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28)
卷二十 (28)
1. 二便不通
攢宮有一老人患風秘,八九日不通,有木匠授以此方,只一服見效。用不蛀皂角,當中取一寸許,去黑皮,以沸湯半盞泡,上用盞蓋定,候溫服之。先備少粥,通後即食。(《是齋方》。)
繆仲淳治唐震山,年七十餘,便燥結,胸中作悶。曰:此血液枯槁之候。用大肉蓯蓉三兩,白酒浸洗,去鱗甲,切片,白湯三碗,煎一碗,頓時飲盡,大便通,胸中快然。偶一醫問疾曰:此劫藥也,當調補脾胃為主。易以白朮、厚朴、茯苓、陳皮,病如故。唐翁曰:誤矣。仍飲前藥立解。
高存之聞而叩其故。繆曰:肉蓯蓉峻補精血,驟用反動大便,藥性載甚明也。(《廣筆記》。)
張選卿治大便不通屢驗方:硃砂研如飛面五錢,真蘆薈研細七錢,滴好酒少許,和丸。每服一錢二分,好酒吞下。朝服暮通,暮服朝通,須天晴時修合為妙。(同上。)
劉云密治一老人,因冒雨感寒,未經發汗,至春初內熱煩躁,胸膈緊滿,十日不大便,用清解二劑,入口即吐其半。加熟大黃利之,下咽即吐去殆盡。蓋因痰熱凝結胸膈,是以治血分者,反拒而不受也。因用牽牛大黃丸,緩緩服之,而大便通後,乃服清熱化痰藥,十餘劑而漸安。則較瀕湖所說老婦腸結症,又進一解矣。
吳橋治張邦達,謝邑歸,年逾艾矣,其貌壯碩如昔,偶以信宿夢遺,早呼旨酒,進人參膏二匕,既而大便稍實,無他恙也。張所善者巴深,以為誤飲而釀內熱,不急下,且虞有他。既飲大黃湯,不為動,猶以為熱甚,至於再三,腹脹膨脝,駸駸石矣,旬日屍寢,不食不言。橋診之,脈隱隱將絕。
橋曰:腎司啟閉,主二溲,脾居中制之,必關脾而後轉運,脹者故中枵而下澀,誤以悍劑伐之,脈有死徵,不可為矣。眾曰:否。即中氣匱乏,遇下且如建瓴,何不為動?橋曰:公等信知脾虛,不任寒涼,不知脾斃,則寒涼無所用矣。諸子跪曰:誠得一劑藉手,庶毋恝於人子之心。
曰:進獨參湯當下,其下亦薄,於治無裨。既得劑則腸鳴而溲,腹脹虧三之一。張乃張目問狀,人人以為更生。諸子問曰:大黃不行,而人參行何說?橋曰:否,中權廢矣,即前茅安所受命哉!補中而建招搖,摧堅者始為之用,此亦人參用大黃,非自用而能下之也。顧病少間而脈不歸,終於不治。
深者復至,將攘為己功,大詬諸子曰:爾曹以不治治家大人,無人子禮。茲更一下而起,復何待乎?橋故避深,度復爭之無益。適諸子問可否?乃徐應曰:等死爾。下則死疾,不下則死遲,公等自裁,橋何敢與?深詬愈急,卒復下之,不旋踵死矣。(《太函集》。)
王生病發熱頭痛腹脹甚,醫為之解散,熱退而痛如故,且不得前後溲。又以大黃通之,大便稍行,小溲赤澀,脹痛特甚。仍以為熱結,將復下之。橋診曰:病得之勞且內,復食冷爾。內則損腎,勞倦食冷則損脾。腎主大小溲,腎損則不能轉,故作濕熱而為滿。藉令亟下,則將亡陰,脹滿有加矣,危之道也。
白話文:
二便不通
一位老人患了便秘,八九天不通便。一位木匠教了他一個方法,只服一劑就見效了。方法是用沒有蟲蛀的皂角,取中間約一寸長,去掉黑皮,用半杯沸水泡,用杯蓋蓋好,待溫後服用。事先準備一些稀粥,通便後立即食用。(出自《是齋方》)
