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五 (11)
卷十五 (11)
1. 咳嗽
陸養愚治吳氏妾,寡居夜熱,以煩勞感冒,乾咳無痰,醫與疏風藥,反增嘔惡。更以二陳,症不減,而夜不能寐,若失神志,煩亂不安。脈之,沉弦而數,曰:乾咳乃火鬱之甚,最為難治。況寡居多年,其鬱可知。雖有風寒,但於養氣養血舒郁清熱中,微加疏散。若竟發其表,升動陰火則病反甚。
重以二陳之燥,宜其煩亂不寐,神志如失也。用清氣養榮湯加黃芩、前胡、薄荷、杏仁、蘇葉,二劑咳嗽煩悶俱減。第睡未安,脈微浮而數,去蘇葉、前胡、杏仁,加貝母、知母、山梔、棗仁、竹茹、大棗,二劑諸症俱愈,但四肢倦怠,氣乏不足以息,脈浮數而弱。此虛火已平,真氣衰乏之候。
仍用前湯加貝母、棗仁,更入人參一錢五分,數劑而愈。
陳曙倉室咳嗽,或時純血,或時純痰,或時痰血相半,夜熱頭眩,胸膈不舒,腳膝無力,服滋陰降火藥,已半年矣,飲食漸少,精神漸羸。脈之,兩寸關沉數而有力,兩尺澀弱而微浮,此上盛下虛之症也。上盛者,心肺間有留飲瘀血;下虛者,肝腎之氣不足。用人參固本丸,令空腹服之。
日中用貝母、蘇子、山楂、丹皮、桃仁、紅花、小薊,以茅根煎汁,入藥同煎,十劑痰清血止。後以清氣養榮湯與固本丸間服,三月後病痊而孕。
陸肖愚治吳遜齋,患咳嗽身熱脅痛,日輕夜重,寢食俱廢,咸以年高病重為慮。脈之,左手浮弦,右手弦滑,曰:此病極輕,何以憂疑?乃內有食積痰飲,外感風邪所致也,少為消導疏散即愈矣。用蘇葉、柴胡以解其表,青皮、白芥以治其脅,桑皮、前胡、杏仁以治其嗽,陳皮、半夏以清其痰,山楂、枳實以消其食。二劑而減,四劑脫然。
陸祖愚治費表母,生平飲酒多而穀食少,釀成痰火。每至五更則疾作,喘嗽頻並,氣逆息粗,不能伏枕,由來久矣。年近七旬,其痰大發,日夜昏暈數次,四肢厥冷,自汗如洗,形容瘦削,六脈如絲。或與清火清痰,毫不應。乃用附子理中料,千杵蜜丸,淡鹽湯服,以助下元;另以知母、貝母,桑皮輩,煎湯徐徐含咽,清其上膈。數劑嗽稀喘止,肢溫汗斂。
再用十全大補湯料丸服,數十年痼疾,從此遂瘳。
陳三農之室,遇夜嗽甚多痰,作陰虛火動,以四物換生地、貝母、知母、蔞仁、杏仁、麥冬、五味,二劑而愈。
孫文垣侄婦,喉中焮癢,咳嗽紅痰,兩寸關洪大,內熱生瘡。山梔、小薊、生地、丹皮、滑石、青皮、麥冬、甘草、黃連、蔞仁,水煎服,血止嗽除。後遇勞即咳嗽,嗽喉中血腥,總由上焦熱甚而然。以枇杷葉、山梔、生地、白芍、甘草、丹皮、地骨皮、天花粉、滑石、紫菀,常服三五劑,兩月而安。
溫天衢冬月病目,醫與發散太過,至春間吐血碗余,及夏下午潮熱咳嗽,胸膈脹疼,早晨冷汗淋漓,大便溏,一日兩行,飲食少,肌肉消十之七,脈數。孫曰:據症脈法在不治。眾懇不能辭,乃用瀉白散加五味、白芍、貝母、馬兜鈴,服下其夜帖然而臥,不嗽。惟大便溏,前藥加扁豆、山藥、茯苓、汗亦漸止。
白話文:
[咳嗽]
