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 (16)
卷二 (16)
1. 中風
醫家病家,猶以為病後大虛症所致,而不知乃邪氣固結而然也。余見甚多,可不深戒?
尤在涇曰:中風者,風從外入,天地之邪氣也;類中風者,風自內生,肝臟之厥氣也。肝之生氣,暴而病速。肝氣既厥,諸氣從之,諸液又從之。諸氣化火,諸液化痰,輻湊上焦,流溢經絡,如風雨之驟至,如潮汐之驟湧,而不可當也,豈特如景岳所謂氣血虛敗而已哉。昔賢於此症,或云火,或云痰,或云氣虛,誠俱有之。
余惜其終屬模糊而未肯綮也。熱風,熱化為風也。患人頭目昏眩,口痛鼻燥,熱氣出,微惡風,時時有熱是也。是雖辛涼,不能解之。孟詵說:患熱風人,宜食牛乳,謂其氣味甘寒而性濡潤,能使肌熱除而風自熄。求之草木,蘆根、蔗漿、梨汁之屬,性味相似,亦《內經》風淫於內,治以甘寒之旨也。
肝陽化風,逆行脾胃之分,液聚成痰,流走肝膽之絡,左體麻痹,心膈痞悶,所由來也。而風火性皆上行,故又有火升、氣逆、鼻衄等症。此得之飢飽勞郁,積久而成,非一朝一夕之故矣。治法清肝之火,健脾之氣,非旦夕可圖也。羚羊角、橘紅、白朮、枳實、天麻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麥冬。
張石頑治一人,汗出偏沮,脈來不柔,時自歇止。肝陽有餘,而胃陰不足,於是稠痰濁火,擾動於中,壅滯於外。目前雖尚安和,然古人治未病,不治已病,智者見微知著,自當加意調攝為佳。人參、石斛、南棗、半夏、茯苓、炙草、麥冬、丹皮、小麥。
黃履素曰:三生飲,施於中風之寒證妙矣。或有虛火沖逆,熱痰壅塞,以致昏瞶顛仆者,狀類中風,烏、附非所宜服。立齋治王進士虛火妄動,挾痰而作,急灌童溺,神思便爽。(案見江選。)予從弟履中,年方強仕,以勞心憂鬱,忽然昏瞶,痰升遺溺,眼斜視,逾時不醒,竟類中風,灌以童便而蘇。此等皆火挾痰而作,斷非三生飲可投,並薑湯亦不相宜。
(雄按:不但三生飲不可服,雖當歸、枸杞之類亦不宜用。余治顧聽泉案可參。)同一卒然昏瞶,而所因不同,須細審之。《太平廣記》載梁新見一朝士,診之曰:風痰已深,請速歸去。其朝士復見鄚州高醫治,趙鄂診之,言疾危與梁說同。惟云只有一法,請啖沙梨,不限多少,咀嚼不及,絞汁而飲。
到家旬日,依法治之而愈,此亦降火消痰之驗也。(雄按:《資生經》亦云:凡中風,由心腹中多大熱而作也。)
徐靈胎曰:天下卒死之人甚多,其故不一。內中可救者十之七八,不可救者僅十之二三。惟一時不得良醫,故皆枉死耳。夫人內外無病,飲食行動如常,而忽然死者,其臟腑經絡,本無受病之處,卒然感犯外邪,如惡風穢氣,鬼邪毒厲等物,閉塞氣道,一時不能轉動,則大氣阻絕,昏悶迷惑,久而不通,愈聚愈塞,如繫繩於頸,氣絕則死矣。若醫者知其所犯何故,以法治之,通其氣,驅其邪,則立愈矣。
白話文:
中風
古時醫者與病家,都認為中風是病後身體虛弱所致,卻不知道是因為邪氣阻塞所造成。我見過太多這樣的病例了,實在應該引以為戒!
