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31)
卷十八 (31)
1. 脅痛
方某年三十餘,因析居鬩牆,脅痛,左脅下有塊如槃,按之堅硬,食下則脹,痛甚不能側臥,百治莫應,枯瘁如柴矣。偶於藥肆,遇人謂之曰:此病惟淳佑橋魏某能治。因就診。脈之弦且急,曰:肝舉症也。肝葉左三右四,血足則潤而下垂。今怒火傷陰,其葉燥硬,故舉而不下也。
經曰,肝病則迫胃逆咽。故左葉張,則支腋而不可側臥;右葉張,則侵脘而不能容食。昧者不知,投以香散,則如火上添油耳。與生熟地、沙參、麥冬、蔞仁、米仁、杞子、川楝,十餘劑,其病如失。
詹渭豐母年六十餘,九月間瘧後自汗,余已愈之。至十一月,脅痛大作,醫以加味黑逍遙散治之,未為誤也。服一劑,至夜分忽暈厥欲脫。蓋柴胡、白朮,皆非陰虛火盛之人所宜進也。黎明急余治,脈之,兩關俱伏,兩尺極微,足冷過膝,面如紙灰。云初起左脅痛,服藥後忽移於右,遂發厥,厥雖止而痛劇,不可轉側,痛處不可按。
察其舌,燥硬如干荔,已危矣。姑與生熟地、杞子各五錢,沙參、麥冬各三錢,服下痛略減。前方加倍,再入米仁五錢,蔞仁二錢,其痛乃復歸左脅,能轉動矣。仍服前方數劑而愈。余常治數貧人,感症後不能進飲食,宛如百合病,脈之或弦或澀,按其脅或左或右,或有塊無塊,皆曰痛甚。檢其方,諸燥藥外,有服柴胡至二三兩者。
察其舌,或中干,或枯燥,或紫赤,是皆誅伐太過,傷其肝腎之害也。悉以前方,相其傷之輕重,為劑之大小,數服而愈。又趙氏子年十六,金氏女年十七,其家皆素封,病脅痛,服逍遙散皆五十餘劑,病益困。以前方去熟地與之,皆不服,乃更從香燥而歿。蓋地黃、杞子,舉世咸畏之如虎,緣本草謂地黃膩而杞子熱也,其殺人亦多矣。
言醫藥者可不慎哉。
陳理堂母六旬外,久病脅痛,每發必伏枕經旬。醫所與皆香附、鬱金、青皮、木香、小茴、延胡索、五靈脂、龍膽草之類,或配六郁,或偕左金而已。近發則腰背脹痛,嘔逆便秘,口燥不眠,脈則兩寸搏指,兩關弦而乏韻,此將成關格之候。投以滋水養肺金之劑,或入川楝,或入川連,只一二劑即愈。
誡以多服,以杜其漸。然性甚畏藥,愈即止矣,關格之患,其將來乎。
此與膈症門胡氏婦病同。
黃錦芳治劉尚卿,右脅痛,咳嗽頭痛,肝脈微起,右脈沉滑,而脾部有一小珠,嗽必努力,痰則清稀,上有白沫,挑起如藕絲不斷。用附子二錢,茯苓二錢,半夏二錢,故紙三分,木香五分,牛膝一錢,囑其勿食膩滯等物,俾水行痰消,氣平而痛自止。病者問痰病自何而來?黃曰:痰病甚多,五臟各有見症。
在脾名濕痰,其候脈緩,面黃,肢體沉重,嗜臥不厭,腹脹食滯,其痰滑而易出,宜二陳、六君之類治之;在肺名氣痰,又名燥痰,其候脈澀面白,氣上喘,灑淅惡寒,悲愁不樂,其痰澀而難出,宜利膈清肺飲加減治之;在肝名風痰,脈弦面青,肢脅滿悶,便溺閉澀,時有躁怒,其痰青而多泡,宜十味導痰湯、千緡湯加減治之;在心名熱痰,脈洪面赤,煩熱心痛,口乾唇燥,時多喜笑,其痰堅而成塊,宜涼膈散加苓、半治之;在腎名寒痰,脈沉面黑,小便急痛,足寒而逆,心多恐怖,其痰有黑點而多稀,宜桂苓丸、八味丸加減治之。至論其本,則痰之化在脾,而痰之本在腎。
白話文:
脅痛
一位三十多歲的方姓男子,因為家庭糾紛而導致脅痛,左脅下長了一個像盤子一樣大的硬塊,按壓時堅硬,進食後腹脹,疼痛難忍,無法側臥,嘗試過許多治療方法都無效,人變得消瘦憔悴。偶然在藥店遇到一位熟人,告知他只有淳佑橋的魏某能治好他的病。於是,他去尋魏某就診。魏某診了他的脈,脈象弦急,說這是肝臟疾病。肝臟左邊有三葉,右邊有四葉,血液充足時肝葉潤澤下垂。現在由於怒火傷及陰氣,肝葉乾燥硬結,所以向上抬起而不下垂。
