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2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29)

1. 腫脹

李時珍治一人妻,自腰以下胕腫,面目亦腫,喘急欲死,不能伏枕,大便溏滯,小便短少,服藥罔效。其脈沉而大,沉主水,大主虛,乃病後冒風所致,是名風水也。用《千金》神秘湯加麻黃,一服喘定十之五。再以胃苓湯吞深師薷術丸,二日小便長,腫消十之七,調理數日全安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
俞東扶曰:金液丹、神秘湯,人所罕用,而善用之,則各奏奇功。因思古方具在簡冊,特患尋不著對頭帽子耳。神秘湯乃生脈散合二陳湯去麥冬、茯苓,加紫蘇、桑皮、桔梗、檳榔,生薑三片為引。施於此證恰好,加麻黃更好。並非八寸三分通行之帽也。

邱汝誠友人朱升患酒積,舉身黃腫,無能治者。邱視之,曰:可救也。出囊中赤藥七丸,以酒下之,須臾下黃水滿器,腹即消其半,下五丸遂愈。(《揮塵新譚》。)

陳三農治一人患腹脹滿,服補中、六君,其脹減十之七八。誤服行積丸,遂致食減脹甚,脈細數。以補中湯加乾薑、肉桂各五分,附子七分,吳茱萸一分姜水煎,飲愈。

一人腹脹時痛吐,小便利則大便不通,大便利則小便不通,用炒乾姜三錢,升麻一錢五分,吳茱萸微炒五分,煎服愈。(原注:此寒邪痞塞於膀胱也。時吐者,寒迫火上也。)

一人患單腹脹將愈,因惱怒腹脹而痛,口乾身熱食減,膻中近右作痛,按之則止。用人參、乾薑、炒半夏各七分,白朮、茯苓、蒼朮各二錢,陳皮、神麯各五分,甘草、肉桂各二分,吳茱萸七釐,服之愈。

一人頭面四肢浮腫,帶黃色,行動腳軟。此脾胃虛弱,只宜健脾固中氣為主。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,漸愈。

孫文垣治陳光祿松巒,常五更胸脅脹痛,遍治無效。診之,右寸軟弱,左平,兩尺亦弱,曰:肺腎二經之不足也,補而斂之,可無恙矣。以補骨脂、萸肉、人參各三兩,鹿角膠、鹿角霜各五兩,杜仲、巴戟、白茯苓、車前子各一兩五錢,山藥二兩,鹿角膠酒化為丸,空心淡鹽湯送下。

又以御米穀去筋膜,蜜水炒三兩,訶子麵煨去核一兩,陳皮一兩半,煉蜜為丸,五更枕上白湯送下一錢,服一月病愈。

溧水令吳湧瀾夫人,每五更倒飽必瀉一次,腹常作脹,間亦痛。脈之,兩手寸關洪滑,兩尺沉伏。曰:此腸胃中有食積痰飲也。乃與總管丸三錢,生薑湯送下,大便雖行,不甚快利。又以神授香連丸和之,外用滑石、甘草、木香、枳殼、山楂、陳皮、白芍、酒連,調理而安。

熊成八官,江右南昌人,早起行路,忽見邪火兩團,滾滾而來,大驚駭,次日腹中膨懣,漸成脹滿,面白皮薄,兩手瘦削,兩足皆有浮氣,按之窅然不起,(濕也。)行動氣促,形神俱弱。醫謂神弱氣促,胸腹青筋縷縷如貫索,小水清長,形症如此,脾虛所致。以參苓白朮散投之,十日堵然如鼓,中有一塊,累然突出,堅若鐵石,臍已平滿,勺粒不入。醫與決曰:若疾法在不治,盍早歸,毋作異鄉鬼也。

白話文:

腫脹

一位李時珍的病人,其妻子腰部以下腫脹,臉部也腫,呼吸急促瀕死,無法伏枕,大便稀溏滯留,小便量少,服用藥物無效。脈象沉而有力,沉代表水濕,有力代表虛弱,判斷是病後受風寒所致,稱為風水病。於是使用《千金方》中的神秘湯加麻黃,服用一劑後呼吸急促的情況好轉了五成。接著用胃苓湯送服深師薷術丸,兩天後小便量增多,腫脹消退了七成,調理數日後痊癒。(出自《本草綱目》)

