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9)

1. 中風

茲病口喎唇邪,是乃陽明一經之症,麻、桂、羌活豈所宜哉?以葛根五錢,升麻二錢,以逐陽明固結之邪;白芷二錢,殭蠶一錢五分,以達頭面不正之氣;黃耆一錢五分,桂枝五分,以固周身疏漏之表;桔梗一錢,甘草五分,載諸藥上行。二劑便效,數劑全愈。後以養榮血,實腠理,少佐清熱去痰之品調理之。

(此宜與許叔微一案合參。)

李思瑭母,年六旬,體甚肥,正月間忽中風卒倒,不省人事,口噤喉鳴,手足不隨,服牛黃丸、小續命不效。脈之,浮洪而滑,右手為甚,緣奉養極厚,形氣盛而脈有餘。經云:消癉擊僕,偏枯痿厥,氣滿發逆,肥貴人則膏粱之痰也。又云:土太過令人四肢不舉。丹溪所謂濕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也,當先用子和法湧吐之。

乃以稀涎散、齏汁調灌之,湧出痰涎碗許。少頃,又以三化湯灌之,至晚,瀉兩三行,喉聲頓息,口亦能言。但人事不甚者,知上下之障塞已通,中宮之積滯未去也,用二陳湯加枳實、黃連、萊菔子、木香、白蔻仁,每日二服。數日,人事漸爽,腹中知飢,令進稀粥。大便結,每日以潤字丸五分,白湯點薑汁送下。

猶時有拘攣燥結之患,知為血耗津衰,以四物加秦艽、黃芩、甘草數十帖,三月而愈。

陸祖愚治趙一陽,年過五旬,中風卒倒,牙關緊閉,戴眼上竄,手握而四肢振掉。或以稀涎散吹入鼻中,吐稠痰數碗。投小續命湯二劑,反口開手撤,眼合遺溺,四肢厥逆,人事昏沉,喉鳴發熱。脈之,洪滑而歇止。症已危甚,勉力用方,二陳加南星、枳實以導其痰,四物以養其血,佐以牙皂、薑汁、竹瀝,二劑,痰喘漸輕。六劑,人事清爽。

改用參、朮、歸、芍,大補氣血而安。

李翠岩,年近七旬,肥盛多勞。一日,行至門外,視一人如兩人,一路如兩路,一門如兩門,不知從何處入,遂卒然仆倒。扶歸,懶於言語,尚能道其病狀。咸以中風治之,投消痰搜風十餘劑,遂冷汗如雨,驚惕振掉,昏不知人。脈左寸浮大,按之無神,余俱遲弱而空,已神色昏沉,不能言矣。

此屬虛脫,宜培補正氣為主,用四君加耆、歸、地、芍、天麻、杜仲、牛膝、棗仁,二劑汗止,五劑能言語識人,七八劑頓愈。每劑加人參三錢,二十餘劑,飲食步履如常。

馬元儀治周某,神昏不語,狀如中風,已半月。脈之,右虛微無力,乃陽虛之候也。胸中時滿,或癡立如呆,上焦之陽不用矣。足膝無力,轉側不能,下焦之陽不用矣。諸陽既微,陰乃用事,不行溫補,陰日以長,陽日以消,如氣化有肅殺而無陽和,物其能久乎。遂與附桂理中湯,大培元氣,半月而神始清,便乃行,一月而食漸進,足可履。

兼進八味丸,調理而安。

白話文:

中風

此病症患者口角歪斜,嘴唇不正,這是陽明經的病症,麻黃、桂枝、羌活等藥材並不適用。應使用葛根五錢,升麻二錢,來驅逐陽明經阻塞的邪氣;白芷二錢,殭蠶一錢五分,以改善頭面部氣血運行不暢的狀況;黃耆一錢五分,桂枝五分,以鞏固周身表面的防禦功能;桔梗一錢,甘草五分,輔助其他藥物上行。服用兩劑藥物就能見效,幾劑就能痊癒。之後,再用補益氣血、充實肌膚的藥物,佐以少量清熱化痰的藥物調理。

(此案例應參考許叔微的治療方法。)

李思瑭的母親,六旬,體型肥胖,正月間突然中風倒地,不省人事,口緊閉,喉嚨有聲音,手腳不能活動,服用牛黃丸和小續命湯無效。診脈發現脈象浮大而滑,右手尤甚,因其平時飲食過於豐盛,形體氣血充盛,脈象也較有力。醫書上記載:消瘦、中風、偏癱、萎縮、厥逆等症狀,若氣滿逆上,肥胖富貴之人則多為膏粱厚味積成的痰濁。又說:脾土過盛會導致四肢麻痺。丹溪先生說濕氣生痰,痰生熱,熱生風,應先採用催吐的方法。

於是用稀涎散、醋汁調服催吐,吐出痰涎約一碗。片刻後,又用三化湯灌服,至傍晚,瀉下兩三次,喉嚨聲音消失,也能說話了。但意識仍不太清醒,說明上下氣機阻塞已通,但中焦積滯未除,於是使用二陳湯加枳實、黃連、萊菔子、木香、白蔻仁,每日服用兩次。幾天後,意識漸漸清醒,肚子也感覺飢餓,可以吃些稀粥。大便不通,每日服用潤腸丸五分,用白開水送服,並加少許薑汁。

之後偶爾出現肢體拘攣乾燥的症狀,這是因為血虛津液不足,於是服用四物湯加秦艽、黃芩、甘草等藥物數十劑,三個月後痊癒。

陸祖愚治療趙一陽,年過五十,中風倒地,牙關緊閉,眼球上翻,手握拳,四肢顫抖。先用稀涎散吹入鼻中,吐出稠痰數碗。服用小續命湯兩劑後,反而出現口張開、手鬆開、眼睛閉合、大小便失禁、四肢厥冷、神志昏迷、喉嚨有聲、發熱等症狀。診脈發現脈象洪大而滑,且時而停止。病情已非常危急,只能盡力施治,用二陳湯加南星、枳實化痰,四物湯養血,再加牙皂、薑汁、竹瀝,服用兩劑後,痰喘略微減輕。六劑後,神志清醒。

之後改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,大補氣血,使其恢復安穩。

李翠岩,將近七十歲,肥胖,勞累過度。一日,出門在外,視物重影,感覺道路、門戶都成雙,不知從哪個門進去,突然倒地。扶回家後,說話懶散,但還能描述病情。大家都認為是中風,服用化痰祛風的藥物十多劑後,反而出現冷汗淋漓,驚恐不安,四肢顫抖,神志不清。診脈發現左寸脈浮大,按之無力,其他脈象遲弱無力,面色昏沉,不能言語。

這是氣虛脫症,應以補益正氣為主,服用四君子湯加黃耆、當歸、生地、白芍、天麻、杜仲、牛膝、酸棗仁,服用兩劑後汗止,五劑後能說話,七八劑後痊癒。每劑加人參三錢,服用二十多劑後,飲食起居如常。

馬元儀治療周某,神志昏迷,不能言語,症狀如同中風,已經半個月。診脈發現右側脈象虛弱無力,這是陽虛的表現。胸部時常感到飽脹,有時呆立如痴,這是上焦陽氣不足。足膝無力,翻身困難,這是下焦陽氣不足。諸陽皆虛,陰氣就盛行,如果不溫補,陰氣日盛,陽氣日衰,如同氣機運行受到抑制,缺乏陽氣溫煦,病情怎能好轉呢?於是服用附子理中湯,大補元氣,半個月後神志開始清醒,能自己走動,一個月後飲食逐漸增加,能正常行走。

同時服用八味丸調理,使其病情穩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