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32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32)

1. 腫脹

錢賞之酒色無度,秋初腹脹,冬杪遍體腫急,臍背平,在法不治。乃與大劑腎氣方料煎服,兼進理中湯,服五日無效。可見病重藥輕,藥即中病,亦復無濟。古今如此延誤而死者頗多,虛實症皆有之也。李欲辭歸,彼自知必死,堅求再治,即不起無怨也。勉用人參一兩,生附子二錢,牛膝、茯苓各五錢,二日之間,去小便約四十餘碗,腹有皺紋。計服人參四斤,附子、薑、桂各一斤,半載而痊。

(極虛大補法。)

李都憲積勞多郁,肢體脹滿,以自知醫,輒用胃苓湯加枳殼,三月以來,轉加痞悶。脈之,沉澀而軟,視其色黃白而枯,此虛症也,宜大溫大補。始猶不信,爭之甚力,僅用參二錢,稍覺寬舒,欲加桂、附,執不肯從。李曰:症坐虛寒,喜行攻伐,已見既執,良言不納,雖有扁、倉,豈能救耶?兩月果歿。

徐錦衣稟畀素壯,病餘肥甘過度,腹脹氣粗。診之,脈盛而滑,按之不甚虛。宜以利氣之劑,少佐參、術。惑於旁議,旦暮更醫。李復診曰:即畏參不用,攻擊之劑,決不可投也。後與他醫商之,仍用理脾疏氣之劑而安。(消補兼行法。)

吳孚先治一人患腫脹,皮繃急。脈之系脾腎虛,用二陳去甘草,加人參、乾薑、肉桂、木香、茯苓、大腹皮、姜皮、車前,十帖腹有皺紋。復與《金匱》腎氣丸,一料全愈。(先理脾,後補腎法。)

張路玉治王庸若,水腫嘔逆,溲便涓滴不通。或用五苓、八正不應,六脈沉細如絲。因與金液丹十五丸,溺如泉湧而勢頓平。後以《濟生》腎氣,培養而安。(與張抱赤症治同。)

顧文學鼓脹喘滿,晝夜不得寢食者二旬。醫用大黃,三下不除。更醫先與發散,次用削克破氣二十餘劑,少腹至心下遂堅滿如石,腰脅與胯中皆疼痛如折。診之,脈弦大而革,按之漸小,舉指復大,大便八九日不通,小便雖少,清白如常。此因削克太過,中氣受傷,濁氣上逆。

與生料六味地黃丸加肉桂三錢,沉香三分,下黑錫丹二錢,導其濁陰。是夜即脹減六七,胸中覺飢,進粥,但腰胯疼軟,如失兩腎之狀。再劑胸腹全寬,少腹反覺微硬,不時攻動,此大便欲行,津液耗竭,不能即去故也。診其脈,僅存一絲,改用獨參湯加當歸、枳殼,大便略去結塊,痛稍可,少腹遂和。

又與六味地黃,仍加肉桂、沉香,調理而安。(收殘救敗法。)

盧不遠治瞿、婁、周、馬,皆少年水腫,肢體洪盛,臚腹膨脹,水道不通,飲食絕口。有以為疸者,為鼓者,為氣者。診之,以藥克濟,乃針足上出水,皆石余。次日脹小減,三日大減,足尚腫。又針之,服以八味丸,以溫其腎,期年皆孕。婁調護善,子母兩全。馬失調護,子母俱斃。

此蓋腎中陽氣不足,陰氣有餘,遂聚水而病作。飲食湯藥用水,而不能導之轉助長,乃致於此,非針去水,則菀陳之瘀何從而泄?水去腎衰,非溫補之,則濁凝之陰必致復聚,腎中之火氣復然,周身之陽氣有蒂,天癸自行,生育可必。如流離之後,所宜愛養,得之則生聚,否則待斃耳。

白話文:

腫脹

錢賞因縱慾過度,秋天開始腹脹,冬天全身腫脹劇烈,但腹部和背部平坦,按醫理不應治療。於是給他服用大劑量的腎氣方,同時服用理中湯,服藥五天無效。可見病情嚴重,藥力不足,即使藥物對症,也無濟於事。古今以來因延誤治療而致死的人很多,虛實兩種病症都有。李某想辭去,錢賞自知必死,堅求再治,表示即使治不好也不怨恨。於是勉强使用人參一兩,生附子二錢,牛膝、茯苓各五錢,兩天內小便排出約四十多碗,腹部出現皺紋。共服用了人參四斤,附子、生薑、桂枝各一斤,半年後痊癒。(極度虛弱的大補方法)

