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一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 (16)

1. 跌撲

陸養愚治沈華南,原有濕熱痰積,五旬時因乘馬墜地,傷其左脅,痛不可忍,外科以膏散敷治之而愈。然每疾走,脅間一點微痛,少息半時痛止矣。周甲偶患滯下,小腹痛引左脅,手不可按,裡急後重。或與香、連、檳榔,痢止而痛不止,發熱便澀,後重尤劇,飲食全不思。

脈之,沉弦有力,左關尤甚,曰:痛者積瘀也。治法云,瘀血穢腐下焦,令人不食。則飲食不消者,亦瘀也,當急下之,則痛隨利減矣。用潤字丸和桃仁泥合丸之,紅花湯送下二錢,出稠痰碗許,而腹脅抽痛更甚,此瘀積動而未出故也。再投二錢,半日許,又出稠痰碗許,內有黑色如泥者一二塊,痛仍不減,脈尚沉而堅。

又投三錢,半日許,出泥色塊並稠痰數碗,而痛頓覺減,腹脅即可按,漸思飲食,其脈亦和。後以達氣養榮湯加人參,數劑而安。

陸肖愚治寧見源,年近古稀,偶登舟失足墮水,足大股挫傷作痛,左脅亦引痛,服藥已愈三月矣。忽左股內髀樞作痛,或謂此乃肝經所絡之地,高年肝血不足,虛而作痛,或謂濕痰流注,或謂肝經久郁,或謂崑崙氣逆,遍治疼腫日甚,增寒作熱。脈之,六部洪數,而左關帶弦。

因詢其曾有所傷否?乃述前墮水之由。曰:此必瘀血未盡,留而成毒也。視痛處已有膿在內,令延外科,教以針破之,出膿血數碗,服大料參耆托裡散,數十劑而痊。

一人因墜馬腰痛不止,日輕夜重,瘀血諦矣,與四物去生地,加肉桂、桃仁泥、紅花、蘇木,四服,大便下黑血而痊。

湖廣有胡氏子,五六歲時因升高為戲,墜地傷其頭骨,稍長竟不能伸。朱守真者,同里也,一日相見,戲挈其頭,有聲戛然,置地溘然死矣,朱懼而逸。胡氏子一時復甦,頭項復直。歸家,家人驚喜,謀尋朱謝之。(《說頤》。)

張子和治張仲溫,因登露臺,高四尺許,下臺傷肭,一足外踝腫起,熱痛如火。一醫欲以針刺腫出血,張急止之曰:肭已痛矣,更加針,二痛俱作,何以忍也?乃與神佑丸八九十丸,下二十餘行,禁食熱物,夜半腫處發癢,痛止行步如常。張曰:吾之此法,十治十愈,不誑後人。

一小兒七八歲,膝破,行則痛,數月矣。張曰:小病耳。以舟車丸、通經散,溫酒調而下之。夜半湧泄齊行,上吐一碗,下泄半缶。既上床,其小兒謂母曰:膝髕癢不可任。來曰,使服烏金丸,壯其筋骨,一月疾愈而走矣。

德宗時有朝士墜馬傷足,國醫為針腿,針不出,有氣如煙出,朝士困憊,將至不起,國醫惶懼,有道士詣門云:某合治得。視針處責國醫曰:公何容易,生死之穴,乃在分毫。人之血脈相通如江河,針灸在思其要津。公亦好手,但誤中孔穴。乃令舁床就前,於左腿氣滿處下針曰:此針下,彼針跳出,當至檐板。

白話文:

跌撲

陸養愚治療沈華南,沈華南原本就有濕熱痰積,五十歲時騎馬墜地,傷到左肋,痛得受不了,外科用膏藥散劑治療後痊癒。但是每次快跑,肋間就會微微作痛,休息半個小時疼痛就會停止。一年後偶然患上痢疾,小腹疼痛牽扯到左肋,手按壓不得,裡急後重。曾經服用過香薷、連翹、檳榔等藥物,痢疾好了,但疼痛沒有停止,還發熱、大便秘結,裡急後重更加嚴重,完全不想吃東西。