醫書上說,肝臟病變會影響胃,導致胃氣逆流到咽喉。所以,左葉腫脹就會脹滿腋下,無法側臥;右葉腫脹就會侵犯胃脘,無法進食。那些不懂醫理的人,胡亂使用芳香辛散的藥物,無異於火上澆油。魏某於是給他開了生熟地黃、沙參、麥冬、蔞仁、米仁、枸杞子、川楝子的藥方,十幾劑藥後,他的病就好了。
詹渭豐的母親,六十多歲,九月間患瘧疾後自汗,雖然已經痊癒,但十一月卻患上了劇烈的脅痛。醫生用加味黑逍遙散治療,本不算錯誤。但服藥一劑後,當晚卻突然昏厥,幾乎要死掉。這是因為柴胡、白朮等藥物,並不適合陰虛火盛的人服用。天亮後,詹渭豐急忙請我診治,診其脈象,兩關脈都沉伏,兩尺脈極微弱,腳冷到膝蓋以上,臉色蒼白如紙。病人說,一開始是左脅痛,服藥後疼痛突然轉移到右邊,然後就昏厥了,雖然昏厥停止了,但疼痛卻加劇,無法翻身,痛處也無法按壓。
我觀察她的舌頭,乾燥堅硬如同乾荔枝,情況已經很危急了。於是先給她服用生熟地黃、枸杞子各五錢,沙參、麥冬各三錢,服藥後疼痛略微減輕。然後我將之前的藥方加倍,再加入米仁五錢,蔞仁二錢,疼痛又轉移回左脅,可以翻身了。繼續服用之前的藥方幾劑後,便痊癒了。我經常治療一些貧困患者,他們在感染疾病後不能進食,症狀類似百合病,脈象有的弦,有的澀,按壓脅肋有的在左邊,有的在右邊,有的有硬塊,有的沒有,都說疼痛難忍。檢查他們的藥方,除了燥熱的藥物外,還有人服用柴胡多達二三兩。
我觀察他們的舌苔,有的舌苔中間乾燥,有的舌苔枯燥,有的紫赤,這些都是因為過度攻伐,損傷了肝腎造成的。我都用之前的藥方治療,根據他們病情輕重調整藥物劑量,服用幾劑藥後就痊癒了。此外,一位十六歲的趙姓男孩和一位十七歲的金姓女孩,他們的家庭都比較富裕,都患有脅痛,服用逍遙散五十多劑後,病情反而加重。我用之前的藥方去除熟地黃給他們服用,他們都不服從,反而繼續服用辛香燥熱的藥物,最終都去世了。因為地黃、枸杞子,世人大多害怕它如同猛獸一樣,因為本草書上說地黃膩,枸杞子熱,所以服用不當也會致死。
從事醫療的人,怎能不謹慎呢?
陳理堂的母親,六十多歲,長期患有脅痛,每次發病都要臥床十多天。醫生給她開的藥方都是香附、鬱金、青皮、木香、小茴香、延胡索、五靈脂、龍膽草等,有的配合六鬱湯,有的配合左金丸。最近發病時,腰背脹痛,嘔吐反胃,便秘,口乾舌燥,失眠,脈象是寸關搏指,關脈弦而無力,這是將要形成關格證的徵兆。我給她開了滋陰養肺金的藥方,有的加入川楝子,有的加入川連子,只服一兩劑就好了。
我告誡她不要多吃藥,以免病情反复。但她很怕吃藥,病好了就停藥了,關格證的隱患,將來會不會出現呢?
這個病和膈症篇中提到的胡氏婦女的病症相同。
黃錦芳治療劉尚卿,右脅痛,咳嗽頭痛,肝脈微弱,右脈沉而滑,脾部有一個小硬塊,咳嗽時用力,痰液清稀,上面有白色泡沫,挑起來像藕絲一樣不斷。黃錦芳用附子二錢,茯苓二錢,半夏二錢,炙甘草三分,木香五分,牛膝一錢,囑咐他不要吃油膩的食物,讓水液通暢,痰液消散,氣機平和,疼痛自然會停止。病人問痰病從何而來?黃錦芳說:痰病很多,五臟都會出現症狀。
在脾臟稱為濕痰,其症狀是脈象緩慢,面色黃,肢體沉重,嗜睡,腹部脹滿,食積,痰液滑利易排出,宜用二陳湯、六君子湯等治療;在肺臟稱為氣痰,又名燥痰,其症狀是脈象澀,面色白,氣喘,惡寒,悲愁不樂,痰液粘稠難以排出,宜用利膈清肺飲加減治療;在肝臟稱為風痰,脈象弦,面色青,肢體脅肋脹滿,大便秘結,小便不利,時有煩躁,痰液呈青色,泡沫多,宜用十味導痰湯、千金湯加減治療;在心臟稱為熱痰,脈象洪大,面色赤,煩熱,心痛,口乾唇燥,喜歡笑,痰液堅硬成塊,宜用涼膈散加茯苓、半夏治療;在腎臟稱為寒痰,脈象沉弱,面色黑,小便急痛,足寒,心生恐懼,痰液中有黑點,較稀薄,宜用桂苓丸、八味丸加減治療。至於痰的根本,痰液的生成在於脾,而痰液的根本則在於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