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四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四 (9)

1. 諸氣

鄧安人年五十,忽然氣痛,投神保丸,愈不一二日再痛,再服神保丸六七十粒,大便不通,其痰轉甚。亦有要用沉香、木香、薑、桂等藥而未敢投。痛甚則築心築背築走兩脅,似有兩柴十字插定心脅,叫聲徹天。召良甫診之,六脈沉伏,乍來乍去。眾問診脈吉凶何如。答曰:凡九痛之脈,不可准也。

但以症辨同藥,觀其人質肥偉,問其便數日不通,曰:實痛也。其腹必脹,但以人按之痛甚,手不可近,此大實也。經曰,大滿大實者,可下之。用替針丸五六百粒,是夜即愈。(《醫說續編》。)

羅謙甫治趙運使夫人,年五十八歲,於至元甲戌三月中,病臍腹冷疼,相引脅下痛不可忍,反復悶亂,不得安臥,以當歸四逆湯主之,灸中庭穴。(同上。)

朱丹溪治一婦,氣自小腹丹田衝上,遂吐清水,火氣上逆,由丹田虛寒故也。用白朮二兩,白豆蔻五錢為末,早飯後以白湯送下。白朮補脾,豆蔻溫肺,此藥服之則金水相生,其病自愈。若在男子純陰無陽,則為不治之症矣。(按:既是丹田虛寒,何以純用脾藥?所云金水相生之義亦未的,二藥不過補脾扶氣而已。)

陳三農治一人怒氣感寒,小腹有塊,氣逆上行,喘息不安。眾用散氣降氣藥益甚。曰:此因汗下過多,傷其胃氣,胃氣虛為衝脈所逆,並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行,病多厥逆。以調中益氣湯加炒黃柏、炒青皮,一劑而愈。

一老人大怒,氣自臍下上攻,兩脅作痛,喘息不臥,此動少陽之火也。兩脅肝膽部分,怒氣傷肝,而動龍雷之火,故逆上作痛耳。用伏龍肝煎湯下左金丸愈。(按:補脾瀉肝兼寓降逆,制方何其簡妙。)

一貴人患氣從小腹上攻,胸脅頭項遍身急脹而痛,諸治罔效。曰:此督脈為病也。經曰:督脈為病,令人逆氣而裡急。以四物加炒黑黃柏、醋炒青皮,一劑而愈。

朱丹溪治鄭仲遊,年二十三,膈有一點相引痛,吸氣皮覺急。滑石、枳殼炒各一兩,桃仁、黃連炒各半兩,炙甘草二錢,為末。每服一錢半,以蘿蔔自然汁研,煎熟飲之,一日三五次。(作汙血治。)

鄭仲本,年二十七,因吃熱補藥,又妄自學吐納,以致氣亂血熱,嗽血消瘦,遂與行倒倉法。今嗽血消瘦已除,因吃炒豆米,膈間有一點氣梗痛,似有一條絲垂映在腰,小腹亦痛,大率偏在左邊,此肝部有惡血行未盡也。滑石,枳殼一兩,柴胡,黃連五分,桃仁二兩,黃丹三錢,生甘草二錢,紅花一錢,服法同前。

繆仲淳治高存之婿浦生,氣上逆,每飯下一二口輒噯氣數十口,再飯再噯,食頃三四作。曰:此氣不歸元,中焦不運也,每劑須人參二錢。不信,服快氣藥愈甚。逾二三月,曰:今須參四錢矣。不信。又逾二三月,曰:今須六錢矣。不信,又逾月飲食不下,每嘔冷氣如團而出,上下氣不屬。

白話文:

諸氣

鄧姓婦人五十歲,突然腹部氣痛,服用神保丸後,一兩天內症狀未見好轉,反而再次疼痛,又服用六七十粒神保丸,結果大便秘結,痰症加重。醫生原本想使用沉香、木香、生薑、桂枝等藥物,但最終沒有使用。病人疼痛難忍,捶打心臟、後背及兩脅,感覺像有兩根木柴交叉插在心臟和脅肋部位,痛得慘叫聲震天。請來良甫醫生診治,把脈發現脈象沉伏,時有時無。眾人詢問脈象吉凶,良甫醫生回答說:凡是九種疼痛的脈象,都不能單純從脈象判斷。

只能根據症狀用藥。觀察病人體型肥胖,又問到大便秘結數日,判斷為實證疼痛。其腹部必然脹滿,只要用手按壓就非常疼痛,手都無法靠近,這是典型的實證。經書上說,腹部脹滿、實證嚴重的,可以服用瀉藥。於是醫生開了五六百粒替針丸,當晚病就好了。

羅謙甫醫生治療趙運使夫人,五十八歲,至元甲戌三月,患病症狀為肚臍腹部冷痛,牽連到脅下,痛得難以忍受,反覆胸悶心煩,無法安睡,於是使用當歸四逆湯治療,並在中庭穴施灸。

