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13)

1.

一婦人性急,或耳內作痛,或耳外赤腫,發熱脅脹,日晡益甚。此怒氣傷肝,氣血俱虛,朝用加味逍遙散加黃柏、桔梗,夕用歸脾湯送地黃丸而愈。

一孀婦耳內外作痛,或項側結核,內熱晡熱,月經不調,吐痰少食,胸膈不利。此鬱怒傷肝,朝用歸脾湯,以解脾郁,生脾氣,夕用加味逍遙散,以清肝火,生肝血而愈。

一女子耳下腫赤,寒熱口苦,月經不調,小腹內結一塊,此肝火氣滯而血凝也。先用小柴胡加山梔、川芎、丹皮,又用柴胡清肝散而痊。

一婦人耳腫痛,發寒熱,與荊防敗毒散四劑,表症悉退。以散腫潰堅湯數劑,腫消大半。再以神效栝蔞散,四劑而平。

一男子肝經風熱,耳下腫痛發熱,脈浮數,以薄荷丹治之愈。薄荷、皂角、連翹、三稜、首烏、蔓荊、豆豉、荊芥。

一男子每怒耳下腫,或脅作痛,以小柴胡湯加青皮、木香、紅花、桃仁,四劑而愈。

一婦人耳鳴內熱,經行不調,肢體倦怠,飲食無味,以肝脾虛熱,用四君加柴胡、山梔、丹皮、甘草而愈。

一男子耳內出膿,或痛或癢,服聰耳益氣湯不應,服防風通聖散愈甚,以補腎丸治之而愈。

魏玉橫曰:朱餘二女,中表姊妹也,年十六七。朱則耳痛,常發癮疹,因感冒痛暴甚,耳門連頂皆腫,以養青湯加黃芩、羚羊、蔞仁,二劑而愈。余則耳痛常流膿水,因患瘄,醫與荊防發之,遂出血不止,膈間嘈辣,前方去羚羊加知母、赤芍,二劑血止,數劑膿水乾。二人脈皆關弦寸鼓,乃腎與肝膽之火也。

余某早失怙恃,困苦顛連,年十四,就西溪吳氏質庫食力,值冬月查盤,提唱勞劇,忽右耳暴痛不可忍,如刺如錐。約一日夜內起一疱,迸出黃水,涓滴不絕,數日乃干,第水出則痛減,水乾則痛除。自後過勞即發,其痛至欲求死。如是者,年必數次。偶問一醫,彼見少年得此,謂由暴怒傷肝,瘀血為患,教服抵當丸,不知此屬勞傷肝腎,龍雷之火上攻而然。幸合藥時肆中無虻蟲、水蛭,竟因循不服。

後年二十餘,右耳漸聾,病遂不作。蓋此中經絡枯絕,火亦不能透達也。(雄按:余亦十四歲失怙,而廢書服賈,雖困苦備嘗,而尚不致有疾者,以母氏主持家事也。讀此既感少境之與先生相類,又憾學術空疏,不能起老母之危疴,涕淚交流,為之淹卷。)

葉天士治丁某。腎開竅於耳,心亦寄竅於耳,心腎兩虧,肝陽亢逆,故陰精走泄,陽不行依,是以耳鳴時閉。但病在心腎,其原實由於郁,鬱則肝陽獨亢,膽火上炎。清晨服丸藥,以補心腎,午服湯藥,以清少陽,以膽經亦終於耳也。水煮熟地四兩,麥冬一兩半,龜板二兩,牡蠣兩半,白芍兩半,北五味一兩,建蓮兩半,磁石一兩,茯神兩半,沉香五錢,辰砂五錢為衣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性情急躁,時常耳內疼痛,或耳外紅腫發熱,脅肋脹痛,且傍晚症狀加重。這是由於怒氣傷肝,導致氣血兩虛。早上服用加味逍遙散,再加入黃柏、桔梗;晚上服用歸脾湯,並服用地黃丸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寡婦耳內外疼痛,有時頸側淋巴結腫大,內熱,傍晚發熱,月經不調,容易吐痰,食慾不振,胸膈不舒服。這是由於鬱怒傷肝所致。早上服用歸脾湯以疏解脾鬱,健脾益氣;晚上服用加味逍遙散,以清肝火,滋養肝血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女子耳下紅腫,寒熱交替,口苦,月經不調,小腹部有硬塊,這是由於肝火氣滯,導致血液凝滯。先服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山梔子、川芎、丹皮;之後再服用柴胡清肝散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婦女耳腫痛,伴有寒熱,服用荊防敗毒散四劑後,表證完全消失。之後服用散腫潰堅湯數劑,腫脹消退大半。最後服用神效栝蔞散四劑,痊癒。