陸養愚治療一位吳姓妾室的咳嗽。這位寡婦夜間發熱,因勞累感冒,乾咳無痰。醫生先用疏風藥,反而加重嘔吐。改用二陳湯,症狀未減,且夜不能寐,神志恍惚,煩躁不安。診脈沉弦而數,判斷是因肝火鬱結所致的乾咳,難以治療。考慮到她寡居多年,鬱結之氣更甚。雖然有風寒,但治療應著重於養氣養血,疏解鬱結,清熱,並略加疏散風寒。如果過度發汗,反而會升動陰火,加重病情。之前用二陳湯太燥,才會導致煩亂失眠。於是改用清氣養榮湯,加黃芩、前胡、薄荷、杏仁、蘇葉,兩劑後咳嗽和煩悶都減輕了。但睡眠仍不安穩,脈象微浮而數,便去除了蘇葉、前胡、杏仁,加入貝母、知母、山梔、棗仁、竹茹、大棗,兩劑後諸症皆愈,但四肢倦怠,氣力不足,脈浮數而弱,這是虛火已平,元氣不足的表現。繼續使用之前的方劑,加貝母、棗仁,並加入人參,幾劑後痊癒。
陳曙倉的妻子咳嗽,痰血時多時少,甚至痰血混雜,夜間發熱,頭暈,胸膈不舒,腳膝無力。已服用滋陰降火藥半年,飲食減少,精神萎靡。診脈,兩寸關脈沉數有力,兩尺脈澀弱微浮,這是上盛下虛的症狀。上盛指心肺間有痰飲瘀血;下虛指肝腎之氣不足。於是使用人參固本丸,空腹服用。中午再用貝母、蘇子、山楂、丹皮、桃仁、紅花、小薊,用茅根煎汁,與其他藥材同煎,十劑後痰血皆止。之後間隔服用清氣養榮湯和人參固本丸,三個月後病情痊癒並懷孕。
陸肖愚治療吳遜齋的咳嗽,伴有發熱、脅痛,日輕夜重,寢食俱廢,家人擔心年老體弱,病情嚴重。診脈,左手浮弦,右手弦滑,認為病情並不嚴重,是內有食積痰飲,外感風邪所致,只要稍加消導疏散即可痊癒。於是使用蘇葉、柴胡解表,青皮、白芥治脅痛,桑皮、前胡、杏仁治咳嗽,陳皮、半夏清痰,山楂、枳實消食。兩劑後減輕,四劑痊癒。
陸祖愚治療費表母,生平飲酒多而食少,導致痰火內生。每到五更咳嗽加重,喘嗽頻作,氣逆息粗,不能平臥,病程已久。年近七旬,痰火大發,日夜昏暈數次,四肢厥冷,自汗不止,形體消瘦,脈象微弱。曾用清火清痰藥無效。於是使用附子理中丸(千杵蜜丸),淡鹽湯送服,以溫補下元;另用知母、貝母、桑皮等煎湯,徐徐含咽,清利上焦。幾劑後咳嗽喘息減輕,肢體溫暖,汗止。再服用十全大補丸,數十年痼疾就此痊癒。
陳三農的妻子夜間咳嗽嚴重,痰多,屬於陰虛火旺,用四物湯去生地,加貝母、知母、蔞仁、杏仁、麥冬、五味子,兩劑痊癒。
孫文垣的侄婦喉嚨腫癢,咳嗽,痰呈紅色,兩寸關脈洪大,內熱生瘡。使用山梔、小薊、生地、丹皮、滑石、青皮、麥冬、甘草、黃連、蔞仁,水煎服,血止咳嗽消除。之後只要勞累就會咳嗽,咳出帶血的痰,這是上焦熱盛所致。於是用枇杷葉、山梔、生地、白芍、甘草、丹皮、地骨皮、天花粉、滑石、紫菀,常服三五劑,兩個月後痊癒。
溫天衢冬天患眼疾,醫生用發散藥過度,春天吐血,夏天午後潮熱咳嗽,胸膈脹痛,早晨冷汗淋漓,大便溏瀉,一日兩次,飲食減少,肌肉消瘦,脈象數。孫某認為此病不宜治療,但眾人懇求,於是用瀉白散加五味子、白芍、貝母、馬兜鈴,服藥後當夜安睡,不再咳嗽,只是大便仍溏瀉,於是將之前的藥方加入扁豆、山藥、茯苓,冷汗也漸漸止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