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一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一 (10)

1.

龔子才治王大參子,年十八歲,患癇,每發即仆地吐涎,不省人事,少頃復甦,或一月一發,或兩月發四五次,已七年,遍醫不效。診之,六脈滑數,人迎緊盛,此氣血虛而有寒痰壅並也。以追風祛痰丸加人參、當歸、黃連各一兩,與安神丸二藥兼服,未及半年而痊。後有數人,俱如此治而愈。

馮楚瞻治金氏子,年十四,患癇病。群醫針灸不效,繼之消痰鎮墜,其發更且頻。診脈洪弦有力,而二尺俱弱,此陰虧之極,孤陽不斂,火性上炎,僵仆諸候乃發,理所然也。消痰鎮墜,不更耗陰分乎?乃令空心淡鹽湯,吞加味八味丸四五錢,以使真陽藏納。然陽無陰斂,何能久藏?火無水制,難免浮越。

隨以重濁大料壯水之劑,繼之以助其封蟄之勢,則水火得其所矣。下午乃服調補氣血、養心清肺和肝之膏滋一丸。如是調理兩月,精神倍長,癇症不治而愈。加味八味丸方:大熟地一斤,用八兩清水煎汁去渣,將八兩入汁內煮爛搗爛;入淮山藥四兩,炒黃;牡丹皮四兩,焙;白茯苓三兩,人乳拌透,曬乾焙;山萸肉四兩,酒拌蒸,曬乾焙;澤瀉二兩,淡鹽水拌,曬乾炒;五味子二兩,銅刀逐個切開,蜜酒拌蒸,曬乾焙燥;牛膝三兩,淡鹽酒拌炒;肉桂去粗皮,一兩五錢;製附子一兩五錢。用熟地膏加煉蜜為丸曬乾,每早空心淡鹽湯送服四錢,隨服煎劑,使陽藏而陰以秘也。

煎方:大熟地一兩,丹參一錢五分,麥冬三錢,生白芍二錢,茯苓一錢五分,遠志用甘草水煮透一錢二分,牛膝三錢,五味子六分,燈心十根,蓮子十粒,煎八分溫服,於八味丸後。凡滋陰藥,最忌熱服,熱則走陽分,不能養陰,冷則直入腸中,又不能滲行經脈也。膏滋丸方:酸棗仁炒熟,搗碎,四兩;歸身酒炒,四兩;熟地八兩;釵石斛二兩;白芍蜜水炒,三兩;麥冬黃米拌炒,去米,三兩;牛膝三兩;遠志肉,甘草濃汁煮透,二兩。先用建蓮一斤,煎取濃汁三十餘碗去渣,入前藥煎取頭汁,去渣熬膏。

用人參三兩,白茯苓四兩,各研極細末,入前膏內收成大丸,每枚重四錢,下午食遠白湯化下一丸。

楊乘六治翁姓病癇症,每日至子時,必僵仆,手足勁硬,兩目直視,不能出聲,其狀若死,必至午後方蘇,蘇則言動依然,飲食如故,別無他病。如是者三年,略無虛日,遍治不痊。楊視其氣色晦滯,口眼呆瞪,面若失神,上下眼胞黑暈,舌紅如無皮。脈則右關虛大而滑,右寸若有散意。

曰:此非癇症也,乃痰厥也,必因驚而得。蓋心為君主,驚則心胞氣散,君火受傷,致脾土不生,中州虧損不能攝水,因而生痰,夫痰隨氣升降者也。天地之氣升於子,而降於午,人身亦然。當子時一陽生,其氣上升,痰亦與之俱升,逢虛則入,迷於包絡之中,故不省人事,僵仆若死也。至午時一陰生,其氣下降,痰亦隨之同降,包絡得清虛,而天君泰然,百體從令矣。

白話文:

[癇]

龔子才治療王大參的兒子,十八歲,患有癲癇,每次發作就倒地吐口水,昏迷不醒,過一會兒又恢復過來,有時一個月發作一次,有時兩個月發作四五次,已經持續七年,遍尋名醫都無效。診脈後發現,六脈滑數,人迎脈緊盛,這是氣血虛弱,又有寒痰阻塞的症狀。於是用追風祛痰丸,再加入人參、當歸、黃連各一兩,與安神丸一起服用,不到半年就痊癒了。後來還有幾個人,都是用這種方法治好了。