尤在涇說:中風是指外邪入侵,是天地間的邪氣;類似中風的症狀,則是風從內生,是肝臟的厥氣。肝氣的產生,來勢凶猛,病情發展迅速。肝氣一旦厥逆,其他氣機和體液也會跟著紊亂。氣機化為火,體液化為痰,聚集在上焦,瀰漫於經絡,如同暴風驟雨,如同潮漲潮落般迅速猛烈,難以抵擋,豈僅僅是像張景岳所說的那樣,只是氣血虛衰而已呢?古人對此病,有的說是火,有的說是痰,有的說是氣虛,這些說法確實都有道理。
但我遺憾的是,這些說法最終都模糊不清,沒有抓住根本。熱風,就是熱邪化為風邪。病人頭暈目眩,口痛鼻乾,熱氣外泄,輕微怕風,時常感覺發熱,這就是熱風。雖然使用辛涼藥物,但卻無法根治。孟詵說:患熱風的人,應該喝牛奶,因為牛奶甘寒滋潤,可以去除肌膚之熱,風邪自然就會消退。從植物中尋找,蘆根、甘蔗汁、梨汁等,性質相似,這也符合《內經》中“風淫於內,治以甘寒”的原則。
肝陽化為風,逆行於脾胃,體液凝聚成痰,流竄於肝膽經絡,導致左側肢體麻痺,心胸鬱悶,這就是其發病機理。而風火都容易向上走,所以還有火往上衝、氣逆、鼻出血等症狀。這些症狀是因飢飽勞累、情志鬱結日久而成,並非一朝一夕就能造成的。治療方法是清瀉肝火,健脾益氣,這不是短期內就能奏效的。常用藥物有:羚羊角、橘紅、白朮、枳實、天麻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麥冬。
張石頑治療一位病人,病人出汗卻感覺疲倦,脈象不柔和,時而停頓。這是肝陽亢盛,而胃陰不足,導致稠厚的痰濁和熱邪在體內擾動,阻塞於體表。目前雖然看起來還算安穩,但古人講究治未病,不治已病,聰明人能從細微處看出端倪,應該及時調理身體為佳。常用藥物有:人參、石斛、南棗、半夏、茯苓、炙甘草、麥冬、丹皮、小麥。
黃履素說:三生飲,用於中風的寒證很有效。但如果出現虛火逆衝,熱痰阻塞,導致昏迷仆倒,症狀類似中風,烏頭、附子等藥物就不應該服用。立齋治療王進士虛火妄動,夾雜痰邪,用童尿灌服,病情很快好轉。(見於江選)。我的弟弟履中,年富力強,因操勞憂慮,突然昏迷,痰盛遺尿,眼斜視,很長時間不醒,狀似中風,灌服童尿後才甦醒。這些都是火邪夾雜痰邪所致,絕對不能服用三生飲,薑湯也不適合。
(雄按:不僅三生飲不可服用,即使是當歸、枸杞等藥物也不宜使用。我治療顧聽泉的病例可以參考。)同樣都是突然昏迷,但致病原因不同,必須仔細辨別。《太平廣記》記載梁朝有一位官員,醫生診斷說:風痰已深,請趕快回家。這位官員又找了鄚州一位名醫治療,趙鄂診斷說,病情危急,與梁朝醫生的說法相同,只說有一個辦法,請吃沙梨,數量不限,不要細嚼,絞汁服用。
回家十天後,按照這個方法治療,病就好了,這也是降火消痰的驗證。(雄按:《資生經》也說:凡中風,都是由心腹有大熱而引起的。)
徐靈胎說:天下突然死亡的人很多,原因各不相同。其中可以搶救的佔七成以上,不能搶救的只佔兩三成。只是因為一時找不到好醫生,所以都白白死了。人體內外沒有疾病,飲食起居正常,卻突然死亡的,其臟腑經絡本沒有生病的地方,突然感受外邪,如惡風穢氣、鬼邪毒厲等,阻塞氣道,一時不能運轉,則大氣阻絕,昏迷迷惑,時間久了不通,越積越多,像用繩子勒住脖子一樣,氣絕而死。如果醫生知道其感受何種邪氣,用正確的方法治療,疏通氣機,驅除邪氣,就能立即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