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九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九 (10)

1. 腰痛

錢國賓治榆林張參戎,體厚力大,素善騎射,壯時縱欲,水敗火虧,腰胯如折,其脈寸關浮大,兩尺若有若無,不可以揖,非人扶不起,已三年,筋骨皆冷,以六味丸加河車膏、龜鹿膠、參、歸、桂、附,補其真元腎命,年餘方能步,又五年卒。

魏玉橫曰:陸茂才父,年七十,素有肝病,偶於春分日玉皇山頂燒香。玉皇之高,為湖上眾山之最,晨而往,晡而歸,足力可云健矣。至夜忽腰大痛,不可轉側。或以為勞傷兼感冒,宜先表散,與羌活、秦艽等,一劑痛益劇。脈之弦硬,三五不調,二便俱秘,面黯囊縮,日夜不得眠。

曰:此肝腎大傷,疏泄太過,症頻危矣,豈可再投風藥?以養青湯加牛膝、當歸,痛略減,二便仍秘,且嘔惡發呃。地氣不得下行,而反上攻也。前方重用熟地,外以田螺、獨蒜搗爛系臍下,二便既行,嘔呃遂止。痛忽移入少腹,控引睪丸,前方杞子至二兩,再入白芍、甘草,數劑漸瘥。

乃畏藥停數日,覺復甚,又與數劑而安。

裴兆期治一人腰痛,用杜仲、山萸、當歸、續斷之類,久而彌甚。就質於裴,裴細審之,其人飲食減少,時發噁心嘔吐,乃胃中濕痰之候也。且其痛臥重而行輕,每臥欲起,則腰胯重墜不能轉側,必將身徐徐擺動,始克強起而行,迨行久反漸覺舒和。此蓋濕痰乘氣靜而陷於腰胯之間,故作痛;乘氣動而流散於腰胯之外,故漸舒和。

若腎虛則臥而逸,痛必當輕;行而勞,痛必當重。何以如是之相反耶?初與小胃丹五十粒,連下宿水四五行。繼以二陳湯去甘草,加蒼朮、澤瀉、砂仁,三劑痛頓減。隨與蒼朮為君之大補脾丸,服未旬余,痛即如失。

白話文:

腰痛

錢國賓治療榆林的張參戎,體格健壯,力氣很大,平時擅長騎射,年輕時縱慾過度,導致腎水不足,相火亢盛,腰胯疼痛得像折斷了一樣,脈象寸關部位浮大,兩尺部位時有時無,無法自行彎腰,沒有人扶持就站不起來,已經三年了,筋骨都冰冷。錢國賓用六味地黃丸,加入河車膏、龜鹿膠、人參、當歸、桂枝、附子,來補益他的先天元氣和腎臟精氣,一年後才能走路,又過了五年才去世。

魏玉橫說:陸茂才的父親,七十歲,素有肝病,偶然在春分那天到玉皇山頂上燒香。玉皇山很高,是當地湖邊眾山之中最高的山,早晨去,傍晚回來,腳力可以說是相當健壯了。到了晚上突然腰部劇痛,無法翻身。有人認為是勞累受傷加感冒,應該先用發散風寒的藥物,給他用了羌活、秦艽等藥,結果服藥後疼痛更加劇烈。脈象弦硬,三部脈象不調和,大小便都祕結,面色暗淡,身體消瘦,日夜睡不着覺。

魏玉橫說:這是肝腎虧損,疏泄功能過度,病情危急,怎麼還能再用祛風藥呢?於是用養肝明目湯加牛膝、當歸,疼痛稍微減輕,但大小便仍然祕結,而且嘔吐呃逆。地氣不能向下運行,反而向上衝擊。之前的處方加重熟地黃的用量,外敷用田螺、獨蒜搗爛後貼在肚臍下,大小便通暢後,嘔吐呃逆也就停止了。疼痛突然轉移到小腹部,牽涉到睾丸,處方中杞子加量到二兩,再加入白芍、甘草,服用了幾劑藥後病情漸漸好轉。

後來因為害怕藥物,停藥幾天,感覺疼痛又加重了,又服用了幾劑藥才痊癒。

裴兆期治療一個腰痛病人,用了杜仲、山茱萸、當歸、續斷等藥物,結果病情卻越來越嚴重。病人去詢問裴兆期,裴兆期仔細診察後發現,病人飲食減少,經常噁心嘔吐,這是胃中濕痰的症狀。而且他的疼痛臥床時重,行走時輕,每次臥床想要起身,腰胯部就感到沉重下墜,無法翻身,必須慢慢地擺動身體,才能勉強起身行走,而行走時間長了反而漸漸感覺舒緩。這是因為濕痰乘着氣機靜止時沉積在腰胯之間,所以疼痛;乘着氣機活動時就散佈到腰胯之外,所以漸漸舒緩。

如果腎虛,臥床休息時疼痛會減輕;行走勞動時疼痛會加重。為什麼會這樣相反呢?起初給他服用小胃丹五十粒,並服用大量開水送服。接著用二陳湯去甘草,加入蒼朮、澤瀉、砂仁,三劑藥後疼痛明顯減輕。然後用以蒼朮為主藥的大補脾丸,服用不到十天,疼痛就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