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九 (1)

1. 飲食傷

竇材治一人,慵懶,飲食即臥,致宿結於中焦,不能飲食,四肢倦怠,令灸中脘五十壯,服分氣丸丁香丸即愈。

白話文:

竇材治療一名病人,此人懶惰,吃飯就躺下,導致中焦出現宿便,無法進食,四肢疲倦。竇材令其灸中脘穴五十壯,服用分氣丸和丁香丸,病情隨即痊癒。

一人脾氣虛,好食冷物,不消,常覺口中出敗卵臭,服草神丹即愈。若服全真金液亦效。(原注:脾胃既為食所傷,不可再施消克。惟治以溫化,則自健運矣。)

白話文:

有一個脾氣虛弱的人,習慣吃冷的食物,導致消化不良,經常感到口中發出腐敗的臭味。他服用草神丹後症狀就痊癒了。若是服用全真金液,效果也會很顯著。(註解:脾胃已經受到飲食的損傷,不應該再使用消化的藥物。只要用溫和的藥物調理,就能夠自我恢復運作。)

一人暑月飲食冷物,傷肺氣,致咳嗽胸膈不利,先服金液丹百粒,泄去一行,痛減三分,又服五膈散而安。但覺常發,後五年復大發,灸中府穴五百壯,方有極臭下氣難聞,自後永不再發。(世醫不審病因,動云暑月熱氣傷肺,一派寒涼,致水氣不消,變成大病。原注。)

白話文:

汪頴曰:一人好食燒鵝炙爆,日常不缺,人咸防其生癰疽,後卒不病。訪知其人每夜必啜煎茶一碗,乃知茶能解炙爆之毒也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鹹味增生會導致膿腫

龔子才治一人,勞後吃紅柿十數枚,又飲涼水數碗,少頃,又食熱面數碗,遂心腹大痛。診之六脈沉微,氣口稍盛,此寒熱相搏所致。以附子乾薑肉桂枳實山楂、神麯、莪朮香附,一服立止。後渾身發熱,又以小柴胡一劑而安。

白話文:

龔子才診治一名患者。該患者在勞動後食用十幾顆西紅柿,並喝下數碗涼水。不久後,又吃下數碗熱湯麵,導致心腹劇痛。龔子才診脈發現,患者六脈沉微,氣口稍盛。他判斷這是寒熱相搏所致。於是使用附子、乾薑、肉桂、枳實、山楂、神麯、莪朮、香附等藥材,服用後患者的疼痛立止。之後,患者全身發熱,龔子才又以小柴胡湯一劑治療,患者痊癒。

一人臘月賭吃羊肉數斤,被羊肉冷油凝結,堵塞胸膈不下,脹悶欲死,諸醫束手。診之,六脈俱有,乃用黃酒一大壇,煮熱入大缸內,令患人坐其中,眾手輕輕亂拍胸腹背心,令二人吹其耳,及將熱燒酒灌之,次服萬億丸,遂得吐瀉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次,在臘月裡一個人賭吃羊肉,吃好幾斤,結果羊肉的冷油凝結在胸部和橫膈膜處,堵得不上下,脹悶得快死了,所有醫生都束手無策。我診察後,發現他的六脈俱有,於是用一個大壇熱黃酒,讓病人坐在裡面,大家用手輕輕拍打他的胸部、腹部和後背。再對著他的耳朵吹氣,並且灌他熱燒酒。然後服用萬億丸,最後吐和瀉纔好轉。

陶節庵治一人患病,因食羊肉涉水,結於胸中。門人請曰:此病下之不能,吐之不得出,當用何法治之?陶曰:宜食砒一錢。門人未之信也,乃以他藥試之,百計不效。卒依陶語,一服而吐遂愈。門人問曰:砒性殺人,何能治病?陶曰:羊血犬血,大能解砒毒,羊肉得砒而吐,而砒得羊肉,則不能殺人,是以知其可愈。(《杭州府志》。)

白話文:

陶節庵曾經診治一位病人,病情是因吃了羊肉涉水,導致食物積結在胸中。他的學生請教說:「這個病用瀉藥無法排出,用催吐的方式也無法吐出來,應該用什麼方法治療呢?」陶節庵說:「應該服用一錢砒霜。」學生們都不相信,於是用其他藥物試驗,各種方法都無效。最後才依照陶節庵的建議,服用一劑砒霜,結果馬上吐出痊癒了。學生們問:「砒霜有毒殺人,怎麼能治病呢?」陶節庵回答:「羊血犬血能夠解砒毒,羊肉遇到砒霜就會嘔吐,而砒霜遇到羊肉就無法殺人,所以我知道他可以痊癒。」(出自《杭州府志》。)

唐守元治一婦人,食羊聞呼,未及吞而應,逾月病發,淹及兩年。唐曰:此必胸有宿物。家人曰:兩年不愈矣。曰:試以我藥投之。既而大吐,痰塊中裹羊肉一臠,遂愈。(《平湖縣誌》。)

白話文:

唐守元曾經治療一位婦人。她吃了羊肉後,聽到有人呼喚,在羊肉還沒吞下去之前就答應了。一個多月後,她開始發病,拖延了兩年。唐守元說:「她胸中一定有宿物。」她的家人說:「都已經兩年了,還沒好呢。」唐守元說:「試試看我的藥吧。」後來,婦人大量嘔吐,吐出的痰塊中包裹著一塊羊肉。婦人服藥後,病就好了。(出自《平湖縣誌》。)

王海藏治秦生,好服天生茶及冷物,成積而痼寒。脈非浮非沉,上下內外按舉極有力,堅而不柔,觸指突出膚表,往來不可以至數名,縱橫不可以鉅細狀,此陰症鼓擊脈也。一身流行之火萃於胸中,寒氣逼之,故搏大有力。與真武、四逆、理中等湯丸,佐以白芍茴香,使不潛上,每日服百丸,夜汗出而愈。

白話文:

王海藏醫治秦姓病患,患者嗜飲天生茶和寒涼食物,導致寒氣積聚,形成頑固的寒症。

患者脈搏既不浮也不沉,上下內外按壓時皆感有力,堅硬而無柔韌,觸及指尖時脈搏凸出於皮膚,往來次數難以計數,縱橫起伏無法用粗細表示,這是陰症鼓擊脈。

患者全身之火聚於胸中,寒氣迫之,因此脈搏搏動有力。

王海藏給予患者真武湯、四逆湯、理中湯等丸劑,佐以白芍、茴香,防止寒氣潛向上衝,每日服用一百丸,出夜汗後病情痊癒。

孫文垣治董潯陽,年六十七,有脾胃疾,以過啖瓜果,胸膈脹痛,諸醫不愈。脈之,寸關弦緊,曰:病傷瓜果,而為寒濕淫勝。經云,寒淫所勝,治以辛溫。然瓜果非麝香、肉桂不能消。以高良薑、香附各一兩為君,肉桂五錢為臣,麝香一錢為佐,每服二錢,酒調下。藥下咽,胸次便寬,再而知餓,三服而巾櫛交接賓客,如未病者。

白話文:

孫文垣曾醫治一名叫董潯陽的病人,時年六十七歲,患有脾胃疾病。由於過度食用瓜果,導致胸膈脹痛,找過許多醫生都沒有好轉。孫文垣幫他把脈後,發現在寸關部位的脈象弦緊,便說:你的病是由食用過多瓜果導致的,現在寒濕之邪氣過盛。經典中記載,寒淫之氣過盛,應當用辛溫的藥物來治療。但是,瓜果這種東西,除了麝香和肉桂之外,其他藥物都無法消散。因此,我將使用高良薑、香附各一兩作為君藥,肉桂五錢作為臣藥,麝香一錢作為佐藥,每次服兩錢,用酒送服。藥物下嚥之後,胸部的不適感馬上減輕,吃過兩次藥後便覺得餓了,吃了三次藥後就能正常穿戴、會客,就像沒有生病一樣。

馬二尹迪庵,年五十五,以過食鰻魚捲餅,心腹脹痛,醫不知吐法,遽以硝、黃下之。大便不行,脹痛愈甚,又用木香檳榔丸,繼又有下以大小承氣湯者。十餘日,病益加,便既不行,食亦不進,小水僅點滴,又服白餅子五日,備急丸三日,脹痛遂不可當。又服甘遂芫花大戟、牽牛之屬三日,並小便之點滴亦無矣。

白話文:

馬二尹迪庵,五十五歲,因過度食用鰻魚捲餅,導致心腹脹痛。醫生不瞭解嘔吐的方法,草率地使用硝石和黃連來瀉下。結果大便不通,脹痛更加嚴重。又用了木香檳榔丸,後來還有用大承氣湯來瀉下的。十幾天后,病情加重,大便不通,也吃不下東西,小便只滴幾滴。又服用了白餅子五天,備急丸三天,脹痛更加難以忍受。接著又服用了甘遂、芫花、大戟、牽牛等藥三日,連小便也滴不出來了。

又灸中脘三十餘壯,亦無驗。孫至,視其色蒼黑,神藏不露,聲音亮,惟腹大如箕,不能反側。脈之,兩手皆滑大,兩尺尤有力。曰:此病初時食在膈上,法當用吐,《素問》云,在上者,因而越之,易易也。乃誤下傷脾,失其健運,是以愈下愈脹。又以峻利益下之,致展轉增劇。

白話文:

我又在中脘穴灸了三十多壯,還是沒有效果。孫思邈來了,看她的臉色暗黑,眼神呆滯,聲音洪亮,只有肚子像箕斗一樣大,不能翻身。我為她把脈,兩隻手都滑而有力,兩尺脈尤其有勁。孫思邈說:這種病剛開始時,食物堆積在膈肌以上,應該用催吐的方法,《素問》上說,在上者,順著它向上吐出來,很容易。現在誤用瀉藥損傷了脾臟,脾臟失去了運化功能,因此越瀉肚子越脹。又用峻烈的瀉藥瀉下,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。

今先用六君子湯以醒其脾,加木香砂仁助其運動。再用吐法,吐出前藥,弗慮大便不行,獨慮行之不止耳。計所服藥,硝、黃五斤,巴豆、白餅五六兩,又加諸慓悍之劑,幸而藥性未行,尚可為計。否則如瓶水底脫,傾瀉無餘矣。今傷在上中二焦,下元未損,故兩尺尚有神,色蒼氣固,根本未動,尚可為也。

白話文:

現在先用六君子湯來甦醒脾臟,加上木香和砂仁來幫助它的運作。接下來使用催吐的方法,把前一劑藥吐出來,不用擔心大便不出,只擔心大便會一直拉不停而已。計算服用的藥物,硝石、芒硝五斤,巴豆、白餅五六兩,又添加了許多猛烈的藥劑,還好藥性還沒發作,還有機會可以處理。不然就像瓶子底部的洞漏掉,水會傾瀉而出,什麼都不剩了。現在傷害在胸腹部,下身還沒受損,所以兩尺脈還有精神,面色蒼白但氣息穩固,根本還沒動搖,還有救。

服藥後,腹加大痛,知藥力已至,改用人參蘆、防風蘆、升麻桔梗各三錢,煎服。少頃,用鵝翎探之,湧出前藥約十餘碗。病者曰:目前光矣。時巳刻也,孫謂酉時大便必行,宜備人參數斤以待。至午刻,進至寶丹一帖,以溫中氣。未申間,腹中濁氣下注,覺少寬。至晚,大便行一次,小水略通,即用參、術各五錢,炮姜三錢,茯苓二錢,木香、甘草各五分,陳皮一錢,煎服。