繆仲淳治療唐震山,七十多歲,大便秘結,胸悶。繆仲淳說:這是血液枯竭的徵兆。於是用三兩大肉蓯蓉,用白酒浸泡洗淨,去掉鱗甲,切片,加三碗水煎成一碗,一次喝完,大便就通了,胸中也舒暢了。一位醫生問診時說:這是峻猛的藥物,應該以調理脾胃為主。於是改用白朮、厚朴、茯苓、陳皮,病情卻沒有好轉。唐震山說:錯了。又服用了之前的藥物,立刻見效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高存之聽聞後詢問原因。繆仲淳說:肉蓯蓉峻猛補益精血,突然使用反而會促進大便通暢,藥性確實如此明顯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張選卿治療大便不通的驗方:硃砂研磨成粉末五錢,真蘆薈研磨成細末七錢,滴入少量好酒,混合製成藥丸。每次服用一錢二分,用好酒送服。早上服用,晚上通便;晚上服用,早上通便。最好在晴天配製藥物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劉云密治療一位老人,因為淋雨受寒,沒有及時發汗,到春天時內熱煩躁,胸膈滿悶,十天沒有大便,用了清熱解毒的兩劑藥,服下後吐掉了一半。又加了熟大黃通便,服下後幾乎全部吐掉了。這是因為痰熱凝結在胸膈,所以治療血分的方法,反而被身體拒絕了。於是用牽牛大黃丸,慢慢服用,大便通了以後,才服用清熱化痰的藥物,十多劑藥後漸漸康復。這比瀕湖所說的老人腸結症,又進一步說明了病情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吳橋治療張邦達,謝邑人,年紀很大了,但樣子還很健壯,偶然因為連夜夢遺,早上喝了酒,服用了兩匙人參膏,結果大便稍稍堅硬,沒有其他不適。張邦達的朋友巴深認為是誤飲釀成內熱,不宜使用瀉藥,擔心會有其他問題。於是服用大黃湯,沒有效果,巴深仍然認為熱盛,多次服用,結果腹部脹滿,情況越來越嚴重,十幾天臥床不起,不吃不喝也不說話。吳橋診脈,脈象微弱,快要死了。
吳橋說:腎臟主管開合,主導大小便,脾臟居中調節,一定要調理脾臟才能促進運轉,脹滿是因為脾虛,所以大便不通,錯誤地使用峻猛的瀉藥,脈象已有死亡的徵兆,無法治療了。眾人說:不是這樣,只是中氣不足,遇到瀉藥就像水倒瀉,為什麼沒有效果呢?吳橋說:你們只知道脾虛不能承受寒涼,卻不知道脾臟已經衰竭,那麼寒涼藥物就沒有用了。眾人跪下說:懇請您開一劑藥,免得辜負了我們的一片孝心。
吳橋說:服用獨參湯,大便會略微通暢,對治療沒有什麼幫助。服藥後腸鳴排尿,腹部脹滿減輕了三分之一。張邦達睜開眼睛詢問病情,大家都認為他起死回生了。眾人問:大黃不行,為什麼人參卻有效?吳橋說:不是的,中氣已經衰竭,就像前鋒失去了指揮,哪裡還能接受命令?補益中氣才能振奮旗鼓,攻堅克難,這也是人參配合大黃使用,並不是人參本身就能通便。可是沒過多久,脈象又恢復到之前的樣子,最終還是沒有治好。
巴深又來了,想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,大聲責備眾人說:你們用不當的治療方法害了我的家大人,沒有做兒子的樣子。現在又好了,還需要等什麼?吳橋想躲避巴深,認為和他爭論沒有意義。剛好眾人問他可不可以使用瀉藥,吳橋慢慢地說:等死吧!瀉藥會加速死亡,不瀉藥也會慢慢死去,你們自己決定吧,我不敢做主。巴深更加責罵,最終還是使用了瀉藥,結果很快就死了。(出自《太函集》)
王某生病發熱頭痛,腹部脹滿嚴重,醫生用解表藥治療,退熱了,疼痛依舊,而且大小便不通。又用大黃通便,大便稍微通暢了,小便赤澀,脹痛更加嚴重。醫生仍然認為是熱結,想要再次使用瀉藥。吳橋診脈後說:病情是勞累和內傷引起的,還吃了生冷食物。內傷損傷腎臟,勞累和食用生冷食物損傷脾臟。腎臟主管大小便,腎臟受損就無法運轉,所以表現為濕熱和脹滿。如果再次使用瀉藥,就會損傷陰液,脹滿會加重,這是危險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