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11)
卷十七 (11)
1. 耳
許叔微治一男子,年二十歲,因瘡毒後腎經熱,右耳聽事不明,每心中拂意,則覺重虛鳴、疼痛。地黃湯、生地、枳殼、羌活、桑白皮、磁石、甘草、防風、黃芩、木通。上為粗末,每服四錢,水煎,日二三服,不拘時候。(《綱目》。)
朱丹溪治馮官人左耳鳴,此因勞得之,法當補陰而鎮墜之。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茯苓、升麻、酒柏、防風、甘草、白芍,食前熱飲,飲了去眠一覺。(《綱目》。其方則似補氣而升舉之,非補陰鎮墜也。)
薛立齋治一人,耳內不時作痛,痛時欲死,痛止如故。六脈皆安,非瘡也。語間忽作,度其有蟲,令急取貓尿滴耳,果出一臭蟲,遂不復痛。或用麻油滴之,則蟲死難出。或用炒芝麻枕之,蟲亦出,但不及貓尿之速也。(取貓尿法,用生薑擦貓鼻,其尿自出。)
趙養葵治一小兒患耳膿,醫以藥治之,經年累月不效,殊不知此腎疳也。用六味丸加桑螵蛸,服之愈。
吳孚先治張司馬,素有火症,兩耳腫痛。系少陽風熱,勸延針灸科,刺聽會、合谷、臨泣尋愈。
柴嶼青治汪謹堂夫人,兩耳蟬鳴,昕夕不歇,服過人參、熟地四兩,無少效。柴曰:腎開竅於耳,心亦寄竅於耳,治耳必責之腎固矣。但診得兩尺尚屬有神,決非腎虛,左寸亦平緩無疴,惟右寸關洪大,此肺胃兩部風熱所壅而致,遂不治病而治脈。(雄按:鼻塞治心,耳聾治肺,非僅治脈也。
)用清解之劑,不數服而右耳已愈,再服數劑兩耳全愈。因思耳、目、口、鼻雖於五臟各有分屬,而內實相通,治病惟以切脈為憑。夫固有治在此而效在彼者,全在一心之圓機活法也。
李元淳尚書在河陽日,蚰蜒入耳,無計可為,腦悶有聲,至以頭擊門柱,奏狀危困,御醫療之不驗。忽有人獻方,用胡麻油作餅枕臥,須臾自出乃愈。(《圖經》、《本草綱目》。)
《江湖記聞》云:有人壁蝨入耳,頭痛不可忍,百藥不效。用稻稈灰煎水灌入,即死而出也。又萵草搗汁滴入,亦能出百蟲入耳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薛立齋治一婦人,耳內或耳後頂側作痛,寒熱口苦,月經不調。此肝膽經火兼傷脾胃,用四君加柴胡、升麻、黃耆、白芍而愈。後因勞役怒氣,嘔吐脅脹,用六君子湯加山梔、柴胡而安。
一婦人耳內外腫痛,胸脅不利,寒熱往來,小便不調。此肝火傷血,先用龍膽瀉肝湯四劑,諸症頓退。又用加味逍遙散而愈。又因怒復作,用小柴胡湯而痊。
一婦人經行後,因勞怒發寒熱,耳作痛,以經行為血虛,用八珍湯加柴胡,怒氣為肝火,用加味逍遙散,勞役為氣傷,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而愈。
一婦人素鬱怒,耳內作痛,腫焮寒熱,面色青黃,經行則變赤,用加味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而愈。
白話文:
許叔微治療一位二十歲的男子,因瘡毒導致腎經積熱,右耳聽力模糊不清,每當心情煩躁時,便感到耳內沉重、空虛作響、疼痛。他用地黃湯(方劑名,需查閱方劑組成)、生地、枳殼、羌活、桑白皮、磁石、甘草、防風、黃芩、木通等藥材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服,每日服用二到三次,時間不限。
朱丹溪治療馮官人左耳鳴,認為是勞累所致,應當滋陰降火。他用黃耆、人參、當歸、陳皮、茯苓、升麻、酒制柏子仁、防風、甘草、白芍,飯前熱服,服藥後睡一覺。 (注:朱丹溪認為此方是補氣升提,而非補陰降火。)
薛立齋治療一位病人,耳朵時不時劇烈疼痛,痛起來像要死了一樣,疼痛停止後又恢復原狀。六脈皆正常,並非瘡瘍。疼痛時常突然發作,薛立齋判斷可能是蟲子,於是讓病人用貓尿滴入耳中,果然取出了一隻臭蟲,疼痛也消失了。也可以用麻油滴入,蟲子會死,但較難取出;或者用炒芝麻枕在耳邊,蟲子也會出來,但不如貓尿快。(取得貓尿的方法:用生薑擦貓的鼻子,貓就會排尿。)
趙養葵治療一個小兒患有耳膿,長期用藥無效,他認為這是腎臟虛弱導致的疳積,於是用六味地黃丸加桑螵蛸,服用後痊癒。
吳孚先治療張司馬,他本身有火氣,兩耳腫痛,屬於少陽經風熱之症,建議他尋求針灸醫生治療,針刺聽會穴、合谷穴、臨泣穴,最終痊癒。
柴嶼青治療汪謹堂的夫人,兩耳蟬鳴不止,服用過大量人參、熟地也無效。柴嶼青說:腎經開竅於耳,心經也與耳相通,治療耳疾必須從腎入手。但他診脈發現兩尺脈尚有力,並非腎虛,左寸脈也平緩正常,只有右寸關脈洪大,這是肺胃兩經風熱壅滯所致,因此他不治病而治脈。 (作者注:鼻塞治心,耳聾治肺,這不只是治脈而已。)他用清熱解表藥方,服用幾劑後右耳痊癒,再服用幾劑,兩耳就完全好了。他由此想到,耳、目、口、鼻雖然分別屬於不同的臟器,但內部相互聯繫,治療疾病應以切脈為準。有些病症,治療的部位與見效的部位不同,這全在於醫生對病理的全面把握和靈活的治療方法。
李元淳尚書在河陽時,蚰蜒爬進耳朵,束手無策,腦部昏悶,聽到聲音,甚至用頭撞門柱,御醫治療無效。後來有人獻方,用胡麻油做成餅狀枕在耳朵上,很快蚰蜒就自己爬出來了,病也就好了。
《江湖記聞》記載:有人壁蝨進入耳朵,頭痛難忍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。用稻稈灰煎水灌入耳中,壁蝨就死了,也出來了。用萵苣搗汁滴入耳中,也能把進入耳朵的蟲子弄出來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耳朵內或耳後頂部疼痛,寒熱、口苦、月經不調。這是肝膽經火邪傷及脾胃,他用四君子湯加柴胡、升麻、黃耆、白芍治療痊癒。後來因為勞累和生氣,出現嘔吐、脅肋脹痛,他用六君子湯加山梔子、柴胡治療,病情好轉。
一位婦女耳內外腫痛,胸脅部不適,寒熱交替,小便不暢。這是肝火傷血,先用龍膽瀉肝湯四劑,諸症明顯減輕。再用加味逍遙散治療痊癒。後來因為生氣又復發,用小柴胡湯治療痊癒。
一位婦女月經後,因勞累和生氣出現寒熱、耳痛,由於月經是血虛,用八珍湯加柴胡;因生氣是肝火,用加味逍遙散;因勞累是氣虛,用補中益氣湯加山梔子治療痊癒。
一位婦女素來鬱怒,耳內疼痛、腫脹發紅、寒熱交替,面色青黃,月經來潮時面色變紅,用加味歸脾湯、加味逍遙散治療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