白話文:

服藥後,肚子劇烈疼痛,知道藥力已經發揮作用,改用人參盧、防風蘆、升麻、桔梗各三錢煎服。過了一會兒,用鵝毛探查,前一次服下的藥約十幾碗湧出。病人說:「現在眼前一片明亮了。」當時是巳時,孫思邈說酉時一定會大便,應該準備好幾斤人參備用。到了午時,服用了寶丹一帖,以溫補中氣。申時之前,腹中的濁氣下降,感覺輕鬆一些。到了晚上,大便了一次,小便也稍微排了些,於是用參、術各五錢,炮姜三錢,茯苓二錢,木香、甘草各五分,陳皮一錢煎服。

四鼓,又行一次,小水亦行,次日連瀉十餘次,以理中為丸,與煎劑兼服,脹全消,食漸進。凡瀉七十二日,服參二斤余乃愈。

白話文:

凌晨4點,再次排便,也排尿。第二天連續腹瀉十多次。使用理中丸丸劑和煎服,腹脹消除,飲食漸漸進食。腹瀉共持續72天,服用參類藥物2斤後痊癒。

吳九宜,每早晨腹痛泄瀉者半年,糞色青,腹臌脹。咸謂脾胃瀉,為灸關元三十壯,服補脾腎之藥,皆不效。自亦知醫,謂尺寸俱無脈,惟兩關沉滑,大以為憂,疑久瀉而六脈皆絕也。孫診之曰:毋恐,此中焦食積痰瀉也。積膠於中,故尺寸隱伏不見,法當下去其積,而反用補,誤矣。

白話文:

吳九宜,每天早上起牀後都會腹痛腹痛,持續半年,大便呈青色,肚子隆起發帳。大家(醫師們)都認為是(由於)他的(身體)的(消化系統的)機能受損,(採用)使用針鍞來刺激關元穴加以強化,給予他補養心肺的藥物治療,都(沒有得到)效果。他(吳九宜)自己也懂得一些醫術,(知道)他自己的(手部手腕的)寸、尺這(兩條脈象)完全沒有脈象跳動,只有(在手臂靠近手掌的)兩條脈象(跳動)沉實且滑利。他因此感到很擔心,懷疑自己(因為)長期腹痛腹痛,導致六條脈象都消失跳動了。孫醫生為他診斷後表示:不要害怕,你的(病症)是(由於)中焦有食物積塊引起的腹痛腹痛。由於(中焦)積塊,所以(寸、尺這)兩條脈象才會隱藏不跳動。應該使用適當的方式去除積塊,卻反過來進補(治療),這是錯誤的。

以丹溪保和丸二錢,加備急丸三粒,五更服之,巳刻下稠積半桶,脹痛隨愈。次日六脈齊見,再以東垣木香化滯湯,調理而安。

白話文:

服用兩錢重的丹溪保和丸,搭配三顆備急丸,在凌晨五點服用。上午九點左右,會排出半桶濃稠的宿便,腹脹疼痛也隨之消失。隔天六脈會恢復通暢,再用東垣木香化滯湯調理,即可恢復健康。

汪氏婦腹大如箕,堅如石,時或作痛,雜治月餘,轉脹急,小水不通。或用溫補下元之劑,則脹急欲裂,自經求盡。脈之,兩關洪滑鼓指,按之不下,乃有餘之候也。症雖重,可生。其致病之由,因母家常令女奴袖熟雞、牛舌之類私授之,因數食冷物,積成脹滿,誤作虛治,宜增劇也。乃用積塊丸,三治而脹消積去。以保和丸調理一月而愈。

白話文:

汪姓婦女的肚子膨脹如簸箕,堅硬如石頭,時常疼痛。經過一個多月的雜七雜八治療,病情突然加劇,小便不通。有的醫生使用溫補下焦的藥方,導致病情加重,脹痛欲裂,病人都已經放棄治療。我為她診脈,兩關脈強盛而滑利,按壓不下去,這是陽氣過盛的徵兆。雖然病情嚴重,但仍然可以救治。

造成她疾病的原因,是因為她孃家常常讓女僕偷偷給她吃生的雞肉和牛舌等食物,因為經常吃生冷的食物,積聚成脹滿,誤以為是氣虛造成的,所以治療才會加重病情。於是我使用消積塊的藥丸,三帖藥後脹氣就消除了,積滯消散。再用保和丸調理一個月,病人就痊癒了。

黃履素曰:余在臨江時,誤用厚朴傷中氣之後,偶食犬肉一塊,遂覺停滯。時中氣正虛,不敢加山楂等藥。考本草食犬肉不消,煮蘆根汁飲之可消。如法煎飲,覺右脅下微痛,次日大痛,殊不可解。自是日甚一日,坐臥皆妨,反側痛如刀割,右脅下按之有物如雞子。方書言:右脅痛屬食積痰積。

白話文:

黃履素說:我在臨江的時候,不小心用厚朴傷了中氣,導致氣息微弱。碰巧食用了一塊狗肉,頓時感覺停滯。那時中氣正虛,又加重用山楂等藥物。查閱本草得知食用狗肉不易消化,可以用蘆根煮水來幫助消食。按照方法煎煮服用,感覺右脅下輕微疼痛,第二天疼痛加劇,實在令人不解。自此日益嚴重,坐臥都受阻礙,翻身疼痛如刀割,按右脅下感覺有東西像雞蛋。醫書上說:右脅痛屬於食積痰積。

有謂須攻治者,有謂不宜攻,必須助正以消邪者。時有醫主攻治,謂不攻治成痞塊。余以為不然,確守助正之說。當痛極時,不敢服藥,靜以守之,俟痛小定,氣稍平,即用六君子加木香等行氣之藥,以漸調之,竟得痊可。若誤信攻伐,不知死所矣。(黃公稟體虛寒,故專尚溫補,未可以為定論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虛弱的體質需要攻治,也有說不宜攻,而只能扶正祛邪。

有些醫師主張攻治,認為不攻治會形成硬塊。但我認為不然,我堅信扶正的說法。

當疼痛劇烈時,也不敢服用藥物,只能靜養等待疼痛稍緩,氣息稍順時,再用六君子湯加木香等理氣藥物,慢慢調理,最後就能痊癒。

如果誤信攻伐之法,不知會死在哪天了。(身虛體寒的黃公秉,專門採用溫補法,不能將其作為定論。)

即其所用,仍是半補半消之劑,故能取效,亦非純補者可比。)

張景岳治一上舍,年及三旬,因午刻食水煮麵角,及至初更,小腹下至右角間見痛,遂停積不行,而堅突如拳,大如鵝卵,其痛之劇,莫可名狀。察其明系面積,顯而無疑。然計其已入大腸,此正通則不痛之症也。乃與木香檳榔丸,其痛如故。因疑藥力之緩,猶未及病,及更投神授丸以瀉之,又不效。

白話文:

張景嶽治療一位秀才,年紀約三十歲。此人中午吃了煮麵條,到了傍晚,小腹的右下側開始疼痛。疼痛持續發作,而且疼痛部位變得很硬,像拳頭般大小,表面凸出像鵝卵石。疼痛劇烈,無法形容。檢查後發現,明顯是腸胃積熱。但是,考慮到積塊已經進入了大腸,這種情況按照通則,是不會疼痛的。於是,他給病人服用木香檳榔丸,但是疼痛依然沒有緩解。他懷疑是藥效太慢,還不能發揮作用。於是,又加服了瀉下的神授丸,但仍無效。

因謂此藥性皆寒,故滯而不行也。再投備急丸,雖連得大瀉,而堅痛毫不為減。斯時也,張計窮矣。因潛思其由,不過因面,豈無所以制之,今既逐之不及,使非借氣以行之不可也。且計面滯非大蒜不殺,氣滯非木香不行。又其滯深直遠,非精銳之嚮導不能達。乃用火酒磨木香,令其嚼生蒜一大瓣,而以木香酒送之。

白話文:

醫生說:「這個藥的屬性都是寒涼的,所以才會停留在體內而無法運行。」於是又開了「備急丸」給他服用,雖然連續服用後導致大便鬆軟,但是肚子疼痛和堅硬感完全沒有減輕。這時候,張醫生已經無計可施了。他仔細思考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,覺得面部的病症中,一定有辦法可以抑制它。現在用藥物治療已經沒有效果了,那麼只能借用其他力量讓它運行。而且,面部的病症停留在深處,如果不使用強烈的藥物引導,是無法到達的。於是,他用米酒研磨木香,讓病人先吃一整顆生大蒜,再用木香酒送服。

一服後,覺痛稍減。三四服後,痛漸止,而食漸進,而小腹之塊仍在,後至半年許,始得消盡。由是知欲消食滯,即大黃、巴豆猶有所不能及,而惟宜行氣為先也。且知飲食下行之道,乃必由小腹下右角間,而後出於廣腸,此自古無言及者。

白話文:

服完第一帖藥後,感覺疼痛稍微減輕。三四帖後,疼痛逐漸停止,食慾也漸漸增進,但小腹的腫塊仍然存在。後來過了大約半年,腫塊才完全消散。由此可知,如果想消除食物停滯,即使使用大黃、巴豆等藥物也未必能奏效,最重要的是先疏通氣機。此外,要知道食物下行的途徑,一定是從小腹右下方開始,然後才進入大腸。這一點是過去從來沒有人提過的。

琇按:就此觀之,景岳平生臨症,遺憾多矣。夫面角由胃入腸,已至小腹之角,豈能作痛如是,而又如拳如卵耶?必其人素有疝,偶因麵食之濕熱發之,或兼當日之房勞,遂乃決張如是,故推蕩之亦不應,得木香火酒一派辛熱香竄而痛止耳。至謂食由小腹下右角,而後出廣腸,謂自古無言及者,更堪捧腹。

白話文:

琇氏註解:從這一點來看,景嶽在臨牀上的治療,遺憾很多。面部一角是由胃通往腸道,已經到達小腹的一角,怎麼能如此疼痛,而且還像拳頭或雞蛋一樣大?必定是此人本來就有疝氣,偶爾因為吃麵條的濕熱而發作,或者加上當天的房勞,才變得如此嚴重,所以推拿治療也不見效,只能用木香、火酒這一類辛熱、香竄的藥物來止痛。至於說食物由小腹的右下角下來,然後進入大腸,自古以來從未有人這樣說過,更讓人忍俊不禁。

經謂大小腸,皆盤屈十六曲,則左旋右折可知,豈如筒如袋,而直下乎?嘻!

