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19)
卷二十 (19)
1. 小便秘
朱丹溪治一人,因服分利之藥太過,遂致秘塞,點滴不出,謂其胃氣陷於下焦,用補中益氣湯一服而通。因前多用利藥損其腎,遂致通後遺溺,一夜不止,急補其腎然後已。凡醫之治是症者,未有不用泄利之劑,誰能顧其腎氣之虛哉?(《醫說續編》。)
盛用敬治文學姚汝明,內傷新愈,又病食傷。他醫皆用下藥,病益甚,小便閉,中滿,腹堅如石。(三陰受傷所致。)盛診之,曰:此不可用分理藥也。(理當作利。)宜以參、耆運其氣,升、柴提其氣,氣升則水自下矣。加以益腎之劑,數服霍然。(《吳江志》。)
鍾大延治徐大理,病小便秘,腫脹,面赤發喘。眾醫皆從熱症治,愈甚。大延診之,曰:是無火也。急煮附子湯,一服而愈。(雄按:亦須以脈參之。)
錢塘有人小便常秘,百方通之不效。有一道人錢宗元視之,反下縮小便藥,俄爾遂通。人皆怪之,以問宗元。曰:以其秘故,醫者驟通之,則小便大至,水道愈溢,而小便愈不得通矣。今吾縮之,使水道稍寬,此所以得流也。此一治殊為特見。(《北窗炙輠》。)
黃氏小便不通,陳雁麓用芒硝一錢,研細,龍眼肉包之,細嚼嚥下,立愈。(《續金陵瑣事》。)
竹鎮有人病溺不下,求於乩仙,判云:牛膝、車前子,三錢共五錢,同銼為粗末,將來白水煎。空心服之果愈。(《居易錄》。)
龔子才治一人,小便不通,服涼藥過多,脹滿幾死,以附子理中湯加琥珀末,調服立通。
一人小便不通,已經七八日,遍身手足腫滿,諸藥罔效。以紫蘇煎湯入大盆內,令病人坐上熏蒸,冷則添滾湯,外用鹽炒熱,熨臍上及遍身腫處,良久便通腫消而愈。
李士材治王郡守,痰火喘盛,咳正甚時,忽然小便不通,自服車前、木通、茯苓、澤瀉等藥,小腹脹悶,點滴不出。李曰:右寸數大,是金燥不能生水之故,惟用紫菀五錢,麥冬三錢,五味十粒,人參二錢,一劑而小便湧出如泉。若淡滲之藥愈多,則反致燥急之苦,不可不察也。
先兄念山,以謫官鬱怒之餘,又當盛夏,小便不通,氣高而喘。以自知醫,服胃苓湯四帖,不效。李曰:六脈見結,此氣滯也。但用枳殼八錢,生薑五片,急火煎服,一劑稍通,四劑霍然矣。
俞孝廉修府志勞神,忽然如喪神守,小便不通。李診之曰:寸微而尺鼓,是水涸而神傷也。用地黃、知母各二錢,人參、丹參各三錢,茯苓一錢五分,黃柏一錢,二劑減,十劑乃全安。
馮楚瞻治王氏女,年十三,小便不通,甚危。初二三歲時,乳母恐其溺床,切戒之,由是寤寐刻刻在心。(二三歲時事安能記憶?雄按:此真俗名尿梗病也。往往起於幼時,習慣自然,不可謂二三歲時,不能記憶也。)數年以來,日中七八次,夜中七八次,習以為常,漸有淋狀,近來益甚。
白話文:
小便秘
朱丹溪治療一人因服用瀉藥過度,導致便秘嚴重,尿液一點也排不出。朱丹溪判斷其胃氣下陷,使用補中益氣湯一劑後便通暢。但因之前服用太多瀉藥損傷了腎氣,導致小便失禁,一夜不停。於是朱丹溪又補益腎氣,才得以痊癒。治療小便不通的醫生,大多使用瀉利之藥,卻很少有人考慮到腎氣虛弱的問題。
盛敬治一位學者姚汝明,內傷痊癒後又因飲食不當而生病。其他醫生都使用瀉下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,出現小便閉塞、腹部脹滿、腹壁堅硬如石的症狀(這是三陰經受損造成的)。盛敬診治後認為,不可以用瀉藥,應該用人參、黃耆等藥物來運化氣血,用升麻、柴胡等藥物提昇陽氣,氣機上升則水液自然排出。再配合補益腎氣的藥物,服用幾劑後病情就痊癒了。
鍾大延治療徐大理,症狀是小便不通、身體腫脹、面紅髮喘。其他醫生都認為是熱症,治療後病情反而加重。鍾大延診斷後認為,這不是熱症,而是寒症。於是急用附子湯,一劑就痊癒了。(注:需配合脈象診斷)。
錢塘地區有人經常小便不通,很多方法都無效。一位道士錢宗元診治後,反而用了減少小便的藥物,很快便通了。大家都很奇怪,詢問錢宗元,錢宗元解釋說:因為小便不通,醫生就急著通利,反而使水道更加充盈,更不容易通暢。現在我用收斂的方法,使水道稍稍寬鬆,這樣才能使尿液順利排出。這個治療方法很獨特。
黃氏小便不通,陳雁麓用芒硝一錢研細,用龍眼肉包裹,細嚼嚥下,立即痊癒。
竹鎮有人小便不通,求助於乩仙,乩仙指示用牛膝、車前子各三錢(共五錢),研成粗末,用白水煎服,空腹服用,果然痊癒。
龔子才治療一人小便不通,因服用寒涼藥物過多,腹部脹滿,幾乎危及生命,於是用附子理中湯加琥珀末調服,立即通暢。
一人小便不通,已經七、八天,全身手腳腫脹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用紫蘇煎湯放在大盆裡,讓病人坐在上面熏蒸,水冷了就添滾水,同時用鹽炒熱,熨燙肚臍和全身腫脹的地方,過了一會兒,小便就通了,腫脹也消退了,病就好了。
李士材治療王郡守,痰火喘盛,咳嗽嚴重時,突然小便不通,自己服用車前子、木通、茯苓、澤瀉等利尿藥物,反而小腹脹滿,尿液一點也排不出。李士材診斷後發現,右寸脈有力,這是金氣燥盛,不能滋生水液的緣故,於是只用紫菀、麥冬、五味子、人參等藥物一劑,小便就如同泉水般湧出。如果用淡滲之藥越多,反而會加重燥熱之苦,不可不察。
先兄念山,因被貶官鬱鬱寡歡,又正值盛夏,小便不通,氣喘吁吁。他自己懂得醫術,服用胃苓湯四劑,無效。李士材診斷後發現,六脈皆緊,這是氣滯的緣故,於是只用枳殼、生薑急煎服用,一劑略通,四劑痊癒。
俞孝廉因編修府志勞神,突然感覺精神萎靡,小便不通。李士材診斷後發現,寸脈微弱,尺脈有力,這是水液不足,神氣受損的緣故,於是用生地黃、知母、人參、丹參、茯苓、黃柏等藥物,二劑減輕症狀,十劑痊癒。
馮楚瞻治療王氏女子,十三歲,小便不通,病情危急。她兩三歲時,乳母怕她尿床,嚴厲告誡她,因此她日夜都擔心此事。(兩三歲的事怎麼可能記得?注:這是俗稱的尿梗病,往往起於幼時,成為習慣,不能說兩三歲時記不得。)幾年以來,白天七八次,晚上七八次,習以為常,漸漸出現尿頻尿急症狀,最近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