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十 (4)

1. 淋濁

沈朗仲治王雨泉,壯年氣弱,溺後精水淋漓不斷,服六味丸不應,易八味丸反加澀痛。兩尺脈數而氣口虛大,此土虛不能堤水也。與補中益氣加麥冬、五味,十劑而痊。(《張氏醫通》。)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善怒,或小腹痞悶,或寒熱往來,或小便頻數,時下白淫,藥久不愈,面青口苦。薛以其積憤而不能發散所致,用龍膽瀉肝湯而愈。用加味逍遙散、八珍湯間服而安。

龔子才治一男子,莖中痛,出白津,小便閉,時作癢,用小柴胡加山梔、澤瀉、木通、炒連、膽草、茯苓,二劑頓愈,又兼六味地黃而痊。

司廳陳石鏡,久患白濁,發熱體倦,用補中益氣加炮姜,四劑白濁稍止。再用六味地黃丸兼服,諸症悉愈。

少宰汪涵齋,患頭暈白濁,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愈而復患腰痛。用山藥、山萸、五味、萆薢、遠志頓愈。又因勞心,盜汗白濁,以歸脾湯加五味而愈。後不時眩暈,用八味丸全愈。

孫文垣治一人,稟質素強,縱飲無度,忽小便畢有白精數點,自以為有餘之疾,不治。經三月以來,雖不小便,時有精出,覺頭目眩暈。(此上病多由下之證驗也。雄按:據服證治驗,則此頭暈亦非下虛使然。)醫者以固精澀脫之劑治之,兩月略不見功。診之,六脈滑大。

此因酒味濕熱下注精臟,遂以白朮、茯苓、橘紅、甘草、乾葛、白豆蔻,加黃柏少許,兩劑即效,不十日全安。

潘見所患白濁,精淫淫下,治三年不效。孫診之,兩寸短弱,兩關滑,兩尺洪滑。曰:疾易愈,第待來年春仲,一劑可瘳。問故,曰:《素問》云必先歲氣,毋伐天和。今所患為濕痰下流症也,而脈洪大見於尺部,為陽乘於陰,法當從陰引陽。今冬令為閉藏之候,冬之閉藏,實為來春發生根本,天人一理。

若強升提之,是逆天時而泄元氣也。(雄按:此治內傷之經旨也,而薛氏不拘何症,動輒補中益氣。雖明知其為陰虛陽浮,亦不輕割愛。連篇屢牘,垂訓後人,余恐受其害者,不僅當時求治之人也。)後醫者接踵,竟無效。至春分逆孫,以白螺螄殼火煅四兩(消痰。)為君;牡蠣二兩(固澀。

)為臣;半夏、(消痰。)葛根、(升陽明之清氣。)柴胡、(升少陽之清氣。)苦參(燥濕。)各一兩為佐;黃柏堅骨。一兩為使。麵糊為丸,名端本丸。令早晚服之,不終劑而愈。

李士材治李郡侯,白濁,服五苓散數劑無功。診之,兩尺大而澀,是龍火虛火,精瘀竅道。用牛膝、茯苓、黃柏、麥冬、山藥、遠志、細生甘草,十劑而安。

吳光祿閉精行房,患白濁,莖中痛如刀割,自服瀉火疏利之劑不效,改服補腎之劑又不效。李診之曰:精久蓄已足為害,況勞心之餘,水火不交,坎離頻用也。(有語病。)用萆薢分清飲加茯神、遠志、肉桂、黃連,四劑即效。兼服補中益氣一二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淋濁

沈朗仲治療王雨泉,壯年卻體弱,小便後精液不斷流出,服用六味地黃丸無效,改用八味丸反而加重疼痛。診脈發現脈搏頻數,呼吸急促,氣息虛弱,這是脾胃虛弱,無法約束精液外泄。於是處方補中益氣湯,加麥冬、五味子,十劑藥後痊癒。(出自《張氏醫通》)
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容易發怒,時常小腹脹悶,或寒熱交替,小便次數增多,白帶異常,治療很久都沒好轉,面色青白,口苦。薛立齋認為是鬱怒積聚,無法疏泄所致,於是使用龍膽瀉肝湯治療,痊癒。之後又間歇服用加味逍遙散、八珍湯調養身體。

