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12)
卷十三 (12)
1. 痿
王執中曰:《列子》載偃師造偈云,廢其腎則足不能行。人之患此,蓋腎有病也,當灸腎俞。再一再灸而不效,宜灸環跳、風市、犢鼻、膝關、陽陵泉、陰陵泉、三里、絕骨等穴。但按略痠疼處即是受病處,灸之無不效也。(《資生經》。)
施靈脩有一里人,善酒,臥床褥者三年,靈脩憐而索方於仲淳。仲淳親診之,知其酒病也。夫酒,濕熱之物,多飲者,濕熱之邪貫於陽明。濕熱勝則下客於腎而為骨痿,故昔人治痿獨取陽明。以五味子為君,黃連為臣,麥冬、乾葛、扁豆為佐,服之愈。(《廣筆記》。)
薛立齋治一人,年逾五十,筋骨軟痿,臥床五年,遍身瘙癢,午後尤甚,以生血藥治之,癢漸愈,痿少可。更以加味四斤丸治之,調理謹守年餘而痊。河間云:熱淫於內,而用溫補藥何也?蓋陰血衰弱,不能養筋,筋緩不能自持。陽燥熱淫於內,宜養陽滋陰,陰實則水升火降矣。
錢國賓治龍泉沈士彥,平生無病,肝氣不平,過五八腿無故而軟,由軟至癱,由癱至攣,臥不起矣。遍寫病狀與知識求醫。答之曰:能直不能屈者,其病在骨,能屈不能直者,其病在筋,筋舒則無病矣。《內經》云:心生血,肝藏血。公平生肝薄多怨,血不能養筋,筋不能束骨耳,久則冷痹而攣。
彼聞此論,遣使求方。用臍帶、紫河車為君,人乳、枸杞、何首烏為臣,芎、歸、地黃、牛膝、紅花為佐使。血旺則養筋,筋和則束骨,此藥作丸服矣。外取童便數升,盛大缽內,以腿於缽上,缽放腿下,另置炭火一爐,用新瓦三四片,每片打二三塊,燒紅淬童便內,更易不論次數,口取熱氣,熏灼約一時,(琇按:外治法精妙。)止之。
次日再如此,半月筋舒,一月能步,二月能走矣。童便味鹹寒,咸能軟堅,久能走血散瘀。經云:血不足者,補之以氣,謂陰生於陽也。又經火氣熱散筋骨冷痹,藉瓦引導入筋骨之分。治法深奧,得竅者知之。
魏玉橫曰:張玉書子,年近三十忽寒熱頭痛。時師謂傷寒也,蠻治月餘,後竟不知為何病,惟晝夜喊叫痛極。延診,問何遲?曰:人皆謂先生專用補,渠系傷寒,故不敢請。領之入視,見病人屍臥在床,髮長覆額,面垢鼻煤,皮枯肉臘,狀如奇鬼。脈之弦而堅,左關尺殊澀數。
詢其痛處,起自臂側,下連趾踵肩背,頭腦亦時抽痛,僵直莫能動,動則欲死。乃謂其父曰:此筋骨兼痿之候也。若早補,何至此極?此由少年不慎,接內之後,即遠行勞役,三陰受傷。今痛自環跳穴,下連大敦、隱白、湧泉,蓋三穴為肝脾腎所主,至連肩背頭腦皆掣痛,督脈亦傷矣。其母私問之,果以接內後,因事疾走江干,歸而疾發。
其父曰:洵如是,已誤治許時,今奈何?曰:幸少年血氣易復,第須服藥百劑,否則雖愈必跛也。與肉蓯蓉、生熟地、杞子、米仁、當歸、牛膝、紅花、丹皮、蔞仁、麥冬之屬,十劑能起坐,又十劑可杖而行。其父素慳吝,見病已起,遂勿藥,從後果一足筋短一二寸,至今行路傾欹。
白話文:
[痿]
王執中說,《列子》記載偃師造的木偶,如果損壞了它的腎臟,腳就無法行走。人得了這種病,都是因為腎臟有病,應該灸腎俞穴。灸了多次還沒有效果,就應該灸環跳、風市、犢鼻、膝關、陽陵泉、陰陵泉、三里、絕骨等穴位。只要按壓到略微酸痛的地方,就是病灶所在,灸治就一定有效。(出自《資生經》)