馮楚瞻治療金家的兒子,十四歲,患有癲癇病。許多醫生用針灸治療都沒效果,後來又用消痰鎮墜的方法,結果發作次數反而更多了。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弦有力,而尺脈卻都虛弱,這是陰氣虧損到極點,陽氣孤獨無依,火性上炎,導致僵直仆倒等症狀發作,這是很合理的。消痰鎮墜的方法,豈不是更耗損陰氣嗎?於是讓病人空腹喝淡鹽湯,吞服加味八味丸四五錢,以使真陽之氣收藏起來。但是,陽氣沒有陰氣的收斂,怎麼能夠持久收藏呢?火沒有水的制約,難免會浮越。

於是接著用重濁的大劑量藥物來滋補水液,再用藥物來幫助其收藏封閉的趨勢,這樣水火就各歸其位了。下午再服用調補氣血、養心清肺和肝的膏滋丸一丸。這樣調理兩個月,精神狀態大為改善,癲癇症狀不藥而癒。

加味八味丸藥方:大熟地黃一斤,用八兩清水煎煮取汁去渣,將八兩大熟地黃放入汁液中煮爛搗碎;加入淮山藥四兩,炒黃;牡丹皮四兩,焙乾;白茯苓三兩,用人乳拌勻,曬乾焙乾;山茱萸肉四兩,用酒拌勻蒸熟,曬乾焙乾;澤瀉二兩,用淡鹽水拌勻,曬乾炒乾;五味子二兩,用銅刀逐個切開,用蜜酒拌勻蒸熟,曬乾焙乾;牛膝三兩,用淡鹽酒拌勻炒乾;肉桂去粗皮,一兩五錢;製附子一兩五錢。用熟地黃膏加煉蜜製成丸藥曬乾,每天早上空腹用淡鹽湯送服四錢,同時服用煎劑,使陽氣收藏而陰氣內斂。

煎劑藥方:大熟地黃一兩,丹參一錢五分,麥冬三錢,生白芍二錢,茯苓一錢五分,遠志用甘草水煎煮透一錢二分,牛膝三錢,五味子六分,燈芯草十根,蓮子十粒,煎煮八分溫服,在服用八味丸之後。所有滋陰藥物,最忌諱熱服,熱服則會走散陽氣,不能滋養陰氣,冷服則直接進入腸道,又不能滲透經脈。

膏滋丸藥方:酸棗仁炒熟,搗碎,四兩;當歸酒炒,四兩;熟地黃八兩;石斛二兩;白芍藥用蜜水炒,三兩;麥冬用黃米拌炒,去米,三兩;牛膝三兩;遠志肉,用甘草濃汁煮透,二兩。先用建蓮一斤,煎煮取濃汁三十餘碗去渣,加入前面藥物煎煮取頭汁,去渣熬成膏。

加入人參三兩,白茯苓四兩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前面的膏藥中,製成大丸,每丸重四錢,下午服用遠志白朮湯送服一丸。

楊乘六治療翁姓病人患有癲癇症,每天到子時(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),必定僵直仆倒,手腳僵硬,兩眼直視,不能發聲,樣子像死了似的,必須等到下午才能清醒,清醒後言行舉止和飲食都正常,沒有其他疾病。這樣持續三年,幾乎沒有一天例外,遍治不癒。楊乘六觀察其氣色晦暗滯塞,口眼呆滯,面容失神,上下眼瞼有黑暈,舌頭紅得像沒有皮一樣。脈象是右關脈虛大而滑,右寸脈好像有散亂的意向。

他說:這不是癲癇症,而是痰厥,一定是因為受驚嚇而引起的。因為心主神明,受驚嚇則心氣散亂,心火受損,導致脾土不能生成,中焦虧損不能攝納水液,因而產生痰濁,痰濁隨著氣機升降而運行。天地之氣在子時上升,在午時下降,人體也是一樣。子時一陽初生,氣機上升,痰濁也隨著上升,遇到虛弱之處就侵入,迷失在包絡之中,所以昏迷不省人事,僵直仆倒像死了似的。到了午時一陰初生,氣機下降,痰濁也隨著下降,包絡得到清虛,心神安寧,百體就聽從命令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