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12)
卷十七 (12)
1. 耳
一婦人懷抱素郁,因怒耳作腫痛,經行不止,發寒發熱,面色青赤,肝脈弦數。此久郁傷脾,暴怒傷肝,先用加味小柴胡湯,隨用加味逍遙散而痊。
一婦人因怒發熱,每經行兩耳出膿,兩太陽作痛,胸脅乳房脹痛,或寒熱往來,或小便頻數,或小腹脹悶,皆屬肝火血虛。先用梔子清肝散二劑,又用加味逍遙散數劑,諸症悉退,乃以補中益氣而痊。
喻嘉言議王大司馬耳鳴症曰:人之陽氣走上竅,而下入於陰位,則有溺泄腹鳴之患。陰氣走下竅,而上入於陽位,則有窒塞耳鳴之患。故人當五十以外,腎氣漸衰於下,每每從上逆。腎開竅於耳,而以肝木為之子,是以謀慮鬱怒之火一動,即疏泄母氣,而陰氣從之上逆,與聾病相去天淵。聾病者,竅中另有一膜遮閉,外氣不得內入,故以開竅為主。
方書所用菖蒲、麝香,及外填內攻等法,皆為此而設。耳鳴乃陰氣衝至上竅,亦隔一膜,不能越出竅外,止於竅中,薄薄有聲,如蛙鼓蟬鳴。外入之聲,為內聲所混,聽之不清。若氣稍不逆上,則聽稍清。氣全不逆上,則聽全清矣。治此之法,以重用磁石為主,以其重能達下,性主下吸,又能制肝木之上吸也。
用地黃、龜膠群陰之藥輔之,更用五味、山萸之酸以收之。令陰氣自旺於本宮,不上觸於陽竅,然後清清朗朗,聲入即通,無壅礙也。方書指為少陽膽、厥陰肝二經熱多所致,然少陽之氣,能步走上竅,皆絡於巔頂,無觸筋沖耳之理,不當與厥陰混同立說。通聖散一方,汗下兼用,乃治壯火之法,惟滾痰九,少壯用之,多有效者。
以黃芩、大黃、沉香之苦,最能下氣,而礞石之重墜,與磁石之用相仿也。高年之人,腎水已竭,真火易露,故腎中之氣,易出難收,況有厥陰之子,為之挹取乎。然則壯水之主,以制陽光,如盞中添油,燈焰自小,豈非良治哉?
一婦人耳內腫痛出水,寒熱口苦,腫連頸項,飲食少思,此肝火甚也。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丹皮稍愈,又加味逍遙散漸愈。用八珍湯加柴胡、丹皮、山梔,調補肝脾全愈。
一婦人耳內腫痛,胸脅不利,寒熱往來,小便不調,此肝經發熱也。用龍膽瀉肝湯四劑,諸症頓退,用加味逍遙散而愈。又因怒復作,用柴胡清肝散而痊。
一婦人耳內不時脹痛,內熱口乾,勞則頭暈,吐痰,下帶,此肝脾氣虛也。朝用補中益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而痊。
一寡婦耳內外作痛,不時寒熱,脈上魚際,此血虛之症。用小柴胡加生地,以抑其血而愈。又項間結核如貫珠,寒熱晡熱,用加味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,調補肝脾而愈。
一婦人耳內外或作痛,或赤腫,或寒熱,月經旬日而止,潮熱內熱,自汗盜汗。此肝脾氣血俱虛而有熱,用歸脾湯、六味丸而愈。
白話文:
一位婦人因長期鬱悶,加上一時動怒,導致耳朵腫痛,月經不止,還伴隨發冷發熱、面色青赤、肝脈弦數等症狀。這是因為長期鬱悶傷了脾,突然發怒傷了肝。先用加味小柴胡湯治療,之後再用加味逍遙散,最終痊癒。
一位婦人因動怒而發熱,每次月經來潮時,兩耳都會流膿,太陽穴疼痛,胸脅和乳房脹痛,有時寒熱交替,有時小便頻數,有時小腹脹悶。這些都是肝火旺盛、血虛的症狀。先用梔子清肝散兩劑,再用加味逍遙散幾劑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,最後用補中益氣湯調補身體,痊癒。