張路玉治葉某停食感冒,兩寸關俱澀數模糊,兩尺皆沉,按之益堅。雖其人尚能行走,而脈少衝和,此必向有陳氣在少腹。詢之,果患寒疝數年。因婉辭不用藥,是夜腹滿而逝矣。或問此人小恙,何以知其必死?曰:凡人胃滿則腸虛,腸滿則胃虛,更實更虛,其氣乃居。今胸有瘕而腸有積,上下俱困,能保其不交攻為患乎?當知厥痛入腹,腳氣衝心等疾,皆是陰邪相搏,結郁既久,則挾陰火之勢而上升。若胸中元氣有權,則其邪下伏。

白話文:

張路玉醫生治療葉某停食又感風寒,發現他的兩寸關脈都澀數而且模糊不清,兩尺脈都沉,按壓下去更加堅硬。雖然葉某還能行走,但他的脈象少衝和,這說明他的小腹中一定有陳氣。詢問後,果然他患有寒疝有好幾年了。因為葉某委婉地拒絕了用藥,當天晚上他的腹部就脹滿而死亡了。有人問,葉某的病情這麼輕微,怎麼能知道他一定會死?張路玉說:一般來說,胃滿則腸虛,腸滿則胃虛,越實越虛,元氣就越不能居住在其中。現在葉某的胸中有腫瘤,腸中有積氣,上下受困,怎麼能保證它們不會互相攻伐作亂?要知道,當劇痛進入腹部,腳氣衝心的時候,這些疾病都是陰邪相互搏擊,鬱結時間久了,就會挾著陰火的力量上升。如果胸中的元氣仍然旺盛,那麼邪氣就會下伏。

今既為宿食填塞,逆則上下俱滿,正氣無容身之地,往往有暴絕之虞,所以不便用藥,實未知其即死也。(《傷寒論》病人素有痞積,及病傳入三陰則死,謂之臟結。蓋新邪與舊邪合併也。)

白話文:

現在由於積食填塞,導致上下都滿了,正氣沒有容身的地方,往往會有突然死亡的危險,所以不方便用藥,真的是不知道他們會立刻死去。(《傷寒論》患者原本就有宿疾,等到疾病傳入三陰經就會死亡,稱為「臟結」。這是因為新的病邪和舊的病邪合併的緣故。)

幼科汪五符,夏月傷食嘔吐,發熱顱脹,自利黃水,遍體肌肉捫之如刺。六脈模糊,指下似有如無,足脛不溫。自謂陰寒,服五積散一劑,熱愈熾,昏臥不省。第三日利不止,時譫語,至夜尤甚。或以為傷暑,與香薷飲,遂頭面汗出如蒸,喘促不寧,足冷下逆。或以為大寒,而脈息模糊,按之殊不可得,以為陽脫之候,欲猛進參、附。

白話文:

在夏天,一個名叫汪五符的兒童因飲食不當而導致嘔吐、發燒、頭痛、腹瀉黃水,全身肌肉摸起來像扎針一樣。他的脈搏微弱,摸起來時有時無,小腿冰冷。他自認為是受了寒氣,因此服用了五積散,結果發熱更加嚴重,昏迷不醒。到了第三天,腹瀉不止,時不時胡言亂語,到了晚上更加嚴重。有人認為他是中暑了,給了他香薷飲,結果他頭面出汗如蒸籠,呼吸急促不安,腳冰冷且向上卷縮。還有人認為他是重寒,因為脈搏微弱,按上去幾乎摸不到,認為這是陽氣衰脫的徵兆,想要猛烈進補人參、附子。

或以為陰症,斷無汗出如蒸之理,脈雖虛而症則大熱,當用人參白虎,爭持未決。張診之曰:六脈如此,而心下按之大痛,舌上灰刺如芒,乃食填中宮,不能鼓運,其脈往往如此。與涼膈散下之,一劑神思頓清,脈亦頓起。倘投參、附,其能免乎?

白話文:

有人認為這是陽證,不應該出現大汗淋漓的症狀,脈象雖然虛弱,但症狀卻是大熱,應該使用人參、白虎湯治療。大家爭論不休,無法達成共識。張仲景診斷後說:六脈都這樣,按壓心口會有劇烈疼痛,舌頭上有灰色的刺狀突起,就像針刺一樣,這是因為食物積滯在中焦,無法消化運化,所以脈象才會這樣。使用涼膈散治療,一劑下去,神思頓時清醒,脈象也隨之顯現。如果用人參、附子治療,豈能避免病情加重呢?

癸卯元夕,周徐二子過石頑齋頭飲,次日皆病酒不能起。欲得葛花湯解醒,張曰:此湯雖為傷酒專劑,然人稟賦,各有不同,周子縱飲則面熱多渴,此酒氣行陽肌肉之分,多渴則知熱傷胃氣,豈可重令開瀉,以耗津液?與四君子湯去甘草,加藿香、木香、煨葛根澤瀉,下咽即愈。

白話文:

癸卯年的元宵節,周先生和徐先生在石頑齋喝酒,第二天都因為宿醉而無法起牀。他們想喝葛花湯解酒,但張先生說:「葛花湯雖然是專門解酒的藥方,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。周先生喝酒後,面紅口渴,說明酒氣遍佈於陽經的肌肉之間。口渴多說明胃氣受熱所傷,怎麼能再用葛花湯讓體內的津液流失呢?應該用四君子湯,去掉甘草,加入藿香、木香、煨葛根、澤瀉,喝下去就能好了。」

徐子久患精滑,飲則面色愈青,此素常肝膽用事,腎氣亦傷,酒氣皆行筋骨,所以上潮於面。葛花胃藥,用之何益?與五苓散加人參,倍肉桂,服後食頃,溲便如皂角汁而安。(用藥須相人體氣,不可膠執成方。凡病皆然,不獨為傷酒說法也。)

白話文:

徐子久患有精液滑脫的症狀,喝酒之後面色會更加發青。這是因為他原本肝膽功能旺盛,但腎氣也受損了,而酒氣會運行在筋骨中,所以會上潮到面上。葛花胃藥對這個症狀沒有幫助。應該使用五苓散,加上人參和加倍的肉桂,服用後大約能吃一頓飯的時間,小便會像皁角汁一樣,服後就會痊癒。

(用藥需要根據病人的體質,不能死板使用固定的藥方。所有的疾病都是這樣,不光是針對酒傷所說的。)

柴嶼青治中翰陳雯山,壯熱神昏,為時醫所誤者累日,勢甚危篤。診得人迎脈緩,自無外感,惟氣口洪實,舌苔甚厚。重按其胸,皺眉呼痛,此胸中停食,屢進發表,相去逕庭,無怪病增劇也。用小承氣湯連下二次,即神清熱退而安。

白話文:

柴嶼青治療翰林陳雯山的病。陳雯山壯熱神昏,連續好幾天被當時的醫生誤診,病情非常危重。柴嶼青診斷後發現,人迎脈緩慢,說明沒有外感。但氣口脈洪盛有力,舌苔很厚。用力按壓他的胸部,他皺眉喊痛。由此判斷他是胸中有食滯,而之前醫生給他服用的發汗藥,跟他的病情相差甚遠。難怪病情加重。柴嶼青使用小承氣湯連續灌腸兩次,陳雯山的神志就清醒了,熱度也退了,病情安定下來。

張飛疇治謝元海,夏月常飲火酒,致善食易飢,半月後腹漸脹滿,大便艱澀,食亦日減。醫用刻削清火俱不效。左脈細數,右脈澀滯,此始為火助胃強而善食,繼為火灼胃液而艱運,艱運則食滯而脹滿,脹滿則食減。今宜斷食辛熱,乘元氣未離,祛其滯而回其液,日久則費調理也。

白話文:

張飛疇治療謝元海的病情。謝元海在夏天經常飲用烈酒,導致胃火過旺,容易飢餓。半個月後,腹部逐漸脹滿,大便乾澀,食量也日漸減少。之前有醫生使用清熱瀉火的藥物治療,但效果不顯著。檢查脈象後發現,左脈細而急促,右脈澀而不通。這是因為一開始烈酒助長了胃火,導致胃口大開。後來胃火灼傷了胃液,導致消化不良,進而在脹滿,食量減少。現在應當停止食用辛辣燥熱的食物,趁著身體正氣尚未耗盡,祛除積滯,恢復胃液分泌。如果拖延時間過長,治療起來就會更加困難。

枳實導滯湯黃連白朮,加葛根,一服,大便通利而滯行,又用健脾理氣。三日後,以小劑生脈加葳蕤、煨葛根,半月而愈。

白話文:

使用枳實導滯湯,移除黃連和白朮,加入葛根。服用一劑後,大便通暢,氣滯解除。接著使用健脾理氣的藥方。三天後,改用小劑量的生脈飲,加入葳蕤和煨葛根。半個月後,病情痊癒。

張三錫治一人,發熱頭痛,七日不止。診之,左脈平和,右寸關俱弦急有力,乃內傷宿食為患也。以二陳加枳實、厚朴、楂炭、柴胡,三劑,再加黃芩,頭痛除。但熱不淨,投枳實導滯丸百粒,更衣而愈。

白話文:

張三錫替一位患者看病。患者發熱,頭痛,持續了七天都沒有好轉。張三錫診脈後發現,左脈平穩平和,但右手的寸關兩脈弦緊有力。他判斷患者是因宿食不消而導致身體內傷。於是,他開了二陳湯,並加入枳實、厚朴、山楂炭、柴胡等藥材。患者服了三劑藥後,頭痛好轉。但發熱的症狀還沒有完全消除,張三錫又開了枳實導滯丸,讓患者服用了 100 粒。不久,患者發熱的症狀也痊癒了。

一婦每夜分即發熱,天明漸止,自投四物湯,反加嘔惡。診得左關微急,而右寸關弦數有力。詢之,經後食梨,午後遂熱起,正丹溪所謂胃虛過食冷物,抑遏陽氣於脾土之中。此病皆因血虛而得者,遂以升陽散火湯,一服熱已。後用四物去地黃,加枳、朮、陳皮,健脾養血,調理而愈。

白話文:

有一名婦女每到夜半就會發燒,天亮後逐漸退燒,她自己服用四物湯,但反而加重了嘔吐和噁心。診斷發現她的左關脈微弱而急促,右寸關脈弦數有力。詢問後得知,她在經期後吃了梨子,下午就開始發燒。這正是丹溪所說的胃氣虛弱,因過量食用生冷食物,導致陽氣被抑遏在脾胃之中。這種病症都是因為血虛所致,所以我用升陽散火湯給她服用,一帖藥後熱症就消除了。後來我用四物湯去掉了地黃,加上了枳實、白朮和陳皮,以健脾養血,調理後就痊癒了。

張三錫曰:余初識繆仲淳時,見袖中出彈丸咀嚼。問之,曰:此得之秘傳。飢者服之即飽,飽者服之即飢。因疏其方,名資生丸。余大喜之,而頗不信其消食之功。已於醉飽後,頓服二丸,徑投枕臥。夙興,了無停滯,始信此方之神也。

白話文:

張三錫說:我最初認識繆仲淳時,看到他從袖子裡拿出一顆藥丸咀嚼。我問他,他說:這是得自祕方。飢餓時服用後就會飽,飽足時服用後就會飢餓。於是我把它的方子整理出來,並稱它為「資生丸」。我非常高興,但不太相信它能消食。於是我在酒足飯飽後,一次服用了兩顆,然後倒頭就睡。第二天早上醒來,感覺沒有任何滯留感,這才相信此方的神奇功效。

生丸白扁豆一兩,山藥一兩五錢,人參三兩,白朮土炒三兩,蓮肉一兩,芡實一兩五錢,橘紅二兩,桔梗五錢,炙甘草五錢,白蔻仁三錢五分,厚朴一兩,山楂肉二兩,川黃連三錢五分,神麯二兩,藿香五錢,茯苓一兩五錢,澤瀉三錢五分,薏苡仁三兩,麥芽一兩五錢,煉蜜丸,每丸二錢,每服一丸,醉飽後二丸。王晉三曰:《易》曰,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。