診脈後發現脈象沉弦有力,左關脈尤甚,醫生說:疼痛是因為瘀血積聚。治療方法是:瘀血污穢腐蝕下焦,導致人不想吃東西。所以飲食不消化的原因也是瘀血,應該趕快把它排出,疼痛就會隨著通暢而減輕。於是用了潤字丸和桃仁泥合丸,用紅花湯送服兩錢,排出很多稠痰,約一碗的量,腹肋抽痛反而加劇了,這是瘀積移動但尚未排出造成的。又服用兩錢,過了半天,又排出約一碗稠痰,裡面有幾塊黑色像泥一樣的東西,疼痛仍然沒有減輕,脈象仍然沉而有力。

又服用三錢,過了半天,排出了幾碗泥色塊和稠痰,疼痛頓時減輕,腹肋可以按壓了,逐漸想吃東西,脈象也正常了。後來用達氣養榮湯加人參,服用幾劑就痊癒了。

陸肖愚治療寧見源,寧見源年近七十,一次乘船不小心失足落水,腳和大腿挫傷疼痛,左肋也牽扯疼痛,服藥治療已經三個多月了。突然左大腿內側髀樞處疼痛,有人說是肝經循行的地方,老年人肝血不足,虛弱而疼痛;有人說是濕痰流注;有人說是肝經鬱滯已久;有人說是崑崙穴氣逆,各種治療方法都用過了,疼痛腫脹日益嚴重,時冷時熱。診脈後發現六部脈洪數,左關脈帶弦。

於是詢問他之前是否受過傷,他才講述了之前落水的事情。醫生說:這一定是瘀血沒有完全排出,留下來化成毒素了。看到疼痛的地方已經有膿了,於是叫他去外科,教外科醫生用針刺破膿腫,排出幾碗膿血,服用大料參耆托裡散,服藥幾十劑就痊癒了。

有人因為墜馬腰痛不止,白天輕晚上重,這是瘀血無疑,於是服用四物湯去生地,加入肉桂、桃仁泥、紅花、蘇木,服用四劑,大便排出黑色瘀血後痊癒。

湖北有位胡姓人家的孩子,五六歲時因為玩耍爬高,墜地傷到了頭骨,長大後竟然不能伸直脖子。朱守真,與他同鄉,有一天見到他,開玩笑地拎起他的頭,聽到一聲嘎然作響,放下來後孩子竟然死了,朱守真害怕就逃跑了。但是過了一會兒胡姓的孩子又活了過來,脖子也直了。回家後家人驚喜萬分,想要尋找朱守真表示感謝。(出自《說頤》)

張子和治療張仲溫,張仲溫因為登上約四尺高的露臺,下來時傷到了踝骨,一隻腳的外踝腫脹,又熱又痛得像火燒一樣。一位醫生想用針刺腫脹處放血,張子和急忙阻止他說:踝骨已經很痛了,再加上針刺,兩種疼痛同時發生,怎麼能忍受呢?於是給他服用神佑丸八九十丸,排出了二十多行大便,禁忌食用熱物,半夜腫脹處發癢,疼痛停止,可以像平常一樣走路了。張子和說:我的這種方法,十次治療十次都能治癒,不欺騙後人。

一個七八歲的小孩,膝蓋破了,走路就痛,已經好幾個月了。張子和說:這只是小病。用舟車丸、通經散,用溫酒調服。半夜裡嘔吐瀉泄同時發生,吐了一碗,瀉了半桶。上了床後,小孩對他母親說:膝蓋癢得受不了。第二天,醫生讓服用烏金丸,以增強筋骨,一個月後疾病痊癒,可以跑跳了。

德宗時期,一位朝臣墜馬傷了腳,御醫用針灸治療他的腿,針卻拔不出來,有像煙一樣的氣體從針孔冒出,朝臣非常痛苦,快要不行了,御醫非常害怕。這時有一位道士來拜訪,說:我可以治療。他檢查針刺的地方,責備御醫說:你怎麼這麼粗心,生死攸關的穴位,就在毫釐之間。人體的血脈相互連通就像江河一樣,針灸一定要考慮到要害部位。你也是名醫,卻誤中了穴位。於是讓他們把床抬到他面前,在左腿氣體充盈的地方下針,說:這針下去,那針就會跳出來,會到達屋簷板那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