喻嘉言評論王大司馬的耳鳴症狀說:人體的陽氣上升到上焦,而下降到下焦,就會有尿頻、腹鳴等問題;陰氣下降到下焦,而上升到上焦,就會有耳塞、耳鳴等問題。因此,人到五十歲以後,腎氣漸漸衰弱,陰氣常常會逆流向上。腎經開竅於耳,而肝屬木,是腎的子,所以一旦思慮過度或情緒鬱怒,肝火一動,就會疏泄母氣(腎氣),陰氣就會逆流向上,導致耳聾。耳聾是竅中有一層膜阻礙,外氣進不去,所以治療要以開竅為主。
方劑中使用的菖蒲、麝香,以及外敷內服等方法,都是針對這個病因而設計的。耳鳴是陰氣衝擊到上焦,也受到一層膜阻礙,不能排出體外,停留在竅中,發出細微的聲音,像蛙鳴或蟬鳴一樣。外界的聲音與內部的聲音混雜在一起,聽不清楚。如果陰氣逆流稍微減輕,聽力就會稍微清晰;如果陰氣完全不逆流,聽力就完全恢復正常了。治療這種疾病,主要使用磁石,因為磁石的重量可以下行,具有向下吸附的特性,也能夠抑制肝木的向上吸附。
再輔以地黃、龜膠等滋陰藥物,並用五味子、山茱萸等酸味藥物收斂。讓陰氣在腎臟自身旺盛,不再衝擊到陽竅,這樣就能聽力清晰,聲音傳入就能暢通無阻。方書認為是少陽膽經、厥陰肝經的熱盛所致,但是少陽之氣雖然可以上升到上焦,但都絡於巔頂,並不會衝擊到耳朵,不應該和厥陰混為一談。通聖散方劑,汗下兼用,是治療實熱的方法,只有痰熱壅盛的少壯年人使用,才比較有效。
黃芩、大黃、沉香味苦,最能下氣,而礞石、磁石都具有重量下墜的特性,功效相似。老年人腎水已竭,真火容易外露,所以腎氣容易外洩難以收斂,更何況還有厥陰肝經的影響呢?因此,以滋補腎水為主,制約陽氣過盛,就像燈盞裡添加油,燈焰自然會變小,豈不是很好的治療方法嗎?
一位婦人耳朵內部腫痛並有滲出液,伴有發冷發熱、口苦、腫脹連到頸項,食慾不振,這是肝火旺盛的症狀。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、丹皮,症狀稍有好轉,再加味逍遙散,症狀逐漸好轉。最後用八珍湯加柴胡、丹皮、山梔子,調補肝脾,最終痊癒。
一位婦人耳朵內部腫痛,胸脅不適,寒熱交替,小便不調,這是肝經發熱的症狀。服用龍膽瀉肝湯四劑,症狀立即減輕,再用加味逍遙散,痊癒。後來因為動怒再次發作,服用柴胡清肝散而痊癒。
一位婦人耳朵內部時常脹痛,內熱口乾,勞累則頭暈,還會吐痰、白帶增多,這是肝脾氣虛的症狀。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服用加味逍遙散,最終痊癒。
一位寡婦耳朵內外疼痛,時常寒熱,脈象在魚際穴處,這是血虛的症狀。服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,抑制出血,最終痊癒。她還伴有項間結節,像串珠一樣,寒熱交替,午後熱更甚,服用加味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,調補肝脾而痊癒。
一位婦人耳朵內外時而疼痛,時而紅腫,時而寒熱,月經十天左右才停止,潮熱、內熱、自汗、盜汗。這是肝脾氣血都虛弱,還伴有熱症,服用歸脾湯、六味地黃丸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