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九 (1)

1. 卷十九

2. 腹痛

周漢卿治永康人腹疾,傴僂行,卿解衣視之,氣衝起腹間者二,其大如臂,刺其一砉然鳴,又刺其一亦如之,加以按摩疾遂愈。(《明史》。)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小腹脹滿,小水不利,或胸乳作痛,或脅肋作脹,或氣逆心吻。薛以為肝火而血滯傷脾,用四物、柴胡、青皮、延胡索、木香而愈。

一婦人久患腹痛,去瘀血方止,已而腹大痛,諸藥不納。薛以脾胃之氣虛寒,用參、朮、炮姜,丸如黍,每日數粒,津嚥下,後以二味濃煎,漸呷而愈。

通府趙孟威云:其妹小腹痛,服附子理中湯,附子服過八十餘粒。此乃沉寒痼冷之甚,不多有者。又壬午仲冬,金臺一男子患腹痛,誤服乾薑理中丸,即時口鼻出血,煩躁發狂,入井而死。(二條俱見薛公案。)

龔子才治一婦人,臍腹疼痛,不省人事,只一劑立止。人不知者,云是心氣痛,誤矣。方用白芍藥、五靈脂、木通去皮,三味等分,每服五錢,水醋各半,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(此瘕痛也。)

李北川仲夏患腹痛吐瀉,兩手足捫之則熱,按之則冷。(外假熱,內真寒之證。)其脈輕診則浮大,重診則微細。(外假熱,內真寒之脈。)此陰寒之證也,急服附子理中湯,不應,仍服至四劑而愈。

汪石山治大坑方細形瘦,年三十餘,忽病腹痛,磊塊起落如波浪然,晝輕夜重。(病在血分可知。)醫用木香磨服,及服六君子湯,皆不驗。診其脈浮緩弦小,重按似澀,曰:此血病也,前藥作氣治謬矣。彼謂血則有形,發時有塊磊痛,減則消而無跡,非氣而何?(此難亦不可少。

)蓋不知有形者,血積也,無形者,血滯也。滯視積略輕耳,安得作氣論邪?若然,則前藥胡為不驗?遂用四物湯加三稜、蓬朮、乳香、沒藥,服之其痛遂脫然。(《本傳》。)

孫文垣治嚴印老長媳患腹痛,有小塊累累然,腹覺冷甚,兩寸關皆滑數,兩尺沉微。此脾氣弱而飲食不消,又當秋令濕淫之候,不利亦瀉,宜預防之。與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白蔻仁、木香、半夏、陳皮、澤瀉煎服,其夜果瀉一度,次早又瀉一度,小腹仍痛且裡急後重。蓋其稟賦素虛,當補中兼消兼利。

白芍藥三錢,桂心一錢,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澤瀉、陳皮、白朮各八分,升麻、葛根各六分,服後脈皆軟弱不滑,累塊亦消。改以人參、黃耆、白芍各二錢,炙甘草、陳皮、澤瀉、葛根、柴胡、茯苓各一錢,調理而安。

張道南內人以飲食忤於氣,因腹痛,不飲食五日矣,兩寸關弦尺滑。孫曰:此上焦氣虛,下有鬱滯。以薑黃、青皮為君,山楂、檳榔、當歸、杏仁、烏藥、枳殼為臣,柴胡、木香為佐,吳萸為使,(此症氣虛輕而鬱滯重,故治法如此。否則,未通其鬱,先傷其氣。可,若何即調理善後之方,亦仍以通鬱滯為重。

白話文:

腹痛

周漢卿治療一位永康人腹痛的病人,病人彎腰駝背地行走。周漢卿解開病人的衣服查看,發現腹部中間有兩個氣衝,大小像手臂一樣粗,用針刺其中一個,聽到噗的一聲響,再刺另一個也是一樣,然後又進行按摩,病情很快就痊癒了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患有小腹脹滿、小便不利,有時胸部乳房疼痛,有時脅肋脹痛,有時氣逆上衝心口。薛立齋認為這是肝火旺盛導致血瘀,損傷脾臟,於是用四物湯、柴胡、青皮、延胡索、木香治療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婦女長期患有腹痛,服用去瘀血的方子後疼痛停止,但隨後腹部劇烈疼痛,而且各種藥物都無法服用。薛立齋認為是脾胃氣虛寒,於是用人參、白朮、炮薑製成像黍米一樣大小的藥丸,每天服用幾粒,含在口中慢慢咽下,後來又用兩種藥材濃煎,慢慢服用,最終痊癒。

