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九 (12)
卷十九 (12)
1. 前陰
一婦有隱疾,其夫二造門而不言,繼至欲言而面赭。孫開喻之,乃俯首曰:言之無任主臣,先生長春諒無哂。山妻子戶中突生一物,初長可三寸,今則五寸許矣,狀如堅筋,色赤,大可拱把,脹而且痛,不便起止,憎寒壯熱,寢食俱減,赧於言,欲求自盡,逡巡百日矣。孫曰:乃陰挺症也。
厥陰肝經之脈,女子下系庭孔,濕熱則陰挺,猶木有濕熱而生蕈也。(畢竟縱不熱,則挺收為是。)與以龍膽瀉肝湯及蝟皮散,當歸、黃芩、牡蠣、蝟皮、赤芍為末,每用二錢,空心服,米飲湯調下。去後數月來報云:前症果痊,茲為汛期一月不至,敢問?曰:此有身也。彼疑疾甫愈,未必能孕。
謂曰:前恙乃肝經有餘之症,肝為血海,女子血盛則孕胎。據血盛當先期,今汛逾期,實孕耳,非病也。後果足月生子。
尚某言:昔在粵東,與郡司李某交善,後李沒,某妻售濠畔街宅,與尚仍分院而居,兩家往來如親串然。一日李妻私語尚夫人,有女及笄而病,病者甚異,欲求尚診之而難於言。夫人告尚曰:與李君夙交好,言之何傷?李妻乃言女初患腹痛,久之溲溺甚艱,溲內有物能游泳,或二或三,似有鱗鬣者。取視之,乃比目魚半體也,身微黑,止有一目,其背白,置水中果如所云。
試診之,乃肝氣久郁所致,投以琉肝之劑而愈。李河南人。(《居易錄》。)
一寡婦患陰中癢,不可告人,漸至委頓。此婦平日虔奉大士,忽有尼僧來,與藥一包,曰:以此洗之。數洗而愈。其藥乃蛇床子、吳茱萸、苦參也。(《採蘭雜誌》。)
何首烏本名夜交藤,因何首烏服而得名。何首烏者,順州南河縣人,祖能嗣,本名田兒,生而閹弱,年五十八無妻,醉臥野中,見田中藤兩本異生,苗蔓相交,久久而解,解合三四。田兒心異之,掘根持問鄉人,無能識者。遂曝乾搗末,酒服七日而思人道,百日而舊病皆愈,十年而生數男,後改名能嗣。
又與子庭服,皆壽一百六十。首烏服藥一百三十歲,唐元和七年,曾文象遇茅山老人,遂傳其事。李翱因著《方錄》云:此偶遇靈異之品,故其效如此,亦理之所有。何廉昉郡伯精於醫理,嘗言親見數人獲成形首烏服之,果有烏須延年之效。又曾在河南購得潞參重十二兩,在陝中購得當歸重斤余者,其效皆異尋常。
又曾親至西陵山中採沙參,其大如兒臂,剝之外邊黑皮,其中潔白如玉,嚼食一莖,甘芳鮮脆,頭目便覺清泰。此皆生於深山窮谷之中,得天地之靈氣,故其效非尋常可及。特無緣者,不能遇耳。(《甘泉蕞殘錄》。)
富家子唐靖,瘡發於陰,至爛人道。周守真曰:病得之欲泄而不可泄也。治法宜內服龍膽瀉肝湯,外以甘草末糝之。(《延壽書》。)
白話文:
前陰
一位婦女患有隱疾,她丈夫來拜訪兩次,卻欲言又止,臉都紅了。孫醫生開導她,婦女於是低頭說道:「實在不好意思跟您說,先生您德高望重,想必不會見笑。」接著她說:「我陰部突然長出一個東西,一開始只有三寸長,現在已經長到五寸左右了,像堅硬的筋,顏色發紅,粗大得像可以合抱,又脹又痛,行動不便,怕冷又發熱,吃飯睡覺都減少了,我羞於啟齒,想自殺,已經猶豫了百日了。」孫醫生說:「這是陰挺症。」