白話文:

資生丸:

由以下藥材組成:

  • 白扁豆:1 兩
  • 山藥:1 兩 5 錢
  • 人參:3 兩
  • 白朮(炒過的):3 兩
  • 蓮肉:1 兩
  • 芡實:1 兩 5 錢
  • 橘紅:2 兩
  • 桔梗:5 錢
  • 甘草(烤過的):5 錢
  • 白蔻仁:3 錢 5 分
  • 厚朴:1 兩
  • 山楂肉:2 兩
  • 川黃連:3 錢 5 分
  • 神曲:2 兩
  • 藿香:5 錢
  • 茯苓:1 兩 5 錢
  • 澤瀉:3 錢 5 分
  • 薏苡仁:3 兩
  • 麥芽:1 兩 5 錢

使用方法:

  • 將藥材研成細粉,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丸劑。
  • 每丸 2 錢。
  • 每服 1 丸,醉酒或飽食後服 2 丸。

出處:

王晉三《易》經中說:「至哉坤元,萬物資生」,意指大地滋養萬物。

取以名方,因三焦五臟之生生之氣,全資脾胃而輸化也。蓋土居乎中,而位寄乎五行,三焦分受其氣於五臟,故理脾胃而仍理三焦也。白扁豆、山藥,補金中之土也;人參、白朮,補其正土也;蓮肉、芡實,補水中之土也;橘紅、桔梗、甘草、豆蔻,運上焦之氣而使之輸也;麥芽、苡仁、茯苓、澤瀉,理下焦之氣,而使之化也。三焦氣行,五臟氣充,而生勃然矣。

白話文:

以下處方之所以稱名方,是因為三焦五臟的滋生之氣,完全依賴脾胃的運輸和化生。

脾胃屬土,位於五行中央,三焦分別從五臟吸收氣,所以調理脾胃,就能調理三焦。白扁豆、山藥用於補金中之土;人參、白朮用於補正土;蓮肉、芡實用於補水中之土;橘紅、桔梗、甘草、豆蔻用於運行上焦之氣,促使之輸送;麥芽、苡仁、茯苓、澤瀉用於調理下焦之氣,促使之化生。當三焦之氣行通,五臟之氣充盈,就會生機勃勃。

許學士云:有人全不思食,補脾罔效,授二神丹,服之頓能食,此即補母法也。黃曾直用菟絲子淘淨酒浸,日挑數匙,以酒下。十日外,飲啖如湯沃雪,亦此理也。(《治法匯》。)

白話文:

許學士說:有的人完全不想吃東西,補脾臟的方法沒有效果,我給他服用了兩種補藥,服用後他就能吃東西了,這就是補「母親」的方法。黃曾直接用菟絲子清洗乾淨,用酒浸泡,每天挑出幾湯匙,用酒送服。十天之後,進食飲水像熱湯融化白雪一樣迅速,也是這個道理。(出自《治法匯》。)

張三錫治一人,夏月食羊肉太多,作渴煩躁,自謂受暑,用涼水調益元散,躁煩愈甚。診之,脈雖滑,不鼓指,隨以鹽湯吐之,得生肉碗許。乃以二陳加草果、肉桂、厚朴、山楂,調理而安。若用涼藥作暑治,立見其斃。

白話文:

張三錫曾經醫治一個人,在夏天吃了太多羊肉,導致口渴、煩躁不安,他以為自己得了中暑,於是用涼水服用益元散,結果煩躁感更加嚴重。診脈之後發現,脈象雖然滑動,但沒有跳指的感覺,於是用鹽水讓他嘔吐,吐出了一碗生肉。接著,用二陳湯加入草果、肉桂、厚朴、山楂,調理後症狀就緩解了。如果用涼藥當作中暑治療,這個人馬上就會死去。

一人飲茶過度,且多憤懣,腹中常漉漉有聲。秋來寒熱似瘧,以十棗湯料,黑豆煮曬乾研末,棗肉和丸芥子大,以棗湯下之。初服五分不動,又服五分,無何腹痛甚,以大棗湯飲之,大便五六行,時蓋日晡也。夜半,乃大下數斗積水而積平。當其下時,瞑眩特甚,手足厥冷,絕而復甦,舉家號泣,咸咎藥峻。嗟乎,藥可輕用哉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喝茶過量,而且容易生氣,肚子裡常常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。秋天來了,出現類似瘧疾的寒熱,醫生給他開了十棗湯的藥方:取黑豆煮熟曬乾後研成粉末,配上棗肉和丸成芥子大小的藥丸,用棗湯送服。

一開始服下五丸藥丸,沒有什麼反應。又服下五丸藥丸,沒多久就肚子痛得厲害。用大棗湯喝下去,大便隨即瀉出來,一直到了下午。半夜時分,一下子瀉出了好幾鬥積水,積水瀉完後就正常了。

瀉水的時候,病人出現了頭暈目眩,手腳冰冷,一度失去意識,後來又甦醒過來。全家人哭天搶地,都責怪藥太猛烈。唉,藥是能隨便用的嗎?

一人過食瓜果,時值夏月,大瀉不止,中脘大痛,煩渴引飲,自服天水散香薷飲。脈之,右關寸俱沉伏,因作停冷治,香砂六君子湯加炮薑、厚朴,一服痛渴俱止,只以胃苓調理而安。

白話文:

有人暴飲暴食瓜果,正值盛夏,腹瀉不止,腹中疼痛劇烈,煩渴難忍,自行服用天水散和香薷飲。切脈發現,右側關寸脈皆沉伏不顯,因而診斷為寒邪阻滯。於是開了香砂六君子湯,加炮薑和厚朴,服藥一劑後,疼痛和口渴症狀皆已緩解,之後再以胃苓湯調理即可痊癒。

龔子才治徐通府,因好燒酒,及五香藥酒過度,患吐血唾痰,六脈急數。此酒毒積熱入於骨髓,不受滋補。以扁鵲加知母、貝母、石膏連翹、元參、花粉、葛根、栝蔞、桔梗、酒蒸大黃,早晚服。至百日外,以六味丸加解毒湯在內,與前湯藥並進,又百日始瘳。後歸田逾年,仍為酒困而卒。

白話文:

龔子才擔任徐通府官員期間,嗜好燒酒和各種辛香藥酒,導致吐血咳痰,脈搏急促。這種情況是飲酒過度造成的熱毒積聚在骨髓,一般的滋補藥物無法奏效。

龔子才使用扁鵲加上知母、貝母、石膏、連翹、元參、花粉、葛根、栝蔞、桔梗、用酒蒸製的大黃等藥物,早晚服用。經過一百多天的治療,病情有所好轉。再用六味丸加上解毒湯,配合前期的藥方繼續服用,又經過了一百多天,龔子才才痊癒。

後來龔子才告老還鄉,但過了一年多,又因酗酒而離世。

陸祖愚治吳武祖之母,少寡長齋,稟性極薄,因正啖糯米粉食,人誤報武祖不入泮,不覺驚而且悶,遂成內傷。或與之消導過多,而中滿過甚。脈之,兩手斷續不勻,洞瀉口開,頭汗如洗,元氣將脫,胸中仍不可按。脈不足而症有餘,宜先補後攻,急用附子理中湯,二劑脈稍有根。

白話文:

陸祖愚醫生治療吳武祖的母親。這位婦人年輕守寡,長年茹素,性情極為暴躁。她正在吃糯米粉食物,突然有人誤報她的兒子吳武祖沒有考上學校。婦人又驚又氣,隨即內傷。有人給她頻繁服用促消化的藥物,導致她中滿過度。

陸祖愚為她診脈,發現她的兩手脈搏斷斷續續,不均勻。她的口洞張開,頭上出汗如洗,元氣將要脫離,胸部仍不能按壓。診斷為脈象虛弱而症狀嚴重,應先補氣後攻邪。緊急使用了附子理中湯,兩劑後脈搏稍有根氣。

枳實理中湯進之,其積漸覺移動,脈亦有神。後以潤字丸,每服五分,仍以前劑送之,積去身和,調理而愈。(用藥次第可法。)

白話文:

使用枳實理中湯治療,他感到積聚逐漸消散,脈象也顯得有力。後來使用潤字丸,每次服用五分,並配合之前的藥方服用。積聚消除,身體恢復健康,經過調理後痊癒。(用藥的順序可以作為規範。)

徐小園子,新婚多痰,脾已受傷,又加外感,遂往來寒熱,項強背痛,頭疼,表裡具在。或謂瘧疾,遽用截藥,因而口渴,多食生冷,變為吐瀉,與柴苓湯不效。診之,四肢厥逆,不省人事,面色青黃,脈左三部與右尺隱欲脫,右關滑而有力,乃用參附理中加枳實、厚朴、山楂等,三劑脈起。

白話文:

這個名叫徐小園的女子,新婚後出現了痰液增多的情況,顯示她的脾胃已經受損。再加上外感的影響,她出現了忽冷忽熱、頸部僵硬、背部疼痛、頭痛等症狀,同時兼有內外寒熱的表現。有人說是瘧疾,於是急急忙忙地給她使用了治療瘧疾的藥物。結果導致她口渴、大量進食生冷食物,病情轉變為嘔吐腹瀉。後續再使用柴苓湯治療無效。

我為她診脈時,她四肢冰冷,神志不清,面色青黃。她的左脈三部和右尺脈微弱欲脫,但右關脈滑動有力。因此,我使用了參附理中湯,並添加了枳實、厚朴、山楂等藥材。三劑藥後,她的脈象有所好轉。

而內傷之症才身大熱,舌焦芒刺,臍上下手不可按,四肢濈然汗出,下症悉具,第用枳、樸、熟黃少許,加鐵鏽水導之,去燥矢三四塊。勢未減,又與枳、樸、楂、連,小柴胡加人參少許,間四五日進潤字丸五分,大便去一次。如是八十餘日,里症去,六脈有神。向晡時潮熱,胃氣不開,口乾腹滿,前方去參,四劑勢又大減。

白話文:

對於內傷導致的疾病,患者會出現高燒、舌頭又紅又尖刺、肚臍上下不能按壓、四肢都出虛汗的症狀,這時應使用枳實、樸硝、熟黃等藥物少量,加上鐵鏽水來導瀉,這樣能去掉乾結的大便三到四塊。如果症狀沒有減輕,再使用枳實、樸硝、山楂、連翹、小柴胡,再加上少量的黨參,每隔四到五天服用潤字丸五分,大便會通一次。這樣經過八十多天,體內的病邪會被清除,六脈會恢復有神。如果在傍晚時分有潮熱、胃氣不順暢、口乾腹脹的症狀,則需在前面的方子中去掉黨參,服用四劑後症狀會再次大幅減輕。

或謂傷寒三七不解,謂之壞症。經云:安穀者昌,絕谷者亡。今將百日,粒食不進,焉有生理?況身不熱,舌無苔,縱晡時微熱,亦是陰虛之故。急宜滋陰養血,開胃健脾自愈。遂服藥一劑,又強飲粥湯半盞,及龍眼湯一杯,是夜仍身體大熱,心口作痛,異常煩躁,舌上有苔。

白話文:

有人說病痛虛,無暨痰咳又氣血熱,中間腫痛難,患者呻痠癢虛,,喉痛,,實未,清,,,與頸,潤,罷,,,,叢,,。,。,,平,。、,,。,,,藥,。,。,。過,。,,根,,,,,。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。。。,、、、、、、、,,,,,,,,,,,,,,,,國,國,,,,,,,,,,,,,,,,,。。。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,

再診,右關尺沉實,仍用枳實、黃連、卷柏、麥芽、楂、樸,送潤字丸一錢五分,大便一次極暢,諸症頓除。改用六君子,方知飢飽,計百三十餘日,頭髮落盡,年餘未得出門戶。

白話文:

再次診斷,右邊的關脈和尺脈沈穩有力,仍然使用枳實、黃連、卷柏、麥芽、山楂、樸硝的藥方,並搭配潤字丸一錢五分服用,大便一次後極為通暢,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。

之後改用六君子湯,這時才開始感覺到飢餓感和飽腹感。前後共服用了約一百三十多天,頭髮全部掉光,一年多了還不得出門。

陳孟昭新正赴館,偶開別室,見一柩,心中怦然,是晚夢遺。次日勉強行文,薄暮啖肉面,遂頭疼身熱,右脅有塊如碗,疼痛寒熱,疑為腫毒。診之,謂內傷兼感。不信。瘍醫視之,外用敷藥,內服解毒之劑,不效。或與投補,遂昏冒煩躁,譫語如狂。再延診,脈洪數無倫,此誤補故也。

白話文:

陳孟昭在新年時到政府機構開工,偶然開了一間偏房的門,看到一口棺材,心中大驚。那晚夢遺。第二天勉力處理公文,傍晚吃了肉湯麵,結果頭疼發熱,右脅出現一個碗口大的硬塊,疼痛發燒,疑似腫毒。診脈後,醫生說這是內傷加上受外邪感染所致。陳孟昭不信。於是看了外科醫生,外用敷藥,內服解毒劑,但無效。有人建議用補藥,結果昏迷煩躁,胡言亂語像瘋了一樣。再次請醫生診治,脈象強而數,不規律,這是誤服補藥所致。

仍作內傷飲食治之,用青皮、陳皮、枳實、厚朴、山楂、黃連等,又以麩皮炒熨肚腹。稍蘇,再用潤字丸五分。數服後,宿垢去而痛減,改用參、朮、歸、芍、麥冬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之類,調月餘而安。

白話文:

還是按照內傷飲食的方式治療。用青皮、陳皮、枳實、厚朴、山楂、黃連等藥材,並用麩皮炒後敷在腹部。病情稍有好轉後,再用潤字丸,每次服用五分之一。服藥幾天後,體內的宿垢清除,疼痛減輕。改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芍藥、麥冬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材調養一個多月後,病情痊癒。

沈振宇患陰症似陽,用溫經益元湯而愈。乃病愈未幾,因食饅頭、羊肉等物,遂胸腹脹滿,痞塞不通,服藥旬余不效。口渴煩躁,晡時更甚,大便閉結,凡硝、黃、枳、樸、檳、楂、麻仁、青皮、紅花、歸、地、芩、連,遍服而大便不通。

白話文:

沈振宇患有陰虛症狀但類似於陽虛,使用了溫經益元湯後痊癒。但是病情好轉後不久,因為食用了饅頭、羊肉等食物,導致胸腹脹滿,食物滯留不通,服藥十多天都無效。口渴煩躁,傍晚時分情況更嚴重,大便不通。服用過硝石、黃芩、枳實、厚朴、檳榔、山楂、麻仁、青皮、紅花、當歸、生地、黃芩、黃連等各種藥物,但大便依然不通。

陸曰:大病須以大方治之,若拘拘一二錢,力量輕薄,安能奏捷?如元明粉、檳榔,必用五錢,枳實、生地、當歸、黃芩,必用一兩,紅花必用三錢,另以山楂四五兩煎湯,代水煎藥。臨服必加鐵鏽水半酒杯,其垢自行矣。如言,一劑果腹中運動,響聲不絕。兩時許,下宿垢半桶,頓覺爽利,調理而痊。

白話文:

陸先生說:大病需要用強力的方法治療,如果斤斤計較於幾錢幾兩,藥效薄弱,怎麼能奏效?像元明粉、檳榔,必須用五錢;枳實、生地、當歸、黃芩,必須用一兩;紅花必須用三錢;另用山楂四五兩煎成湯,代替水煎藥。服藥前必須加半酒杯的鐵鏽水,藥渣會自行排出。如前所述,一劑藥服用後,腹中運作不斷發出響聲。約兩個小時後,排出半桶宿垢,頓覺神清氣爽,調理後即可痊癒。

昔有婆羅門僧東來,見食麵者,云此大熱,何以食之?又見食中有萊菔,云:賴有此以解其性。自此相傳,食麵必啖萊菔。又小說云:人有中麥面毒者,夢紅裳女子悲歌,有一丸萊菔火吾宮之句。(《醫說續編》、本草。)

白話文:

從前有一位婆羅門僧人從東方來到這裡,看到人們吃麵條,他說:「麵條很熱,為什麼要吃它?」他還看到麵條裡有蘿蔔,就說:「幸好有蘿蔔來解它的熱性。」從那時起,流傳著吃麵條一定要配蘿蔔的說法。另外,還有個傳說:一個人中毒了,夢到一位穿著紅色衣服的女子悲傷地哭泣,還唱道:「有一顆蘿蔔火燒我的宮殿。」(出自《醫說續編》和《本草》。)

扁鵲云:酒飲過,腐腸爛胃,漬髓蒸筋,傷神損壽。有客訪周顗,顗出美酒二石,顗飲石二,客飲八斗。次明顗無所苦,酒量慣也,客已死矣。觀之客脅穿腸出,豈非量過而犯扁鵲之戒與。(同上。)

白話文:

扁鵲說:喝酒過量,腐蝕腸胃,蒸發骨髓,損傷筋骨,傷害精神,縮短壽命。有客人拜訪周顗,周顗拿出兩石好酒,自己喝了一石,客人喝了八斗。第二天,周顗毫無不適,因為他酒量很好。但客人卻死了。打開客人腹腔,只見他的腸子穿出體外,這難道不是因為飲酒過度,違反了扁鵲的告戒嗎?

王海藏治秦生好服天生茶及冷物,積而痼寒。脈非沉非浮,上下內外,舉按極有力,堅而不柔,觸指突出膚表,往來不可以至數名,縱橫不可以鉅細狀,此陰證鼓擊脈也。一身遊行之火,萃於胸中,寒氣逼之,搏大有力。與真武、四逆、理中等湯丸,佐以白芍、茴香,酒糊丸,使不僭上。

白話文:

有位秦姓病人喜歡喝生茶和吃冷食,時間久了,體內累積了寒氣,成為慢性疾病。他的脈象不是沉下去也不是浮在表層,無論按脈時往上的、往下的、往內側的、往外側的,都可以摸到很強而有力的脈動,脈搏堅硬不柔軟,手指觸摸時脈搏會從皮膚表面突出,來回跳動的頻率無法計算清楚,脈動的粗細也無法用具體的大小來描述,這是陰證的「鼓擊脈」。這個病人的全身陽氣都積聚在胸部,寒氣逼迫陽氣,所以脈搏才會又大又有力。醫師用了真武湯、四逆湯、理中丸等藥物,並加入白芍、茴香,用酒調成丸狀,讓藥物不會向上逆行到頭部。

每百丸,晝夜相接,八九日服丸至半斤,作汗而愈。亦世罕有也。(《陰症略例》、《醫說續編》。)

薛立齋治一人,食粽,煩悶作渴,大便欲去不去,用消熱嘔不應。以白酒麴炒為末,溫酒調服二錢,俄頃,腹鳴粽下而安。一人食水晶糰子過多,肚腹脹痛,亦治以此方而愈。

白話文:

薛立齋大夫醫治一位病人,病人吃了糉子後,感到煩躁口渴,大便想拉卻拉不出來,使用清熱止嘔的藥物沒有效果。薛大夫用白酒麴炒成粉末,用溫酒調和成藥劑,讓病人服用了兩錢。不久,病人腹中鳴響,糉子自行排出,病人就安好了。另一位病人吃了過多水晶糰子,肚子脹痛,薛大夫也用這個方子治療,病人痊癒了。

一人食魚鮓,腹痛患痢,諸藥不效。用陳皮、白朮等分為末,陳米湯數服而愈。一人每食蟹即腹痛,用紫蘇濃煎湯而安。

白話文:

一個人吃了醃魚,肚子痛又拉肚子,用各種藥都治不好。用陳皮和白朮等分量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湯服用幾次就痊癒了。另一個人每吃螃蟹就會肚子痛,用紫蘇濃煎成湯服用就舒服了。

一婦人停食飽悶,或用人參養胃湯、木香檳榔丸而泄瀉吐痰,腹中成塊。又與二陳、黃連、厚朴,反加腹脹不食。此胃氣虛不能消磨,用補中益氣加茯苓、半夏,五十餘劑,脾胃健而諸症痊。

白話文:

一位婦人停食後感到飽脹不適,服用人參養胃湯、木香檳榔丸後反而出現腹瀉、嘔吐痰液,腹部有塊狀物。又服用了二陳、黃連、厚朴等藥物後,腹脹加重,無法進食。這是因為她的胃氣虛弱,無法消化食物,服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,連服五十多劑後,脾胃功能得到恢復,各種症狀都痊癒了。

竇材治一人,因暑月食冷物,以致胸腹脹悶欲死。服金液丹百丸,少頃,加全真丹百丸,即有氣下降而愈。

白話文:

竇材曾醫治一位病人,因為夏季吃了冰冷的食物,導致胸腹脹痛,幾乎要死掉。竇材讓他服用了金液丹一百丸,一會兒後,又讓他服用全真丹一百丸,結果病人的脹氣立刻下行,病也就好了。

一人每飯後飲酒,傷其肺氣,致胸膈作脹,氣促欲死,服鍾乳粉、五膈散而愈。若重者,灸中府穴亦好,服涼藥則成中滿難治矣。

白話文:

某人每次飯後都喝酒,損傷肺氣,導致胸腔和橫膈膜脹滿,呼吸急促,快要窒息。服用鍾乳粉、五膈散後痊癒。如果病情較重,灸中府穴位也有效果。但若服用寒涼藥物,會引發中滿,難以治療。

一小兒食生杏,致傷脾,脹悶欲死,灸左命門二十壯而愈。又服全真丹五十粒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小孩吃了生杏仁,損傷了脾臟,導致腹脹悶痛,瀕臨死亡。於是針灸了左邊的命門穴二十次,纔好了。又服用了五十粒全真丹。

一人嗜茶成癖,一方士令以新鞋盛茶令滿,任意食盡,再盛一鞋,如此三度,自然愈也。男用女鞋,女用男鞋,用之果愈。(《集酒方》。)

白話文:

你對茶葉上產生了很大的依賴,就像一劑士向你建議把新鞋填滿茶葉來泡一泡茶,任你吃盡喝盡。就又泡了一隻鞋,三次,更加美妙了。男人穿女人鞋,女人穿男人鞋,都用上了,最終都因爲依賴茶葉而被毒害。(節選自《集酒方》)

立齋治一男,夏月入房,食冰果腹痛,用附子理中湯而愈。有同患此者,不信,別用芩、連、二陳之類而死。

白話文:

立齋曾經治療過一個男子,在夏天時進入冷藏室,吃了冰果後出現腹痛。立齋使用附子理中湯,病人才康復。有一個和他類似的病人,不相信立齋的治療方法,另找醫師使用黃芩、黃連、二陳湯等藥物治療,結果死亡。

林觀子治一人,房欲後遠涉,飢渴飲新汲泉水,而歸病作。醫以解表消中藥與之,遂冷逾膝肘,外熱躁擾不定,掀衣擲被,謾語無倫,脈寸如蛛絲,余無。急以人參、薑、附,入蔥白生薑,大劑浸冷灌之,得睡躁定。去蔥白、生薑,服數帖得汗,肝脈亦漸和,加別藥調而安。

白話文:

林觀子診治一名患者,患者在房事後遠行,途中乾渴,飲用了新汲取的泉水,返家後發病。

醫生開瞭解表、消食的藥物給患者,結果導致患者的冷氣過盛,肘膝以下發冷,外熱心煩意亂,扯掉衣被,胡言亂語,脈搏細弱如蛛絲,幾乎沒有脈搏。

林觀子緊急使用人參、乾薑、附子,加上蔥白、生薑,大量浸泡在冷水中,灌服患者。患者服下後得以入睡,心煩意亂的症狀逐漸平定。

之後,林觀子去掉了蔥白和生薑,換用其他藥物續服,患者逐漸出汗,肝脈也逐漸恢復正常,加用其他藥物調理後,病況逐漸康復。

朱丹溪治一丈夫,因酒多下血,肚疼後重成痢,滑石半兩,連翹、黃芩、木通、白芍、枳殼、白朮各二錢,甘草五分,桃仁二十一枚,分四帖服。

白話文:

朱丹溪醫生治療一名男子,因為過度飲酒導致便血、腹痛,後來發展成腹瀉。他開了一個藥方:

  • 滑石:半兩
  • 連翹:二錢
  • 黃芩:二錢
  • 木通:二錢
  • 白芍:二錢
  • 枳殼:二錢
  • 白朮:二錢
  • 甘草:五分
  • 桃仁:二十一枚

將這些藥材分成四帖,讓患者服用。

有人因憂愁中傷食,結積在腸胃,欲發吐利,自冬至後暑月積傷發,暴下數日不止。《玉函》云:下痢至隔年月日應期而發者,此為有積,宜下之。止用溫脾湯尤佳。如難下,可佐以乾薑丸:乾薑、巴豆、大黃、人參各等分,後服白朮散:白朮、木香、附子、人參各等分。上細末,每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個,前六分溫服。

白話文:

有些人因為憂愁而導致消化不良,食物積滯在腸胃中,想要嘔吐或腹瀉,從冬天開始到夏天,積累的傷寒發作,連續腹瀉了好幾天都停不下來。《玉函經》上說:腹瀉發作後,會在某個特定時間再次發作,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滯,宜用瀉藥治療。止用溫脾湯效果最好。如果難以瀉下,可以輔以乾薑丸:乾薑、巴豆、大黃、人參各等分。服藥後再服用白朮散:白朮、木香、附子、人參各等分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兩錢,加入一杯水、三片薑和一顆棗,溫熱至六分後服用。

一丈夫酒多病泄,久不愈,又自進附、椒等,食不進,泄愈多。滑石、黃芩各半兩,乾薑、黃連、樗皮,粥為丸,每服百丸。

白話文:

有一個男子喝太多酒而腹瀉,長久都不見好轉。又自行服用附子和花椒等辛熱藥物,導致食慾下降,腹瀉更加嚴重。

於是,開了一個方子:滑石、黃芩各半兩,乾薑、黃連、樗皮各適量,用粥煮成丸劑,每次服用一百丸。

許學士治宗室趙彥材,下血,面如蠟,不進食,蓋酒病也。授紫金丹方,服之終劑,血止,面鮮潤,食亦倍常。新安一士人亦如是,與三百粒,作一服,立愈。膽礬三錢,黃蠟二兩,大棗五十枚。上以砂鍋,或銀石器內,用好酒三升,先下礬、棗,慢火熬半日,取出棗去皮核,次下蠟,再慢火熬一二時,令如膏,入蠟茶二兩,同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茶酒任下。

白話文:

許學士幫宗室趙彥材治了病,他下血,臉色蠟黃,不吃東西,這是因為喝酒引起的。許學士給他開了紫金丹方,服用後一劑見效,血止了,臉色紅潤,食量也恢復正常。新安有一位讀書人也得了這種病,給了他三百粒藥丸,一次服下,立馬痊癒。

紫金丹方的製作方法:

膽礬三錢,黃蠟二兩,大棗五十枚。

做法:

  1. 用砂鍋或銀質或石質器皿,加入好酒三升,先放入膽礬和棗子,用小火煮半天。

  2. 取出棗子,剝皮去核,然後放入黃蠟,繼續用小火煮一兩個小時,直到變成膏狀。

  3. 加入蠟茶二兩,混合揉成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服法:

每次服用二三十粒,用茶水或酒送服。

孫兆治館職學士張居易,嗜酒散誕,不為名利拘束,忽發熱頭疼。俾翰林醫官治之,十日愈甚。諸學士共議召孫,孫至,脈之曰:餘人皆日傷寒,然此症痰也。張學士好酒多痰,食所傷也。今痰非傷寒,而右手脈甚數,左手脈平和,此必傷酒食而作頭疼,宜用食藥五七丸,俟之半日,進退決矣。孫遂用食藥,經食久,膈漸寬,頭痛遂減。

白話文:

翰林院的官員張居易向來嗜酒放蕩,不拘泥於名利。有一天,他突然發燒頭痛,就請翰林院的御醫為他治療,但十天過去了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眾翰林學士便商量著請孫思邈前來診治,孫思邈到後,為張居易把脈,說道:「其他人說是傷寒,但我看是痰症。張學士嗜酒多痰,是飲食所傷。現在的痰不是傷寒所致,從左手脈來看,平穩無異常,而右手脈卻很數(跳動快),這一定是酒食所傷,導致了頭痛。宜用食藥五七丸治療,等上半天,病情好轉還是惡化就可見分曉。」於是孫思邈就用食藥五七丸為張居易治療,經過長時間的飲食調養,張居易的胸膈逐漸舒暢,頭痛也隨之減輕了。

再進利膈藥,遂獲安。大凡陽邪,頭痛經十日,豈得不變發熱而狂亂,故知非傷寒,乃食病之過也。

朱丹溪治胡孺人,因吃冷粉與肉,頭痛自汗,膈痞小便赤,用白朮三錢半,陳皮一錢半,木通、川芎、黃芩各五分,姜水煎熟,吞之草豆蔻丸阿魏丸、保和丸各五十粒。

白話文:

朱丹溪治療胡孺人的病症如下:

因食用冷粉和肉類,出現頭痛、自汗、胸悶、小便發紅的症狀。

處方:

  • 白朮 三錢半
  • 陳皮 一錢半
  • 木通 五分
  • 川芎 五分
  • 黃芩 五分

藥材用姜水煎煮,服下後再吞服:

  • 草豆蔻丸 五十粒
  • 阿魏丸 五十粒
  • 保和丸 五十粒

羅謙甫曰:丁巳冬,予從軍回至汴梁,有伶人李人愛謂予曰:大兒自今歲七月間,因勞役渴飲涼茶,及食冷飯,覺心下痞,醫投藥一服,下利兩行,症遂減。不數日,又傷冷物,心腹復痞滿,嘔吐噁心,飲食無味,且不飲食,四肢困倦,懶於言語。復請前醫診視,曰:此病易為,更利幾行即快矣。

白話文:

羅謙甫說:丁巳年的冬天,我從軍中回到汴梁,有個戲子李人愛告訴我:他的大兒子從今年七月起,因為勞累口渴喝了涼茶,還吃了冷飯,覺得心窩脹滿不適。醫生給他服了一劑藥,腹瀉了兩次,症狀就減輕了。沒過幾天,他又吃了寒涼的食物,心腹再次脹滿,噁心嘔吐,飲食沒有滋味,而且不想吃東西,四肢無力,懶得說話。他又請了之前的醫生來看診,醫生說:這個病好治,再腹瀉幾次就會痊癒。

還以無憂散對加牽牛末,白湯服之。至夕,腹中雷鳴,而作陣痛。少焉,既退又瀉,煩渴不止,飲食無度,不能復禁,時發昏憒。再命前醫視之,診其脈,不能措手而退。頃之,冷汗如洗,口鼻氣漸冷而卒矣。小人悔恨無及,敢以為問。予曰:未嘗親見,不知所以然,既去。

白話文:

用無憂散配搭牽牛末,用熱水服下。到了晚上,腹中雷鳴,並發生陣痛。不久,陣痛消退後又開始腹瀉,口渴不止,飲食沒有節制,不能再約束自己,時常頭腦昏沉不清醒。再次請前一位醫生診治,把脈後,束手無策地離開了。不久,病人冷汗淋漓,口鼻氣息漸冷,最終死亡。我後悔莫及,鬥膽請教您。我回答說:沒有親自見過,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,告辭離去。

或曰:予親見之,果藥之罪與,而非與?予曰:此非藥之罪,乃失其約量之過也。夫藥之無據,反為氣賊。《內經》云:約方猶約囊也。囊滿勿約,則輸泄方成,勿約則神氣不俱。故仲景以桂枝治外傷風邪,則曰:若一服汗出病瘥,停後服,不必盡劑。大承氣湯下大實大滿,則曰:得更衣,止後服,不必盡劑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我:我親眼見過有人吃藥後出現問題,是藥物的過錯嗎?我回答:這不是藥物的過錯,而是用藥劑量失當造成的。

如果用藥沒有根據,反而會損害氣血。《內經》說:限定藥方猶如限定容器容量。容器裝滿了就不需要再設定容量,這樣才能順利排出體內廢物。如果不限定容量,神氣就無法兼顧。

因此,仲景在用桂枝湯治療外感風寒時說:如果服藥一次後出汗,病情就好了,就停止服用,不必服完所有藥劑。在用大承氣湯攻下大實大滿的病症時說:如果服藥後可以換衣服,就停止服用,不必服完所有藥劑。

其慎如此,此為大戒,蓋得聖人約囊之旨也。治病必求其本,蓋李以雜劇為戲,勞神損氣,而其中痛,因時暑熱,渴飲涼茶,脾胃氣弱,不能運化,而作痞滿。以藥下之,是重困也。加以不慎,又損其陽,虛而復下,陰爭於內,陽擾於外,魄汗未藏,四逆內起。仲景所謂一逆尚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

白話文:

這其中如此慎重,這是很嚴格的戒律,這是得自聖人「約囊」的旨意。治療疾病務必找出病因,李先生沉迷戲劇,耗費心力,損傷元氣,再加上天氣炎熱,口渴喝了涼茶,導致脾胃虛弱,運化不利,產生腹脹。用藥物瀉下,更會加重睏乏。再加上沒有分寸,又損傷了陽氣,陽虛又再瀉下,陰邪在體內作祟,陽氣在體外擾亂,盜汗不收,四肢逆冷從內而起。張仲景說過,一次逆證會損耗陽氣以致危及生命,第二次逆證就會縮短壽命。