朱丹溪醫生治療一位婦女,氣從小腹丹田衝向上方,於是嘔吐清水,火氣上逆,這是因為丹田虛寒所致。醫生用白朮二兩,白豆蔻五錢研成粉末,早飯後用白開水送服。白朮補脾,豆蔻溫肺,此藥服用後,金水相生,疾病自然痊癒。如果病人是男子,純陰無陽,那就是不治之症了。(按:既然是丹田虛寒,為何只用補脾的藥物?所謂金水相生的道理也不明確,這兩種藥物不過是補脾益氣而已。)

陳三農醫生治療一位病人,因怒氣感寒,小腹部有腫塊,氣逆上行,呼吸急促不安。眾人使用散氣降氣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。陳三農醫生說:這是因為汗出過多,損傷了胃氣,胃氣虛弱導致衝脈逆行,並影響到脅下少陽脈,兩條經脈都逆行,所以病情多有厥逆之症。於是醫生用調中益氣湯,再加入炒黃柏、炒青皮,一劑藥就治癒了。

一位老人因大怒,氣從臍下向上衝,兩脅疼痛,呼吸急促,無法平臥,這是少陽之火亢盛。兩脅是肝膽的部位,怒氣傷肝,而導致肝膽之火亢盛,所以氣逆上衝而疼痛。醫生使用伏龍肝煎湯送服左金丸而痊癒。(按:此方補脾瀉肝,兼具降逆作用,處方簡潔精妙。)

一位貴人患病,氣從小腹向上衝,胸脅、頭項、全身都脹痛,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。醫生說:這是督脈生病了。經書上說:督脈生病,會導致人逆氣而裡急。醫生用四物湯,再加入炒黑黃柏、醋炒青皮,一劑藥就治癒了。

朱丹溪醫生治療鄭仲遊,二十三歲,膈部有一點疼痛,吸氣時感覺皮膚緊繃。醫生使用滑石、炒枳殼各一兩,炒桃仁、炒黃連各半兩,炙甘草二錢,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半,用蘿蔔汁調勻,煎熟服用,一天服用三到五次。(這是治療瘀血的方子。)

鄭仲本,二十七歲,因為服用溫熱補藥,又擅自學習吐納,導致氣亂血熱,咳嗽吐血,消瘦,於是進行了行倒倉治療。現在咳嗽吐血、消瘦的症狀已經消除,但因為吃了炒豆米,膈間有一點氣滯疼痛,感覺像有一條絲線垂到腰部,小腹也痛,主要集中在左側,這是肝部有瘀血未盡的緣故。醫生使用滑石、枳殼各一兩,柴胡、黃連各五分,桃仁二兩,黃丹三錢,生甘草二錢,紅花一錢,用法同前。

繆仲淳醫生治療高存之婿浦生,氣逆上衝,每次飯後一兩口就打嗝數十次,再吃飯再打嗝,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會發生。醫生說:這是氣不歸元,中焦不運化造成的,每劑藥都需要人參二錢。病人不信,服用其他快氣藥,病情反而加重。過了一兩個月,醫生說:現在需要人參四錢了。病人還是不信。又過了一兩個月,醫生說:現在需要人參六錢了。病人還是不信,又過了一個月,飲食完全不能下嚥,經常嘔吐冷氣,像團狀吐出,上下氣機都不通。

醫生斷定病人快要死了,高存坐在他家裡,強迫他服用繆仲淳的藥。第一次服用藥物沒反應,第二次煎藥還是沒反應,但也不像其他湯藥一樣立即就嘔吐。服用了三劑藥,忽然心口下像爆炸一樣響了一聲,上面打嗝,下面大小便失禁,上下都通暢了,於是立即要粥吃,一下子吃了三四碗,不再嘔吐了。服用五六劑藥後,減少人參劑量到二錢,噯氣逆流又出現了,於是又用六錢人參,才恢復正常。一個月後,再減少人參劑量到二錢,服用半年才完全痊癒。

處方:人參六錢,麥冬三錢,五味子二錢,橘紅一錢,砂仁一錢,白芍二錢,沉香五分,益智仁一錢五分,山茱萸肉三錢,蘇子二錢,枇杷葉三大片,水煎,臨服時加入沉香汁十五匙,蘆根汁一大碗。另將藥物十倍劑量研成粉末,用山藥糊做成丸劑,空腹用白開水送服。

梁溪一位婦女,喉嚨裡感覺像有東西堵著,上下梗阻,前後板狀疼痛,服用繆仲淳方劑二十劑痊癒。處方:降香、通草、蘇子、橘紅、枇杷葉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石菖蒲、麥冬、甘菊、白芍、遠志、白豆蔻、木瓜、石斛,加入蘆根汁一碗,一起煎至八分,再加入薑汁二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