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 (5)
卷二 (5)
1. 中風
蓋風火交勝,乃調承氣湯六兩,以水四升,煎作三升,分四服,令稍熱啜之,前後約瀉四五十行,去一兩盆。次以苦劑投之,解毒數服,以升降水火,不旬日而愈。
王克明治廬守王安道,中風,噤不語。他醫望而去。克明曰:此非湯劑可及。燒地灑藥,畀安道其上,須臾而蘇。(《江西通志》。)
李東垣治董監軍,寒月忽覺有風氣,暴僕。診得六脈俱弦甚,按之洪實有力,其症手攣急,大便閉澀,面赤熱,此風寒始至加於身也。四肢者,脾也,風寒之邪傷之,則筋攣。本人素嗜酒,內有實熱,乘於腸胃之間,故大便閉澀而面赤熱。
內則手足陽明受邪,外則足太陰脾經受風寒之邪,用桂枝、甘草以卻寒邪,而緩其急搐;黃柏之苦寒,以瀉實而潤燥,急救腎水;用升麻葛根以升陽氣,行手足陽明經,不令遏絕;更以桂枝辛熱,入手陽明經為引用。潤燥復以白芍,甘草專補脾氣,使不受風寒之邪,而退木邪,專益肺筋也。
加人參以補元氣,為之輔佐。加歸身去裡急而和血潤燥,名活血通經湯。桂枝二錢,白芍五分,余皆一錢,水二鍾半,煎至一鍾,乘熱服之,令臥暖房中,近火摩搓其手乃愈。
宋·瑞州楊某,醫道盛行,招者相繼。郡守得危疾,夜急招之。楊適醉歸,不能升車,裹藥授介。旦起盥面,不見澡豆,而所裹藥在焉,方知其誤,而郡守謝禮至矣。蓋郡守得卒風證,澡豆中有皂角去風也。(《墅談》。)
荊和王妃劉氏,年七十,病中風,不省人事,牙關緊閉,群醫束手。李時珍尊人,太醫吏目月池翁診視,藥不能入口,自午至子,不獲已,打去一齒,濃煎藜蘆湯灌之。少頃,噫氣一聲,遂吐痰而蘇,調理而愈。(《本草綱目》。)
龔子才治桑環川、劉前溪,年近五旬,而桑多欲,劉嗜酒,其脈左手俱微,人迎盛,右脈滑大,時常手足痠麻,肌肉蠕動,此氣血虛而風痰盛也。謂三年內,俱有癱瘓之患。因勸其服藥謹慎,以防未然。桑然其言,每年制搜風順氣丸、(此藥亦未可常服。)延齡固本丹各一料,後果無恙。
劉不信,縱飲無忌,未及三年,果中風卒倒,癱瘓語澀,與養榮湯加減,並健步虎潛丸兼服,年餘始愈。
萬密齋治蕭敬吾,庚戍冬得風疾,醫治之未盡,辛亥春,右肩膊抽掣,唇吻隨動。診之,脈浮緩而澀,此風邪在太陰經也。右寸浮而澀,肩膊動者,肺病也。(手太陰。)右關脈緩,唇動者,脾病也。(足太陰。)以黃耆蜜炙,白芍酒炒,甘草炙,作大劑服之。問何以不用治痰之藥?曰:此緩而治本也。
蓋氣傷衛肺者,衛氣之主也,黃耆之甘溫以補肺。白芍味酸,曲直作酸,酸者甲也。甘草味甘,稼穡作甘,甘者己也,所以補脾。經曰:諸風振掉,皆屬於肝。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,故用甘草。肝欲收,酸以收之,故用白芍。乃守法調理,至初夏而安。
白話文:
中風
風火交盛,就用承氣湯六兩,加水四升,煎成三升,分四次服用,溫熱服用,前後大概瀉四五十次,排出約一兩盆的糞便。接著服用苦味藥物,解毒幾次,以調節陰陽平衡,不出十天就能痊癒。
