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3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36)

1. 腫脹

張隱菴在苕溪治一水腫者,腹大膚腫,久服八正散、五子、五皮之類,小便仍淋漓痛苦。曰:此雖虛症,然水不行,則腫不消,正氣焉能平復?時夏月,欲用麻黃,恐陽脫而汗漏,止以蘇葉、防風、杏仁三味各等分,令煎湯溫服,覆取微汗,而水即利矣。次日至病者之室,若翻水數盤,床幃被褥無不濕透。

告以服藥後,不待取汗,小水如注,不及至圊,就床上坐溺。天明,不意小水復來,不及下床,是以沾濡若此,今腹脹痛楚悉除矣。曰:未也,此急則治其標耳。病由火土傷敗以致水泛,乃久虛之症,必待脾元復故,乃保萬全。與六君子去甘草,加蒼、樸、薑、附,令每日溫服,後即以此方為丸。

半載後來謝,已全愈矣。張曰:如此症水雖行,而正氣不復,後仍腫脹而死者多矣。至不知發汗行水之法,徒事滲利,久之正氣日消,邪氣日甚,而死者亦多矣,可不慎哉。

陸養愚治吳體原婦,患腹脹,每於雞鳴時發,至午即寬。或與調氣治之不效。後於半夜即發,至兩日漸於薄暮即發矣,夜不能臥,飲食亦減,肌體日瘦。脈之,沉微而遲,曰:若論症,日寬夜急,血不足也,當養血;論脈沉弱而遲,氣不足也,當補氣。乃以補中益氣湯倍當歸,加豆仁、木香,數劑而愈。

陸肖愚治陸南洋妾患痞。或以為食積痰飲,服消導、二陳之類,痞滿益甚。或以為氣虛中滿,與補中益氣湯亦不效。寒熱消補約一年,飲食大減,肌肉漸消,大便時瀉時結。診其脈,浮之弦大,沉之澀小,曰:如此非百劑不能全愈。用調氣養榮湯加參、術各一錢五分,木香、豆仁各三分,二劑反微甚。

因減參、術,增木香、豆仁,仍不應。乃增木香、豆仁至一錢,減參、術至七分,而脹滿稍愈。後增木香、豆仁至錢半,而飲食漸加,脹滿始寬大半。自後漸加參、術至二三錢,減香、豆至一二分,約六十劑全瘳。

朱丹溪治一人患趺腫,漸上膝足,不可踐地,頭面遍身腫脹,用苦瓠瓤實捻如豆大,以麵裹煮一沸,空心服七枚,至午當出水一斗,三日水自出不止,大瘦乃瘥。須慎口味。(苦瓠須擇無靨翳細理緊淨者,不爾有毒。與徐文江妻用葫蘆治法略同。)

萬密齋治萬邦瑞之女,年十四,病腫。寅至午上半身腫,午至戌下半身腫,亥子丑三時腫盡消,惟陰腫溺不得出,諸醫莫識其病。萬曰:此肝腎病也。腎者水臟也。亥子醜水旺之時也。肝屬木,腎之子也。木生於亥,子醜二時,肝膽氣行之時也。肝經之脈環陰器,當其氣行之時,故陰腫而溺不出也。

水在人身隨上下,午時以前,氣行於上,故上半身腫,午時以後,氣行於下,故下半身腫,此病源也。五苓散,瀉水之劑也。經曰:諸濕腫滿,皆屬脾土。平胃散,燥濕之劑也。以二方為主,名胃苓湯。加生薑皮之辛熱,助桂枝、陳皮以散肝經之邪;茯苓皮之甘淡,助豬苓、澤瀉以滲腎經之邪;防己之通行十二經,以散流腫上下之邪也。十餘劑而愈。

白話文:

腫脹

張隱菴在苕溪治療一位水腫患者,腹部膨大,皮膚腫脹,長期服用八正散、五子、五皮等藥物,小便仍然淋漓疼痛。張隱菴說:這雖然是虛證,但水液運行不暢,腫脹就不會消退,正氣又怎能恢復呢?當時是夏天,想用麻黃,但擔心陽氣外泄導致汗液過多,於是只用蘇葉、防風、杏仁三味藥等量,煎湯溫服,覆蓋取微汗,水液就通利了。第二天到患者家中,如同潑灑了幾盆水,床單、帷帳、被褥都濕透了。

