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五 (8)
卷十五 (8)
1. 咳嗽
徽宗寵妃苦痰嗽,終夕不寐,面浮如盤。詔內醫李防禦用藥,令供狀,三日不效當誅。李憂撓技窮,與妻對泣。忽聞外間叫云:咳嗽藥一文一帖,吃了今夜睡得。李使人市藥十帖,其色淺碧,用淡虀水滴麻油數點調服。李疑草藥性獷,或使臟腑滑泄,並三為一,自試之,既而無他。
於是取三帖合為一,攜入禁庭授妃,請分兩服。是夕嗽止,比曉面腫亦消,上喜賜金帛值萬緡。李念病即安,倘索方無以為對,令僕俟前賣藥人過邀飲,以百金賂其方,乃蚌粉一物,新瓦炒令通紅,拌青黛少許耳。叩其從來?曰:壯而從軍,老而停汰,頃見主帥有此方,故剽得之。
以其易辨,姑藉以度餘生,無他長也。李給之終身。(《槎庵小乘》。文田按:咳嗽症辛升太過,腎氣逆上,故蚌粉以養其腎陰,所以能愈。)
潘塤曰:予夏秋之交,火嗽月餘,晝夜不輟聲,不能伏枕幾殆。群醫皆主故常,曰:西方金司令,肺氣盛耳,當瀉。或曰:久嗽肺虛,當補。或曰:斂之愈。予曰:金初司令,稚金也。火尚未伏,壯火也。壯火能爍稚金,瀉之金愈弱,火愈熾,此嗽所以不能止也。經曰無違時,無伐化。
又曰無伐生生之氣。今氣初生而伐瀉之,伐化也,殆於不可。況五火相煽,肺失清化之令,補之恐反助火,斂之恐不能散火,請更思之。醫不聽,各主所見,潰藥不敢嘗。日飲解毒涼膈散,去硝、黃加白朮,以助胃氣,晨服童便,不時服梨汁、瓜漿,各十數杯。醫乃暗投人參、五味,煎以予飲,而予不知也。
飲之則愈嗽加喘,乃專主己見,飲前藥,數日火退嗽止,而病瘳矣。(楮記室。)解毒涼膈散: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梔子。為末,加竹葉、生蜜。
漢陽庫兵王六,病痰嗽並喘,百藥不效。於岳陽遇一道人,教用五味子、白礬等分為末,每服三錢,以生豬肺炙熟,蘸末細嚼,白湯下,兩服病遂不發。久病乃可服此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張子和治東門高三郎,病嗽一年半,耳鳴三月矣。嗽吐膿血,面多黑點,身表俱熱,喉中不能發聲。曰:嗽之源,心火之勝也。秋傷於濕,冬生咳嗽,冬水既旺,水濕相接,隔絕於心火,火不下降,反而炎上,肺金被爍,發而為嗽。金煅既久,聲反不發,醫補肺腎皆非也。令先備西瓜、冰雪等涼物,次用湧泄之法,又服去濕之藥,病日已矣。
劉氏一男子,年二十餘,病勞嗽咯血,吐唾黏臭不可聞。秋冬少緩,春夏則甚,寒熱往來,日晡發作,狀如㾬瘧,寢汗如水。累服麻黃根、敗蒲扇止汗,汗自若也。又服寧神散、寧肺散止嗽,嗽自若也。張先以獨聖散吐其痰,狀如雞黃,汗隨湧出,昏憒三日不省,時時飲以涼水,精神稍開,飲食加進。又與人參半夏丸、桂苓甘露散,服之不數日乃愈。
白話文:
咳嗽
宋徽宗的寵妃患了嚴重咳嗽,痰多,整夜睡不着覺,臉腫得像個盤子。皇帝下令御醫李防禦治療,三日內無效就處死。李防禦束手無策,和妻子抱頭痛哭。突然聽到外面有人喊:“咳嗽藥,一文錢一帖,吃了今晚就能睡着覺。”李防禦讓人買了十帖藥,藥呈淺綠色,用淡鹽水加幾滴麻油調服。李防禦擔心藥性猛烈,會導致腸胃不適,於是先自己服用三分之一,觀察後沒事。
