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八 (2)

1.

柴嶼青治滿少司農諱兆惠,內閣侍讀,同在軍機處值宿,患重舌腫痛。問曰:曾服通經散瀉火,而病不除,何也?答曰:火有諸經,豈可混治誅伐無過?幸汝年少,未至大害。診其右關洪實,胃火特甚。時已薄暮,清胃散一服,而次早霍然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善怒,舌痛煩熱。或用降火化痰藥,前症益甚,兩脅作脹。又服流氣飲,肚腹亦脹,經行不止。此肝虛不能藏血,脾虛不能攝血,而前藥復傷也。用加味歸脾湯加五味子而愈。

學士吳北川,過飲痰壅,舌本強硬,服降火化痰藥,痰氣益甚,肢體不遂。薛作脾虛濕熱治之而愈。

二守韓宗器,不慎起居,舌脹如菌,痰湧便秘,服芩、連、二陳之類,脈浮而數,欲針出血。薛謂此足三陰虧損之症,且有形而不痛者,陽之類也。法當峻補其陰,毋損其血,況虛浮之脈乎?遂朝補脾肺,夕滋腎肝而愈。後因大勞,面目俱赤,遍身瘙癢。時已仲冬,曰:大熱而甚,寒之不寒,是無水也。乃用制火壯水之劑而愈。

搖城金允文,舌脹吐痰,反服降火化痰,針刺出血,便秘痰甚。診之,左尺關洪數,右寸關弦數,用滋腎水、生肝血、益脾胃之劑,諸症少愈。因近火,頭面赤,身癢,六脈弦數。薛謂:此水竭火升之象,難免於春二月矣。於次年清明日果卒。

大尹王汝鄰,兩足發熱,吐痰如湧,左尺數而無力。此足三陰虛,彼反服四物、二陳、知、柏之類,喉舌作痛。又服清熱敗毒之劑,其舌如赤桃,脈洪數而無力。此脾肺弱,腎經虧甚,虛火上炎,水泛而為痰也。當滋化源以生腎水,遂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而愈。

李莫安撫內子,夜半忽不能言,燭之乃舌下生一舌。急取《外臺》一方,用新真蒲黃,羅細末敷之。如此五七次即愈,須吐去再敷。(《百乙方》。)

有人自行被顛,穿斷舌心,血出不止。以米醋,用雞翎刷所斷處,其血即止。仍用真蒲、杏仁去皮尖、硼砂少許,研為細末,煉蜜調藥,稀稠得所,噙化而安。(《得效方》。)

馮楚瞻治李工部,一日忽發熱,牙床腫爛,舌起大泡,白胎甚厚,疼痛難忍。或用清解之藥,口舌腫爛益甚,數夜不寐,精神恍惚,狼狽不堪。其脈兩關尺甚微,惟兩寸稍洪耳。曰:龍雷之火,亦能焚草木,豈必實熱,方使口舌生瘡乎?蓋脾元中氣衰弱,不能按納下焦,陰火得以上乘,奔潰腫爛。若一清胃,中氣愈衰,陰火愈熾。

急為溫中下二焦,使火有所接引而退舍矣。乃用白朮八錢,炮姜三錢,溫中為君;炒麥冬三錢,清上為臣;牛膝三錢,五味一錢,下降斂納為佐;附子一錢五分,直暖丹田為使。如是數劑,精神漸復,腫者消而潰者愈矣。(來選入。)

一人無故舌縮,不能言,用芥菜子研末,醋調敷頸項下,即能言。服清脾降火等湯,再用紫雪冰片散,吹之而安。

白話文:

[舌]

柴嶼青治療一位名叫兆惠的少司農(內閣侍讀),兩人曾一起在軍機處值宿,兆惠患有舌頭腫痛的重症。柴嶼青詢問兆惠是否服用過通經散瀉火的藥物,但病情未見好轉。兆惠回答說,火邪可能存在於多個經絡,怎能混雜使用藥物來攻伐呢?幸好你年紀輕,還沒到危及生命的程度。柴嶼青診斷出兆惠的右手關脈洪大有力,胃火非常旺盛。當時天色已晚,柴嶼青開了一劑清胃散,第二天早上兆惠的病就好了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經常生氣的婦人,她患有舌痛、煩熱。有人用降火化痰的藥物治療,反而加重了病情,導致兩脅脹痛。又服用流氣飲,結果肚子也脹痛,月經不止。薛立齋認為這是肝虛不能藏血,脾虛不能攝血,之前的藥物又加重了病情。於是,薛立齋用加味歸脾湯加五味子治療,婦人就痊癒了。