龔子才治療一位男子,陰莖疼痛,排出白色精液,小便困難,時有瘙癢,使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、澤瀉、木通、炒連翹、黃連、茯苓,兩劑藥就痊癒,之後又服用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。

司廳陳石鏡,長期患有白濁,伴有發熱、疲倦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,四劑藥後白濁症狀稍有好轉。之後又服用六味地黃丸,所有症狀都痊癒了。

少宰汪涵齋,患有頭暈和白濁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痊癒,但後來又患上腰痛。於是服用山藥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、萆薢、遠志治療痊癒。後來因為勞累傷神,又出現盜汗和白濁,服用歸脾湯加五味子痊癒。之後偶爾頭暈,服用八味丸完全痊癒。

孫文垣治療一位體質原本強壯的人,經常飲酒過度,小便後出現少量白色精液,自己認為是小問題,沒有治療。三個月後,即使不排尿,也會時常排出精液,並感到頭暈目眩。(以上疾病大多是下焦虛弱的驗證。雄按:根據服藥後的治療效果來看,這個頭暈也不是下焦虛弱造成的。)醫生用固精止洩的藥物治療兩個月,效果不顯著。診脈發現六脈滑大。

這是因為酒導致濕熱下注,損傷精臟,於是處方白朮、茯苓、橘紅、甘草、葛根、白豆蔻,加少量黃柏,兩劑藥就見效,不到十天就完全痊癒了。

潘見患有白濁,精液不斷流出,治療三年無效。孫醫生診脈發現寸脈短弱,關脈滑,尺脈洪滑。他說:這個病很容易治好,只要等到來年春天,一劑藥就能痊癒。問他原因,他說:《素問》說一定要順應季節,不要違背自然規律。現在這個病是濕痰下流引起的,而尺脈洪大,說明陽氣亢盛,應該從陰虛入手引導陽氣。現在是冬天,是閉藏的季節,冬天的閉藏是來年春天發生的根本,天人合一。

如果強行提升陽氣,就是違背自然規律,耗損元氣。(雄按:這是治療內傷的精髓,而薛氏不論什麼病症,都使用補中益氣湯。即使明知是陰虛陽亢,也不輕易改變。書中多次提及,教導後人,我擔心受到其害的不僅僅是當時求治的人。)後來很多醫生接連治療,都沒有效果。到春分時節,遵從孫醫生的方法,用白螺螄殼煅燒成灰四兩(消痰)為主藥;牡蠣二兩(固澀)為輔藥;半夏(消痰)、葛根(升陽明之清氣)、柴胡(升少陽之清氣)、苦參(燥濕)各一兩為佐藥;黃柏一兩為使藥。用麵糊做成藥丸,叫做端本丸。讓病人早晚服用,還沒吃完一劑藥就痊癒了。

李士材治療李郡侯,患有白濁,服用五苓散幾劑藥無效。診脈發現尺脈大而澀,這是腎陽虛衰,精液瘀阻於水道。於是處方牛膝、茯苓、黃柏、麥冬、山藥、遠志、炙甘草,十劑藥後痊癒。

吳光祿因為房事過度,患有白濁,陰莖疼痛如刀割,自己服用瀉火利濕的藥物無效,又改服補腎藥物也無效。李醫生診斷說:精液長期蓄積已經造成傷害,況且勞累傷神之後,陰陽失調,頻繁房事。(此句有語病。)於是處方萆薢分清飲加茯神、遠志、肉桂、黃連,四劑藥就見效。之後又服用一兩劑補中益氣湯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