通府的趙孟威說:他妹妹小腹疼痛,服用附子理中湯,服用了八十多粒附子。這是寒邪深入臟腑、頑固難治的嚴重情況,很少見。此外,壬午年仲冬,金台有一位男子患腹痛,錯誤地服用乾薑理中丸,立即出現口鼻出血、煩躁發狂的症狀,最後跳井而死。(以上兩例都見於薛公案。)

龔子才治療一位婦女,患有臍腹疼痛,不省人事,只用一劑藥就止住了疼痛。有些人不知道是怎麼回事,說是心氣痛,這是錯誤的。方子用白芍藥、五靈脂、去皮的木通,三味藥等量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半水和一半醋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(這是血瘀引起的疼痛。)

李北川仲夏患腹痛、嘔吐、腹瀉,手腳摸起來是熱的,按下去卻是冷的。(這是外在表現為熱,內在實則為寒的症狀。)脈象輕輕診脈則浮大,用力診脈則微細。(這是外在表現為熱,內在實則為寒的脈象。)這是陰寒的症狀,立即服用附子理中湯,但沒有效果,一直服用到第四劑才痊癒。

汪石山治療一位大坑人,體形瘦弱,三十多歲,突然患腹痛,腹部有腫塊起伏像波浪一樣,白天輕微,晚上加重。(可以看出病在血分。)醫生用木香磨成粉服用,以及服用六君子湯,都沒有效果。診其脈象浮緩弦細,用力按壓感覺澀滯,於是說:這是血瘀的病,之前的藥方是用疏通氣機的方法治療,是錯誤的。有些人認為血瘀是有形的,發病時有腫塊疼痛,減輕時腫塊消退,沒有痕跡,就不是氣機的問題。(這個難點也不能忽略。)其實,不知道有形的腫塊是血積,無形的則是血瘀。血瘀比血積略輕,怎麼能用氣機的理論來論治呢?如果是這樣,那麼之前的藥方為什麼沒有效果呢?於是用四物湯加三稜、蓬朮、乳香、沒藥,服用後疼痛就消失了。(《本傳》)

孫文垣治療嚴印老的長媳患腹痛,腹部有小腫塊累累,腹部感覺很冷,寸關脈都滑數,尺脈沉微。這是脾氣虛弱,飲食消化不良,又正值秋季濕邪盛行的時候,不利於消化,還容易腹瀉,應該預防。於是給她服用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白蔻仁、木香、半夏、陳皮、澤瀉的煎劑,當晚果然腹瀉一次,第二天早上又瀉了一次,小腹仍然疼痛,並伴有裡急後重。因為她的體質素來虛弱,應該同時補中、消食、通便。

用白芍藥三錢,桂心一錢,甘草、人參、茯苓、澤瀉、陳皮、白朮各八分,升麻、葛根各六分,服用後脈象都變得柔軟不滑,腫塊也消退了。然後改用人參、黃耆、白芍各二錢,炙甘草、陳皮、澤瀉、葛根、柴胡、茯苓各一錢調理,最終痊癒。

張道南的妻子因為飲食不節導致氣機阻滯,引起腹痛,五天沒有吃東西了,寸關脈弦,尺脈滑。孫文垣說:這是上焦氣虛,下焦有氣滯。用薑黃、青皮為主藥,山楂、檳榔、當歸、杏仁、烏藥、枳殼為輔藥,柴胡、木香為佐藥,吳萸為使藥。(這個症狀是氣虛較輕,氣滯較重,所以治療方法是這樣。否則,如果先治氣虛而未通其氣滯,反而會傷到正氣。至於如何調理後續的方子,還是以通暢氣滯為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