然後他取三帖藥合為一帖,帶進宮給妃子服用,請妃子分兩次服用。當天晚上咳嗽就止住了,第二天早上臉腫也消了,皇帝很高興,賞賜了價值萬貫的金帛。李防禦心想,病好了就好,萬一皇上要方子,自己卻答不上來,於是讓僕人等賣藥人經過時邀請他喝酒,用一百貫錢買到了藥方。原來只是蚌粉一種藥,用新瓦焙炒至通紅,再拌入少量青黛而已。李防禦問賣藥人藥方來歷,那人說:他年輕時從軍,老了退伍,曾經見過主帥用過這個方子,所以偷學了。
因為這個方子容易分辨,就暫且以此度過餘生,沒有別的特長。李防禦就給了他終身俸祿。(《槎庵小乘》)潘塤說:我夏秋交接時患了咳嗽,一個多月了,日夜咳嗽不止,無法睡覺,幾乎要死了。很多醫生都用常用的方法,說:秋天金氣當令,肺氣旺盛,應該瀉火。有的說:久咳傷肺,應該補氣。有的說:收斂就能治好。我說:秋天金氣剛剛開始當令,是稚嫩之金;而此時是夏天的餘熱未消,是旺盛之火。旺盛之火能灼傷稚嫩之金,瀉火的話金氣更弱,火氣更盛,所以咳嗽才會一直止不住。經書上說:不要違背時令,不要損害自然的變化。
又說:不要損害生生不息的氣機。現在氣機剛剛萌生就用瀉法,這是損害自然的變化,非常危險。況且五種火氣互相煽動,肺臟失去了清肅化降的功能,補氣恐怕反而助長火氣,收斂恐怕不能散去火氣,請您再考慮一下。醫生們不聽,各執己見,瀉火的藥也不敢吃。我每天喝解毒涼膈散(去硝石、黃連,加白朮以助胃氣),早晨喝童尿,經常喝梨汁、西瓜汁,每次十幾杯。醫生暗中在藥裡加了人參、五味子給我喝,我卻不知道。
喝了以後咳嗽更厲害,還喘不過氣,於是我就自己用之前的藥方,幾天後火氣退了,咳嗽就好了,病也好了。(楮記室)解毒涼膈散: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連翹、黃芩、薄荷、梔子。研成粉末,加竹葉、蜂蜜。
漢陽庫兵王六,患了咳嗽、痰多、氣喘,很多藥都不管用。在岳陽遇到一個道人,教他用五味子、白礬等量研成粉末,每次服三錢,用生豬肺炙熟,蘸藥末細嚼,用白開水送服,服兩次病就好了,久病才能服用這個藥方。(《本草綱目》)
張子和治療東門高三郎,咳嗽一年半,耳鳴三月了。咳嗽時吐膿血,臉上有很多黑點,全身發熱,喉嚨發不出聲音。張子和說:咳嗽的根源是心火過盛。秋天受了濕邪,冬天就生了咳嗽,冬天水氣旺盛,水濕相交,阻礙了心火下降,心火反而上炎,灼傷肺金,就發病咳嗽。金氣受損久了,聲音就發不出來了,補益肺腎的方法都不對。於是先準備西瓜、冰雪等涼的東西,然後採用湧泄的方法,再服用祛濕的藥,病情很快就痊癒了。
劉家一個二十多歲的男子,患了勞累引起的咳嗽、咯血,吐出的痰黏臭難聞。秋冬季節症狀較輕,春夏季節加重,寒熱往來,下午發作,症狀像瘧疾,夜間出汗像水一樣。他服用過麻黃根、敗蒲扇等止汗的藥,汗還是不停。又服用過寧神散、寧肺散止咳,咳嗽還是不停。張先用獨聖散把他的痰吐出來,像雞蛋黃一樣,汗也隨著湧出來,昏迷三天不省人事,不停地喝涼水,精神才慢慢恢復,飲食也增多了。又給他服用人參半夏丸、桂苓甘露散,服藥幾天就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