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五 (7)

1.

藜按:此自汗之極重者,不惟陽虛,陰亦大傷。純用參、耆、桂、附,已不免偏勝之弊。參入當歸,尤不合法。得藥渣甘淡之力,胃氣始回。復得粥食,助其胃氣,而汗始斂,非得力於參、耆、桂、附也。

徐靈胎曰:經云,奪血者無汗,奪汗者無血。血屬陰,是汗多乃亡陰也。故治汗之法,必用涼心斂肺之藥,何也?心主血,汗為心之液,故當清心火。汗必從皮毛出,肺主皮毛,故又當斂肺氣,此正治也。惟汗出太甚,則陰氣上竭,而腎中龍雷之火,隨水而上。若以寒涼折之,其火愈熾。

惟用大劑參、附佐以咸降之品,如童便、牡蠣之類。冷飲一碗直達下焦,引其真陽下降,則龍雷之火,反乎其位,而汗隨止。此與亡陰之汗,真大相懸絕,故亡陰亡陽,其治法截然,而轉機在頃刻。當陽氣之未動也,以陰藥止汗。及陽氣之既動也,以陽藥止汗。而龍骨、牡蠣、黃耆、五味收澀之藥,則兩方皆可隨宜用之。

醫者能於亡陰亡陽之交,分其界限,則用藥無誤矣。其亡陰亡陽之辨法何也?亡陰之汗,身畏熱,手足溫,肌熱汗亦熱,而味鹹口渴喜涼飲,氣粗脈洪實,此其驗也。亡陽之汗,身反惡寒,手足冷,肌涼汗冷,而味淡微黏,口不渴而喜熱飲,氣微,脈浮數而空,此其驗也。至於尋常之正汗、熱汗、邪汗、自汗,又不在二者之列。

此理知者絕少,即此汗之一端,而聚訟紛紛,毫無定見,誤治甚多也。

又曰:汗出總由於心火不寧,屬熱者多,屬寒者少。今人皆用補陽治法,乃一偏之見,皆由不知汗出之液,在何經也,誤人多矣。亡陽之汗,乃陽氣飛越,下焦空虛,此乃危急之症,非參、附不能回陽,與自汗、盜汗,大不相同。醫者全然不知,併為一病,貽誤無窮,深為可笑。

尤在涇曰:一人食鹹,頭汗如注,食淡則否,診之,心脈獨大而持指。因問曰:燥欲飲乎?曰:然,每晨起舌必有刺。因悟所以頭汗出者,心火太盛,而水不勝之也。味鹹屬水而能降火,火與水持,火盛水微不能勝之而反外越也。其出於頭者,水本潤下而火性上炎,水為火激,反從其化也。

食淡則否者,鹹味湧泄為陰,淡味滲泄為陽,陽與陽從,不相激射,故得遂其滲泄之性,而下行也。

白話文:

這篇討論的是非常嚴重的自汗。這種自汗不僅是陽氣虛弱,陰氣也大受損傷。單純使用人參、黃耆、桂枝、附子,容易造成偏頗。人參再加入當歸,更是違背醫理。直到服用藥物後,藥渣的甘淡之氣讓胃氣恢復,進食稀粥後,胃氣得到滋補,汗才止住。汗止並不是因為人參、黃耆、桂枝、附子的功效。

徐靈胎說:經書上說,失血的人不會出汗,出汗的人不會失血。血屬陰,所以汗多就是陰氣虧損。因此治療多汗的方法,必須使用清心斂肺的藥物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心主血,汗液是心的津液,所以要清心火;汗液從皮膚毛髮排出,肺主皮毛,所以又要斂肺氣,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但是,如果汗出得太厲害,陰氣就會耗竭,腎臟中像龍雷一樣的真陽之火,就會隨著水氣上升。如果用寒涼的藥物去抑制它,反而會讓火氣更旺盛。

所以要使用大量的人參、附子,再配合具有鹹寒降火作用的藥物,例如童尿、牡蠣等等。喝一大碗冷飲直達下焦,引導真陽下降,那麼龍雷之火就會回到它原來的位置,汗自然就會止住。這種情況和陰虛造成的汗,完全是不同的。所以陰虛和陽虛,治療方法截然不同,但轉機卻在一瞬間。在陽氣還沒有活動的時候,用陰性藥物止汗;等到陽氣已經活動了,則用陽性藥物止汗。而龍骨、牡蠣、黃耆、五味子等收斂的藥物,兩種情況都可以酌情使用。

醫生如果能夠在陰虛陽虛交替的關頭,區分其界限,那麼用藥就不會出錯了。陰虛陽虛的辨別方法是什麼呢?陰虛引起的汗,身體怕熱,手腳溫熱,皮膚發熱,汗也發熱,而且口味偏鹹,口渴,喜歡喝冷飲,氣粗,脈象洪大有力,這就是它的特徵。陽虛引起的汗,身體反而怕冷,手腳冰冷,皮膚涼,汗也涼,而且口味清淡略帶黏膩,不口渴,喜歡喝熱飲,氣弱,脈象浮數而虛弱,這就是它的特徵。至於一般的正常汗、熱汗、病邪引起的汗、自汗,都不屬於這兩種情況。

懂得這個道理的人非常少,就拿汗這個問題來說,爭論紛紛,毫無定見,誤治的案例非常多。

又說:出汗總的來說是因為心火不安,屬於熱症的多,屬於寒症的少。現在的人大多使用溫補陽氣的方法治療,這是一種偏見,都是因為不知道汗液的運行是哪一條經絡,誤導了很多患者。陽虛引起的汗,是陽氣外泄,下焦虛弱,這是危急的症狀,非人參、附子不能回陽,和自汗、盜汗完全不同。醫生完全不知道,把這些都當成同一種病,貽誤病情,實在可笑。

尤在涇說:有個人吃鹹食,頭汗如注,吃清淡的就沒有這種情況。診脈發現,心脈特別大而有力。我問他:口渴想喝水嗎?他說:是的,每天早上起來舌頭上總是有刺。於是我明白他頭汗的原因了,是心火太盛,而津液不足以制衡。鹹味屬水,可以降火,水火相持,火盛水弱,無法制衡,反而外溢。從頭部出汗,是因為水本性潤下,而火性向上,水被火激,反而隨火而向上。

吃清淡的食物就不出汗的原因是,鹹味能使陰氣外洩,淡味能使陽氣外洩,陽氣與陽氣相從,不會互相衝擊,所以能順利外洩向下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