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七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七 (9)

1.

至八九大開霽,問崔公飲酒多少。崔曰:量雖至小,亦可引滿。譚大喜,是日於使宅北樓,請飲酒數杯,端坐無思,俄而譚以手微捫所患,曰:殊小事耳。初覺似拔之,雖痛亦可忍,又聞動剪刀聲。乃白崔曰:此地稍暗,請移往中庭。坐既定,聞櫛然有聲。先是譚請好綿數兩染縫,至是以絳綿拭病處,兼敷以藥,遂不甚痛。

請開眼看所贅肉,大如小子指,堅如干筋。遂命投之江中,後數日詔徵入秉鈞。(因語錄唐趙璘。)

魏玉橫曰:金封翁年近七旬,病暈厥,即類中風也。小愈後眼花,不良於步。或教以一味白蒺藜,水泛為丸,每早晚服四錢,既可祛風,又能明目,且價廉而工省。才服數日,覺口咽苦燥,再服,遂陡然失明。重以鬱怒,暈厥復作,目閉不語,汗出如珠。延診脈已散亂,姑以熟地二兩,杞子一兩,煎服。

一時醫至,不敢主方,欲就中加附子一錢,謂重劑純陰宜少入陽藥。余曰:此症外間多用參附湯,有致筋枯皮黑,人未死而半身先死者,以衰微之陰被劫也。(雄按:此真閱歷之言,余亦目擊多人矣。)今症屬三陰虧竭,五志之火上炎,故卒然暈厥。且病人以誤服白蒺藜之燥,失明而病作,寧可再服附子?醫乃默然去。

二味服下,神氣漸蘇。乃減半,入沙參、麥冬、沙苑蒺藜而愈。今常服之,兩年許能辨瓷器花色矣。後復更醫,不知何病而卒。

盧玉川年六旬外,久病脅痛,凡一切香竄古方,莫不遍嘗。後一醫與丸方,以葫蘆巴為君,余多伐肝之品,服之脅痛果暫愈。既而一目失明,猶不謂藥之誤也。再服則兩目俱損,脅痛轉甚。延診,以大劑生熟地、杞子、女貞、沙參、麥冬、蔞仁與之,一服即愈。始悟向藥之非,然目中黑水神光,枯竭已久,不能復矣。

一人年二十左右,求診。無他病,惟日入則兩目無所見,此即諺語所謂雀盲是也。其脈惟左關大,左尺極微,語之曰:君得毋新婚乎?曰:然。與生地、杞子、牛膝、甘菊、沙參、麥冬、女貞,四劑而愈。因戒其房幃撙節,否則再發,成廢人矣。

方懋春內人患喑,荊、防二味,為時師治喑所不可缺者,服四劑,不慮其芳香燥烈,競致兩目赤腫眵淚成障也。已逾月,漸次失明。診之,兩寸上溢且弦數。令前方加當歸、白芍,數服而愈。其侄亦同此患,時已瞳人迸出,不及藥矣。

消障救睛散:石斛錢半,生研,羚羊角一錢,草決明一錢,連翹錢半,白蒺藜一錢,龍膽草五分酒炒灰,甘菊八分,木賊草五分,漢防己一錢,茺蔚子一錢,水二盅,煎八分,食遠服。王晉三曰:白睛胬肉,狀若魚胞,世人咸用外點鉤割,殊非正治。余因制此方,以石蟹為君,性大寒而燥,去濕恝,消胬肉,如鼓應桴,堪稱仙品。

白話文:

[目]

八九月份天氣放晴,我問崔公喝了多少酒。崔公說:雖然酒量很小,但也喝得滿滿一杯。我非常高興,當天在使者宅邸的北樓設宴,請他喝了幾杯酒。我們端坐著,沒有多想。過了一會兒,我用手輕輕觸摸患處,說:這只是小事一樁。剛開始感覺像拔東西一樣,雖然痛,但還能忍受,我又聽到剪刀聲。於是告訴崔公:這裡光線有點暗,請移到院子中間。坐下後,我聽到沙沙的聲音。之前我讓準備幾兩好棉花染色縫製,於是用紅色的棉花擦拭患處,並敷上藥,就不怎麼痛了。