厥陰肝經的經脈,在女子下體連接著會陰,濕熱就會導致陰挺,就像木頭有了濕熱就會長出蕈類一樣。(即使沒有熱,挺出之後也能縮回去。)醫生給她開了龍膽瀉肝湯和蝟皮散,用當歸、黃芩、牡蠣、蝟皮、赤芍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空腹服用,用米湯送服。幾個月後,婦女回來報告說:之前的症狀已經痊癒了,但這一個月月經卻沒來,請問這是怎麼回事?醫生說:「這是懷孕了。」婦女懷疑自己疾病剛癒,未必能懷孕。
醫生說:「你之前的疾病是肝經有餘的症狀,肝是血海,女子血盛則易孕。根據血盛的現象,應該提前來月經,現在月經逾期,實際上是懷孕了,不是疾病。」後來她果然足月生下了孩子。
尚某說:以前在廣東,我和郡守李某交情很好,後來李某去世了,尚某的妻子把濠畔街的房子賣了,和尚某分開居住,但兩家往來像親戚一樣頻繁。有一天,李妻私下跟尚夫人說,她女兒到了適婚年齡卻生病了,病況很奇怪,想請尚醫生診治,卻不好意思開口。尚夫人說:「我和李先生以前交情很好,說出來有什麼關係?」李妻於是說,她女兒一開始是肚子痛,後來小便困難,小便裡有東西會游泳,有時兩個,有時三個,像是有鱗片一樣。他們取出來一看,竟是比目魚的一半身體,身體微微發黑,只有一隻眼睛,背部是白色的,放在水中果然像她說的那樣。
診治後,發現是肝氣鬱結太久引起的,給她開了疏肝理氣的藥就治好了。李家是河南人。(《居易錄》)
一位寡婦患陰部瘙癢,不好意思跟別人說,漸漸變得虛弱不堪。這位婦女平時虔誠供奉觀音菩薩,有一天來了一位尼姑,給了她一包藥,說:「用這個洗。」洗幾次就好了。藥方是蛇床子、吳茱萸、苦參。(《採蘭雜誌》)
何首烏原名夜交藤,因為何首烏服藥而得名。何首烏,順州南河縣人,祖上能嗣,原名田兒,生來身體虛弱,五十八歲時還沒有妻子,醉臥野外,看見田裡兩棵藤蔓奇異地纏繞在一起,很久才分開,這樣反覆纏繞三四次。田兒覺得很奇怪,就把根挖出來問鄉里的人,沒有人認識。於是曬乾磨成粉末,用酒服用七天就有了性慾,一百天後舊病全好了,十年後生了幾個兒子,後來改名能嗣。
他又給兒子庭服藥,都活到一百六十歲。何首烏服藥時一百三十歲,唐元和七年,曾文象遇到茅山道人,就傳述了這件事。李翱因此寫了《方錄》,說:這是偶然遇到的神奇藥物,所以效果如此神奇,也是有道理的。何廉昉郡伯精通醫理,曾經說親眼看到很多人服用成形的何首烏,果然有烏髮延年益壽的效果。他又曾在河南買到重十二兩的潞參,在陝西買到一斤多重的當歸,效果都異於尋常。
他又曾親自到西陵山中採集沙參,大的像嬰兒手臂一樣粗,剝去外層黑皮,裡面潔白如玉,嚼食一根莖,甘甜芳香,鮮脆爽口,頭目頓時感覺清爽舒適。這些藥材都生長在深山幽谷之中,吸收了天地之精華,所以功效非同尋常。只是沒有緣分的人,就遇不到。(《甘泉蕞殘錄》)
富家子弟唐靖,陰部生瘡,爛到生殖器。周守真說:這種病是因想排洩卻排洩不出而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應該內服龍膽瀉肝湯,外用甘草粉末敷在患處。(《延壽書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