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10)

1. 咽喉

一癧婦咽間如一核所鯁,咽吐不出,倦怠發熱,先以四七湯治之而咽利,更以逍遙散。又一婦所患同前,兼胸膈不利,肚腹膨脹,飲食少思,睡臥不安,用分心氣飲並愈。

秋官葉素陰虛,因怒忽喉腫寒熱,頭痛項強,目直,小便自出,此皆肝火之症。肝主筋膜,火主腫脹,火旺則血涸,筋攣則緊急,頸項如拔。陰挺痿痹,則小便自遺。遂刺患處出毒血,用四物、柴胡、山梔、元參、甘草而蘇。再用六味丸料,以生肝血,滋腎水,諸症悉愈。

太守葉咽喉腫痛,痰涎不利,手足發熱,喜冷飲食,用清咽利膈湯,二劑不應。刺少商穴,喉少寬,痰從鼻出如膠,患處出紫血稍寬,五七日咳出穢膿而愈。

義士顧克明,咽喉作痛,至夜發熱,此肝腎陰虛之熱。用四物加酒炒黑黃柏、知母、麥冬、五味,治之而愈。後因勞,咽喉腫閉,刺患處出血,用桔梗湯吐痰而消。至仲夏,乾咳聲嘶,作渴發熱,日晡作熱,用滋腎丸、加減八味丸,間服三月餘,喜其年富謹疾得愈。

通府李朝用咽喉腫,口舌生瘡,此上焦風熱。先用荊防敗毒散二劑,喉痛漸愈。又以元參升麻湯,口舌遂愈。

地官黃北盤,喉痛作悶飲冷,大便不通,此上下表裡實熱。用防風通聖散,治之頓愈。

地官胡誠甫,咽喉作痛,此腎經膀胱虛熱。四物加知、柏、元參,四劑少愈。更以人參固本丸,一劑不復發。

職方盧抑齋咽喉腫痛,兩目矇眛,小便赤色,此膀胱濕熱。用四苓散加知、柏、黃連、茵陳、防己,治之頓愈,又用六味地黃丸而痊。

儒者王文遠咽喉腫痛,口舌生瘡,勞則愈盛,此脾肺氣虛,膀胱有熱。以補中益氣加元參、酒炒知柏稍愈。乃去知、柏,加山藥、山萸乃痊。

一儒者腳發熱則咽喉作痛,內熱口乾,痰涎上湧,此腎經虧損,火不歸經。用補中益氣加麥冬、五味,及加減八味丸而全愈。

一老人咽喉痛,小便數而赤,日晡尤甚,此膀胱陰虛。當滋化源,以補中益氣加酒炒黑知、柏,四劑咽痛稍可。乃去知、柏,加山萸、山藥、麥冬、五味頓愈。

一男子素善飲,咽喉作痛,內熱作渴,小便不利,飲食如常,此膀胱積熱。用四苓散加茵陳、大黃,四劑諸症漸退,又用清心蓮子飲而安。

一星士勞而入房,喉痛漸閉,痰涎上湧,四肢乍熱,此陰虛陽氣飛揚。用補中益氣加附子,煎灌而愈。

憲副姜時川,癸卯冬就診,右寸浮數有力,口中有瘡。曰:此火傳於肺也,當薄滋味,慎起居。甲辰秋復就診,尺脈數而無力。曰:此肺金不能生腎水,宜靜養以滋化源。彼云:今耳內及喉間不時燥痛,肢體不時發熱,若無根之火,殞無疑矣。謂劉古峽云:立齋謂我之病可疑。

至乙巳孟春,古峽謂薛曰:姜公之病,已如尊料。遂同往視,喉果腫潰,脈愈洪大。或用瀉火之藥,反速其歿。

白話文:

[咽喉]

一位婦女咽喉感覺好像卡著核桃一樣,吞吐困難,伴隨倦怠、發熱,先用四七湯治療,咽喉症狀好轉,之後再服用逍遙散。另一位婦女症狀相同,還伴隨胸膈不暢、腹脹、食慾不振、睡眠不安,服用分心氣飲痊癒。

