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18)
卷十八 (18)
1. 心胃痛
喻嘉言治陸子堅,從來無病,因外感之餘,益以飢飽內傷,遂至胸膈不快,胃中隱隱作痛,有時得食則已,有時得食轉加,大便甚艱,小水不暢,右關之脈,乍弦乍遲,不得調適,有似痼疾。用藥得當,驅之無難;若歲久日增,必為大患。人身胃中之脈,從頭而走於足者也。
胃中之氣,一從小腸而達於膀胱,一從小腸而達於大腸者也。夫下行之氣,濁氣也。以失調之故,而令濁氣亂於胸中,干其清道,因是窒塞不舒。其始本於病時胃中津液為邪火所爍,至今津液未充,火勢內蘊,易於上燎,所以得食以壓其火則安。然邪火熾則正氣消,若食飲稍過,則氣不能運轉其食而痛亦增,是火不除則氣不復,氣不復則胃中清濁混亂,不肯下行,而痛終不免也。(論症洞如觀火)病屬胃之下脘,而所以然之故,全在胃之中脘。
蓋中者,上下四旁之樞機。中脘之氣,旺盛有餘,必驅下脘之氣入於大小腸,從前後二陰而出。惟其不足,所以反受下脘之濁氣而橈括也。夫至人之息以踵,呼之於根,吸之於蒂者也。以濁氣上干之故,吸入之氣艱于歸根。且以痛之故,而令周身之氣,凝滯不行,亦非細故也。
為訂降火生津下氣止痛一方,以為常用之藥。尚有進者,在先收攝腎氣,不使外出,然後濁氣之源清,而膀胱得吸引上中二焦之氣以下行,想明哲之所務矣。
喻君實有發前人所未發之本領,獨欠於峻養肝腎一著。然此案末行,已駸駸乎得之矣。
張子和治一將軍,病心痛不可忍。張曰:此非心痛也,乃胃脘當心痛也。(二語為此症點睛,然予更有一轉語曰:非胃脘痛也,乃肝木上乘於胃也。)《內經》曰:歲木太過,風氣流行,民病胃脘當心而痛。(風木為病,非肝而何?)乃與神祐丸一百餘粒,病不減。或問曰:此胃脘有寒也,宜溫補?將軍數知張明瞭,復求藥,乃復與神祐丸二百餘粒,作一服,大下六七行,立愈矣。(治法則非今人所宜。
)
一婦病數年不愈,一醫用人言半分,茶末一分,白湯調下,吐瘀血一塊而愈。(李樓奇方,若非神手,未許輕用。)
王執中久患心脾疼,服醒脾藥反脹。用蓬莪,麵裹煨熟,研末,以水與酒煎服立愈。蓋此藥能破氣中之血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、王執中《資生經》。)
一婦人年三十,病心氣痛,用小紅花為末,熱酒服二錢立效。又法,男用酒水各半煎,女用醋水各半煎。(摘元方本《本草綱目》。)
李時珍治荊穆王妃胡氏,因食蕎麥麵著怒,病胃脘當心痛,不可忍。醫用吐下行氣化滯諸藥,皆入口即吐,不能奏功,大便三日不通。因思《雷公炮炙論》云:心痛欲死,速覓延胡。乃以延胡索末三錢,溫酒調下,即納飲食,少頃大便行三五次,積滯俱下,胃脘心痛豁然遂止。
白話文:
心胃痛
喻嘉言治療陸子堅,原本沒有病,因為外感之後,又加上飢飽不調內傷,導致胸膈不舒服,胃裡隱隱作痛,有時吃了東西就好了,有時吃了東西反而更痛,大便非常困難,小便也不通暢,右手寸關脈時而弦急時而遲緩,身體狀況很不穩定,像是慢性病。用藥得當,很容易治好;如果拖延時間久了,病情加重,就會變成大問題。人體胃部的經脈,從頭部貫穿到腳部。
胃部的氣機,一部分從小腸到達膀胱,一部分從小腸到達大腸。向下走的氣是濁氣。因為氣機失調,導致濁氣擾亂胸中,阻礙清氣的運行,因此造成阻塞不通暢。其病因始於患病時胃中津液被邪火灼傷,至今津液尚未充盈,邪火內蘊,容易向上蔓延,所以吃東西可以壓制火氣而感到舒服。但是邪火旺盛則正氣消弱,如果飲食稍稍過量,則氣機就不能運轉食物,疼痛也會加重,這是因為火氣不除則氣機不能恢復,氣機不恢復則胃中清濁混亂,不肯向下運行,疼痛最終也無法避免。(對病情分析得非常透徹)病情屬於胃的下脘穴,但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,完全在胃的中脘穴。
因為中脘穴是上下四方氣機的樞紐。中脘之氣旺盛有餘,必然會驅動下脘之氣進入大小腸,從前後兩個陰部排出。只有中脘之氣不足,才會反過來受到下脘的濁氣影響而絞痛。人體呼吸的氣機,從腳跟(踵)到頭頂(息)運行,呼氣從根部發出,吸氣從蒂部吸入。因為濁氣上逆,吸入的氣機難以回到根部。而且因為疼痛,導致全身氣機凝滯不通,也不是小問題。
我制定了一個降火生津、下氣止痛的方劑,作為常用藥物。更進一步的方法,是先收斂腎氣,不讓它外泄,然後濁氣的根源就清除了,膀胱就能吸納上、中焦的氣機向下運行,這才是明智的做法。
喻嘉言確實有超越前人的獨到見解,只是欠缺注重調理肝腎。但是這個病例的治療過程,已經漸漸摸索到這個要點了。
張子和治療一位將軍,患有心痛,痛得無法忍受。張子和說:這不是心痛,而是胃脘部疼痛牽連到心臟。 (這兩句話是對此病症的精妙概括,但我還有更進一步的解釋:這不是胃脘痛,而是肝木之氣過盛侵犯了胃。)《內經》說:春季木氣過盛,風氣流行,人們就會患胃脘部疼痛牽連到心臟的疾病。(風木為病,不是肝臟引起的還能是什麼?)於是給他神祐丸一百多粒,病情沒有減輕。有人問:這是胃脘部有寒邪,應該溫補嗎?將軍知道張子和醫術高明,再次求醫,張子和又給他神祐丸兩百多粒,作一劑服用,大便排泄六七次,病就好了。(這種治療方法不是現在的人應該學習的。)
一位婦女患病多年不愈,一位醫生用人參半錢,茶末一錢,用白湯調服,吐出一塊瘀血而痊癒。(李樓奇方,如果不是神醫,不要輕易使用。)
王執中長期患有心脾疼痛,服用醒脾藥反而脹痛。用蓬莪麻根,麵粉包裹煨熟,研磨成粉,用水和酒煎服,立即痊癒。因為這種藥物能夠破除氣血中的瘀血。(《本草綱目》、王執中《資生經》)
一位三十歲的婦女患有心氣痛,用紅花研磨成粉,用熱酒送服二錢,立刻見效。另外一種方法,男性用酒水各半煎服,女性用醋水各半煎服。(摘自元方本《本草綱目》)
李時珍治療荊穆王妃胡氏,因為吃了蕎麥麵又生氣,患有胃脘部疼痛牽連到心臟,痛得無法忍受。醫生使用了吐瀉、行氣、化滯等藥物,但藥物入口就吐出來,不能奏效,大便三天不通。李時珍想到《雷公炮炙論》中記載:心痛欲死,迅速尋找延胡索。於是用延胡索粉末三錢,溫酒送服,立即進食,一會兒大便排泄三五次,積滯都排泄出來了,胃脘部和心臟的疼痛立刻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