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2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 (23)

1. 大便不通

潤劑留滯,硝、黃徒入血分,不能通氣,俱為痰阻,故無效也。乃用牽牛末、皂角膏丸與服,即便通利。自是但覺腸結,一服就順,亦不妨食,且復精爽。蓋牽牛能走氣分,通三焦,氣順則痰逐飲消,上下通快矣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
外甥柳喬,素多酒色,病下極脹痛,二便不通,不能坐臥,立哭呻吟者晝夜。醫用通利藥不效,遣人叩李。李思此乃濕熱之邪在精道,壅脹隧路,病在二陰之間,故前阻小便,後阻大便,病不在大腸膀胱也。乃用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諸藥,入牽牛加倍,水煎服,一服而減,三服而平。(同上。)

張景岳治一壯年,素好火酒,適夏月醉則露臥,不畏風寒,此其食性臟氣,皆有大過人者,因致熱結三焦,二便俱閉。先以大承氣湯,用大黃五七錢如石投水。又用神佑丸及導法,俱不能通,且前後俱閉,危益甚。遂仍以大承氣湯加生黃二兩,芒硝三錢,又加牙皂二錢煎服,黃昏進藥,四鼓始通,大便通而後小便漸利。此所謂盤根錯節,有非斧斤不可者。

若優柔不斷,鮮不害矣。

朱翰林太夫人,年近七旬,偶因一跌,即致寒熱。醫與滋陰清火,勢轉甚。診之,六脈無力,雖頭面上身有熱而口不渴,且足冷過股,曰:此陰虛受邪,非跌之為,實陰症也。遂以理陰煎加人參、柴胡,二劑而熱退,日進粥二三碗。已而大便半月不通,腹且漸脹,咸以燥結為火,欲復用涼劑,張不可,謂若再用清火,其原必敗,不可為矣。經曰腎惡燥,急食辛以潤之,正此謂也。

乃以前藥更加薑、附,倍用人參、當歸,數劑而便通,腹脹退,日就瘥。(此實風秘之類,未可歸功薑、附。)

琇按:此症乃陰虛陽越,亦類中之輕者。一跌而病,良有以也。不知陰症二字,何以插入。其生平見解,大可知矣。

李士材治蔣少宰,服五加皮酒,遂患大便秘結。四日以來,腹中脹悶,服大黃一錢,通後復結。李曰:腎氣衰少,津液不充,誤行疏利,(疏字不妥。)是助其火矣。以八味丸料,煎成加人乳一鍾,白蜜五錢,二劑後即通,十日而愈。

顧文學素有風痰,大便秘。治風須治血,乃大法也。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、麻仁、杏仁、防風、煨皂角仁,半月而效,三月以後永不再發。(此亦風秘之候。)

白話文:

大便不通

潤腸藥效果不佳,硝石、黃連等藥材直接進入血液,無法通暢氣血,都是因為痰阻,所以無效。改用牽牛子末、皂角膏丸服用,就能通便。之後只要感覺腸道阻塞,服用一次就能順暢,也不影響食慾,且精神爽利。這是因為牽牛子能疏通氣機,暢通三焦,氣機順暢了,痰飲自然消除,上下通利了。(出自《本草綱目》)

外甥柳喬,平時嗜酒好色,患病後腹部極度脹痛,大小便不通,無法坐臥,日夜哭喊呻吟。服用通便藥物無效,於是請教李醫師。李醫師認為這是濕熱之邪侵犯精道,阻塞經絡,病位在二陰之間,所以小便不通暢,大便不通暢,病不在大腸膀胱。於是用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等藥材,加大劑量的牽牛子,水煎服,服藥一次症狀減輕,三次後痊癒。(出自《本草綱目》)

張景岳治療一位壯年男子,平時喜好飲酒,夏天醉酒後露宿在外,不畏風寒,其飲食習慣和臟腑機能都過於強盛,導致三焦熱結,大小便俱閉。先用大承氣湯,用大黃五到七錢,像石頭一樣投入水中煎煮。又用神佑丸及導泄方法,都不能通便,而且大小便都閉塞,病情更加危急。於是再次使用大承氣湯,加生大黃二兩,芒硝三錢,又加牙皂二錢水煎服用,黃昏服用藥物,到四更時才通便,大便通了之後小便也逐漸通暢。這就像盤根錯節的樹木,非用斧頭才能砍斷一樣,如果優柔寡斷,難免會造成危害。

朱翰林太夫人的母親,年近七十,因跌倒而引起寒熱。醫生使用滋陰清火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。診脈後發現,六脈無力,雖然頭面和上半身有熱感但口不渴,而且腳冷到小腿,診斷為陰虛受邪,並不是因為跌倒所致,而是陰虛證。於是用理陰煎加人參、柴胡,兩劑後熱退,每天吃粥兩三碗。之後大便半個月不通,腹部漸漸脹大,醫生都認為是燥熱便秘,想繼續用清熱藥物,張景岳認為不可,說如果再次使用清熱藥物,其根本會受損,不可行。經書記載腎臟怕乾燥,應服用辛溫藥物滋潤,正是這個道理。

於是將之前的藥方加上生薑、附子,加倍使用人參、當歸,幾劑藥後大便通暢,腹脹消退,病情日漸痊癒。(這是風寒便秘,不能歸功於生薑、附子)

琇按:此症是陰虛陽亢,也是此類疾病中較輕的一種。因跌倒而病,確有其因。但不知“陰症”二字為何要加入,其生平見解,由此可知。

李士材治療蔣少宰,服用五加皮酒後,患上大便秘結。四天以來,腹部脹悶,服用大黃一錢,通便後又便秘。李士材說:腎氣衰弱,津液不足,錯誤地使用瀉下藥,這是助長其火。用八味丸藥材煎煮,加入人乳一杯,白蜜五錢,兩劑後就通便,十天痊癒。

顧文學平素有風痰,大便秘結。治療風寒必須治療血液,這是大原則。使用十全大補湯加秦艽、麻仁、杏仁、防風、煨皂角仁,半個月見效,三個月後不再復發。(這也是風寒便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