請他看看那贅肉,大小像小孩的手指,堅硬像乾筋。於是讓人把它扔進江裡。幾天後,我被朝廷徵召,擔任要職。(摘錄自唐趙璘語錄)

魏玉橫說:金封翁年近七十,患暈厥,這很像中風。病好一些後,眼睛模糊,行動不便。有人建議他用單味白蒺藜,用水泛成丸藥,早晚各服四錢,既能祛風,又能明目,而且價格便宜,製作簡單。才服用幾天,就感覺口乾舌燥,繼續服用,竟然突然失明。再加上鬱怒,暈厥再次發作,閉目不語,汗珠如雨。請醫生診脈,脈象已紊亂,暫時用熟地黃二兩,枸杞子一兩煎服。

一時之間醫生來了,不敢開方,想在裡面加附子一錢,認為重症純陰之體應該少加一些陽性藥物。我說:這種病症外面很多醫生都用參附湯,會導致筋枯皮黑,人還沒死,半身先癱瘓,這是因為衰弱的陰氣被奪走了。(雄按:這可是切身體會,我也親眼見過很多人了。)現在這個病症屬於三陰虛竭,五志之火上炎,所以突然暈厥。而且病人因為誤服白蒺藜燥熱之品,失明而病情加重,怎麼還能再服用附子呢?醫生就默默地走了。

服用兩味藥後,精神漸漸恢復。然後減半藥量,加入沙參、麥冬、沙苑蒺藜,就痊癒了。他經常服用這些藥物,兩年後就能分辨瓷器上的花色了。後來他又看其他的醫生,不知道得了什麼病就去世了。

盧玉川六十多歲,久病脅痛,各種香燥辛竄的古方都試遍了。後來一位醫生給他一個丸藥方子,以葫蘆巴為主藥,裡面還有很多耗傷肝氣的藥物,服用後脅痛的確暫時好了。但是,一隻眼睛失明了,他還不認為是藥物引起的。再次服用,兩隻眼睛都受損,脅痛更嚴重了。請醫生診治,用大量生熟地黃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沙參、麥冬、酸棗仁給他服用,一劑藥就痊癒了。他才明白之前藥物的不對,但是眼睛裡面的黑水和神光,已經枯竭很久了,無法恢復了。

一個二十歲左右的人來求診。沒有其他疾病,只是每天晚上眼睛就什麼都看不見了,這就是俗話說的雀盲。他的脈象只有左關脈大,左尺脈極弱。我問他:你最近是不是新婚?他說:是的。我給他開了生地黃、枸杞子、牛膝、甘菊、沙參、麥冬、女貞子,四劑藥就痊癒了。我告誡他房事要節制,否則會再次發病,變成廢人。

方懋春的妻子患喑啞,荊芥、防風這兩種藥,是當時醫生治療喑啞必不可少的藥物,服用四劑,沒想到它的芳香燥烈,竟然導致兩眼紅腫,眼屎淚水像障礙物一樣。一個多月後,逐漸失明。診脈,兩寸脈上溢而且弦數。讓之前的方子加當歸、白芍,服用幾劑就痊癒了。她的侄女也患同樣的病,當時瞳孔已經突出,來不及用藥了。

消障救睛散:石斛半錢,生研磨,羚羊角一錢,決明子一錢,連翹半錢,白蒺藜一錢,龍膽草五分酒炒成灰,菊花八分,木賊草五分,漢防己一錢,益母子一錢,水二盅,煎成八分,飯後服用。王晉三說:白睛胬肉,形狀像魚泡,世人都用外點藥物鉤割,這根本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我因此制定了這個方子,用石蟹為主藥,藥性大寒而燥,能去濕熱,消胬肉,像敲鼓一樣靈驗,堪稱仙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