以其方傳於人。(《續金陵瑣事》。)
張三錫云:南京下浮橋梁回回丹藥,每用二三釐,瓜仁搗泡酒下極驗。遠近患損傷者,競覓之。要皆不外土鱉、自然銅,第製法精耳。
四川提督總兵官吳英說:昔得秘傳治撲打跌損傷極效,雖重傷瀕死,但一絲未絕,灌下立蘇。往在福建為副將時,軍中有二弁相鬥,皆重傷,其一則死矣。吳聞馳往治之,惟心頭氣尚微暖,亟命以藥灌入,覺胸間喀喀有聲,不移時張目索食,翌日遂能行起。自後屢著神效云。
其方以十一月採野菊花,連枝葉陰乾。用時每野菊花一兩,加童便,無灰酒各一碗,同煎熱服。
又一方,未退胞毛小雞一隻,和骨生搗如泥,入五加皮,敷傷處,接骨如神。(《居易錄》。)
白話文:
跌撲
一位道士用針灸治療病人,針灸後氣從針孔排出,病人立刻痊癒,朝臣和國醫紛紛贈送金帛,道士卻不收,只喝了杯茶就走了。
石城尉戴堯臣的馬受傷,大拇指也受了傷,血流不止。他用新鮮蔥白,用糠火煨熱去皮,將蔥白裡的汁液敷在傷口上,反覆加熱更換,或者搗爛敷上,疼痛就止住了,第二天洗臉時傷口就看不見了。宋朝官府都用這個方法治療外傷,救活了很多傷者。
龔子才治療一位墜馬的男子,男子腸道有瘀血,服藥後發熱盜汗,脈象浮澀,這是藥力過猛傷了氣血。於是改用十全大補湯,但男子卻開始胡言亂語,這說明藥力還沒有達到。於是龔子才在原方中加入炮薑、附子,服藥後男子便睡著了,醒來後病情好轉,再服一劑就痊癒了。
張三錫說:曾見一人用力踢門,小腹疼痛不止,亂投藥物後,小腹腫脹發青才意識到以前的舊疾復發。
孫文垣治療一位梅毒患者,因跌倒導致髖關節脫臼,疼痛難忍,兩腿長短不一。這是因為瘀血流入髖關節,佔據了關節腔,導致骨頭無法復位。治療方法是消瘀活血,配合下行引導的藥物,以幫助骨頭復位。藥方包括煅過的陳年磚瓦、生地、杜牛膝、骨碎補、丹參、赤芍、自然銅、蒲黃、車前子、蘇木、鹿角、元明粉等,以茅草根、紅花煎膏拌曬,煉蜜為丸服用。服藥後,腿長恢復了部分。若持續服用,就能痊癒。但患者因懼怕藥物,中途停止了治療。
李克齋家裡來了一隻鶴,很溫順,他視為祥瑞。不久鶴腿骨折,李克齋很著急,問有沒有人會接骨。一人說有秘方,可以試試。秘方用土鱉蟲、自然銅、乳香、沒藥、瓜子等藥物,人上體受傷飯後服用,下體受傷空腹服用。李克齋將此方傳了出去。
張三錫說:南京下浮橋回回(穆斯林)的丹藥,每次用少許,用瓜仁搗碎泡酒服用,治療跌打損傷很有效,很多人來求藥。主要成分是土鱉蟲和自然銅,只是製作方法精良而已。
四川提督總兵吳英說:他得到一個治療跌打損傷的秘方,效果極佳,即使重傷瀕死,只要還有一絲氣息,灌下藥就能活過來。他在福建做副將時,兩個軍官打架都受重傷,一人死了,吳英趕去救治,發現另一人還有微弱呼吸,就馬上灌藥,不久那人就睜眼要食物,第二天就能走路了。藥方是用十一月採摘的野菊花,連枝葉陰乾,用時加童尿和無灰酒煎服。還有一個方子是用未褪毛的小雞和骨頭搗碎,加入五加皮敷在傷口上,接骨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