王克明治療廬州守將王安道中風,嘴巴緊閉說不出話,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。王克明說:這不是湯藥所能治癒的。於是燒熱土地,撒上藥粉,讓王安道躺在上面,一會兒就醒過來了。(《江西通志》)
李東垣治療董監軍,寒冷的月份突然感到有風邪入侵,身體僵硬。診脈發現六脈都弦急有力,按壓洪大有力,症狀表現為手部拘攣,大便不通,面紅發熱,這是風寒之邪侵犯人體。四肢屬於脾經,風寒之邪侵犯脾經,則筋脈拘攣。病人平素嗜酒,體內有實熱,停滯在腸胃之間,所以大便不通,面紅發熱。
內在則手足陽明經受邪,外在則足太陰脾經受風寒之邪,使用桂枝、甘草來驅除寒邪,緩解抽搐;黃柏苦寒,瀉實熱而潤燥,急救腎水;用升麻葛根以升發陽氣,疏通手足陽明經,使其氣血暢通;再用桂枝辛溫,通達手陽明經引經藥。潤燥再用白芍,甘草專補脾氣,使脾不受風寒之邪侵犯,而祛除木邪,專益肺筋。
加入人參補益元氣,作為輔助。加入當歸以緩解裡急後重,和血潤燥,名為活血通經湯。桂枝二錢,白芍五分,其餘藥材各一錢,水二鍾半,煎成一鍾,趁熱服用,讓病人臥於溫暖的房間,靠近火爐搓揉手部,即可痊癒。
宋代瑞州的楊某,醫術高明,求醫者絡繹不絕。郡守得了危急重症,夜間緊急召見他。楊某當時喝醉了酒,無法乘車,便把藥包交給僕人。第二天早晨洗臉時,發現沒有澡豆,卻發現藥包在旁邊,才知道是弄錯了,郡守對此十分感謝。原來郡守患的是中風,澡豆裡有皂角,有祛風的作用。(《墅談》)
荊州王妃劉氏,七十歲,患中風,不省人事,牙關緊閉,眾多醫生都無可奈何。李時珍的父親,太醫院吏目月池翁診治,藥物無法入口,從中午到晚上,無奈之下,打掉她的一顆牙齒,用濃煎藜蘆湯灌服。一會兒,她嘆了口氣,吐出痰液而甦醒,經過調理後痊癒。(《本草綱目》)
龔子才治療桑環川、劉前溪,兩人年近五十,桑好色,劉嗜酒,他們的脈象左手都微弱,寸脈有力,右手脈滑大,經常手足痠麻,肌肉蠕動,這是氣血虛弱,風痰盛的表現。他預言三年內,兩人都會患上半身不遂。於是勸他們服用藥物,謹慎保養,以防患於未然。桑聽從了他的話,每年服用搜風順氣丸(此藥也不可經常服用)、延齡固本丹各一劑,後來安然無恙。
劉不信,繼續縱情飲酒,不到三年,果然中風倒地,半身不遂,言語不清,服用養榮湯加減方,並服用健步虎潛丸,一年多才痊癒。
萬密齋治療蕭敬吾,庚戍年冬天患中風,治療後並未痊癒,辛亥年春天,右肩膊抽搐,嘴唇隨之活動。診脈發現脈浮緩而澀,這是風邪在太陰經。右寸脈浮而澀,肩膊活動,是肺病(手太陰)。右關脈緩,嘴唇活動,是脾病(足太陰)。用黃耆蜜炙,白芍酒炒,甘草炙,加大劑量服用。問為何不用治療痰的藥物?他說:這是緩慢治療根本的方法。
因為氣傷及肺衛,而衛氣是人體之主,黃耆甘溫可以補肺。白芍味酸,具有收斂的作用,酸味屬木。甘草味甘,具有益氣的作用,甘味屬土,所以補脾。經書說:各種風證引起的震顫、抽搐都屬於肝。肝氣急則宜甘味緩之,故用甘草;肝氣急則宜酸味斂之,故用白芍。按照這個方法調理,到初夏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