張隱菴告知患者服藥後,不用等待出汗,小便如同注水一般,還沒來得及上廁所,就在床上坐著就小便了。天亮後,沒想到小便又來了,來不及下床,所以才弄濕了床鋪。現在腹部脹痛都消除了。張隱菴說:還沒完全好,這只是緊急處理了症狀而已。疾病是由於火土受損導致水液泛濫,這是久病虛弱的症狀,必須等到脾胃元氣恢復,才能徹底痊癒。於是處方六君子湯去甘草,加入蒼朮、白朮、生薑、附子,讓患者每天溫服,後來又將此方製成丸劑。

半年後患者來道謝,已經完全痊癒了。張隱菴說:像這種水腫,即使水液通利了,但正氣沒恢復,以後仍然會腫脹而死亡的很多。只知道發汗利水,單純地使用滲濕利水的方法,時間長了,正氣日漸消減,邪氣日益加重,而導致死亡的也很多,不可不謹慎啊。

陸養愚治療吳體原的妻子,患有腹脹,每次都在雞鳴時發作,到中午就緩解了。有人用調氣的方法治療,卻沒有效果。後來,腹脹在半夜就發作,到兩天后,逐漸在傍晚就發作了,晚上睡不好覺,食慾也下降,身體日漸消瘦。把脈後,脈象沉微而遲,陸養愚說:如果從症狀來說,白天緩解晚上加重,是血不足;從脈象沉弱而遲來看,是氣不足,應該補氣。於是處方補中益氣湯加倍當歸,再加豆蔻仁、木香,幾劑藥就治好了。

陸肖愚治療陸南洋的妾室患有痞症。有人認為是食積痰飲,服用消導藥物、二陳湯等,痞滿反而加重。有人認為是氣虛導致腹脹,服用補中益氣湯也沒有效果。寒熱、消補治療大約一年,飲食大減,肌肉漸漸消瘦,大便時瀉時結。診脈後,脈象浮大而弦,沉則澀小,陸肖愚說:像這樣的情況,非百劑藥物不能完全治癒。於是使用調氣養榮湯,加入人參、白朮各一錢五分,木香、豆蔻仁各三分,用了兩劑藥,病情反而略微加重。

於是減少人參、白朮,增加木香、豆蔻仁,仍然沒有效果。於是增加木香、豆蔻仁到一錢,減少人參、白術到七分,脹滿稍有好轉。後來又增加木香、豆蔻仁到一錢半,飲食逐漸增加,脹滿才減輕大半。此後漸漸增加人參、白朮到二三錢,減少木香、豆蔻仁到一二分,大約六十劑藥就痊癒了。

朱丹溪治療一位患有腳腫的病人,腫脹逐漸向上蔓延到膝蓋和腳,不能走路,頭面全身腫脹,用苦瓠瓤實碾成豆粒大小,用麵粉裹著煮沸,空腹服用七枚,到中午就能排出約一斗水,三天後水液不斷排出,身體消瘦後才痊癒。服用時需謹慎,注意味道。(苦瓠要選擇沒有斑點、紋理細密、堅實乾淨的,否則有毒。與徐文江妻子的治療方法類似,都用葫蘆。)

萬密齋治療萬邦瑞的女兒,十四歲,患有腫脹。寅時到午時上半身腫脹,午時到戌時下半身腫脹,亥、子、丑三時腫脹全部消退,只有陰部腫脹,小便排不出,許多醫生都不認識這種病。萬密齋說:這是肝腎疾病。腎是水臟,亥、子、丑是水旺的時候。肝屬木,是腎的兒子。木在亥時生長,子、丑二時是肝膽之氣運行的時候。肝經的經脈環繞陰器,當其氣運行時,所以陰部腫脹,小便排不出。

水在人體內隨氣血上下運行,午時以前,氣血運行在上半身,所以上半身腫脹;午時以後,氣血運行在下半身,所以下半身腫脹,這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。五苓散是瀉水藥,經書上說:各種濕腫脹滿,都屬於脾土。平胃散是燥濕藥。以這兩個方劑為主,命名為胃苓湯。加入生薑皮的辛熱,幫助桂枝、陳皮疏散肝經的邪氣;茯苓皮的甘淡,幫助豬苓、澤瀉滲濕腎經的邪氣;防己通行十二經,以疏散腫脹上下流竄的邪氣。十幾劑藥就治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