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16)
卷二十 (16)
1. 疝
王叔權曰:舍弟少戲舉重,得偏墜之疾。有客人為當關元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,灸七壯即愈。王彥賓患小腸氣,灸之亦愈。(《資生經》、《醫說續編》。)
頃關一男子病卒疝,暴病不任,倒於街衢,人莫能動,呼張救之。張引經證之,邪氣客於足厥陰之絡,令人卒疝,故病陰丸痛也。急瀉大敦二穴,其痛立已。夫大敦穴者,乃足厥陰之二穴也。
鄭亨老病疝,灸之得效。其法以淨草一條,茅及麥稈尤妙,度病人兩口角為一則折斷,如此三折,則折成三角如厶字樣。以一角安臍中心,兩角在臍之下,兩傍尖盡處是穴。若患在左即灸右,在右則灸左,兩邊俱患,即兩穴皆灸。艾炷如麥粒大,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則安也。(《醫說續編》。)
奪命丹,治遠年近日小腸疝氣,偏墜搐疼,臍下撮痛,以致悶亂,及外腎腫硬,日漸滋長,陰間濕癢,抓搔成瘡,悉治之。吳茱萸一斤,去枝梗,四兩酒浸,四兩醋浸,四兩湯浸,四兩童便浸,各浸一宿,同焙乾用;澤瀉二兩去灰土。上研為細末,老酒煮一夜,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,(雄按:此方似可兼治寒濕痛瀉、霍亂轉筋。)每一服五十丸,空心食前,或鹽湯或醇酒送下,神效不可盡述。
馮仲柔云:頃年某倉使家傳,將前方令藥局中合賣,紹熙壬子冬,予親曾得效。時苦奔豚寒氣攻衝,小腸疝氣,腹內引痛,神思悶亂四日,只一服,臟腑微動,痛若失去遂安。一方名星斗丸,湯浸者用鹽水浸;澤瀉用四兩,切作粗片,酒浸一宿。(《是齋方》。同上。)
一人病後飲水,患左丸痛甚,灸大敦,適摩腰膏內用烏附子、麝香,將以摩其囊上,抵橫骨端,灸後溫帛覆之,痛即止,一宿腫亦消矣。(《藥要或問》。同上。)
薛立齋治一婦人,小腹痞悶,小便不利,內熱體倦,懶食,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龍膽草,不數服即全愈。(《良方·疝附瘕門》。)
王肯堂曰:張仲景治寒疝腹中痛,及脅痛裡急者,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。《本草衍義》稱其無不應驗,豈非補肝之效乎?余每治病甚,氣上衝心危急者,以八味丸投之立應,又補腎之明驗也。
羅謙甫治漆匠韓提控,疝氣每發,痛不可忍,則於榻兩傍各置一枕,往來伏之以受,如是三年不已,與丁香楝石丸三劑良愈。蓋男子七疝痛不可忍者,婦人瘕聚帶下,皆任脈所主陰經也,乃肝腎受病,治法同歸於一。當歸、附子、川楝子、茴香各一兩,上銼碎,以好酒三升煮,酒盡為度,焙乾作細末。
每藥末一兩,入丁香、木香各五分,全蠍十三個,元胡索五錢,同為細末,拌勻,酒糊為丸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至百丸,溫酒空心送下。凡疝氣帶下,皆屬於風。全蠍治風之聖藥也,川楝、茴香皆入小腹經,當歸、元胡索和血止痛,疝以寒邪積於小腸之間,故以附子佐之,丁香、木香為引導也。
白話文:
[疝]
王叔權說:他弟弟年輕時玩耍舉重,得了偏墜症。有位客人幫他治療,在關元穴兩旁各三寸的青脈上灸七壯,就痊癒了。王彥賓患小腸疝氣,灸治也好了。(出自《資生經》、《醫說續編》)
