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8)

1. 咽喉

外用銅青三錢煅,人中白二錢,牛黃一分,冰片二分,麝香一分,研極細,少許吹之,涎痰湧出。再吹再流,不日而愈。

吳孚先治柯子寧,患咽喉齒痛,脈沉細,足冷,大便泄瀉。此腎虛,龍火飛騰,欲用《金匱》腎氣,彼疑火症,恐桂、附不合。或以石膏、連翹苦寒進之,其病尤甚。復求治,用前方一劑減,二劑痊。

凡咽喉初覺壅塞,一時無藥,以紙絞探鼻中,或嗅皂角末,噴嚏數次,可散熱毒。仍以李樹近根,磨水塗喉外良愈。(《菽園雜記》。)

金陵黃泥巷楊馬軍治咽喉拿法,以中指蘸藥少許,於喉中用力一捻腫處,出血並痰涎,隨即能下湯水,絕妙。即前用針刺之意,藥恐偽也。(《治法匯》。)

陸養愚曰:郁仲開室人,壬子年忽患咽喉阻塞,湯水不入,六脈平和,身無寒熱,但氣逆喘滿,晝夜不眠。(雄按:此瘀血阻隔之證,其人必多鬱怒。脈反平和者,氣機窒滯,而流行自緩也。苟不吐出,即為關格。亦有阻於咽而飲水即嗆者。)予與諸君俱作痰治,藥到即吐,強嚥一口,面色紫脹,氣窒睛突,躁亂靡寧,狀如發狂,嘔盡藥汁則略可,投牛黃亦不納。疑受暑,與新汲水亦如之,又與淡薑湯蘇合丸,重捺內關,俱無一效。

經七八日,或云脈不病而症如是,乃關格也。今藥不下咽,雖靈丹亦無如之何矣。兩日後,驀然鼻聞鰕香,遂作湯與之,甫吞半䖷,嘔出紫血數塊,胸膈頓寬,即飲米飲,漸進稀粥,守之數日,不藥而愈。可謂奇症,書之以俟教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,產後喉痛,服清熱等劑益甚,此膀胱經血虛也。蓋膀胱之脈,上行至喉而還。用八珍湯加丹皮、柴胡、酒炒黑黃柏,二劑而愈。

孫真人曰:咽中帖帖,如有炙肉,吐之不出,吞之不下,噙生薑片五十日愈。以意逆之,當是寒傷經絡,氣血不和,浮於咽中。婦人血分受寒,多積冷氣,故有此症。予用破棺丹噙化頻咽之,曾治數人多效。蓋喉者,候也,喉出天氣。咽者,咽也,咽出地氣。故喉為呼吸之咽,乃穀食之路。

其或憂思內結,風冷外侵,痰氣隔塞,逆於喉嚨,妨礙飲食,久而成翻胃噎膈症者有之矣。(《葉杏林女科》。)

樓全善曰:洪武戊辰春,鄉村病喉痹者甚眾,蓋前年終之氣二火之邪也。予累用甘桔湯加黃連、半夏、殭蠶、牛蒡等劑發之。挾虛者加參、耆、歸、芍輩。水漿不入者,先用解毒雄黃丸,醋磨化灌之,喉痰出,更用薑汁灌之。卻用上項藥,無不神效。若用膽礬等酸寒點過者,皆不治,蓋邪郁不出故也。

陳自明治一男子,喉痹水漿難下,又一男子纏喉風,痰涎湧盛,與神仙追毒一粒並痊。(方見蟲門。)

薛立齋治一男子,咽痛而脈數,以荊防敗毒散加芩、連,二劑少愈。乃去芩、連,二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咽喉

用煅過的銅綠三錢、人中白二錢、牛黃一分、冰片二分、麝香一分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少量吹入咽喉,就能使痰涎湧出。重複幾次,很快就能痊癒。

吳孚先曾治療柯子寧的咽喉牙痛,患者脈象沉細,腳冷,大便稀溏。這是腎虛,導致虛火上炎。原本想用《金匱要略》中治療腎虛的方劑,但柯子寧懷疑是火症,擔心桂枝、附子等溫熱藥不適合。於是改用石膏、連翹等寒涼藥物,反而病情加重。後來再次求治,用前面提到的藥方,一劑藥量減半,服用兩劑就痊癒了。