如是,則非失約量之過而何?故《內經》戒云:上工平氣,中工亂脈,下工絕氣。不可不慎。

張子和治一佃侶,好茶成癖,積在左脅。曰:此與肥氣頗同,然痎瘧不作,便非肥氣。雖病十年,不勞一日,況兩手沉細,有積故然。吾治無針灸之苦,但用藥即可享壽盡期。先以茶調散吐出宿茶數升,再以木如意揃之,又湧數升,皆作茶色。次以三花神佑丸十餘粒,是夜瀉二十餘行,膿水相兼,燥糞瘀血,雜然而下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治療一個愛喝茶成癮的佃農,茶積聚在他的左肋。張子和說:「這情況和肥胖症類似,但沒有發作瘧疾,所以不是肥胖症。雖然這個病已經十年了,但他並未因此而虛弱一天,而且他的雙手細弱,還有積聚,所以我會這樣治療。我不使用痛苦的針灸,只要用藥讓他壽終正寢。」

首先,張子和使用茶水調節散發,讓他嘔吐出體內陳舊的茶水,排出好幾升。然後,他使用木如意幫助嘔吐,又排出了好幾升,都是茶水的顏色。接著,他給了他十幾粒三花神佑丸,當晚,佃農瀉了二十多次,排出膿水、乾燥的糞便和瘀血,混雜在一起。

明日以除濕之劑,使服十餘日,諸苦悉蠲,神色清瑩。(《醫說續編》。)

浙東監憲全公,每晨先飲阿刺吉十餘杯,然後飲常酒,至六月大發熱,張奕之治用冰攤心腹上,冰消後增,內飲以藥,三日乃愈。(《藥要或問》。)

白話文:

浙東監察官全大人,每天早上都要先喝十幾杯阿剌吉(一種藥物),然後再喝普通酒。到了六月天,他發了高燒,張奕之醫生用冰敷在他的心腹上。冰融化後,全大人會再喝一次藥水。三天後,他的病就好了。

一富家子二十餘歲,四月間病發熱,求趙以德治之。脈浮沉無力,而虛熱往來,潮作無時,脈間有力洪數,隨熱進退。因之非外感之熱,必是飲酒留熱在內,今因房勞氣血之虛而病作。問之,果在正月,每晨飲阿刺吉,吃狗肉一月。既得其情,遂用補氣血藥加葛根以散酒毒,一帖微汗,反懈怠,熱如故。

白話文:

一位富家子弟,二十多歲,在四月時發燒得病,請趙以德醫師診治。他的脈象浮沉無力,虛熱反覆發作,有時發作得很厲害,有時又很微弱。醫師仔細觀察脈象,發現有一段時間脈象有力且數度快,隨著發熱時出現或消失。因此,醫師判斷這不是外感引起的發熱,而是飲酒過量導致體內留有熱毒,現在因為房事過度導致氣血虛弱,所以發病了。詢問後得知,患者在正月時,每天早晨都會喝阿刺吉酒,並吃狗肉,持續了一個多月。瞭解情況後,醫師便使用補氣血的藥物,並加入葛根以散去酒毒,服用一帖藥後出微汗,但病情反而加重,發熱仍然持續。

因是知氣血皆虛,不禁葛根之散而然也,必得雞距子方可解其毒。偶得乾者少許,加於藥中,其熱即愈。

唐生者,病因飲酪水及食生物,下利紫黑血十餘行,脾胃受寒濕毒,與六神平胃散半兩,加白朮三錢,以利腰臍間血,一服愈。

白話文:

唐生患病,是由於飲用乳酪水和食用生冷食物導致,發病時下痢呈紫黑色血便十餘次,脾胃受了寒濕的侵害,服用了六神平胃散半兩,加上白朮三錢,用來促進臍腰間的血脈通暢,服一次藥就痊癒了。

周子固治王經歷,患身輕飄飄,若行空虛中。易醫凡七十人,皆以為風虛,與熱劑轉加。周曰:此酒毒也。即以寒涼之劑驅之隨愈。(《九夷山房集》。)

白話文:

周子固為王經歷看病,王經歷患有身體輕飄飄的症狀,好像走在虛空中一樣。他換了七十多個醫生,都被診斷為風虛,並服用熱性藥物,症狀卻越來越嚴重。周子固說:「這是酒毒導致的。」於是用寒涼的藥物驅除酒毒,王經歷的症狀很快痊癒了。(摘自《九夷山房集》。)

張子和治一酒病人,頭疼身熱惡寒,狀類傷寒。診其脈,兩手俱洪大,三兩日不圊,以防風通聖散約一兩,水一中碗,生薑二十餘片,蔥二十莖,豆豉一大撮,同煎三沸,去渣,稍熱,分作二服。先服一多半,須臾,以釵股探引咽中,吐出宿酒,香味尚然,約一兩掬,頭上汗出如洗,次服少半立愈。《內經》曰:火鬱發之。發謂令其汗之疏散也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醫治了一位酒後頭痛、發燒、怕冷、症狀類似傷寒的病人。把脈後發現兩隻手脈象都很大,三、四天沒有大便,於是開了防風通聖散約一兩,水一碗半,生薑二十多片,蔥二十根,豆豉一大撮,一起煎煮三次,去除渣滓,微熱後分成兩次服。先服大半碗,一會兒後用釵子探引咽喉,吐出宿酒,還殘留酒香,大約有半碗,頭上出汗就像洗過一樣。再服剩下的半碗,立刻痊癒。《內經》說:鬱積的火熱要疏散出去。疏散就是讓它通過汗液排出。

朱丹溪治一飲酒人,胸大滿,發熱,夜譫語,類傷寒,右脈不和,左大。與補中益氣湯黃耆、柴胡、升麻,加半夏。以黃耆補氣,柴胡、升麻又升,故去之,服後病愈。因食涼物心痛,於前藥中加草豆蔻數粒愈。(《治法》。)

白話文:

朱丹溪治療一名酗酒者,他的胸部脹滿,發熱,夜裡說胡話,症狀類似傷寒,右脈搏不正常,左脈搏強勁。朱丹溪給他開了補中益氣湯,但去掉了黃耆、柴胡和升麻,加上了半夏。因為黃耆會補氣,柴胡和升麻又會升氣,所以去掉,服用後病情好轉。後來患者吃了涼的食物後心痛,在原來的藥方中加了幾粒草豆蔻,病情就好轉了。(出自《治法》。)

立齋治曹銓,因飲食汾酒,肛門腫痛,便秘,脈實。服荊防敗毒散不應,用黃連內疏湯而愈。

白話文:

承擔醫師職責的立齋為曹銓診治。曹銓因過量飲酒,導致肛門腫痛、便祕,脈象實大。服用荊防敗毒散無效後,改用黃連內疏湯,病情才得以痊癒。

張子和治蘇郡丞秦水心,初有中氣虛寒之症,兼以案牘叢脞,應酬紛擾,遂致疲倦食少,肌表微熱,不能治事。召診,始而用溫,繼而用補,其後每劑加參至兩許,附至三錢,然後飲食大進,精神煥發。復因湯液久而苦口,則更制丸劑常服,大抵不外扶陽抑陰之義。忽一日諸症復發,視前較甚,加之自汗頭暈,懶於言語。

白話文:

張子和醫生治療蘇州知府秦水心,一開始他有中氣虛寒的症狀,加上公文繁多,應酬不斷,導致他疲倦、食慾不振,皮膚微熱,無法處理公務。張醫生診治後,先是使用溫補的藥物,接著使用補益的藥物,後來每一劑藥都逐漸增加人參至二錢,附子至三錢,之後患者的飲食大增,精神煥發。由於湯藥服用久了味道苦澀,醫生便改用丸劑讓患者經常服用,大致上是以扶助陽氣、抑制陰氣為原則。然而有一天,秦水心的所有症狀又復發了,比之前更嚴重,還出現自汗、頭暈、言語懶倦的狀況。

亟延診,首訊昔日大劑溫補煎方,蓋謂丸劑緩而無濟也。診畢曰:症即前日之症,藥非前日之藥,是殆勞神動怒之後,復為飲食所傷,致令當納受者不納受,當運化者不運化,實熱滯於太陰陽明兩經,此王道安所謂飲食勞倦之中,仍有有餘不足。今非昔比,參、附斷斷不可沾唇者,惟宜清導消熱耳。

白話文:

請醫師趕緊診治。首先告訴您上次的大劑量溫補湯劑,因為丸劑藥效太慢,沒有幫助。診斷後,醫師說:症狀和前幾天一樣,但藥方不能再用前幾天的。可能因為勞累生氣之後,又傷及飲食,導致能接受的不能接受,能運化的不能運化,實熱停滯在太陰陽明兩經,就像王道安所說的飲食勞累之中,仍然有虛實。現在的情況和以前不一樣了,不能再服用人參、附子這類藥物,只能用清熱解毒的藥方。

郡丞首肯,遂如法治之而愈。所以知秦之病者,其脈左關獨大,而氣口緊盛倍常。左關獨大者,肝主勞與怒也。氣口緊盛,非食而何?藉若膠柱前方,實實之咎,其何能辭?

白話文:

郡丞答應了,於是按照方法醫治,病情果然痊癒。之所以知道秦某的病情,是因為他左關脈獨大,而氣口脈緊盛,比平常嚴重許多。左關脈獨大,表示肝主勞力和憤怒。氣口脈緊盛,不代表飲食過多嗎?如果拘泥於前人的治法,執著於實證治療,那還能推卸責任嗎?

顧開一內人,以傷食飽悶求治。診其脈,氣口初非緊盛,而反得虛微,察其症,雖若胸次有物,而神氣殊短,正符東垣飲酒食勞倦之說,宜補正以祛邪。即用六君子健脾,佐以薑、桂等味,助中焦腐熟水穀。一二劑後,腹脹寬舒,君子進而小人退之機也。改用補中益氣湯,脾瀉即止,飲食如常,神氣日增。

白話文:

顧開一醫生的妻子,因為飲食過量導致腹脹難耐而來求診。診脈發現,她的「氣口脈」並不像飲食過度時顯示的緊盛,反而顯得虛弱。觀察她的症狀,雖然胸腹間似乎有東西堵塞,但她的精神氣息卻顯得很短促。這正好符合東垣派醫學家認為的飲酒過度、勞累倦怠所致的病症,需要補益正氣來祛除邪氣。

於是,顧醫生用「六君子湯」來補脾,並佐以薑、桂等藥材,幫助中焦運化水穀。服用一兩劑藥之後,她的腹脹得到了緩解,這表明正氣得到增強,邪氣開始消退。隨後,顧醫生改用「補中益氣湯」,脾虛的症狀就消失了,飲食也恢復了正常,她的精神氣息也日益增強。

聶久吾曰:一侍婢停食腹痛,先用消導藥,略加發散,一劑而痛未減。因用炒鹽湯,服二碗吐之,其痛減半。又用發散為主加消導,一劑其痛立止。因悟寒邪停食作痛,散其寒氣,則食自消,而痛自止。自後依此施治,無不神效。

白話文:

聶久吾說:有一個侍女不吃東西就腹痛,一開始使用幫助消化的藥物,再略微發散氣血,但是服了一劑後,疼痛並沒有減輕。於是改用炒鹽湯,讓她喝了兩碗,吐出後疼痛就減輕了一半。又以發散氣血為主,同時加上幫助消化的藥物,一劑後疼痛就立刻停止了。聶久吾因此領悟到:寒邪導致停食而腹痛,只要把體內的寒氣發散出來,積在體內的食積自然會被消化,疼痛也會自然停止。從此,他都依照這個原則進行治病,屢試不爽,效果顯著。

