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41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41)

1. 腫脹

姚僧垣治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,有氣疾加水腫,喘息奔急,坐臥不安。或有勸其服決命大散者,其家疑未能決,乃問僧垣。僧垣曰:意謂此患不與大散相當,若欲自服,不煩賜問,因而委去。其子殷勤拜請曰:多時抑屈,今日始來,竟不可治,意實未盡。僧垣知其可瘥,即為處方,勸使急服便即氣通。更服一劑,諸患悉愈。(《周書》。)

黃司寇葵峰,中年病蠱,得異方,真茅山蒼朮末也,每清晨米飲調三錢服,不數月強健如故。終身止服術,七十餘終,少停疾作矣。(《廣筆記》。)

徐文江夫人,病蠱脹,張漣水治之,百藥不效。張曰:計窮矣,記昔年西山有一嫗患此,意其必死,後過復見之云,遇一方上人得生,徐如言訪嫗果在也。問其方,以陳葫蘆一枚去頂,入酒,以竹箸松其子,仍用頂封固,重湯煮數沸,去子飲酒盡,一吐幾死,吐後腹漸寬,調理漸愈。蓋元氣有餘,而有痰飲者也。

若腎虛脾弱者,宜用《金匱》腎氣丸,十全大補湯去當歸,加車前子、肉桂。(同上。)

通血香一錢,取小葫蘆一個,不去子膜,入香在內,再入煮酒,以所開之蓋,合縫封之。以酒入鍋,懸葫蘆酒中,挨定不可傾倒,蓋鍋密煮,以三炷香為率。煮時其香透遠牆屋外,煮完取葫蘆內藥,約有五六錢之數,病已釋然矣。通血香,陝西羊羢客人帶來,蘇杭有。(同上。)

沈孝通觀察,中年無子,患中滿蠱脹,勢孔棘,靜養郭外小園中,翛然獨坐獨宿食淡者五年。歸脾湯、六味地黃丸,朝暮間服不輟,連舉二子。(同上。)

汪石山治一婦人,五十七歲,五月間因勞夜臥,天熱開窗,醒來遍身脹痛,疑是痧症,刮背起紫疙瘩,因而胸膈脹痛,磨木香服之,致小腹作痛,咳嗽氣壅,不能伏枕,吐痰腥臭,每次一二碗,亦或作瀉,肛門脹急,自汗不止,身表浮腫。(純是肺熱壅塞之候。)醫作傷寒而用發散,或作肺癰而用寒涼,綿延一月,醫皆辭去。

其子來召汪,汪曰:第未知得何脈耳。告曰:醫謂脈洪數也。曰:年逾五十,血氣已衰,又加小勞,當酷熱之時,又不免壯火食氣,其洪乃熱傷元氣而然,非熱脈也。所可慮者,脈不為汗衰,為泄減耳。彼曰:用生脈湯人參一錢,麥冬二錢,五味二錢,病似覺甚。曰:邪重劑輕,宜黃耆五錢固表,人參五錢養內,白朮三錢、茯苓錢半滲濕散腫,陳皮七分、吳茱萸四分,消痰下氣,再加甘草五分以和之,麥冬一錢以救肺。

(雄按:即知邪重,則生脈已誤,何以猶謂劑輕而竟再誤以大補耶?溫熱客邪,古賢往往疏忽也。)依法煎服十餘帖,後雖稍安,脈與病相反,終不救。

琇按:是症終挾熱邪,初時或宜涼膈、白虎為是。

白話文:

腫脹

姚僧垣治療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的氣疾併發水腫,患者呼吸急促,坐臥不安。有人建議服用決命大散,賀蘭隆家人猶豫不決,於是詢問姚僧垣。姚僧垣認為此病症與決命大散不相符,如果賀蘭隆想自行服用,不必詢問他。 賀蘭隆之子懇切請求治療,姚僧垣認為可以治癒,於是開方,囑咐迅速服用,很快就能氣順。再服用一劑,所有症狀全部痊癒。(出自《周書》)

黃司寇葵峰中年患病,得到一個奇方,是用真茅山蒼朮磨成的粉末,每天清晨用米湯調服三錢,不到幾個月就恢復健康。他終身只服用蒼朮,活到七十多歲,很少生病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
徐文江的夫人患蠱脹,張漣水為其治療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。張漣水說自己束手無策了,想起以前西山有個老婦人患同樣的病,以為她必死無疑,後來再次見到她,才知道是遇到一位上人得到治癒。於是依照老婦人的指點,找到了那位老婦人,問清了方子:取一個陳年葫蘆,去掉頂部,倒入酒,用竹筷攪鬆葫蘆裡的籽,再用葫蘆頂蓋好,加水煮沸幾次,喝掉酒,然後嘔吐,幾乎要吐死,吐完後腹部逐漸消腫,調理後漸漸痊癒。這是因為元氣充足,但有痰飲的緣故。

若腎虛脾弱者,宜用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腎氣丸,十全大補湯去當歸,再加車前子、肉桂。(同上)

取通血香一錢,一個小葫蘆(不去籽膜),將通血香放入葫蘆內,再倒入煮好的酒,蓋好葫蘆,將葫蘆放入鍋中,懸在酒中,注意不可傾倒,蓋好鍋蓋密閉煮,以三炷香的時間為準。煮的時候,香味會飄到屋外很遠的地方。煮完後取出葫蘆內的藥,大約有五六錢,病症就會痊癒。通血香是陝西羊羢客人帶來的,蘇杭也有。(同上)

沈孝通觀察使中年無子,患中滿蠱脹,病情危急,便在郭外的園子裡靜養,獨自一人居住,飲食清淡,這樣過了五年。他服用歸脾湯、六味地黃丸,早晚服用,從不斷絕,後來連生兩個兒子。(同上)

汪石山治療一位五十七歲的婦人,五月間因勞累夜臥,天氣炎熱開窗,醒來渾身脹痛,懷疑是痧症,刮背後出現紫疙瘩,胸膈脹痛,服用磨木香後,小腹疼痛,咳嗽氣喘,不能平臥,吐出腥臭痰液,每次一二碗,還會腹瀉,肛門脹痛,自汗不止,身體浮腫。(純粹是肺熱壅塞的症狀)醫生誤診為傷寒而使用發散法治療,或誤診為肺癰而使用寒涼法治療,持續一個月,醫生都放棄治療。

婦人的兒子請汪石山診治,汪石山說:還不知道是什麼脈象。兒子說:醫生說脈象洪數。汪石山說:年過五十,血氣已衰,又加小勞,在酷熱的天氣下,還吃辛辣食物,脈象洪大是因為熱傷元氣,而不是熱脈。需要擔心的是,脈象不因汗出而衰弱,而是因瀉而減弱。兒子說:服用生脈散(人參一錢,麥冬二錢,五味子二錢)後,病情似乎加重了。汪石山說:邪氣重,藥劑輕了,應該用黃耆五錢固表,人參五錢養內,白朮三錢、茯苓錢半滲濕散腫,陳皮七分、吳茱萸四分消痰下氣,再加甘草五分以調和諸藥,麥冬一錢以救肺。

(雄按:既然知道邪氣重,生脈散已經用錯了,為什麼還認為藥劑輕而再次用大補的藥物呢?溫熱客邪,古人往往疏忽。)按照這個方法煎藥服用十幾帖後,雖然病情稍有好轉,但脈象與病情相反,最終未能治癒。

(琇按:這個症狀最終伴隨熱邪,初期或許應該用涼膈散、白虎湯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