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 (2)
卷三 (2)
1. 痙
朱丹溪治王秀,濕熱大作,腳痛,手筋拘攣,足乏力。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白朮各二錢,蒼朮一錢,甘草炙三分,木通五分,煎湯下大補丸三十丸。大補丸須炒暖。
張子和治新寨馬叟,年五十九,因秋欠稅,官杖六十,得驚氣,成風搐,已三年矣。病大發則手足顫掉,不得持物,食則令人代哺,口目張睖,唇舌嚼爛,抖擻之狀,如線引傀儡。每發市人皆聚觀,夜臥發熱,衣被盡去。傾產求醫,致破其家,而病益堅。叟之子,邑中舊小吏也,以訊張。
張曰:此病甚易治。若隆暑時,不過一湧再湧,奪則愈矣。今以秋寒,可汗之。如未已,更刺俞穴必愈。先以通聖散汗之,繼服湧劑,出痰三四升,如雞黃成塊,狀如湯熱。叟以手顫不能自探,妻與代探,咽嗌腫傷,昏憒如醉。約一二時許,尋稍省,又下數行,立覺足輕顫減,熱亦不作,足亦能走,手能巾櫛,自持匙箸。未至三湧,病去如濯。
病後但覺極寒,張曰:當以食補之,久則自退。蓋大疾之去,衛氣未復,故宜以散風導氣之藥,切不可以熱劑溫之,恐反成他病也。
琇按:是症本因驚而得,尤不能無郁也。蓋驚入心,受之則顛癇。今心不受,而反傳之肝,而為瘛瘲,亦母救其子之義也。肝病則乘其所勝,於是生風生痰,怪症莫測,治以上湧下泄,乃發而兼奪之理,並行不悖。張案於此症,尤為合法。
黃如一村翁,兩手搐搦,喘如曳鋸,冬月不能覆被。名醫張某之舞陽,道經黃如,不及用藥,針其人大指後中注穴上。曰:自肘以上皆無病,惟兩手搐搦,左氏所謂風淫末疾者此也。或刺後谿,手太陽穴也,屈小指握紋盡處是穴也。
完顏氏病搐,先右臂並左足,約搐六七十數,兩目直視,昏憒不識人,幾月余,求治。先逐其寒痰三四升,次用導水禹功散,泄二十餘行,次服通聖散辛涼之劑,不數日而瘥。
薛立齋治一婦人,素有內熱,月經不調,經行後四肢不能伸,臥床半載。或用風濕痰火之劑,數日而不見效。其脈浮緩,按之則滑,名曰痙症,屬風寒所乘。用加味逍遙散加肉桂、防風,四劑頓愈。更以八珍湯,調理兩月餘而瘥。
一婦人素經行後期,因勞怒,四肢不能屈,名曰瘲症。此血虛而風熱所乘,先用八珍湯加鉤藤、柴胡漸愈。更佐以加味逍遙散,調理而痊。
一婦人素有火,忽然昏憒,瘛瘲抽搐,善伸數欠,四肢筋攣,痰涎上升,此肺金燥甚,血液衰少而然也。用清燥湯,六味湯丸兼服,尋愈。
薛立齋治一婦人,因怒,經事淋瀝,半月方歇。遇怒,其經即至,甚則口噤筋攣,鼻血頭痛,痰涎搐搦,瞳子上視。此肝火熾甚,以小柴胡湯加熟地、山梔、鉤藤治之,後不復發。
一婦人素陰虛,患遍身瘙癢,誤服祛風之藥,口噤抽搐,肝脈洪數。薛曰:肝血為陰為水,肝氣為陽為火,此乃肝經血虛火盛耳。宜助陰血,抑肝火,用四物、麥冬、五味、鉤藤、炙草調理而痊。
白話文:
痙
朱丹溪治療王秀的濕熱症,症狀為腳痛、手筋拘攣、腳無力,使用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白朮、蒼朮、炙甘草、木通等藥材煎湯服用,並搭配大補丸服用。
張子和治療一位五十九歲的男子,因被官府杖打六十下而受驚,導致三年來的風搐症。發病時手腳顫抖、無法拿東西、需要他人餵食,口眼張大、嘴唇舌頭磨損,身體抖動如同木偶,每次發病都吸引眾人圍觀。夜裡睡覺發熱,會把被子都踢掉。他傾盡家產求醫,病情卻日益嚴重。其子向張子和求醫。張子和認為此病容易治療,夏季發病,只需服用幾次瀉下藥即可痊癒,但因時值秋寒,先用通聖散發汗,再服用瀉下藥,排出大量痰液後,症狀得到緩解。痊癒後,患者感到極度寒冷,張子和建議以食補調理。他認為大病初癒,衛氣尚未恢復,應使用散風導氣的藥物,避免使用溫熱藥物,以免產生其他疾病。
一位作者評論此案例,認為此病症是由驚恐引起,並伴有鬱結。驚恐入心則導致癲癇,若心不受影響,則傳至肝臟,導致瘛瘲,如同母親救子。肝臟病變則影響其他臟腑,導致風痰等怪異症狀。治療方法以瀉下為主,是符合病理的。
一位名醫治療黃如,其症狀是兩手搐搦,呼吸困難,冬天無法蓋被子。該名醫僅用針灸治療,針刺大拇指後面的中注穴位,認為病症僅限於兩手,屬於風邪侵犯末梢的疾病。也可針刺後谿穴。
完顏氏患有搐搦症,先右臂再左腳抽搐,持續數十次,伴隨目視前方、神志不清等症狀,持續數月,經治療後,先排出寒痰,再使用導水藥物瀉下,最後服用辛涼藥物,數日後痊癒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其症狀是月經不調,月經後四肢無法伸展,臥床半年。原先用治療風濕痰火的藥物無效,脈象浮緩滑,診斷為痙證,屬風寒侵襲。使用加味逍遙散加肉桂、防風治療,四劑痊癒。之後再用八珍湯調理。
一位婦女因勞累憤怒,導致四肢無法彎曲,診斷為瘲證,屬於血虛風熱侵襲。先用八珍湯加鉤藤、柴胡治療,再用加味逍遙散調理而痊癒。
一位婦女原本體內有熱,突然昏迷抽搐,四肢筋攣,痰涎湧出,診斷為肺金燥盛,血液不足。使用清燥湯和六味地黃丸治療痊癒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因憤怒導致經血淋漓,半月才停止。再次憤怒時經血又來,嚴重時口噤、筋攣、鼻出血、頭痛、痰涎湧出、瞳孔上視。診斷為肝火熾盛,使用小柴胡湯加熟地、山梔、鉤藤治療,此後不再復發。
一位婦女陰虛,全身瘙癢,誤服祛風藥物,導致口噤抽搐,肝脈洪數。薛立齋診斷為肝血虛火盛,使用四物湯、麥冬、五味子、鉤藤、炙甘草調理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