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五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18)

1. 咳嗽

古人造字,兩火著力為勞,故為君相二火而說。溫補中州以靜痰之源,補下焦以益水之源,但病勢已深,恐非一擊可破也。熟地、枸杞子、元參、牛膝、茯苓、紫石英。

橫則為坎,豎則為水,中間一點真陽,水虧則露為龍火,震下之陽與之同源。升為雷火,所以雷為木屬,皆陰中之火也。純陰之藥,愈潑愈熾,一切草木,無能制之。當用一元丹,久服愈矣。澹秋石五六斤,紅棗漿為丸,早服五六錢,晚服二三錢,以陽秋石點湯送下。

脈弦數尺獨大,咳而喉痛失音,在數載失血之後,其陰虧火炎,不言可喻矣。惟有至靜之品,引陽潛入陰中,庶近《內經》之旨。然須作靜攝工夫,使陰密陽固,得坎離相交之力為妙。熟地用海石粉搗爛、金石斛、北沙參、茯苓、麥冬、生白芍、龜腹板、山藥。

此病起於費心勞碌,風寒不節,遂致咳嗽吐痰,久則內傷。內傷者,內中之臟氣傷也。即古人所謂虛勞,總不得愈,必須絕去費心勞碌之事。一毫凡念不起,助之以藥,或可延年。麥冬、阿膠、桔梗、炙草、沙參、苡仁、茯苓。

此真陰虧證,俗名百日勞也。稍有伏暑,所以寒熱愈甚,惜乎治之不早爾。熟地、茜草、青蒿、元參、滑石、丹皮。

脈得數而且弦,此陰虧證也,並非外感。今以虛火升而頭痛,漸有金水兩傷之勢,靜攝乃得,藥餌其次也。熟地、女貞子、麥冬、龜板、元參、澹秋石,棗漿為丸,開水送下。

心陰虛則多汗,肺陰虛則多嗽,肝陰虛則火升,腎陰虛則發熱,脾陰虛則便溏,非一真陰乎,怯症之漸也。但知頭痛醫頭之為良醫,不知履霜堅冰至,君子其為憂危之心也。炒白芍、小生地、麥冬、棗肉、桂枝尖、甘草、青蒿梗、雲苓。

此由金水不相承挹,故咳久不愈,切勿理肺。肺為嬌臟,愈理愈虛,亦不可泛然滋陰。北沙參、玉竹、云茯神、川石斛、甜杏仁、生扁豆。

治咳嗽神方,甜杏仁二兩,去皮尖,搗如泥,分為三服,每服加冰糖三錢,開水沖,連末服下。早晚各一次,三服愈。煎服則不驗。

白話文:

咳嗽

古人造字,“勞”字由兩個“火”字組成,說明咳嗽是因身體內兩種虛火交戰所致。治療要溫補脾胃以安撫痰液的根源,滋補腎臟以補充津液的來源,但病情已深,恐怕不是一次就能治愈的。方劑:熟地、枸杞子、元參、牛膝、茯苓、紫石英。

咳嗽是由於腎陰不足,導致虛火上炎。腎中精氣不足,如同水虧損而顯露龍火,與震卦(木)之陽同源,虛火上升如同雷火(木火)。純陰的藥物,用得越多越熾熱,所有草木都無法抑制。應服用一元丹,長期服用可痊癒。方劑:澹秋石五六斤,用紅棗漿做成丸藥,早服五六錢,晚服二三錢,用陽秋石粉末泡水送服。

脈象弦數,寸口脈獨大,咳嗽並伴隨喉嚨痛失聲,這是多年失血後,陰虛火旺的表現,不言而喻。只有使用至陰至靜的藥物,才能引導陽氣潛入陰中,符合《內經》的治病原則。但需要修煉靜養功夫,使陰陽平和,達到陰陽交合的最佳狀態。方劑:熟地黃(用海石粉搗爛)、金石斛、北沙參、茯苓、麥冬、生白芍、龜板、山藥。

此病因操勞過度,風寒侵襲,導致咳嗽咳痰,久病傷及內臟。內傷指的是臟腑元氣受損,也就是古人所說的虛勞,很難痊癒,必須停止操勞,保持心神寧靜,輔以藥物治療,才能延年益壽。方劑:麥冬、阿膠、桔梗、炙甘草、沙參、薏苡仁、茯苓。

這是真陰虧損的症狀,俗稱百日咳。稍有暑熱,寒熱症狀就更嚴重,可惜沒有及時治療。方劑:熟地、茜草、青蒿、元參、滑石、丹皮。

脈象數而弦,這是陰虛的表現,並非外感。現在虛火上升導致頭痛,漸有金水兩傷的趨勢,靜養是關鍵,藥物治療是輔助的。方劑:熟地、女貞子、麥冬、龜板、元參、澹秋石,用紅棗漿做成丸藥,開水送服。

心陰虛則多汗,肺陰虛則咳嗽,肝陰虛則火旺,腎陰虛則發熱,脾陰虛則便溏,都是真陰不足的表現,是疾病逐漸加重的徵兆。只知道頭痛醫頭,治標不治本,如同履薄冰,危險至極。方劑:炒白芍、生地、麥冬、棗肉、桂枝尖、甘草、青蒿梗、茯苓。

此病因金水失調,導致久咳不愈,切勿治療肺部。肺為嬌臟,治療過度反而會更虛弱,也不能盲目滋陰。方劑:北沙參、玉竹、茯神、石斛、甜杏仁、生扁豆。

治療咳嗽的特效方:甜杏仁二兩,去皮尖,搗成泥狀,分三次服用,每次加冰糖三錢,用開水沖服,連渣一起服用。早晚各一次,三次即可痊癒。煎煮服用則無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