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四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20)

1. 呃逆

朱丹溪治超越陳氏,二十餘歲,因飽後奔走數里,遂患噦病。但食物連噦百餘聲,半日不止,飲酒與湯則不作,至晚發熱,如此者三月。脈澀數,以血入氣中治之,用桃仁承氣湯加紅花煎服,下汙血數次即減。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之,十月而愈。

一人病後呃逆不止,聲聞鄰家,或令取刀豆子燒存性,白湯調服二錢,即瘥,蓋取其下氣歸元而逆自止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
邃嵓治一人傷寒,陽明內實,地道不通發呃,其脈長而實,以大承氣湯下之而愈。

一人傷寒,七日熱退而呃聲不絕,六脈沉細無力,倦甚,以補中益氣湯加附子,日進三服而安。

一人酒色過傷,醫作外感治,發汗過多,絕食日久,致血氣兩虛,相火衝上,呃逆五六日不止。治以半夏、黃連以瀉逆氣,歸、芍、生地、知母以養陰,炒柏以瀉沖火,二三劑而愈。

陳三農治一人,患溫熱病十餘日,身熱面紅,舌燥黑,呃逆日夜不止者三日。眾醫以脈遲無力,欲用丁附回陽熱劑。陳以手按其胸腹,痛不可近,曰:脈微遲非元氣虛,由邪熱內實,壅滯其脈而然也。用解毒承氣湯,入甘遂末三分,下咽而燥熱,片時去黑糞三四升,熱退呃止而安。

一人患溫熱病,大便不通,用下藥糞去而呃大作。眾尤下藥之過。曰:此燥糞在腸胃,遏氣於下,糞去而鬱氣暴升,故奔迫而作呃耳。以枳殼飲之而安。

一人呃逆連聲,脈來有力。正邪相爭,肝木受邪。自思金能剋木,用鐵二斤,燒紅水淬飲之即愈。

一婦患時疫,飲水過多,心下堅痞,咳逆倚息,短氣不臥,諸藥無效。作停飲治之,進以五苓散一劑而安。(以上皆《大還》。)

盧不遠治陳孟抒室人,因怒發呃三日夜。召診,以來遲意甚不懌。脈之曰:固來遲,然效極速。果一劑而愈。此蓋肝鬱甚怒弗暢,氣將入胃而不能,故發呃。今不治呃,用柴胡等條達木鬱,郁解即止,暴病氣全,故易愈也。

吳孚先治袁氏女,陡發呃症。有用丁香、柿蒂者,有補之瀉之,有灸之者,俱不效。乃與柴胡、桔梗等味開提之,不三劑而愈。良由鬱怒,肝木不舒,上乘於胃,故作呃,經曰木鬱則達之謂也。

喻嘉言治王岵翁,有脾約症,得蓯蓉、胡麻、首烏、山藥等潤劑即解。冬盡偶飽食,當風而吐,胃氣大傷,微似發熱,左關脈甚大。自云初覺中脘不舒,今則氣反攻左,初飲梨汁不投,今服蔗汁稍定。喻曰:此虛風之候也,以胃中空虛若谷,風自內生,左投肝木,而從其類,是以氣攻左,而左脈即為之大且勁。經云:風淫於內,治以甘寒。

梨蔗皆甘寒,而一效一不效者,乃胃中氣虛已極,不奈梨性之達下,而喜蔗性之和中也。遂以甘寒定方,人參、竹瀝、麥冬、生地之屬。眾議除參不用,服後腹內呱呱有聲,嘔出黃痰少許,胸中遂快,次早大便亦通,症似向安。然本胃經受病,而胃脈反和,惟心腎肝肺之脈不安,其故口中味淡,湯飲不肯下行。

白話文:

呃逆

朱丹溪治療一位二十多歲的病人,因為飯後急速奔走數里,而患了呃逆症。每次食物都會引起一百多聲的呃逆,持續半天不止,但飲酒或喝湯則不會呃逆。晚上則發熱,這樣持續了三個月。脈象澀數,醫生判斷是血入氣中,用桃仁承氣湯加紅花煎服,瀉下污血數次後症狀減輕。之後再用木香和中丸加丁香服用,十個月後痊癒。

