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十三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三 (6)

1.

徐靈胎曰:下體痿弱,屬虛者多,溫補肝腎,亦不為過,但其中必兼有風寒痰濕。一味蠻補,亦有未到之處。此等方法,起於宋而盛於明,古人不如是也。

米南宮五世孫巨秀,亦善醫,嘗診史相脈,未發。史謂之曰:可服紅丸子否?米對以正欲用此,亦即愈。史病手足不能舉,朝謁遂廢,樞中要務,運之帷榻,米謂必得天地丹而後可。丹頭偶失去,歷年莫可訪尋。史病甚,召米於常州,至北關,發舟買飯,偶見有進拳石於肆者,頗異,米即而玩之,即天地丹頭也。(史當未死,鬼神猶相之。

)問售者,爾自何致此?曰:去年有人家一奶子以售。米因問厥值。售者漫索錢萬。米以三千酬值,持歸調劑以供史,史未敢嘗。有閽者亦疾痿,試服即能坐起。又以起步司田帥之疾,史始信而餌,身即輕,遂內引。及史疾再殆,天地丹已盡,遂薨於賜第。(葉紹翁《四朝聞見錄》。

張子和治武弁宋子玉,因駐軍息城,五六月間暴得痿病,腰胯兩足,皆不任用,躄而不行。求治於張,張察其脈,俱滑實而有力。張憑《內經》:火淫於內,治以鹹寒。以鹽水越其膈間寒熱宿痰。新者為熱,舊者為寒,或宿食宿飲在上脘皆可湧之。宿痰既盡,因而下之。節次數十行,覺神志日清,飲食日美,兩足漸舉,腳膝漸伸,心降腎升。

更繼以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等藥,又瀉心湯、涼膈散、柴胡飲子,大作劑煎,時時呷之而愈。經曰:治心肺之病最近,用藥劑不厭頻而少,治肝腎之病最遠,用藥劑不厭頻而多,此之謂也。夫痿病無寒,多發於五六七月。若誤作痹與腳氣治之,用烏、附、乳、沒、自然銅、威靈仙之類,燔針、艾火、湯煮、袋蒸,痿弱轉加,如此而死者,豈亦天乎?

李成章治一人病痿。李察諸方,與治法合而不效,疑之,忽悟曰:藥有新陳,則效有遲速,此病在表而深,非小劑能愈。乃熱藥二鍋,傾缸內稍冷,令病者坐其中,以藥澆之,逾時汗大出立愈。(《明史》李明玉。)

龔子才治一人,兩足痿弱不能動,止以鹿茸、人參各五錢,又銼一劑,水煎空心溫服,連進數服而愈。

孫文垣治徐氏子,年弱冠,肌肉瘦削,尻膝腫大,手肘肩顒皆腫,腫處痛熱。或作風與濕痰及鶴膝鼓捶風治,病轉甚。診之,六部皆弦,其色青而白,飲食少,時當長至。曰:此筋痿也,諸痿皆不可作風治。病轉甚者,以前藥皆風劑耳。風能傷血,血枯則筋愈失養,況弦脈乃肝木所主,攙前而至,是肝有餘而脾土受克,脾傷則飲食少而肌肉削也。經曰:治痿獨取陽明。

陽明者,腸與胃也。法當滋補腸胃,俾飲食日加,臟腑有所稟受,榮衛流行,氣煦血濡。調養至春,君火主事之時,宗筋潤而機關可利也。五加皮、薏仁、甘草、蒼耳子、枸杞子、瑣陽、人參、杜仲、黃柏、黃耆、防風,服二十劑而精神壯,腰膂健,飲食加。惟間有夢遺,去杜仲,加遠志、當歸,三十帖全愈。

白話文:

[痿]

徐靈胎說:下半身痿弱,大多是虛症,溫補肝腎也不算錯,但其中一定兼有風寒痰濕。單純大力進補,也未必見效。這種治療方法,起源於宋朝,盛行於明朝,古代醫生並不是這樣做的。

