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17)
卷二十 (17)
1. 疝
玉海藏云:楊駙馬時患風氣衝心,(風氣即疝氣也。)(羅謙甫云:疝氣帶下皆屬於風。)飲食吐逆,遍身枯瘦,日服紫菀丸五丸,至二十日瀉出肉塊如蝦蟆五六枚,白膿二升愈。(方見於風門。)
李靈患肥氣病,(肝積謂之肥氣,與疝同類。)日服前丸五丸,經一年瀉出肉鱉二枚愈。
馬元儀治陳子芳,患痰喘發熱,胸滿身痛,左邊睪丸不時逆上,痛不可忍。診之,肝脈弦急,肺脈獨大,關尺虛小,此肝肺受邪之候也。肝為木臟,其化風,其生火,風火合邪於本位,則為熱為痛。乘於肺金,則為痰為喘。以柴胡疏肝散治之,表症稍安。欲速愈,別用沙參二兩煎服,如若相安,繼轉增劇。
再急診,寸脈鼓數,關脈急疾,左丸引右丸痛甚。曰:關脈急疾,木火自旺也,寸脈鼓數,火刑肺金也。肺為嬌臟,體燥氣肅,火邪入之,則氣化失常,金益困而木益張也。法宜滋達肺金,兼疏肝木。以栝蔞實五錢潤燥,紫菀三錢宣通,半夏曲、貝母清痰,枳殼、桔梗開鬱,杏仁、蘇子定喘,柴胡以達之,秦艽以舒之,一劑減,再劑安,調補而愈。
琇按:用沙參原無大謬,第單用且重至二兩,又無甘潤之佐,則清降之力薄而速,反致木火厥張云耳。
立齋治一男子,年逾四十,陰囊腫痛,以熱手熨之少緩,服五苓等散不應,尺脈遲軟。此下虛,寒邪所襲而然,名曰寒疝,非瘡毒也。以蟠蔥散治之,少可。更以葫蘆巴丸服之而平。
杜舉人名京,年逾三十,陰囊濕癢,莖出白物如膿,舉則急痛,此肝疝也,用龍膽瀉肝湯而愈。有陰莖腫,或縮或挺或癢,亦以此藥治之。
施笠澤治錢元一患疝氣衝痛,蓋有年矣,每抑鬱則大作,嘔吐痰涎,不進飲食。己未春,病且浹旬。診得左關弦急而鼓,右關尺俱浮大而無力。此命門火衰,不能生木土,肝木乘旺,復來侮脾。用葫蘆巴、元胡索等疏肝之劑,以治其標,隨用八味丸,益火之原,以清陰翳,間進參、術補脾之藥,以治其本,漸安。數載沉疴,不三月而愈。(朱氏選。)
錢國賓云:黃州客陳思云,負貨行至德州仕館。其人素有疝氣,忽然陰子漸大如斗,半月臥床不起。偶有道人化齋,彼甚嗔怪。道人曰:爾病尚得我醫,如何發怒?遂請進見,坐問根由,與芡實大紅藥丸,用無根涼水送下,供之而出。去約三日後再來看汝。陳服藥腹中微響,若周身氣行之狀。
至三日消已大半,道人又至,仍與前藥二丸,三日一次,服盡陰子如故。謝銀一兩不受,討紫花布道袍一件而去。陳求丸方,曰:此藥汝不能合,用紫金錠,亦可以消斗大之陰子也。余與同寓親見其治,九日而消斗大之陰子,真仙丹也。
蔣仲芳一日治二疝,一人升上作病,一人墜下作痛,俱悶痛欲絕。升上者,與故紙三兩,炒黑醜一兩,生硫黃七錢,俱為末,鹽酒打麵糊為丸,鹽酒送下。墜下者,與補中益氣湯加杜仲、故紙、肉桂、炮薑、香附、川芎。二人駭曰:疝氣同也,何方不同若是?曰:姑且試之。至明日而皆愈。
白話文:
疝
楊駙馬患疝氣,伴隨飲食嘔吐、全身消瘦,服用紫菀丸後,排出肉塊及膿液痊癒。李靈患肥氣(與疝氣類似),服用相同藥物後,排出異物痊癒。
馬元儀治療陳子芳的痰喘發熱、胸悶身痛、睪丸疼痛,診斷為肝肺受邪。用柴胡疏肝散治療表症,再用沙參湯藥,後因藥力過猛,改用滋潤肺金、疏肝木的藥方,最終痊癒。
立齋治療一位四十多歲男子陰囊腫痛,因下虛寒邪所致,用蟠蔥散及葫蘆巴丸治療。
杜京患肝疝,陰囊濕癢、陰莖異常,用龍膽瀉肝湯治療。
施笠澤治療錢元一多年疝氣,伴隨嘔吐、食慾不振,診斷為命門火衰,肝木乘旺,用疏肝藥物和補益藥物治療,最終痊癒。
錢國賓記載黃州客陳思患疝氣,陰囊腫大,道人用芡實大紅藥丸治療,並輔以紫金錠,九天痊癒。
蔣仲芳治療兩位疝氣患者,一人睪丸上移,一人睪丸下墜,一人用消腫藥物,一人用補中益氣湯加其他藥物,皆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