凡是咽喉剛開始感覺阻塞,一時找不到藥物,可以用紙卷探入鼻中,或者聞聞皂角末,引起噴嚏幾次,可以散熱解毒。也可以用李樹根部磨成的水塗抹喉嚨外側,也能痊癒。(出自《菽園雜記》)

金陵黃泥巷的楊馬軍治療咽喉有一種獨特手法,用中指蘸取少量藥物,用力在腫脹處捻動,使出血和痰涎,隨後就能喝下湯水,效果奇佳。這與針刺治療的原理相同,只是擔心藥物有偽劣之處。(出自《治法匯》)

陸養愚說:郁仲開的家人,壬子年突然患上咽喉阻塞,無法進食飲水,脈象平和,沒有寒熱,只是氣逆喘滿,日夜難眠。(雄按:這是瘀血阻滯的症狀,此人必定經常鬱怒。脈象反而平和,是因為氣機受阻,運行緩慢。如果不將瘀血吐出,就會危及生命。也有些病人阻塞在咽喉,喝水就會嗆到。)我和大家一起都按痰證治療,服藥後就嘔吐,強行吞嚥一口,面色紫脹,氣息阻塞,眼睛突出,煩躁不安,狀如發狂,嘔吐出藥汁後才略微好轉,服用牛黃也無法吸收。懷疑是中暑,給他喝新汲的水也一樣,又給他喝淡薑湯和蘇合丸,用力按壓內關穴,都無效。

過了七八天,有人說脈象並無異常,但症狀卻如此嚴重,這是關格證。現在藥物無法下嚥,即使靈丹妙藥也無能為力了。兩天后,他突然聞到蝦的香味,於是便煮了蝦湯給他喝,才喝下半碗,就嘔吐出幾塊紫色的血塊,胸膈頓時舒暢,隨即喝米湯,漸漸吃稀粥,調理幾天,不用藥就痊癒了。這真是奇特的病例,記錄下來以待後學借鑑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產後喉痛的婦女,服用清熱藥物後病情加重,這是膀胱經血虛。因為膀胱經的經脈上行至喉嚨再返回。於是使用八珍湯加丹皮、柴胡、酒炒黑黃柏,兩劑藥就痊癒了。

孫真人說:咽喉感覺黏黏的,像炙烤的肉一樣,吐不出來,吞不下去,含服生薑片五十天就能痊癒。根據我的推斷,這應該是寒邪損傷經絡,氣血不和,停留在咽喉。婦女血分受寒,容易積聚寒氣,所以會有這種症狀。我用破棺丹讓病人含化,頻頻咽下,曾治療過幾個人,效果都很好。喉嚨是呼吸的通道,也是食物進出的通道。

有些人由於憂思鬱結,風寒外侵,痰氣阻塞,逆於喉嚨,影響飲食,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嘔吐、吞嚥困難的噎膈症。(出自《葉杏林女科》)

樓全善說:洪武戊辰年春天,鄉村患喉痹的人很多,這是因為前年年底的餘邪,是兩種火邪。我多次使用甘桔湯加黃連、半夏、僵蠶、牛蒡等藥物來發散邪氣。如果患者兼有虛弱症狀,就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芍等藥。如果患者不能喝水,先用解毒雄黃丸,用醋磨化後灌服,待喉嚨中的痰吐出後,再用薑汁灌服。然後再服用前面的藥物,效果都很好。如果用膽礬等酸寒藥物治療過,就難以治癒,因為邪氣鬱結於內,無法排出。

陳自明治療一個喉痹,無法喝水進食的男子,還治療一個患纏喉風,痰涎湧盛的男子,給他們服用神仙追毒丸一粒,兩人就都痊癒了。(方劑見蟲門)

薛立齋治療一個咽喉疼痛,脈象頻數的男子,使用荊防敗毒散加黃芩、連翹,兩劑藥後病情略有好轉。於是去掉黃芩、連翹,再服用兩劑藥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