不久前,有個男子因疝氣暴病猝死,倒在街上,旁人無法移動他,於是有人去請張某來救治。張某診斷後認為,邪氣侵犯了足厥陰經的絡脈,導致男子突然發病疝氣,所以陰囊疼痛。於是立即針刺大敦穴兩穴位,疼痛立刻就停止了。大敦穴是足厥陰經上的穴位。
鄭亨老患疝氣,灸治後有效。他的方法是用一根乾淨的草,茅草或麥稈更好,以病人的兩個嘴角的距離為一單位,將草折斷三次,折成一個像“厶”字樣的三角形。將一個角放在肚臍中心,兩個角放在肚臍下方,兩個尖端的位置就是穴位。如果疝氣在左側,就在右側灸;在右側,就在左側灸;兩側都患病,則兩個穴位都要灸。艾炷如麥粒大小,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可痊癒。(出自《醫說續續編》)
奪命丹,治療多年或近期發病的小腸疝氣,症狀包括偏墜抽痛、臍下絞痛、胸悶心慌,以及外陰腫硬日漸增大、陰部潮濕瘙癢、抓撓成瘡等,都能治療。藥方:吳茱萸一斤,除去枝梗,分成四份,分別用酒、醋、水、童尿浸泡一夜,然後一起烘乾研磨成粉;澤瀉二兩,除去泥土。將以上藥物研成細末,用老酒煮一夜,加麵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(注:此方似可兼治寒濕瀉痢、霍亂轉筋。)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飯前服用,可用鹽湯或醇酒送服,療效神奇,難以盡述。
馮仲柔說:幾年前,某倉使家裡流傳下來的方子,讓藥局出售,紹熙壬子年冬天,我親身試驗過,很有效。當時我受奔豚寒氣的襲擊,患小腸疝氣,腹內牽引疼痛,精神萎靡不振四天,只服用一次,臟腑微微活動,疼痛消失,就痊癒了。這個方子叫星斗丸,用湯浸泡藥材時,要用鹽水浸泡;澤瀉用四兩,切成粗片,用酒浸泡一夜。(出自《是齋方》)
一個人病後喝水,患左側陰囊劇痛,灸刺大敦穴,同時用含有烏頭、麝香的藥膏塗抹在患處,按摩到橫骨端,灸治後用溫暖的布蓋住,疼痛立刻停止,一夜之間腫脹也消除了。(出自《藥要或問》)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症狀是小腹痞悶、小便不利、內熱倦怠、食慾不振,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龍膽草,服用幾次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良方·疝附瘕門》)
王肯堂說:張仲景治療寒疝腹痛及脅痛裡急者,用當歸、生薑、羊肉湯為主藥。《本草衍義》稱其無不應驗,難道不是因為它有補肝的功效嗎?我經常治療病情嚴重、氣血上衝心臟危急的病人,用八味丸治療,效果立竿見影,也是補腎的明證。
羅謙甫治療漆匠韓提控,疝氣經常發作,疼痛難忍,於是就在榻上兩旁各放一個枕頭,左右伏臥著緩解疼痛,這樣持續三年未愈,給他服用丁香楝石丸三劑,便痊癒了。一般來說,男子七疝疼痛難忍,婦女瘕聚帶下,都屬於任脈所主管的陰經,都是肝腎受病,治療方法都歸於一體。藥方:當歸、附子、川楝子、茴香各一兩,將藥材切碎,用三升好酒煎煮,酒煮乾為度,烘乾研成細末。
每次取藥末一兩,加入丁香、木香各五分,全蠍十三個,元胡索五錢,一起研磨成細末,拌勻,用酒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十丸至一百丸,溫酒空腹服用。凡疝氣帶下,都屬於風邪。全蠍是治療風邪的良藥;川楝子、茴香都入小腹經;當歸、元胡索和血止痛;疝氣是寒邪積聚在小腸之間引起的,所以用附子輔助治療;丁香、木香起到引導藥力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