一位男子肝經風熱,耳下腫痛發熱,脈象浮數,服用薄荷丹(薄荷、皂角、連翹、三稜、何首烏、蔓荊子、豆豉、荊芥)痊癒。

一位男子每次生氣後耳下就會腫痛,或脅肋疼痛,服用小柴胡湯,再加入青皮、木香、紅花、桃仁,四劑痊癒。

一位婦女耳鳴,內熱,經期不調,肢體疲倦,食慾不振,這是肝脾虛熱所致。服用四君子湯,再加入柴胡、山梔子、丹皮、甘草,痊癒。

一位男子耳內流膿,時痛時癢,服用聰耳益氣湯無效,服用防風通聖散病情加重,服用補腎丸後痊癒。

魏玉橫說:朱氏和余氏兩位女子,是表姐妹,年齡十六七歲。朱氏耳痛,經常發疹,感冒後疼痛加劇,耳門至頭頂都腫起來,服用養青湯,再加入黃芩、羚羊角、蔞仁,兩劑痊癒。余氏耳痛,經常流膿水,因為患有瘄(一種皮膚病),醫生用荊防敗毒散治療,結果出血不止,膈間灼熱。將之前的方劑去掉羚羊角,加入知母、赤芍,兩劑後出血停止,服用數劑後膿水乾燥。兩人脈象都表現為關弦寸鼓,這是腎與肝膽之火旺盛的表現。

我早年喪失父母,生活困苦,十四歲時在西溪吳氏質庫工作,冬天盤點庫存,工作繁重,突然右耳劇痛難忍,像針刺一樣。大約一晝夜後起了一個水泡,流出黃色膿水,持續數日才乾燥。膿水流出時疼痛減輕,膿水乾燥後疼痛消失。此後過度勞累就會發作,疼痛難忍,甚至想自殺。每年都會發作幾次。偶然詢問一位醫生,醫生見我是少年得此病,認為是暴怒傷肝,瘀血所致,建議服用抵當丸,但他不知道這是勞傷肝腎,肝腎之火上炎所致。幸好當時藥方中沒有虻蟲、水蛭,所以就沒服用。

後來二十多歲時,右耳漸漸耳聾,此病就不再發作了。大概是經絡枯竭,肝腎之火也不能再透達了。(雄按:我也十四歲喪父,不得不輟學經商,雖然經歷了許多困苦,卻沒有得此疾病,這是因為母親操持家務的緣故。讀到這裡,既感慨少年的經歷與先生相似,又遺憾學識淺薄,不能解除老母親的危疾,不禁涕淚交流,久久不能自已。)

葉天士治療丁某。腎經開竅於耳,心經也寄竅於耳,心腎兩虛,肝陽亢逆,陰精外泄,陽氣不能固攝,所以耳鳴且耳聾。但病根在心腎,其根本原因是鬱結,鬱結則肝陽獨亢,膽火上炎。清晨服用丸藥,以補益心腎;中午服用湯藥,以清瀉少陽,因為膽經也終於耳部。方劑:熟地四兩,麥冬一兩半,龜板二兩,牡蠣兩,白芍兩半,北五味子一兩,蓮子肉兩半,磁石一兩,茯神兩半,沉香五錢,硃砂五錢為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