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20)
卷二十 (20)
1. 小便秘
或以導赤利水之劑投之,初服稍應,久則增劇,點滴不通。脈之,六部洪數,久按無神,知為過於矜持,勉強忍小便,心腎久虛,又服利水之劑,真陰益槁,臟涸津枯,氣何能化?以八味湯加五味、麥冬,取秋降白露生之意也。每劑納熟地二兩,連進兩服,使重濁以滋之,為小便張本。
再以其渣探吐之,上竅既開,下氣自通,數服而愈。一月後症復發,其家照前方令服,亦令探吐,不惟不效,反脹悶難堪。張曰:前者氣傷未甚,故以滋腴之藥濟之足矣。今當盛夏,氣傷已甚,雖有滋水良藥,若無中氣運行,豈能濟乎?今六脈洪大而空,中枯已極,二劑滋潤,斷不可少。然必繼以助中氣之藥,則中焦氣得升降,前藥始能運行。
令連服加減八味湯二劑,果脹悶益甚。乃以人參一兩、附子三錢,濃煎溫服,自胸次以至小腹漉漉有聲,小便行數次而愈。
張隱菴治一書吏患癃閉,諸治無效,以補中益氣湯投之,一劑而愈。或問曰:此症人皆以通利治之不效,今以升提治而效,其故何也?曰:君不見夫水注子乎?閉其上而倒懸之,點滴不能下矣,去其上之閉,而水自通流,非其驗耶?
薛立齋治一婦人,患小便淋瀝不通,面青脅脹,諸藥不應。此肝經滯而血傷,用山梔、川芎,煎服而愈。
一婦人小便不利,小腹並水道秘悶,或時腹脅脹痛。此肝火,用加味逍遙散加龍膽草,四劑稍愈。乃去膽草,佐以八珍散加炒黑山梔,兼服而愈。
鄭奠一曰:木瓜乃酸澀之品,世用治水腫脹誤矣。時有大寮舟過金陵,愛其芬馥購數百顆置之舟中,舉舟人皆病溺不得出。醫用通利藥罔效,迎余視之,聞四面皆木瓜香,笑謂諸人曰:撤去此物,溺即出矣,不必用藥也。於是盡投江中傾之,溺皆如舊。(《本草備要》。)
汪訒庵曰:家母舅童時病溺塞,服通淋藥罔效。老醫黃五聚視之曰:此乃外皮竅小,故溺時艱難,非淋症也。以牛骨為楔,塞於皮端,竅漸展開,不藥而愈。使重服通利藥,得不更變他症乎?乃知醫理非一端也。(同上。)
一人燥熱傷下焦,至小便不利,當養陰,當歸、地黃、知母、黃柏、牛膝、茯苓、生甘草、白朮、陳皮之類。(治法。)
紹興劉駐泊汝翼云:魏蟇知明州時,宅庫之妻患腹脹,小便不通,垂殆。隨行御醫某人治此藥,令服遂愈。栝蔞不拘多少,焙乾,碾為細末,每服三錢重,熱酒調下。不能飲者,米飲調下。頻進數服,以通為度。(《是齋方》。)
吳孚先治曹庶常,小便不通,多服分利之藥,遺尿一夜不止,既而仍復秘塞,點滴不行。此利藥太過,腎氣虧極,急用補中益氣湯,送腎氣丸,遂痊。
黃履素曰:予家有僕婦,患小便不通之症,時師藥以丸節湯,腹漸滿而終不通,幾殆矣。有草澤醫人,以白蘿蔔子炒香,白湯吞下數錢,小便立通。此予親見之者。
白話文:
小便秘
有時會用導赤利水的藥方治療,一開始服用有些效果,時間久了症狀反而加重,小便滴滴答答排不出。把脈後發現,六脈洪數,久按無力,知道這是因為過度忍尿,導致心腎長期虛弱。又服用利水藥物,反而使真陰更加枯竭,臟腑乾燥津液枯竭,氣血又怎能化生呢?於是改用八味湯加五味子、麥冬,取其秋天降臨、白露生成的意象。每劑用熟地二兩,連續服用兩劑,以滋補陰血,使小便通暢。
再用藥渣進行催吐,上焦開通後,下焦之氣自然也就通暢了,服用幾劑後就痊癒了。一個月後病情復發,家人按照之前的方子服用,也進行了催吐,不僅沒有效果,反而更加脹悶難受。張某說:之前氣虛傷損還不嚴重,所以用滋補的藥物就能夠治療。現在正值盛夏,氣虛傷損已經很嚴重了,即使有滋陰利水的良藥,如果沒有中氣的運化,又怎能見效呢?現在六脈洪大而空虛,中焦氣虛已極,兩劑滋潤的藥物不可缺少。但是必須同時服用補益中氣的藥物,才能使中焦之氣升降調和,之前的藥物才能發揮作用。