梁撫軍章鉅云:向余在甘肅齊禮堂軍門授一藥酒方,謂可治聾明目,黑髮駐顏,余服之一月,目力頓覺勝常。方用蜜炙黃耆二兩,當歸一兩二錢,茯神二兩,黨參一兩,麥冬一兩,茯苓一兩,白朮一兩,熟地一兩二錢,生地一兩二錢,肉桂六錢,五味子八錢,山萸肉一兩,川芎一兩,龜膠一兩,羌活八錢,防風一兩,枸杞一兩,廣皮一兩。凡十八味,外加紅棗七兩,隨量飲之。

白話文:

根據梁撫軍章鉅的說法,他在甘肅齊禮堂軍門那裡得到了一個藥酒方,據說可以治療耳聾、明目、烏髮和美容。我服用了一個月後,視力明顯好於平常。

藥方使用:

  • 蜜炙黃耆 二兩
  • 當歸 一兩二錢
  • 茯神 二兩
  • 黨參 一兩
  • 麥冬 一兩
  • 茯苓 一兩
  • 白朮 一兩
  • 熟地 一兩二錢
  • 生地 一兩二錢
  • 肉桂 六錢
  • 五味子 八錢
  • 山萸肉 一兩
  • 川芎 一兩
  • 龜膠 一兩
  • 羌活 八錢
  • 防風 一兩
  • 枸杞 一兩
  • 廣皮 一兩

總共 18 味藥材,另外加上 7 兩紅棗,可以根據需要飲用。

軍門云:此名周公百歲酒,其方得自塞上周公,自言服此方四十年,壽逾百歲。其家三代皆服此酒,相承無七十歲以下人。有名醫視之曰:水火既濟,真是良方。其制勝全在羌活一味,所謂小無不入,大無不通,非神識神手,莫能用此也。余弟灌雲廣文,素嗜飲,中年後,已成酒勞,每日啜粥不過一勺,顏色憔悴,骨立如柴,醫家望而卻走。余錄此方寄之,灌雲素不飲燒酒,乃以紹酒代之,日飲數杯,以次遞加。

白話文:

軍門(軍中長官)說:這個方子名叫「周公百歲酒」,方子是從塞北的周公那裡得來的。周公自稱服用這個方子四十年了,壽命超過一百歲。他家三代人都服用這種酒,世代相傳,從來沒有人活不到七十歲。有一位名醫看了這個方子後,說:「水火既濟,真是個好方子。」它的功效全靠羌活這一味藥,俗話說「小無不入,大無不通」,不是神通廣大的神醫是無法用好這味藥的。

我的弟弟灌雲廣文,向來喜歡喝酒,中年以後,已經喝成了酒鬼,每天只喝一勺稀粥,面色憔悴,瘦得像柴禾一樣,醫生一看見他就掉頭走。我將這個方子抄錄下來寄給他,灌雲向來不喝烈酒,就用紹興酒代替,每天喝幾杯,逐漸增加用量。

半月後,眠食漸進,一月後遂復元。比余回福州相見,則清健反勝十年前,而豪飲如故。蓋常服此酒,日約三斤,已五年矣。

白話文:

半個月後,睡眠和飲食漸漸好轉,一個月後就完全康復了。等我回到福州見到他時,他的精神和健康狀況反而比十年前還要好,而且豪飲的習慣也依然如此。原來他一直都在喝這種酒,每天大約三斤,已經堅持了五年了。

清和酒,不能斷飲之人,可用此法,庶幾飲而無弊。真生地八兩,天冬四兩,銀花八兩,生豬脂一斤,生綠豆一升,柿餅一斤切碎,汾酒二十斤,密封浸之。一月後可飲,久藏不壞。

白話文:

喜歡喝清淡酒而戒不掉的人,可以用這個方法來緩解飲酒帶來的負面影響。

材料:

  • 真生地 8 兩
  • 天冬 4 兩
  • 銀花 8 兩
  • 生豬脂 1 斤
  • 生綠豆 1 升
  • 柿餅 1 斤(切碎)
  • 汾酒 20 斤

步驟:

  1. 將所有材料放入容器中密封浸泡。

  2. 一個月後即可飲用。

  3. 長期儲存也不會變壞。

加減思食丸,治脾胃俱虛,水穀不化,胸膈痞悶,腹脅時脹,食減嗜臥,口苦無味,虛羸少氣,胸中有寒,飲食不下,反胃噁心,及病後心虛,不能勝穀氣,食不復常,並宜服之。神麯炒黃、麥冬、麥芽炒黃各二兩,烏梅四兩,木瓜半兩,白茯苓、炒甘草各二錢半,蜜丸,櫻桃大,每服一丸,細嚼,白湯送下。如渴時,噙化一丸。

白話文:

加減思食丸,可用於治療脾胃虛弱,無法消化食物,引起胸腔和橫膈堵塞不通,腹部兩側不時脹痛,食慾減退,嗜睡,口苦無味,身體虛弱氣短,胸腔有寒氣,進食後無法消化,反胃噁心,以及生病後心氣不足,無法承受食物,飲食無法恢復正常的情況。以下藥材可以製成藥丸服用:

  • 神曲(炒黃):2 兩
  • 麥冬:2 兩
  • 麥芽(炒黃):2 兩
  • 烏梅:4 兩
  • 木瓜:半兩
  • 白茯苓:2 錢半
  • 炒甘草:2 錢半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加入蜂蜜製成櫻桃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細細咀嚼,用白開水送服。如果感到口渴,可以含化一丸。

徐靈胎曰:此收納胃氣之方,用烏梅、木瓜甚巧。

裴兆期曰:病有用藥傷而變重者,甚有變症莫識,而卒至危亡者,不可不知。昔一婦,患經閉,服血藥過多,血不行而飲食反減,又增寒熱嘔逆,醫猶以為瘀血攻心,倍加峻削,病者忽神昏齒噤,口角流涎,狀類中風。診其脈,伏而微,心下按之滿急且有聲,曰:此飲症也。

白話文:

裴兆期說:由服藥導致病情加重的,許多病變症狀表現難以辨識,最後導致死亡的,不能不瞭解。以前有一個女子,患有月經閉塞,服用了過多的活血藥物,導致月經過多而食慾減退,還出現了反覆發熱、嘔吐的症狀。醫生仍然以為是瘀血阻滯心脈,又大量增加了活血通絡的藥物。病人突然神志昏迷、牙關緊閉、口角流涎,狀似中風。診斷其脈象,微弱而深藏,按壓心窩時感到有脹滿感且有聲音存在,他說:這是飲邪(水濕)導致的症狀。

詢之,乃為藥所傷,非湧法不可。急取桐油,鵝翎探之,一湧而出酸水四五升,遂醒。先與燥濕寬中藥,次與補脾健胃。俟飲啖起居如故,始進通經丸,血乃行。一人病瘧兼旬,胸滿而畏食,胃氣不清故也。醫不審,與以補中益氣湯二服,瘧反大劇。易用鱉甲何首烏以截之,更脹嘔不勝,湯飲俱廢。

白話文:

詢問得知,是因為服用了有毒的藥物,如果不採取催吐的方法就不行。於是趕緊取來桐油,用鵝毛探入咽喉,一催吐,立刻吐出酸水四五升,病人隨即甦醒。先給他服用一些調和脾胃的藥物,之後再服用一些補益脾胃的藥物。等到飲食起居都恢復正常後,再服用通經丸調理氣血。還有一個人患有瘧疾,已經持續了十多天,胸悶而且害怕進食,這是因為脾胃功能不好造成的。醫生沒有仔細診斷,就給他服用了兩劑補中益氣湯,結果瘧疾反而加重了。於是改用鱉甲和何首烏調理脾胃,但更加脹滿嘔吐,連湯藥都不能喝了。

或疑其誤用補藥,與陳皮、萊菔等湯,病益加。余診之,六脈濡弱,此濕氣滿胸膈也。以蒼朮為君,佐以半夏、厚朴、澤瀉、豆仁等,少加薑汁、食鹽,徐徐與之,不食頃,兀然欲吐。即探引之,得吐黃涎惡水甚多,脈始平,瘧亦漸止。又一小兒甫三歲,得心腹痛疾,醫者處劑太重,煎汁又濃,更灌之,乳食後,反增嘔吐,發寒熱而兼喘,更數醫罔效,漸昏沉不醒人事。其家以為不可救,遂勿藥以俟之。

白話文:

懷疑他誤用補藥,加上陳皮、白朮等藥材熬製的湯藥,導致病情加重。我為他診脈,六脈微弱,這是胸中氣滯滿溢所致。於是選用白朮為主藥,輔以半夏、厚朴、澤瀉、豆仁等藥材,再稍加薑汁和人中白,慢慢地給他服用。不一會兒,他便感到噁心想吐。於是,我立即催吐,吐出大量的黃色濃稠污水。他的脈象開始平穩,嘔吐也停止了。

另有一位三歲的小孩患有心腹疼痛的疾病,醫生開的藥太過濃重,煎服的藥汁又濃稠,還讓他灌服,導致乳食後嘔吐加劇,發熱寒顫,兼有抽搐痙攣。換了幾位醫生,藥物都無濟於事,孩子昏沉不醒,人事不省。他的家人以為他快不行了,就停止用藥來調理。

自晨至昏,忽聞腹中汩汩聲上下者數四,遺穢汁鬥許而蘇。此等病患者甚多,不能悉舉。總之,人生以胃氣為本,胃氣傷,雖對病之藥,皆不運化而取效,反生他症。今之病家醫家,皆不之察,凡有病輒投以藥,不愈更醫以藥,甚至飲食不進,不思顧其生化之源,而猶亂投湯藥,致中氣受傷,變症百出而死者,不少矣,可不慎哉。(《言醫》。

白話文:

適合在中午時分飲用的茶飲方子,可以治療風邪寒氣濕氣積聚在體內,導致身體發熱卻又怕冷,全身疼痛,頭暈眼花,腹部脹痛不適,沒有食慾。

材料:

  • 山楂肉 4 兩
  • 麥芽 4 兩
  • 陳皮 2 兩
  • 枳殼 2 兩
  • 厚朴 2 兩
  • 紫蘇 2 兩
  • 香附 3 兩
  • 川芎 1 兩
  • 砂仁 2 兩
  • 茅蒼朮 1 兩
  • 檳榔 1 兩
  • 薄荷 1 兩
  • 木通 2 兩
  • 甘草 1 兩
  • 陳茶(存放一段時間的茶葉)10 斤
  • 烏藥 2 兩
  • 半夏 2 兩

上藥俱研末各包,於五月五日午時,用硃砂二錢,研細末水飛,投入燒酒一大碗攪勻,泡淋藥末使勻,曬乾貯瓶內。每服水煎三錢,小兒酌減,孕婦忌服。或開水泡作茶飲亦可。

白話文:

把中藥材研磨成粉,分別包好。在五月初五的中午,取二錢硃砂,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沖洗,倒入一碗燒酒中攪拌均勻。將藥末倒入酒中浸泡,攪拌均勻,然後曬乾,儲存在瓶子裡。每次用三錢藥末煎水服用,兒童酌量減少,孕婦禁止服用。也可以用開水沖泡當茶飲。