另有一人,病後呃逆不止,聲音甚至傳到鄰家。有人建議他取刀豆子燒成灰,用白湯調服兩錢,很快就好了。這是因為刀豆能下氣歸元,所以呃逆自然停止了。

邃嵓醫生治療一位傷寒病人,陽明經內實,氣機不通暢而導致呃逆,脈象長而實,用大承氣湯瀉下而痊癒。

還有一位傷寒病人,發熱七天後退燒,但呃逆聲不斷,六脈沉細無力,非常疲倦。醫生用補中益氣湯加附子,一天服用三劑,病症就緩解了。

一位病人因為縱慾過度,醫生誤以為是外感風寒而使用發汗療法,導致出汗過多,長期不進食,造成氣血兩虛,相火上衝,呃逆五六日不止。醫生用半夏、黃連瀉逆氣,用生地、歸脾、芍藥、知母養陰,用炒柏子仁瀉沖火,服藥二三劑就好了。

陳三農醫生治療一位患溫熱病十多天的病人,病人身熱面紅,舌燥黑,呃逆日夜不止三天。其他醫生見脈象遲緩無力,想用附子、丁香等溫陽的藥物。但陳三農醫生用手按壓病人的胸腹,發現病人痛得無法靠近,他說:脈象微弱遲緩並不是元氣虛弱,而是邪熱內盛,阻塞脈絡造成的。於是用解毒承氣湯,加入甘遂末少許,服藥後瀉下黑糞三四升,熱退呃逆也停止了。

一位病人患溫熱病,大便秘結,服用瀉藥後大便排出,但呃逆卻加重了。其他醫生都認為是瀉藥用得過量。陳三農醫生說:這是因為燥結的大便停留在腸胃,阻塞了氣機,大便排出後,鬱結之氣突然上升,所以引起呃逆。於是用枳殼飲治療,病人就好了。

一位病人呃逆連聲,脈象有力,是正邪相爭,肝木受邪。他自行判斷金能克木,用兩斤鐵燒紅後淬入水中飲用,呃逆就痊癒了。

一位婦女患時疫,飲水過多,心下堅硬痞滿,咳嗽呃逆,呼吸困難,無法平臥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醫生用利水的方法治療,服用五苓散一劑就好了。

盧不遠醫生治療陳孟抒的妻子,因發怒而呃逆三日夜。診脈後發現脈象遲緩,但醫生判斷病情很快就會好轉。果然,一劑藥就痊癒了。這是因為肝鬱氣滯,怒氣不通暢,氣機將入胃而不能,所以導致呃逆。治療時並沒有直接治呃逆,而是用柴胡等藥疏通肝鬱,鬱結解除,呃逆自然停止。

吳孚先醫生治療袁氏的女儿,突然發生呃逆。曾經用過丁香、柿蒂等藥物,也試過補法和瀉法,甚至用灸法治療,但都無效。後來用柴胡、桔梗等藥疏通氣機,不到三劑就痊癒了。這是因為鬱怒導致肝木不舒,上犯胃部,所以出現呃逆,正如經書所說“木鬱則達之”。

喻嘉言醫生治療王岵翁,他患有脾虛的症狀,服用蓯蓉、胡麻、首烏、山藥等滋陰潤燥的藥物後症狀減輕。冬天結束時,他偶然暴飲暴食,又受風寒而嘔吐,胃氣大傷,略微發熱,左關脈很強大。病人自述最初感覺中脘不舒服,現在氣機反而攻向左側,最初服用梨汁無效,服用甘蔗汁後症狀略微緩解。喻嘉言醫生說:這是虛風的表現,由於胃中空虛如谷,風邪從內生,侵入肝木,所以氣機攻向左側,左脈因此變得強勁有力。經書上說:“風淫於內,治以甘寒。”梨和甘蔗都是甘寒之物,但一個有效一個無效的原因是:胃中氣虛已極,無法承受梨汁的向下宣洩之性,而甘蔗汁溫和,可以和胃。於是用甘寒的藥方,使用人參、竹瀝、麥冬、生地等藥物。其他人建議不用人參,服用藥物後,病人腹中咕咕作響,嘔出少量黃痰,胸中舒暢,第二天大便也通暢,症狀好轉。但是胃經仍然受病,胃脈卻反而平和,只有心腎肝肺的脈象不安,因此口中無味,也不願意喝湯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