俞東扶評論說:金液丹、神秘湯,一般人很少使用,但善於使用,則能收到奇效。因為古方記載在書籍裡,只是難以找到合適的病症來應用。神秘湯是生脈散和二陳湯(去麥冬、茯苓)合方,再加入紫蘇、桑皮、桔梗、檳榔,用三片生薑引藥。用於此病症恰當,加入麻黃更佳。這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治療方法。

邱汝誠的友人朱升患有酒積,全身發黃腫脹,無人能治。邱汝誠診治後說:可以治癒。從藥囊中取出七丸紅色藥丸,用酒送服,片刻後排出滿器黃色水液,腹部腫脹消退了一半,服用完五丸後痊癒。(出自《揮塵新譚》)

陳三農治療一位腹部脹滿的病人,服用補中益氣湯、六君子湯後,脹滿減輕了七八成。但誤服行氣消積丸後,導致食慾減退,脹滿加重,脈象細數。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乾薑、肉桂各五分,附子七分,吳茱萸一分,用薑水煎服,病症痊癒。

一位病人腹部脹滿,時而疼痛,時而嘔吐,小便通暢則大便秘結,大便通暢則小便不通,用炒乾薑三錢,升麻一錢五分,微炒吳茱萸五分煎服而癒。(原注:這是寒邪阻塞膀胱所致。時而嘔吐,是因為寒邪逼迫陽氣上逆。)

一位病人單純的腹部脹滿將要痊癒,因惱怒導致腹部脹痛,口乾舌燥,身體發熱,食慾減退,胸部右側疼痛,按壓則止痛。使用人參、乾薑、炒半夏各七分,白朮、茯苓、蒼朮各二錢,陳皮、神麴各五分,甘草、肉桂各二分,吳茱萸七釐,服用後痊癒。

一位病人頭面四肢浮腫,並伴有黃色,行動困難,腳軟無力。這是脾胃虛弱所致,只需健脾益氣即可。使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甘草,漸漸痊癒。

孫文垣治療陳光祿的兒子松巒,經常在五更時胸脅脹痛,遍尋名醫無效。診脈後發現右寸脈軟弱,左寸脈平,兩尺脈也弱,診斷為肺腎兩經虛弱,需補益和收斂。於是使用補骨脂、肉蓯蓉、人參各三兩,鹿角膠、鹿角霜各五兩,杜仲、巴戟天、白茯苓、車前子各一兩五錢,山藥二兩,將鹿角膠用酒化開製成丸藥,空腹用淡鹽湯送服。

又用精米去除胚芽,用蜂蜜水炒三兩,訶子去核研末一兩,陳皮一兩半,煉蜜製成丸藥,五更時用溫開水送服一錢,服用一個月後痊癒。

溧水縣令吳湧瀾的夫人,每天五更時必定腹瀉一次,腹部經常脹滿,間或疼痛。診脈後發現兩手寸關脈洪大滑利,兩尺脈沉伏。診斷為腸胃積滯痰飲。於是給予總管丸三錢,用生薑湯送服,大便雖有排出,但並不順暢。又加服神授香連丸,並配合滑石、甘草、木香、枳殼、山楂、陳皮、白芍、酒制連翹等藥物調理,痊癒。

熊成八官,江西南昌人,清晨走路時,突然看見兩團邪火滾滾而來,大驚失色,第二天腹部脹滿,面色蒼白,皮膚薄弱,兩手瘦削,兩足浮腫,按壓時凹陷不復原(這是水濕)。行動氣促,形神俱弱。醫生診斷為神氣衰弱,胸腹青筋暴露如繩索,小便清長,症狀顯示脾虛。服用參苓白朮散十天後,腹部如同鼓脹,中間有一塊突出物,堅硬如石,肚臍已平滿,一點食物也吃不下。醫生斷定此病無藥可治,建議他早點回家,不要客死異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