於是連續服用加減八味湯兩劑,結果脹悶更加嚴重。於是改用人參一兩、附子三錢,濃煎溫服,從胸部到小腹都聽到漉漉的聲音,小便排出了幾次後就痊癒了。
張隱庵治療一位書吏患有尿閉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,用補中益氣湯治療,一劑就痊癒了。有人問道:這種病症大家都用通利的方法治療卻無效,現在用升提的方法卻有效,這是為什麼呢?張隱庵說:你們難道沒有見過注水器嗎?堵住上面,將它倒掛起來,水一滴也流不下來,去掉上面的阻礙,水自然就會流動了,難道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嗎?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患有小便淋瀝不通,面色青白,脅肋脹滿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這是肝經氣滯血瘀,使用了山梔子、川芎,煎服後痊癒了。
一位婦女小便不利,小腹和水道都感覺憋悶,有時腹脅脹痛。這是肝火旺盛,使用了加味逍遙散加龍膽草,四劑後稍有好轉。於是去掉了龍膽草,加入八珍散和炒黑山梔子,同時服用後痊癒了。
鄭奠一說:木瓜是酸澀的藥物,世人用它治療水腫脹滿是錯誤的。曾有一艘大船經過金陵,船主喜歡木瓜的香味,購買了幾百個放在船上,船上的人都患上了小便不利,排不出尿。醫生用通利的小便藥物都沒有效果,我前去查看,聞到周圍都是木瓜的香味,笑着對大家說:把這些木瓜都扔掉,小便就能通了,不需要用藥。於是大家把木瓜都扔進江裡,小便就都恢復正常了。(《本草備要》)
汪訒庵說:我母親的舅舅小時候患有尿道阻塞,服用通利小便的藥物沒有效果。一位老醫生黃五聚診治後說:這是因為外尿道口狹小,所以排尿困難,並不是淋症。用牛骨做成楔子,塞入尿道口,尿道口逐漸張開,不藥而癒。如果服用通利小便的藥物,豈不是會導致其他病症嗎?由此可知,醫理並非單一的一種。(同上)
一個人由於燥熱傷及下焦,導致小便不利,應該滋陰,可以使用當歸、熟地黃、知母、黃柏、牛膝、茯苓、生甘草、白朮、陳皮等藥物。(治療方法)
紹興劉駐泊汝翼說:魏蟇擔任明州知州時,其家眷患有腹脹,小便不通,病情危急。隨行的御醫用某種藥物治療,服用後痊癒了。栝蔞仁多少不拘,焙乾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熱酒調服。不能飲酒者,用米湯調服。多次服用,以小便通暢為度。(《是齋方》)
吳孚先治療曹庶常,小便不通,服用了很多利尿的藥物,結果遺尿了一夜不止,隨後又再次閉塞,小便點滴不通。這是因為利尿藥物服用過度,腎氣虧損嚴重,於是緊急使用補中益氣湯,配合腎氣丸,最終痊癒。
黃履素說:我家有一個僕婦,患有小便不通的症狀,當時醫生用丸藥和湯藥治療,腹部逐漸脹滿,最終還是不通,幾乎危及生命。一位草澤醫生,用白蘿蔔子炒香,用白開水送服幾錢,小便馬上就通了。這是我的親眼所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