米南宮的第五代孫巨秀,也是個擅長醫術的人,曾經診治史相的脈象,當時還沒發病。史相問他:可以服用紅丸子嗎?米巨秀回答說正想用這個藥方,果然很快就治好了。史相的病症是手腳不能抬舉,因此朝見皇帝的職務也荒廢了,朝廷要事都只能在臥榻上處理。米巨秀說,必須得到天地丹才能治好。丹藥的藥引偶然丟失了,多年都找不到。史相的病情嚴重了,就派人到常州請米巨秀,米巨秀到北關碼頭,下船買飯,偶然看到有人在店鋪裡賣拳石,覺得很奇怪,就拿起來把玩,發現那就是天地丹的藥引。 (史相當時還沒死,連鬼神都幫助他。) 他就問賣藥引的人從哪裡弄來的?賣藥引的人說:去年有人家的一個奶媽賣給我的。米巨秀就問價格,賣藥引的人漫天要價,要一萬錢。米巨秀以三千錢買下,拿回去配藥給史相,史相不敢服用。有一個門房也患有痿病,試著服用後就能坐起來了。又用這個藥方治好了司田帥的病,史相才相信並服用,身體立刻感覺輕盈,病症也開始好轉。等到史相的病再次危急時,天地丹已經用完了,最終在賜給他的府邸去世。(出自葉紹翁《四朝聞見錄》)

張子和治療武弁宋子玉,因為駐軍息城,在五六月份突然得了痿病,腰胯和兩腿都不能用力,只能跛著腳走。宋子玉向張子和求醫,張子和診脈,發現脈象滑實有力。張子和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:內有火邪,要用鹹寒之物治療。於是用鹽水刺激膈間的寒熱宿痰。新的痰濁是熱證,舊的痰濁是寒證,或者上脘積存的宿食宿飲都可以用此法排出。宿痰排出後,再服用瀉下藥。幾十次治療後,宋子玉的精神一天天好轉,飲食也一天天增加,兩腿漸漸能抬舉,腳膝漸漸能伸直,心氣下降,腎氣上升。

接著又用黃連解毒湯加當歸等藥,還有瀉心湯、涼膈散、柴胡飲子,大量煎藥,隨時服用,最後痊癒。經書上說:治療心肺疾病,藥物服用頻率可以少一些,劑量也要少;治療肝腎疾病,藥物服用頻率可以多一些,劑量也要多一些,這就是這個道理。痿病不寒,大多發生在五六七八月。如果誤以為是痹症或腳氣,用烏頭、附子、乳香、沒藥、自然銅、威靈仙等藥物,再用燔針、艾灸、湯煮、藥袋蒸燻等方法治療,痿弱的症狀反而會加重,這樣死掉的人,難道也是天命嗎?

李成章治療一個患有痿病的人。李成章察看了各種藥方和治療方法,都符合病情卻沒有效,感到疑惑,突然明白:藥物有新陳代謝,療效也有快慢之分,這個病在表層卻很深,不是小劑量藥物能治癒的。於是準備兩大鍋熱藥,倒進大缸裡稍微放涼,讓病人坐在缸裡,用藥液澆灌他,過了一段時間,病人大量出汗,病就好了。(出自《明史》李明玉傳)

龔子才治療一個人,兩腿痿弱不能動,只用鹿茸、人參各五錢,再煎一劑,空腹溫服,連續服用幾劑就好了。

孫文垣治療徐氏的兒子,年紀輕輕,肌肉消瘦,臀部和膝蓋腫大,手肘、肩膀、頸項都腫,腫脹的地方又痛又熱。有人用治療風濕痰濁和鶴膝風的藥方治療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孫文垣診脈,發現六脈都弦緊,顏色青白,飲食減少,當時正是仲冬時節。他說:這是筋痿,所有的痿病都不能用治療風的藥方。病情加重是因為之前的藥方都是治療風的藥方。風能傷血,血枯則筋失養,況且弦脈是肝木所主,肝木過盛克脾土,脾土受損則飲食減少,肌肉消瘦。經書上說:治療痿病只取陽明經。

陽明經是腸胃,方法就是滋補腸胃,讓飲食增加,臟腑得到滋養,氣血運行通暢,氣血溫煦濡養筋骨。調養到春天,君火當令的季節,宗筋潤澤,關節活動自如。他用五加皮、薏苡仁、甘草、蒼耳子、枸杞子、肉蓯蓉、人參、杜仲、黃柏、黃耆、防風,服用二十劑後,精神充沛,腰背強壯,飲食增加。只是偶爾遺精,就去掉杜仲,加入遠志、當歸,三十劑藥後完全治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