秋官葉素陰虛體質,因發怒導致喉嚨腫痛,伴隨寒熱、頭痛、頸項強直、視物模糊、小便自遺,這些都是肝火旺盛的症狀。肝主筋膜,火主腫脹,火旺則血液乾燥,筋脈攣縮則感覺緊繃,頸項如同被拉扯般疼痛。陰虛導致膀胱氣虛,才會小便失禁。於是醫生針刺患處放出瘀血,再服用四物湯、柴胡、山梔子、元參、甘草,症狀得到緩解。之後再服用六味地黃丸,滋養肝血、滋補腎水,所有症狀都痊癒了。

太守葉咽喉腫痛,痰液不易排出,手足發熱,喜歡吃冷飲,服用清咽利膈湯兩劑無效。於是針刺少商穴,喉嚨略微鬆弛,痰液從鼻孔排出,像膠水一樣,患處排出紫色的血,症狀稍微緩解。五七日後咳出膿痰而痊癒。

義士顧克明咽喉疼痛,晚上發熱,這是肝腎陰虛導致的虛熱。服用四物湯加上酒炒黑黃柏、知母、麥冬、五味子,症狀痊癒。後來因勞累,咽喉腫脹阻塞,針刺患處放血,服用桔梗湯排出痰液而消腫。到了仲夏,乾咳、聲音嘶啞、口渴、發熱,午後尤甚,服用滋腎丸、加減八味丸,間斷服用三個月餘,因其年富力強,謹慎養病,最終痊癒。

通府李朝用咽喉腫痛,口舌生瘡,這是上焦風熱。先服用荊防敗毒散兩劑,喉嚨疼痛逐漸減輕。再服用元參升麻湯,口舌潰瘍痊癒。

地官黃北盤喉嚨疼痛、胸悶、喜歡喝冷飲、大便不通,這是上下焦表裡實熱。服用防風通聖散,立即痊癒。

地官胡誠甫咽喉疼痛,這是腎經膀胱虛熱。服用四物湯加上知母、黃柏、元參,四劑後症狀減輕。再服用人參固本丸一劑,不再復發。

職方盧抑齋咽喉腫痛,眼睛模糊,小便顏色深紅,這是膀胱濕熱。服用四苓散加上知母、黃柏、黃連、茵陳、防己,立即痊癒。之後服用六味地黃丸鞏固療效。

儒者王文遠咽喉腫痛,口舌生瘡,勞累則症狀加重,這是脾肺氣虛,膀胱有熱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元參、酒炒知母、黃柏,症狀稍微減輕。之後去掉知母、黃柏,加上山藥、山茱萸,痊癒。

一位儒者腳部發熱則咽喉疼痛,內熱口乾,痰液湧上喉嚨,這是腎經虧損,腎火不歸經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麥冬、五味子,以及加減八味丸,痊癒。

一位老人咽喉疼痛,小便頻數且顏色深紅,午後尤甚,這是膀胱陰虛。應該滋補腎陰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酒炒黑知母、黃柏,四劑後咽喉疼痛有所減輕。之後去掉知母、黃柏,加上山茱萸、山藥、麥冬、五味子,痊癒。

一位男子平素嗜酒,咽喉疼痛,內熱口渴,小便不利,食慾正常,這是膀胱積熱。服用四苓散加上茵陳、大黃,四劑後症狀逐漸減輕,再服用清心蓮子飲而痊癒。

一位星士勞累後房事過度,喉嚨疼痛逐漸加重,痰液湧上喉嚨,四肢忽冷忽熱,這是陰虛陽氣外泄。服用補中益氣湯加上附子,煎服後痊癒。

憲副姜時川,癸卯年冬天就診,右寸脈浮數有力,口中長瘡。醫生診斷:這是火邪傳至肺部,應該飲食清淡,注意起居。甲辰年秋天復診,尺脈數而無力。醫生診斷:這是肺金不能滋生腎水,應該靜養,滋補腎陰。姜時川說:現在耳朵和喉嚨間時常乾燥疼痛,四肢時常發熱,如同無根之火,恐怕性命不保。他告訴劉古峽說:立齋先生認為我的病情很危險。

到了乙巳年孟春,古峽告訴薛某說:姜公的病情已經如您預料的那樣了。於是兩人一起去看望,果然喉嚨腫脹潰爛,脈象更加洪大。如果使用瀉火藥物,反而會加速他的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