學士吳北川因飲酒過度,痰氣壅塞,舌根僵硬。他服用降火化痰的藥物後,痰氣反而加重,肢體也不靈活。薛立齋診斷為脾虛濕熱,對症治療後痊癒。

兩位守備韓宗器因生活起居不慎,舌頭腫脹如菌菇,痰多便秘。他服用黃芩、黃連、二陳湯等藥物後,脈象浮而數,有人建議針灸放血。薛立齋認為這是足三陰經虧損的症狀,雖然有形體腫脹,但並不疼痛,屬於陽性表現。因此,應該峻補陰氣,而不是損傷血液,更何況脈象是虛浮的呢?於是,薛立齋白天補益脾肺,晚上滋補腎肝,韓宗器就痊癒了。後來,韓宗器因過度勞累,臉面通紅,全身瘙癢。當時已是仲冬季節,薛立齋說:「大熱而甚,寒之不寒,這是體內缺水的表現。」於是,薛立齋用滋陰降火的藥物治療,韓宗器痊癒。

搖城金允文舌頭腫脹,吐痰,服用降火化痰的藥物,並針灸放血,結果便秘和痰症更加嚴重。診斷後發現,金允文的左尺脈和右寸脈洪數有力,薛立齋便使用滋養腎水、生血、益氣健脾的藥物,病情有所好轉。後來,因為靠近火爐,金允文的頭面發紅,身體瘙癢,六脈弦數。薛立齋說:「這是陰虛陽亢的表現,恐怕難以熬過明年春季。」果然,第二年清明節金允文去世了。

大尹王汝鄰兩腳發熱,痰多如湧,左尺脈數而無力。這是足三陰虛的症狀,但他卻服用四物湯、二陳湯、知母、柏子仁等藥物,結果喉嚨和舌頭疼痛。他又服用清熱敗毒的藥物,舌頭紅得像紅桃,脈象洪數而無力。這是脾肺虛弱,腎經虧損,虛火上炎,水液泛濫而化為痰的表現。應該滋補臟腑元氣,以滋生腎水。於是,薛立齋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治療,王汝鄰痊癒了。

李莫安撫的內人,半夜突然說不出話,查看發現舌下長了一個舌頭似的腫物。於是,急忙取用《外臺秘要》中的一個方子,用新鮮的蒲黃研成細末敷於患處。如此敷藥五到七次就痊癒了,每次敷藥前需將舊藥去除。

有人不小心跌倒,舌頭中間被劃斷,血流不止。用米醋,用雞毛刷刷拭斷裂處,出血就止住了。然後用蒲黃、去皮尖的杏仁、少許硼砂研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,稀稠適中,含化於口中,傷口就癒合了。

馮楚瞻治療一位李姓工部官員,有一天突然發熱,牙床腫爛,舌頭起了很大的泡,白苔很厚,疼痛難忍。有人用清熱解毒的藥物治療,結果口舌腫爛更加嚴重,連續幾夜睡不好覺,精神恍惚,非常痛苦。他的脈象兩關和尺脈都很弱,只有兩寸脈稍微洪大。馮楚瞻說:「龍雷之火也能燒毀草木,怎麼能認為一定是實熱,才會導致口舌生瘡呢?這是脾胃元氣衰弱,不能約束下焦,陰火上升,導致腫爛。如果單純清胃,則中氣更加衰弱,陰火更加旺盛。」

於是,馮楚瞻急於溫補中焦和下焦,讓火邪有所歸附而消退。便用白朮、炮姜溫中;麥冬清熱;牛膝、五味子下降斂納;附子溫補丹田。服用了幾劑藥後,患者的精神逐漸恢復,腫脹消退,潰瘍也癒合了。

有人無緣無故舌頭縮進去,說不出話,用芥菜子研末,醋調敷於頸項下,就能說話了。服用清脾降火的湯劑,再用紫雪冰片散吹於患處,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