李都憲積勞成疾,鬱怒過度,導致肢體腫脹,他自以為懂醫,便自行服用胃苓湯加枳殼,三月以來,病情反而更加痞悶。診脈,脈象沉澀而軟,面色黃白枯槁,這是虛症,應該大溫大補。他起初不信,極力反對,只服用了兩錢人參,稍微感到舒適,想再加入桂枝、附子,他卻堅決不肯。李某說:他的病症是因虛寒引起,喜用攻伐之法,他已固執己見,良言不聽,即使是扁鵲、倉公,也無法救治。兩個月後果然去世。

徐錦衣素體強壯,病癒後飲食過於肥甘,導致腹脹氣粗。診脈,脈象有力而滑利,按壓腹部不很虛弱。應該使用利氣的藥物,少加一些人參、白術。但他聽信旁人的意見,早晚換醫生。李某再次診治,說:他害怕人參而不使用,攻伐的藥物絕對不能服用。後來他與其他醫生商量,仍然使用理脾疏氣的藥物而痊癒。(消補兼施的方法)

吳孚先治療一人患有腫脹,皮膚繃緊。診脈,發現脾腎虛弱,於是使用二陳湯去甘草,加入人參、乾薑、肉桂、木香、茯苓、大腹皮、生薑皮、車前子,十帖藥後腹部出現皺紋。再次服用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腎氣丸一劑,完全痊癒。(先調理脾胃,後補益腎氣的方法)

張路玉治療王庸若,患有水腫、嘔逆,大小便閉塞不通。曾服用五苓散、八正散均無效,六脈沉細如絲。於是給他服用金液丹十五丸,小便像泉水一樣湧出,病情很快平復。之後服用《濟生方》中的腎氣丸,調養痊癒。(與張抱赤治療的病症相同)

顧文學患有鼓脹,呼吸困難,晝夜不能飲食睡眠已有二十天。醫生曾使用大黃,三次都未見效。換了醫生,先用發散的藥物,接著使用削弱氣機的藥物二十多劑,結果少腹到心窩部堅硬如石,腰脅和胯部都疼痛如折斷一般。診脈,脈象弦大而有力,按壓脈象漸小,抬起手指脈象又變大,大便八九天不通,小便雖然少,但清澈透明。這是因為過度使用削弱氣機的藥物,導致中氣受損,濁氣上逆。

於是給他服用生藥製成的六味地黃丸,加肉桂三錢,沉香三分,下黑錫丹二錢,引導濁陰之氣下降。當天晚上腫脹減輕六七成,胸中感到飢餓,吃了粥,但腰胯仍然疼痛軟弱,像是腎氣不足的樣子。再次服用藥物後,胸腹完全舒暢,但少腹略覺堅硬,時有脹痛感,這是大便欲出,但津液耗竭,不能立即排出所致。診脈,脈象僅存一絲,改用獨參湯加當歸、枳殼,大便排出一些結塊,疼痛稍減,少腹也恢復平和。

再次服用六味地黃丸,仍然加入肉桂、沉香,調理後痊癒。(收拾殘局,挽救敗局的方法)

盧不遠治療瞿、婁、周、馬四人,都是年輕的水腫患者,肢體腫脹,腹部膨脹,水道不通,飲食不下。有的醫生認為是黃疸,有的認為是鼓脹,有的認為是氣滯。診脈後,用藥物治療,並在腳上針刺放水,放出的水都像石頭一樣堅硬。第二天腫脹略減,三天後腫脹大大減輕,但腳仍然腫脹。再次針刺,並服用八味丸溫補腎陽,一年後都懷孕了。婁氏調養得當,母子平安。馬氏調養不善,母子雙亡。

這是因為腎臟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,所以水液停聚而發病。飲食湯藥都用水,而不能引導水液代謝,反而加重病情,所以必須針刺排出水液,否則瘀滯的水液如何排出?水液排出後腎氣虛弱,如果不溫補腎陽,濁陰之氣必定再次聚積,腎中陽氣再次恢復,全身陽氣得到滋養,天癸自行,生育就成為可能。像這種病情,調養非常重要,調養得當就能康復,否則就只能等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