施靈脩有一位鄰居,嗜酒如命,臥床三年,施靈脩憐憫他,向仲淳求方。仲淳親自診治,知道他是酒病。酒是濕熱之物,多飲酒的人,濕熱之邪會侵入陽明經。濕熱盛行就會下注於腎臟,導致骨痿,所以古人治療痿證,單獨取陽明經治療。用五味子為主藥,黃連為輔藥,麥冬、乾葛、扁豆為佐藥,服用後病就好了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薛立齋治療一位年過五十的人,筋骨軟弱無力,臥床五年,全身奇癢,午後尤甚,薛立齋先用活血藥治療,癢症漸漸減輕,痿證也稍有改善。然後又用加味四逆湯丸治療,調理一年多才痊癒。河間先生說:體內有熱邪,為什麼還要用溫補的藥呢?這是因為陰血衰弱,不能滋養筋脈,筋脈鬆弛,不能自行支撐。體內陽氣燥熱盛行,應該滋養陽氣,滋潤陰液,陰液充足了,水就能上升,火就能下降。
錢國賓治療龍泉的沈士彥,沈士彥一生無病,但肝氣不順,超過五十歲後腿莫名軟弱,由軟弱到癱瘓,由癱瘓到肌肉攣縮,臥床不起。他把病情寫下來,向許多醫生求醫。錢國賓回答說:能伸直卻不能彎曲,病在骨;能彎曲卻不能伸直,病在筋;筋舒展了就沒病了。《內經》說:心主血脈,肝藏血。沈先生一生肝氣鬱結,多愁善感,血液不能滋養筋脈,筋脈不能束縛骨骼,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寒痺而攣縮。
沈士彥聽了這番話,就派人來求方。用臍帶、紫河車為主藥,人乳、枸杞、何首烏為輔藥,川芎、當歸、生地黃、牛膝、紅花為佐使藥。血液旺盛就能滋養筋脈,筋脈和諧就能束縛骨骼,這個藥方做成丸藥服用。另外,取童便幾升,盛在一個大碗裡,把腿放在碗上面,碗放在腿下面,另外準備一個炭火爐,用幾塊新的瓦片,每塊瓦片敲碎成兩三塊,燒紅後淬入童便中,不斷更換燒紅的瓦片,用熱氣熏蒸腿部約一個小時(注:外治方法精妙)。
第二天再這樣做,半個月筋脈就舒展了,一個月就能走路,兩個月就能跑了。童便味鹹寒,鹹能軟堅,久服能活血散瘀。《內經》說:血不足,就用補氣的方法來補血,意思是陰從陽生。用熱的瓦片,把熱氣導入筋骨,治療寒痺,這種治療方法很深奧,只有明白其中道理的人才能理解。
魏玉橫說:張玉書的兒子,將近三十歲時突然發熱頭痛。當時的醫生認為是傷寒,用傷寒的方法治療了一個多月,後來竟不知道是什麼病,只是晝夜喊叫,痛苦不堪。於是請魏玉橫診治,魏玉橫問他為什麼來得這麼晚?病人父親回答說:大家都說先生專用補藥治療,認為我兒子是傷寒,所以不敢請先生診治。魏玉橫進去查看,看見病人屍體般地躺在床上,頭髮遮蓋額頭,臉上污垢,鼻子裡都是黑煤,皮膚枯燥,肉體萎縮,樣子像個奇異的鬼怪。脈象弦數而堅實,左關、尺脈特別澀滯。
詢問他的疼痛部位,疼痛從手臂側面開始,向下連及腳趾、腳跟、肩背,頭腦也間歇性抽痛,身體僵硬不能動彈,稍微動一下就想死一樣。魏玉橫對他父親說:這是筋骨兼痿的症狀。如果早點用補法治療,怎麼會到這種地步?這是因為年輕時不注意,房事過度後,又遠行勞累,導致三陰經受損。現在疼痛從環跳穴開始,向下連及大敦、隱白、湧泉穴,這三個穴位分別是肝、脾、腎經的穴位,疼痛還連及肩背、頭腦,督脈也受損了。病人的母親私下問魏玉橫,是不是因為房事過度後,因為事情匆忙跑到江邊,回來後就發病了。
病人父親說:的確如此,已經誤治很久了,現在怎麼辦?魏玉橫說:幸好年輕人血氣容易恢復,只要服用一百劑藥,否則即使治癒也會瘸腿。於是給他開了肉蓯蓉、生熟地黃、枸杞子、米仁、當歸、牛膝、紅花、丹皮、蔞仁、麥冬等藥物,服用了十劑藥就能坐起來,又服用了十劑藥就能拄著拐杖走路。但他的父親向來吝嗇,看見兒子病已經好轉,就停止了服藥,結果導致一條腿的筋縮短了一兩寸,至今走路都歪歪斜斜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